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儿童零食安全

儿童零食安全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0-16 10:21:38

儿童零食安全

儿童零食安全例1

那是学生们经常光临的小卖部。儿童节前夕,记者对北京城区和郊区的多个小学、幼儿园分别进行了走访调查。在校园周边,总能发现一到多个小卖部,放学时,学生蜂拥而至。

在大兴区的一所小学外,不到两百米的距离有四家小卖部营业。东城区的一所小学外,还有小商贩推着平板三轮车兜售各种价廉零食和玩具,饼干、方便面、饮料一应俱全。

随机采访中,不少小学生告诉记者,上学路上或放学回家,因为肚子饿,他们都喜欢到小摊上买些零食。冰激凌、火腿肠、奶茶、薯片都是学生喜爱的零食,还有一种叫“辣条”的零食特别受欢迎。

这种辣条在学校周边的小卖部随处可见,种类繁多,但都便宜且味道重。这些辣条多由面粉加工制成,一般都是几十克的小包装,通常一包五毛钱。一打开包装,浓厚的味道很快就散发出来。

记者以每样5毛钱的价格买回了各类小零食,主要有油炸面制品、膨化食品、糖果、小糕点等。多数的外包装上都标注了保质期、食品安全认证标志以及配料等信息,但字迹大多很模糊,有的干脆没有配料表。而一种产品名称为“土豆丝”的调味面制品包装袋已经漏气,包装内部也已经是油迹斑斑。

近年来,校园周边的五毛小零食由于存在安全问题,成为了各地监管部门的重点整治对象。

2011年,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对调味面食制品进行了监测,发现了60种不合格产品。主要问题有合成色素超量添加、增味剂滥用,以及超范围使用防腐剂。今年4月,四川省质监局对校园周边的糕点、水果制品、冷饮、膨化食品等儿童喜爱的小零食进行了监督抽查,结果发现有10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色素、增味剂、防腐剂等超范围添加使用。

即使成为了重点整治对象,校园周围小零食的隐患也一直存在。其实,不止学校周围的小卖部,备受家长信赖的超市,售卖的儿童零食依然存在添加剂隐患。

日前,记者仔细查看了超市售卖的一些儿童零食包装上的配料表,发现很多零食都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方便面、薯片、什锦豆、饼干等食品的添加剂种类数量为最多,有的零食的添加剂多到几十种。

添加剂危害

“我也关注后面的配料,但好多看不懂。也就通过朋友介绍,说哪个品牌的东西质量比较好,我们就去买点儿。”不知道哪些添加剂有什么危害,这是家长们普遍的困扰。

去年6月到7月,国内一家青少年儿童环保教育机构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等9个城市,39所学校,对近两万名儿童进行了食品添加剂摄入情况的调查,内容包括食品添加剂摄入习惯、频率以及家长和儿童对待含添加剂食品的态度等,并了国内首个专门针对6岁-12岁儿童进行的、有关食品添加剂摄入状况的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凡是大受儿童欢迎的零食,含有的添加剂特别多,方便面、乳饮料、薯片、冰淇淋、火腿肠都涵盖其中。

方便面是广受儿童喜爱的零食之一。调查表明,42%的儿童经常食用方便面,每天1次以上的达6%,每周1次以上的达42%。方便面中的添加剂种类繁多,长期大量食用将对儿童的身体造成不小的影响。

谷氨酸钠是方便面中一种常见的添加剂,这是一种可能的过敏原,不准在婴幼儿食品加工中使用。它与抑郁、情绪改变、失眠、腹部不适等症状相关,儿童长期食用会危害其消化系统。这种添加剂在薯片中也很常见。

儿童常常无法抗拒饼干的诱惑。调查显示,66%的儿童经常食用饼干,15%的儿童每天1次以上,每天3次以上的达4%。

饼干中含有一种叫做焦亚硫酸钠的添加剂,此物质会杀伤细胞。HACSG(欧共体儿童保护集团)明确规定不准用于儿童,俄罗斯、挪威、奥地利和美国早在1976年就禁止将其用于食品加工中。像此类被国外明令禁止使用的还有冰激凌中一种名为苋菜红及其铝色淀的添加剂。

薯片中含有大量的油分,可为什么我们平时感受不到呢?“薯片中添加的膨松剂、增味剂等食品添加剂大大地掩盖了油和盐的味道,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吃下一整包都不觉得油腻。”全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行动专家组组长柴巍中解释。

记者针对市面上常见的薯片做了一个小实验。先取出一片薯片,用打火机点燃。这薯片不仅一点就着,还发出“滋滋滋”的响声,并且有油渗出;薯片开始冒黑烟,有火花出现,油滴也越来越多。滴下的油呈黄色,燃烧完的薯片变成了黑色。

“加入添加剂是食品生产的需要,不是人类健康的需要。”柴巍中解释,“儿童是一类特殊的人群,他的发育还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肝肾这样的代谢解毒的能力不健全。添加剂作为一种外来的、身体并不需要的化学物质进入儿童的身体,儿童对它就产生了一些有害健康的反应,如果过量那就是对器官功能的伤害。”

标准缺位

在国外,儿童食品添加剂有非常详细的禁止清单;而在我国,某种添加剂是否可以被应用到儿童食品中,其添加范围是什么,都没有明确而统一的标准。换句话说,我国没有针对儿童的食品安全标准。

铝被定义为毒害元素,部分含铝添加剂的应用近年来逐步受到关注,不少儿童喜爱的膨化食品、面食中都添加。2011年,我国居民膳食铝暴露风险评估结果显示,7岁—14岁儿童通过膨化食品摄入的铝相对较高,并且随着年龄降低,铝摄入量有增高的趋势。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各类添加剂不超过规定量,又被正常摄入的情况下,是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的。

另一种观点则反驳称,儿童的代谢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某些食品添加剂中的有害物质会在体内产生积累效应,长期大量摄入就可能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风险。

在没有儿童食品安全的标准下,这两种观点还在争执。

规定量中的添加剂,是否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就没有影响了呢?“要警惕正常使用添加剂存在的潜在问题,不同类型的添加剂叠加使用,虽然每一种添加剂都没有超标,但是这些添加剂集中在一起就可能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健康威胁。”对此,柴巍中认为,出台专门针对儿童食品的标准,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儿童零食安全例2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今后的发展、祖国的繁荣昌盛和家庭的和谐。儿童时期,生长非常迅速,新陈代谢也相对旺盛,要能健康成长,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营养素的摄入量要讲究合理性和均衡性,才能让他们的遗传因素的可能性得到现实性的发挥[2]。而儿童就读学校周围500米的食品提供情况,也就是儿童上学或放学的路上,上学时,很多家长工作忙而选择随便选一样食品作为孩子早餐,如是放学,这时正好是胃排空左右时间[1],有点饥饿,他们看到的食品往往将成为首选零食或主食,那这类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性就非常值得成人(老师和家人)的关注,成人的行为和意识会让儿童逐渐形成一个习惯,让儿童认识到一些问题,少吃无营养价值的食物或对肠胃有刺激性的食物,造成对主食的厌食,营养素的摄入量达不到儿童需要量,让儿童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从而引发他的营养性疾病。

1、学校周围食品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

1.1食品添加剂加工的食品太多

在学校的门口,几乎每一家卖儿童用品的店铺,都有一案板各种各样的零食,如和种麻辣类食品、薯类食品,糖类食品,小面包类食品等,价格都不贵,低的5角钱一样,高的最多不过四元钱一样。这类食品有一些同的特点是:含的香精、糖精、味精、色素、防腐剂和各种食品添加剂等比较多。生产加工点比较落后,食品添加剂量控制不好,包装无安全保障机制,很容易造成微生物的污染。这些食品添加剂对成人的身体健康来说,危害性可能在短时间内不会表现出来,但对于身体正在逐渐发育完善的儿童来说,短时间内就有可能导致食欲不振、肝、肾、肠功能的损害等问题。

1.2学校门口流动摊点太多

每到上学或放学的时间,校门口沿途的路上,都流动设有各种卖食品听小摊小贩。经常出售的油炸食品,如炸薯条、火腿肠或其他油炸类食品,锅内的油使用频率都非常高,一看就是多次使用的油混合在一起,黑黑的,看不出油的色泽,这样加工出来的食品当然让人吃着很不放心。并且在路边经营,很多灰尘会吸进油里或沾在食品上。造成微生物或尘埃污染,人吃了可能会造成病菌的浸入,造成肠胃病的现象。

1.3加工食品的人员健康状况不明

我们知道,从事食品加工的人员,必需持有卫生证才能上岗工作,并且要进行定期检查,一年体检1次或2次。同时接受卫生知识的培训,卫生部门才能颁发给卫生合格证。并且凡患肠道传染病、皮肤病、肺结核、肝炎等传染性病者应立即离开岗位,痊愈后经体检合格才能恢复工作。但我问他们,均无证加工经营,这种情况让人食之不安。

2、卫生问题原因分析

2.1儿童是特殊群体

儿童阶段,认知能力都很差,辨识能力就更差了。他们对食品的选择,往往挑选的是颜色鲜艳、味道刺激性强的食物来吃。而这类食物很多是不健康的劣质食品,商家为了让食品延长货架期,往往会超量添加防腐剂或食品添加剂,吃了这类含化学物品多的食品,对儿童身体会产生潜在性的危害。学校周边500米的小食品商店或流动食品摊点,是家长和学校都监管不到,儿童最易独自选择食品的主要场所。流动摊点很多都存在无营业执照、无健康证卫生,无卫生保证等三无问题。儿童吃了这些不能保证健康的食品,对身体会构成很大的不安全因素。

2.2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之间利益链

一些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为了利益追求。不顾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成长需求,不顾食品的安全风险性,制假售假,为儿童食品的消费市场埋下严重隐患。一些小型食品加工厂,在食品市场上无竞争能力,瞄准儿童食品市场特殊性,大量生产低价低质的儿童食品。而一些批发商、零售商在进货时又往往只注意价格的高低,不注意产品质量。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之间利益关系,让儿童逐步陷入被害的群体。

2.3监管力度不强

儿童食品市场面较大,县城及以下的城镇,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受到一些局限,如人力不够,交通不便、经费欠缺或其他因素,食品安全监管难度增大,或无人监管的空白地带。还有是监管长期的工作惯例,让他们历来重视大型食品加工厂监督管理,如肉类食品、饮料食品、酒类食品、一些大型农作物深加工类食品等等。对学校周围的小卖店、流动摊或农村市场的小食品、遗漏管理整治,让不法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有机可乘。

3、思考建议

儿童食品的监管工作是长期性任务,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生长发育不受到不利影响,建立健全儿童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势在必行。

3.1建立并完善儿童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制定儿童食品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加大立法机制,建立儿童食品安全性风险评估,设立儿童食品监督检查机构,多方面保障儿童食品安全,对儿童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3.2加强各部门间的联合监管

“部门联手,统分结合;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形成声势、务求实效。”政府应加大监管执法工作经费的投入,保证设施的条件充分;建立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工商、卫生、监督等各部门积极合作,联合监管,严把儿童食品的安全性。

3.3食品监督部门加大执法力度

第一要严把食品安全许可关。确认每个食品单位设立的合法性,坚决一录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单位,不遵照执行的进行惩罚制度。第二是重点监督检查学校周围的小食品零售店、流动摊,要求流动摊点随身携带各种证件,随时接受监督检查,否则以没收或惩罚机制来约束他们。第三是不定期对学校周围的儿童食品进行采样检测。第四,加强培训教育,对合格人员发证书,持证上岗。第五,在学校周围设专门公告栏,随时公告让孩子、家长、老师从公告栏了解各种信息,让舆论的力量监督,从而来规范经营行为。

3.4增强食品安全防范意识

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广播电台、网络、报刊等媒体加大儿童食品的安全宣传工作,让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结合,对从事经营者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对儿童进行正确消费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理念培养,逐步完善认知力,培养科学的饮食习惯。

参考文献

[1]张兰香,潘秀萍.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80-130。

儿童零食安全例3

另外,动物性食物也不能随便吃。平衡膳食要求每天有250克牛奶、一个鸡蛋、3两左右瘦肉或鱼,这个数量的食品带入的动物脂肪对人体也没有不良影响。

每个人每天的热量需求都不相同,因此,要因人而异,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需要热量较多。具体能量计算公式为:每日能量需要量 (kCal)=1000十年龄×(80~100)来计算。

10岁以内每岁100kCal,10岁以上用70~80kCal,应根据病人的体格、饮食和活动量定出每日所需的能量,如身体较胖、活动较少或青春期女孩宜用较低能量;身体较瘦、食量较大或活动量较大儿童每日热量应偏高。应使糖尿病儿童避免肥胖的发生。如参加大运动量锻练者,将全日热量增加10%~20%。在每日总热卡中,糖类占50%, 蛋白质占20%,脂肪占30%。

其次,儿童喜欢吃零食,如糖果或巧克力,面包或饼干,膨化食品,蛋糕、方便面及羊肉串等,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物有:油炸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等);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腌制类食品;汽水可乐类食品;话梅蜜饯类食品(果脯);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和各种雪糕);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烧烤类食品;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可见,儿童喜欢吃的零食大部分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垃圾食品”。

而作为儿童,喜欢吃零食乃是天性,而吃零食的关键是把握好质和量,适量的进食高质量的零食。这就需要父母在选择零食方面对儿童进行协助了:首先,要教孩子们多选择自然、原生的食品;买零食时和孩子们一起,在购买的过程中,教孩子一些有关营养方面的知识,多选择如水果、奶制品、豆制品、坚果类等健康的零食;要控制零食的量和合理安排零食的时间,一般是以不影响正餐食欲、安排在两餐之间为好,一般来说,早餐相对简单且量少,在上午10点左右可以让孩子吃少量能量较高的零食,如低糖的饼干、蛋糕等;下午放学后如果离晚饭还有较长时间,可以让孩子先吃些水果;晚饭后过一段时间喝一杯牛奶,对孩子也非常有益;吃零食时,尤其是需用手抓的零食,一定要保证双手的洁净。另外,最需要值得提醒家长的是,临睡前和看电视时,不要让孩子吃零食,前者不利于消化从而影响睡眠,长期下去也会造成龋齿;后者则很容易使零食吃的过量,影响正常进餐。

再次,关于“洋快餐”方面。虽然我们都知道“洋快餐”的营养不充分,也很不健康(很多油炸食品热量高、冰镇碳酸饮料不健康),因此很多家长不怎么接受它,但是很多儿童还是很喜欢它,觉得它们口味好,而且还有小玩具送,这满足了儿童爱吃爱玩的心理。而且有些家长还拿“洋快餐”作为给孩子们的奖励。

而对于“洋快餐”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首先需提高对“洋快餐”的认知(洋快餐的营养缺陷及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理性的对儿童阐述它的负面影响,在这个基础上注意食用频率,不要经常吃,一两个月吃一次足矣;最好选择小份(无论是汉堡包、薯条还是奶昔、可乐,分量越大表明热量越多,脂肪、胆固醇和钠含量也可能越多。父母也可以只点一份薯条或一份汉堡包,与孩子分享)和有蔬菜的品种(如蔬菜沙拉、粟米棒等,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不宜吃热量较高的薯条、苹果派等油炸食物;尽量不选择可乐等高糖饮料,而以牛奶、鲜果汁或蔬菜汤等有益健康的食品来代替;并且避免晚间食用“洋快餐”等等。

另外,很多人(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大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好吃的食物大都不是那么健康,健康的食物有时是不怎么好吃的。也因此儿童大都挑食,这方面父母也要发挥自己的智力,尽量的将食物做的小巧、细致,尽量将食物做的“色香味形”俱全,将不好吃的食物做得更加适合小孩子的口味。

如今已是盛夏,那么糖尿病儿童需要注意的有哪些方面呢?

儿童零食安全例4

一、何为零食?适当吃零食有哪些好处?

零食是指“非正餐时间食用的各种少量的食物或者饮料”,零食作为一日三餐外的辅食,历来被视为孩子们的最爱,但大人往往持否定态度,认为吃零食不仅会影响孩子正常的膳食,而且对孩子的健康不利。其实,零食也是合理膳食的组成部分,对零食的摄取,只要把握好品种的选择、进食量及进食的时机等环节,对促进健康还是有益的。

吃零食能够及时补充能量和营养素。从营养学角度来看,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特殊时期,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比成年人相对要多,三餐之外再吃一些有益于健康的小食品,能及时为身体发育补充一定的能量和营养素。

零食携带方便,能充饥解渴。在特殊情况下,不能食用正餐或正餐质量不好,有零食在手,便可在课间和工作的间隙进食,起到临时充饥、保健作用;外出旅游,零食更是常备之物。

吃零食能养生防病、健齿美容。一般情况下,多数零食都耐嚼,通过吃零食能锻炼牙齿;吃零食细嚼慢咽(即慢食)对人体健康也很有好处,可健脑、抗衰、防病、美容。在休闲时间越来越多的当今社会,零食还能满足休闲时的一种口感需要。轻松进食,在亲切、自由和愉快的情感之中,体验那种特有的悠闲、惬意、美味,在“润物细无声”中,便起到了养生防病的效果。

吃零食能调节情绪,舒缓压力。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吃零食能够缓解紧张情绪,消减内心压力。在手拿零食时,零食会通过手的接触和视觉,将一种美好松弛的感受传递到大脑中枢,产生一种难以替代的慰藉感,有利于减轻内心的焦虑和紧张。

二、《指南》零食分为十大类、三个等级来推荐

《指南》根据零食类别与是否有利于健康作了扇面图。扇面分为10个部分,分别代表10类零食,并概括了零食的营养价值与特点。这10大类零食分别是:糖果类零食、肉类及蛋类零食、谷类零食、豆及豆制品零食、蔬菜水果类零食、奶及奶制品类零食、坚果类零食、薯类零食、饮料类零食、冷饮类零食。

根据每种零食的营养价值、特点与是否有利于健康,《指南》又将其分为三层,以绿色、橙色和红色分别表示3个推荐级,即: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限制食用。

(1)可经常食用的零食:营养素含量丰富,同时是低脂肪、低盐和低糖的食品或饮料。这些食物既可提供一定的能量、膳食纤维、钙、铁、锌、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又避免摄取过量的脂肪、糖和盐分。如:水煮蛋、无糖或低糖燕麦片、煮玉米、全麦面包、全麦饼干、豆浆、烤黄豆、香蕉、西红柿、黄瓜、梨、桃、苹果、柑橘、西瓜、葡萄、纯鲜牛奶、纯酸奶、瓜子、松子、榛子、红薯、土豆、西瓜汁、芹菜汁等。这些零食属于有益健康的零食,可每天食用。

(2)适当食用的零食:营养素含量相对丰富,但是含有一定的脂肪、添加糖或盐等的食品或饮料。如黑巧克力、牛肉片、松花蛋、火腿肠、果汁含量超过30%的果(蔬)料如山碴饮料、杏仁露、乳酸饮料等,鲜奶冰淇淋、水果冰淇淋、咖啡等。这些零食以每周食1~2次为宜。

(3)限制食用的零食:营养价值低而且主要成分为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品或饮料,缺乏人体需要的其他营养素。经常食用这样的零食会增加超重与肥胖、高血压以及其他慢性病的风险。如棉花糖、奶糖、糖豆、软糖、水果糖等。这些零食每周不超过1次为好。

《指南》将儿童、青少年分为“3岁~5岁儿童”、“6岁~12岁儿童”、“13岁~17岁青少年”三类,针对不同年龄孩子的特点,提出了内容科学、通俗易懂的零食消费指导意见。(1)3岁~5岁:没有选择意识,需要老师家长指导。3岁~5岁学龄前儿童期,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重要时期,儿童常常模仿家长和老师。因此家长和老师要以身作则,教育和引导儿童正确认识食物,帮助他们建立有益健康的饮食行为。

指南建议:吃零食不要离正餐太近,不应影响正餐的食量;睡觉前半小时避免吃零食;吃零食前要洗手,吃完零食要漱口;注意零食的食用安全,避免豆类、坚果类等零食呛人气管。

(2)6岁~12岁:选择自主增强,饮食习惯形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体格、智力发育快速,运动能力、自主性、独立性增强,已经可以接受和理解食物与健康的相关知识。由于他们更多的时间在学校和家中,所以老师和家长有责任教导和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

指南建议:学习了解不同零食的营养特点,不要盲目跟随广告选择零食;每天吃零食一般不超过3次;避免在玩耍时吃零食;养成多喝白水的习惯,少喝含糖饮料;注意个人卫生和口腔清洁,少吃街头食品。

(3)13岁~17岁:进入发育高峰,零食为我所用。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一般都是初中和高中的学生。此年龄段女孩在12岁、男孩在14岁左右即进入生长发育第二个高峰期――青春期发育阶段。体重、身高增长幅度加大,大脑功能和心理发育进入高峰,身体活动消耗大,学习负担加重,接触社会增多。此期儿童青少年对食物选择和购买的自主性、独立性更强。家长和教师应及时予以监督管理、教育指导,使其掌握营养与健康相关知识,保持平衡膳食以促进健康。

指南建议:认识零食的营养特点,学会选择和购买有益健康的零食;根据运动和学习需要,在正餐之间吃适量零食,但每天食用不要太频繁;在休闲聚会和电脑电视前,警惕无意识地吃零食过量;不要以吃零食的方式来减肥。

三、如何科学、合理地食用零食

正餐是儿童青少年营养的主要来源,不能将零食当正餐。零食虽然有诸多好处,但由于零食所含的营养素远远不如正餐食物中的营养素均衡、全面,因此,尽管允许孩子吃零食,但不能以零食代替正餐,零食只能作为正餐的补充。

儿童零食安全例5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

引言

我国儿童青少年吃零食的现象已较为普遍,为了培养他们建立有利于健康的饮食习惯,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受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的委托,于2006年~2007年研究和编制了《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此项工作得到了中国营养学会专家的大力支持,也广泛征求了相关领域的意见。

一、背景

3岁~17岁是儿童青少年的重要生长发育时期,更是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科学平衡的膳食不但可以保障儿童青少年的良好生长发育,还可以降低患营养相关疾病如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等的危险性。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膳食结构与膳食质量与1992年相比已经优化但尚未达到合理,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维生素A、铁、钙等营养素缺乏的问题。城乡儿童青少年的体格发育在逐渐改善,然而在农村地区有着不容忽视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现象,数据显示,城市0岁~6岁儿童超重率为3.6%、肥胖率为1.9%,7岁~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8.5%、肥胖率为4.4%,其中大城市7岁~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率为21.2%,正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1991年以来,我国城乡3岁~17岁儿童青少年的零食消费率和平均零食消费量都呈上升趋势,学龄前儿童尤为突出。2002年我国3岁~17岁儿童青少年的零食消费率在35.1%,城市55.7%,农村29.6%。研究显示,零食在儿童青少年每日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总能量的7.7%来自零食,零食提供的膳食纤维为18.2%、维生素C为17.9%、钙为9.9%、维生素E为9.7%、铁为6.9%、锌为6.3%。

二、目的和意义

在儿童青少年中吃零食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应当对他们的零食消费观念及行为予以正确的引导。制定本指南并非鼓励儿童青少年消费零食,而是指导他们在不影响正餐的前提下,合理选择、适时适度消费或者必要时限制食用零食。

本指南制定目的:第一,指导儿童青少年、家长或抚养人、教师等能够正确认识零食食物及特点,从而使儿童少年合理选择、适时适度消费零食,保证身体良好发育。第二,为相关部门、企业等机构团体或个人提供建议,创建有利于培养儿童少年良好零食消费行为的相关政策及食物环境。

本指南自后,还将在实际使用中不断验证和修改完善。

三、内容

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营养状况还存在诸多问题,努力完善正餐的食物结构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措施。同时,正视儿童青少年吃零食的实际情况,加以正确引导,将有利于他们做到合理膳食,减少和改变不良的零食消费行为。

本指南适用于3岁~17岁的城乡儿童青少年。从营养与健康的角度,本指南强调食物摄入要以正餐为主,零食不可以代替正餐。如果有吃零食的需要,则可以参照一下不同儿童青少年的零食消费指南。

本指南对于零食的定义是:非正餐时间食用的各种少量的食物和饮料(不包括水)。

不同年龄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分类指南

1. 3岁~5岁儿童

3岁~5岁学龄前期是培养良好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时期。此时期的儿童常常模仿家长和教师,因此,家长、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教育和引导儿童正确认识事物的特点,帮助儿童建立有益健康的饮食行为。

(1)零食应是合理膳食的组成部分,不要仅从口味和喜好选择零食

学龄前儿童在定时定量吃“三餐两点”或“三餐一点”的基础上,还可以选择适当的零食作为正餐必要的营养补充。选择零食时,不要一味满足儿童的口味和喜好,以防止儿童养成乱吃零食、只吃零食、不吃或少吃正餐的习惯。

(2)选择新鲜、易消化的零食,多选奶类、水果和蔬菜类的食物

儿童零食安全例6

零食被定义为非正餐时间食用的各种少量食物或者饮料(不包括水)。[1]一定能量和营养素,但零食所含的营养素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如正餐全面、均衡,且过量食用会减少正餐的摄入量,造成儿童营养不良[2]。调查研究表明,城市儿童零食摄入所提供的能量占全天膳食总能量摄入的20%-30%,因此儿童正确健康的零食消费对于他们的营养状况和身体健康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食用零食现象也变的非常普遍,并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3-4]。为全面了解儿童食用零食状况,我们于2011年7月对海南省万宁市长丰镇牛漏墟7村寨3-6岁儿童的零食行为进行了调查,了解儿童零食的种类、来源、食用原因等,分析影响儿童选择零食的因素,从而为有效制订干预措施,正确指导儿童零食行为奠定基础。

一、研究目的

了解海南省万宁市3-6岁儿童摄入零食行为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为指导科学有效的儿童膳食行为提供基础资料。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海南省万宁市长丰镇牛漏墟7村寨292户家庭中3-6岁儿童及其父母或抚养人为对象。

2、研究方法

依据《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5]的内容,自编调查问卷,经相关专家审阅修改后定稿。问卷涉及12个问题,内容包括儿童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和摄入零食的行为(食用零食的习惯、购买零食种类选择、食用零食的频率等)及家长或监护人对零食的态度和行为。采用一对一的调查方式,对儿童及家长或监护人询问。

(1)质量控制。整个调查过程包括问卷内容的设计、调查对象的确定、调查现场的实施、调查资料的录入与整理分析等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的培训并有专人做质量控制,以减少对实验结果造成的随机误差和偏倚。现场调查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健康档案组入户调查,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回收率和有效率确保100%。

(2)统计分析。在调查结束后对数据进行专业检查并对问卷进行编码,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双录入的方法以保证录入的准确性。百分率的比较和多组独立样本频数比较采用χ2检验,均数比较用t检验,检验水准α为0.05。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1、调查基本情况

海南省万宁市长丰镇牛漏墟7村寨292户家庭中有163个3-6岁儿童,其中23个儿童跟随父母外出务工未涉及在调查范围内,调查人数共计140人,其中男孩78人,年龄3-6岁(M=4.28岁),体重14.12kg-19.85kg(M=16.83 kg),身高95.27cm-114.38cm(M=104.45 cm);女童62人,年龄3-6岁(M=4.11岁),体重13.68kg-19.25kg(M=16.91 kg),身高93.58cm-110.21cm(M=104.45 cm)。国家标准3-6岁男童体重在14.65kg-19.58kg,身高在97.2cm-113.6cm;女童体重在 14.22kg-20.11kg,身高在96.20cm-112.70cm。检测结果表明,被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与国家标准差异不显著。

2、调查结果

(1)乡村儿童零食的比例高达98.7%,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一种饮食行为。儿童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合理的指导,使其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饮食习惯以保障营养平衡,健康成长。

(2)调查显示儿童常食用的零食种类分别为糖果类、膨化食品、火腿肠等,均为高能量、低营养素的物质[4],这些食物只是增加了能量的摄入,对于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补充不利,不可多吃;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儿童的这种零食行为减少了孩子的正餐摄入,对孩子的营养素平衡造成了严重影响。

(3)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儿童购买的零食来源于村里的小杂货店,甚至不少食品既无生产日期,又无认证商标或未经国家卫生系统认证产品,但因其有鲜艳的外包装或附带小玩具吸引不少儿童购买,这些产品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成为儿童零食食品安全的隐患。

3、结果分析

(1)不同性别儿童吃零食的比例、食用时间及频率分析。经调查发现96.43%的调查对象有吃零食的习惯,其中男童、女童吃零食的比例分别为98.71%和96.77%,性别对其影响不明显(χ2=0.04,P>0.05)。下午零食消费最多为42.18%,晚上为25.02%,上午为32.73%,全天差异不显著。而男、女儿童在零食消费的时间上基本没有差别。男童、女童每天吃1次以下零食的儿童仅为34.29%、28.62%(χ2=0.51,P>0.05),每天1-3次的男童、女童比例分别为46.28%、54.87%(χ2=1.02,P>0.05),每天3次以上的男童、女童比例分别为19.43%、16.51%(χ2=0.20,P>0.05)。可见不同性别的儿童在食用零食的次数上差别不显著。

(2)不同性别儿童对零食的种类选择分析。

不同性别的儿童在选用零食的种类时,排名前5种的有差别。男童选择的前5位分别为火腿肠、果奶果冻、糖果、膨化食品、饼干、糕点等粮谷类;女童选择前5位的分别为糖果、果奶果冻、火腿肠、饼干糕点、膨化食品等。不同性别的儿童在选择糖果和火腿肠上差异显著,而其他差异不明显。

(3)购买人对零食知识的知晓情况。调查显示,在选择零食时家长或监护人主要考虑的因素依次为孩子的口味、价格、营养价值、卫生质量、广告宣传等;而儿童选择时考虑的因素依次是味道、颜色、包装以及广告、附送的礼物等。

而家长对零食的了解主要来源于电视广告和朋友介绍,几乎没有人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认为吃零食应与正餐间隔1.5-2小时的只占43.71%,有11.19%的人认为想吃就吃;认为每天吃零食不应该超过3次的占29.75%;认为零食对儿童健康无影响的占31.81%,认为零食对儿童生长发育有用占57.51%,无所谓的占10.68%;“可经常食用”和“限量食用”零食知晓率分别为25.16%,16.78%。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调查对象选用的零食种类繁多,以高热量的食品居多,新鲜蔬菜水果、奶类、坚果类等零食的种类少。作为孩子的父母及其监护人,应该给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提供更多新鲜且营养均衡的食物,减少高脂、高糖、高盐等零食的摄入量。为此加强父母及监护人合理膳食营养知识的指导,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儿童膳食行为[5]。社区应采取多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对儿童父母及监护人、学龄儿童积极推广《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告知其不合理饮食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危害,指导他们为孩子选择新鲜、易消化的零食,尽量多选用奶类、水果和蔬菜类的食物;且吃零食不要离正餐时间太近,不应影响正餐的食量,睡觉前半小时避免吃零食;少吃油炸、含糖过多、过咸的零食;多喝白开水,少喝含糖饮料;吃零食前要洗手,吃完零食要漱口等,使零食成为儿童生长发育中合理膳食的组成部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翟凤英主编.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M].科学出版社,2008.6.

[2] 康如彤,钟燕,刘康香.长沙市城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调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6.6(13)610-611.

[3] 于冬梅,张兵,赵丽云等.中国3-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状况[J].卫生研究,2008.37(6) 710-713.

[4] 李艳红,吕全军,王惠君等.中国九省学龄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行为变化趋势分析[J].卫生研究,2008.37(5)621-622.

[5] 马冠生,高树军,瞿凤英等.我国中小学生早餐营养素摄入量[J].中国学校卫生,2001.22(5)389-391.

儿童零食安全例7

1前言

通过调查问卷研究了解广州市小学生对于零食食品安全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发现广州市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的认知中的缺陷,分析造成这种缺陷的因素,在丰富小学生及家长合理营养的知识,减少儿童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1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采用自行设计的不记名调查问卷方法对研究对象(广州市罗家桥虹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1.2变量的定义

本研究的结果所获得的资料为计数资料,知晓率一对问卷中问题回答正确的人数/有效回答该问题的总人数,形成率一持久拥有有利健康行为的人数/受调查的总人数态度,正向率一持有利健康态度的人数/受调查的总人数。

2结果与分析

2.1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总人数156人,其中男生共82人,占52.6%;女生共74人,占47.4%。五年级学生共87人,占55.8%;六年级学生共69人,占44.2%。

2.2受调查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2.2.1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的知晓情况

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认知调查报告的知识内容,参与人数,知晓人数,知晓率情况详见表1。

2.2.2小学生选择零食时的态度

小学生选择零食态度的调查的态度详细情况详见表2。

2.2.3小学生的零食行为

小学生零食行为调查行为内容,参与人数,该行为形成的人数及其形成率情况详见表3。

2.4受调查小学生的家长对于孩子零食消费的态度和行为的情况

家长对孩子零食消费的态度以及调查情况详见表4。

2.5受调查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的认知和行为

2.5.1性别及年级与态度的关系

性别及年龄与态度的关系调查情况详见表5。

2.5.2不同性别及年级的小学生在是否会用零食来代替三餐上的差异

不同性别及年级的小学生是否会用零食代替三餐上的差异调查情况详见表6。

2.6受调查小学生家长对零食食品安全的认知和行为

不同性别及年级的小学生家长在孩子吃零食上的态度差异调查情况详见表7。

3讨论

3.1广州市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认知和行为结果分析

3.1.1广州市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的知识的掌握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接近八成小学生知道食品色彩不是越鲜艳越好,食品不是味道越好越对身体有利,零食配料中没有食品添加剂不一定是安全的;但是,能后理性看待零食对身体健康影响,知道造成零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存在着生产商、销售商和自身原因这三方面因素的综合,知道WHO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品的小学生较少,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如此低的知晓率是有待提高的。

3.1.2广州市小学生对零食食品选择的态度是正向的

虽然在前面我们分析发现小学生对于零食食品安全的知识掌握不够,但是,调查显示,小学生在选择零食时普遍能持正向态度,超过八成小学生买零食时会看厂家及品牌的相关信息,会认准了食品安全标志(Os)才购买零食,会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能够注意到其中的食品添加剂配料表和营养标签。但是我们发现,还有少部分小学生不会在意这些问题。

3.1.3广州市小学生在零食行为方面是有喜有忧的

行为指人类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外部活动,饮食的健康相关行为包括对自身和他人健康状况的影响。

喜的方面,调查显示,82.1%的小学生不会用零食来代替三餐: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广州市的小学生从路边摊购买零食的形成较低,仅有2.2%。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广州市有89.7%的小学生的家长只允许孩子偶尔吃一下零食,这就会导致孩子不会有习惯去路边摊买零食;另一面,62.3%的小学生的零食来源是有家长的参与;第三,广州市经济发达,72.3%的小学生会从专门的零食专卖店或大型的连锁超市。

忧的方面,仅有48.7%的小学生在口渴时会选择喝水。

3.2广州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认知和行为分析

3.2.1性别与态度和行为的关系

通过对男女性别态度的卡方检验,得到X=2.478,P=0.298>0.05,可以认为不同性别的小学生在零食对身体健康影响的态度上没有差别。

通过卡方检验,得至X=7.731,P=0.021

3.2.2年级与态度和行为的关系

通过对不同年级的小学生态度的卡方检验,得到X=0.298,P=0.682>0.05,可以认为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在零食对健康影响的态度上没有差别。

通过卡方检验,得到X=5.564,P=0.018

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知识上的知晓率是没有差别的;但是,在形成率上五年级的小学生要高于六年级的小学生,可能的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变化,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

3.3广州小学生家长对零食食品安全认知和行为结果分析

小学生对零食食品安全认知的形成有赖于家长的正确的引导,调查显示,2.7%的家长对儿童零食持支持态度,6.4%的家长持反对态度,89.7%家长持允许偶尔吃一下的态度。

4结论

儿童零食安全例8

【基层反映】儿童零食存在的问题亟待关注

【基层反映】儿童零食存在的问题亟待关注。每当放学时分,学校周边的小卖部异常火爆,尤其在食品柜台前更是挤满小学生,花花绿绿的儿童零食甚是引人。儿童零食虽不像正餐一样每天必需,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消费量日益增大,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影响也愈显突出。

存在的问题:一是零食标识不规范。存在不按要求标注产品真实信息的情况,而是在包装显著位置上印着洋名、怪名,如“美国豆”、“韩国饼”等,让人对产品的产地和风味等属性产生误解,本是豆制品的零食却冠以“牛肉干”、“羊肉串”之名,使人又对原料、工艺等属性产生误解;有的生产日期、保质期、警示标志不全导致可能因食用不当出现意外。二是包装内夹带玩具。包括塑料刀枪、纸质图片等大多形成系列,充分抓住孩子爱玩、猎奇的心里,使其购买成瘾。加之一些玩具格调低下,久而久之对孩子心里造成负面影响。三是零食质量不合格,损害儿童身体健康。部分儿童休闲食品存在微生物指标不合格、酸价、过氧化值超标、有害金属超标等问题。传统油炸、膨化食品和甜食大多“五高一多”:即高碳水化合物、高脂、高盐、高糖、高热、多味精。这些食品即使符合产品标准要求,儿童长期食用也不利于营养均衡和健康成长,有些物质还会损害孩子的免疫功能。

四是个别零食属于黑窝点生产的无证产品。这些食品未经检验部门检测,属非法生产销售,质量无法保证。

对此,建议:一是加强监管,杜绝监管缺失。在现有的食品法律法规体系框架内充分履行监管职责,切实抓好食品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压实质检系统责任,对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依法严格监管,提升企业质管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二是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杜绝规则缺失。我国食品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已比较完善,但普遍是针对成人食品的规则,因此应按照实际情况,把食品进一步细分,针对不同群体,要按照各自的特殊要求制定不同的生产和管理标准。三是积极正向引导,杜绝观念缺失。倡导科学健康的儿童饮食消费习惯。家长要多学习了解有关食品安全知识,以保证引导儿童对食品的正确选择和食用。社会舆论应注意对儿童食品的正确宣传。

儿童零食安全例9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1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10-0883-02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在为食品企业的管理监督敲响警钟的同时,也提示开展全民食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为了解深圳市小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食品消费安全意识及卫生行为习惯等,笔者于2007年11月-2008年1月对深圳市24所小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深圳市所属的6个区(南山、福田、罗湖、龙岗、盐田、宝安)中,每个区随机选择4所小学,在每所小学的二~六年级随机选择2~3个年级各1个班的学生,共抽取2 100名小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 1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054份,有效率为97.8%,其中男生849名,女生1 205名;二年级学生401名(19.5%),三年级学生353名(17.2%),四年级学生428名(20.8%),五年级学生410名(20.0%),六年级学生462名(22.5%)。年龄为7~13岁。

1.2 方法 统一发放问卷,统一回收。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对食品安全的认识、知识和行为等。

1.3 数据统计分析 将所有问卷统一录入EpiData 3.0系统,采用SPSS 11.0软件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食品安全知识 本次对小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调查的内容包括食品的QS标志的判断、绿色食品的含义、有色饮料含有的色素等。总体来说,年级越高,答对率越高,这可能与年龄增加、判断力增强有关。见表1。男生答对全部知识题的有334人,占39.3%;女生答对全部知识题的有435人,占3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P>0.05)。

2.2 食品安全态度 有79.3%的小学生觉得吃流动小摊档的食物不安全;39.8%的小学生认为“肯德基等洋快餐食品吃多了可能危害健康”这种说法根本不对,提示学生对食品安全的认识还不全面,追求食物的口味、花样等,意识不到食品隐患的存在,在合理饮食、自身防范方面尚存在问题。当问到喜欢吃小店零食的原因时,有50.2%的学生回答是因为零食味道好,比饭菜好吃;23.2%的学生回答是因为小店的零食便宜;15.6%的学生回答因为零食包装好看,有时还附送玩具,或者抽奖游戏等;4.2%是因为同学推荐;6.8%是因为饥饿,没有别的食物吃。

2.3 食品安全行为 调查显示,小学生的食品安全行为总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食用不安全食品、不卫生的饮食习惯等(表2)。有24.8%的小学生会在购买食物时检查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表3)。

当被问到“你经常吃肯德基或者麦当劳吗”,选择“经常,每周1次及以上”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2.2%,有54.1%的小学生是“偶尔,每月1次或者少于1次”,23.7%的小学生“根本不吃”。提示“洋快餐”的商业广告宣传对孩子的食品消费行为习惯产生很大的影响。

“班级组织外出郊游,你通常会带哪些食物”的多项选择中,有87.2%的小学生选择带薯片,77.2%的小学生选牛奶或酸奶,选饮料的占60.8%,选面包的占50.8%,选果冻的占41.1%,其他占24.2%。

对“饭前便后,你一定会洗手吗”的调查显示,有50.4%的男生经常洗手,48.6%的女生经常洗手。u检验结果表明,男、女生在食品安全行为表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级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3 讨论

儿童青少年期是身心、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饮食行为和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对他们的一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4]。马冠生等[5-7]研究总结了儿童青少年饮食行为的诸多影响因素,认为父母或者照看人的影响、同伴的影响和媒体的影响都比较大,其中父母或者照看人的影响极其重要。要增长孩子食品安全知识,培养正确的食品安全行为习惯,父母的及时指导监督、自身饮食行为的示范都不可缺少。

调查显示,有78.2%的深圳小学生主要通过学校教师讲解获得食品安全知识;30.1%的小学生是通过父母或者其他亲人教导,51.9%的小学生是通过电视广告宣传,还有12.0%的小学生从报纸书本故事等渠道获得食品安全知识。可见学校教育是小学生获得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然而,目前对小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比较零散,深圳市部分学校开展过食品安全讲座、图片展等活动,但对学生应当掌握哪些方面、掌握到何种程度、应用什么教育资源等都缺乏统一的标准,亟待开发适合小学生的教育资源,系统地对小学生开展食品安全教育。

吃零食在儿童青少年中是一种普遍的行为。有研究认为,不能简单地认为所有零食都不能吃,而是要指导小学生选择零食,知道什么时间可以享受零食[3]。深圳市小学生因为家庭条件好,拥有较多的零花钱,三年级以上的小学生经常从小店自行购买、食用零食。然而很多小学周围的小店,采用抽奖送礼物等方式诱导学生购买和食用来源不明、色素过多、品质不好的零食。许多小学生知道吃这些零食对身体不好,但是由于自主控制能力不够,受群体诱导、西方饮食模式、媒体宣传的影响比较大,还是会经常吃不安全的零食和洋快餐。因此,应适当控制媒体广告对饮料、快餐、零食的过分宣传,正面引导学生的健康饮食消费行为。

食品安全消费的良好行为需要长期、持续的教育、监督,才能固化成为习惯,因此必须尽早、系统地对小学生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研究,开发食品安全教育资源,实施食品安全教育计划,同时要把家长纳入配合监督的教育行动中。

4 参考文献

[1] 王黎荔,李云,涂国平.成都市3所农村中学学生食品安全知信行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8,35(3):532-533.

[2] 董晓芬.小学生自控能力的特点及发展简析.云南教育,2005,8(3):30-31.

[3] 马冠生.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行为:1.零食.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8,25(1):32-34.

[4] 王芳芳,王进军,张晓蓉,等.小学生心血管疾病预防知、信、行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6,22(2):251-252.

[5] 马冠生,胡小琪,吴瑾,等.父母提示对儿童少年饮食行为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2002,23(6):486-487.

儿童零食安全例10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此次整合将使国内的食品安全标准将与国际接轨,是我国食品安全建设的重要步骤;同时,有了更完善的国标之后,企业在生产食品时也有了可以全面参照的标准可依,监管者也就有了一把科学的标尺。

对此,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王竹天表示:“2013年以来,国家卫生计生委重点开展了对近5000项食品相关标准的清理工作,2014年,完成了208项标准的整合任务;2015年新审查通过30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到2015年底,1000多项食品安全标准将基本制定完成,主要食品安全指标将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并适应中国膳食结构和食品产业国情。”

对于已经存在检测方法不统一的问题,王竹天说:“目前在我国,仅仅是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就有20多个不同的领域有标准规定,但事实上大同小异。2015年年底,食品安全标准整合之后,其它多余的食品安全标准将退出历史舞台。”

此外,为了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完成了96项重点、亟需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2015年上半年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镉的测定》等13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截至目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已累积公布492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不仅如此,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覆盖面也在进一步扩展。截至目前,全国共设置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点2489个,覆盖了全国86%的县级行政区域。2014年以来,会同有关部门共监测食品样品49万份,食品相关产品1.3万份,进出口食品1.9万份,涵盖种养殖、粮食收贮、生产和加工、销售和餐饮服务、进出口等各环节。

此外,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组织部分省份开展中国居民食品消费量调查和总膳食研究、构建我国食物消费量数据库等工作也将逐渐展开。

儿童食品标准未推出

近年来,中国市场上悄然涌现许多以儿童为主要消费对象的食品:儿童酱油、核桃油、儿童面……但是,因儿童食品引发的消费安全问题却时有发生,“添加剂牛奶”“五毛零食”等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儿童食品安全标准始终是食品安全标准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对此,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韩军花表示:“我们的工作人员查询了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巴西等地的食品标准信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有儿童食品标准。”

“中国针对3岁以下婴幼儿有《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以及《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等,这些标准可以保障3岁以下孩子的安全。”韩军花说。据悉,在中国,除三周岁以下婴幼儿必需食品外,目前尚无有关“儿童食品”的相关标准。在产品上标注“儿童食品”只是商家的宣传手段,这些产品质量只能按普通食品标准进行管理。

韩军花说:“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广告、标签或对学校周围的限制对3岁以上的儿童进行保护。例如美国规定企业不能为高糖、高盐的食品做广告,以及校园周边多少米之内不允许售卖小食品等。”

提到目前大众比较关注的中国儿童食品多添加剂、多糖、多盐、多油的问题,韩军花表示:“2015年5月开始实施的新《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针对儿童饮食方面有了诸多调整,例如在《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的修订过程中,膨化食品的含铝添加剂被禁止使用,因为这类产品小孩吃得较多,这样做使得儿童铝的摄入量大量降低。”

据悉,在其他添加剂的标准制定方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也充分考虑到儿童群体身高、体重等特殊的耐受量。

韩军花同时也强调:“在保障儿童饮食安全方面,最重要的是要引导消费者健康饮食的意识。例如中国卫生部门专门出过《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把现有的零食分为3个等级,分别是‘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和‘限制食用’,家长可以参照此来给孩子购买零食,并给予孩子相应指引。此外,监管部门也应规范校园周边环境,阻止不合规食品流入市场。”

黑名单将不断更新

人们俗称的“食品中非法添加物黑名单”即《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有关单位在对原卫生部公告的6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清理、整合的基础上制订的,从2008年开始,“黑名单”陆续。

儿童零食安全例11

包装在使用过程中是一个“人”与“物”的关系,其中隐藏了很多不定因素,当儿童作为这个“人”的因素时,不定性还会大大增加,因此即使是在完全保证包装本身安全的情况下,仍有可能由于儿童的不当操作而出现危险或无法实现操作目的的情况。设计者要做的不光是关注包装本身的安全,还要在包装使用过程中通过巧妙的设计引导儿童正确操作。儿童食品包装的无障碍设计,并不是单纯地关注儿童的人身安全,对于儿童食品包装所传递的一切信息,是否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造成障碍,也是这里所要讨论的问题。由此可以总结出儿童食品包装的无障碍设计主要有3个目的:安全无障碍、使用无障碍、益智无障碍。安全无障碍无障碍设计的法则都是围绕安全性而展开的,应该说安全是无障碍设计的根基。儿童食品的安全无障碍主要包括材料安全和造型安全2个方面。儿童食品的材料安全首先要关注材料本身的安全性,一定要选用无毒无害、稳定性强的材料。其次是要考量材料在与食物和外部环境接触过程中的安全性,保证食品在到达消费者手中时仍是安全无害的。对于消费者可能会发生的不当操作,比如自主对食物进行加热或冷冻等外力的干扰下,包装材料仍然不会释放任何有毒有害物质。最后则是在材料的选用上要具备环保性,做到可降解、可回收、再利用。这是每一位包装设计师都应当遵守的职业准则,也是无障碍设计所倡导的理念。儿童食品的包装造型是另一个容易诱发不安全因素的环节。儿童的生理防御能力还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伤害,包装的棱角或零部件都是安全隐患;加之儿童的行为习惯、思维意识还不够成熟,在作出判断的时候随意性较大、求奇心偏重,会对他们没见过的物体产生强烈的探知欲望[3],可能会在包装的使用过程中误食包装零部件或包装中的添加剂,因此,在包装造型的设计上就要防范于未然。

不分离是指包装尽量做到零部件与包装主体的连接。比如翻盖式的瓶口设计,瓶盖与瓶口之间是连接的。无尖角的意思是避免小于等于90°角的运用,过尖的棱角容易刺伤儿童,应更多地采用圆弧造型,既符合安全的考虑,也符合儿童食品包装的造型审美特征。要趣味则是在设计这些安全措施的环节时融入趣味性,而不是生硬地将安全规则运用在包装设计上,应让儿童乐于接受和使用无障碍的包装设计。当然,对于设计口诀要灵活运用,在具体实践中要举一反三。使用无障碍无障碍设计的法则中除了安全,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特征——便捷。如果安全是无障碍设计的根基,那么便捷就是它的灵魂。对儿童食品包装的使用无障碍来讲,舒适便捷尤为重要。这里主要针对包装的开启方式进行展开研究。包装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保护商品,但过分追求对商品的保护而让包装的开启、闭合变得麻烦、费力,这显然也不是一个成功包装所诉求的内容。目前市面上包装的开启方式有很多种,应该根据所装食物的属性选择包装材料和开启方式。笔者将目前运用较多的包装开启方式作了一个优劣分析,判断是否适用于儿童食品包装,并对这些包装开启方式提出了改良措施。方便开启与方便闭合的无障碍设计,让儿童在使用食品包装时更加轻松自如。从表1中可以看出,适用于儿童食品包装的无障碍开启方式都是从儿童生理状况、安全角度出发,让儿童无需借助工具,凭自身力量就可以完成开启、闭合的动作。在国外,专门针对儿童食用特点的食品包装已经得到相当的重视,例如世界首款防倒出儿童食品包装的发明这款包装的封口处有1个十字封膜,孩子们可以伸手穿过薄膜取东西吃,在不拿东西时,开口即使朝下内装物也不会倒出来,解决了儿童食用时容易倾倒食物的问题,具有相当的实用价值。益智无障碍当代儿童产品包装的特点在于基本功能和附加功能的完美结合[4]。一般的包装在消费者打开它的那一刻,其使命就已经基本完成了,但由于儿童食品包装受众的特殊性,所以导致了儿童食品包装还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附加功能——益智。益智功能是基于儿童食品包装基本功能之上,它不仅可以增加商品的竞争力,还可以提升品牌形象,建立良好的口碑。益智无障碍正是要让儿童与儿童食品包装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关系,既能跨越儿童食品包装的一般功能,实现多功能性,又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到消费者,因为具有友好交互的食品包装设计总是能迅速地与消费者构建起感情联系[5]。家长在儿童食品包装的附加功能上更注重教育功能,而孩子更偏爱娱乐功能。益智无障碍则是要扫除儿童食品包装中教育与娱乐之间的障碍。比如一款儿童食品包装在所装食品被食用完之后,可以沿设计好的虚线将包装盒拆分为一个与此款食品相关的智力拼图,儿童在玩耍过程中父母也可以加入,这不仅锻炼了儿童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还增加了亲子间的互动。世界之星包装设计大赛获奖作品《翻动我•吃掉我•玩耍我》,见图3。这是一款巧克力豆的包装,由9个相连的盒子组成,可以任意地重新组合、排列,呈现出不一样的图案和形状,具有游戏与益智的双重功能。从另一个角度说这种设计思路有效地拓展、延长了包装的循环周期,使能源、材料和资金的投入得到产出最大化[6]。

在对儿童食品包装的益智内容的设计上要进行严格把控,传播正面信息和知识,严禁暴力、或者其他任何会危害儿童身心发展的讯息出现在儿童食品包装上,让儿童的心理发展同样无障碍。有的商家为盈利,在国家对儿童食品包装条规制定得不完善的地方,大打球。如2012年8月17日在腾讯大渝网上披露了云南猫哆哩公司在产品包装上出现的一些比较有争议的广告语,告语表述多为一种逗趣的方式,是一种成人式的幽默,比如“再不啃老就老了”、“你喜欢妈妈还是爸爸”、“你们是要离婚吗”等。从成人的角度看这些广告语,会把它们作为一种比较黑色幽默、新潮的包装创意形式来对待,但是由于这是一款普通的休闲食品,销售地点也就在一般的超市,所以不可避免地会有各个年龄层的儿童将会接触到这些比较有歧义的包装广告语。儿童的社会阅历、文化知识都处于积累的阶段,思维方式比较直接,很难意会到广告语的真实意思,可能会误导他们的思想,或者对他们在某些问题的看法上造成困惑。猫哆哩的这种包装创意模式是赢得了大家的注目,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样的食品包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有一定负面影响的。这种带有调侃性质的创意设计本身并没有什么错,在国外也非常多见,只不过在运用领域和受众的选择上需要更加谨慎。受众需求的多元化,导致包装设计要不断地引进新的设计理念进行完善和提升。无障碍包装设计是未来包装设计的新趋势,国内外很多包装设计师已经加入到这个行列中,为无障碍包装设计作出了更多有意义、有创意的尝试。作为包装设计的重要分支,儿童食品包装的无障碍设计理应有更多的突破。这里从儿童的认知能力、生理发展状况和行为模式等特性上,较为全面地对儿童食品包装的无障碍设计进行了研究,既关注了儿童生理安全的无障碍,也关注了儿童心理发展的无障碍。

作者:袁恩培 祝蓬阳 单位:重庆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