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

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06 09:58:20

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

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例1

一、引言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初中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文章结合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工作,探讨分析了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并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从而对教学工作发挥指导作用。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它建立在一个人一定的知识储备、实践经验、智力活动的基础上,为了解决遇到的某个问题,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和非逻辑思维能力,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大胆地进行创新,以全新的思维方式,产生新的设想,并获得成功的思维系统。创新思维对推动人的思维发展,提高个人的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够使学生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更好地进行思考和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有相应的规定: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贯彻教学大纲的要求,实现教学目标并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以此为指导,重视采取相关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体现在成绩、品德等方面,还应该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如果不重视采取相应的策略,不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也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任课老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创设相关的情境,营造有利于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3.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呼唤,更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创新人才的培养可以有多种形式和方式,但不管采用何种形式和方式,都离不开教育教学工作。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采取相应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性人才,为整个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三、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正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根据教学实际工作,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必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解除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平等友好地对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鼓励师生进行交流,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良好的环境。例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适当地设计思考题。让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并敢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材料的能力,还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让学生从同一信息当中探索不同的答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新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英语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2.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一、在讲解课文内容之前,可以利用与本章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者情节,创设短小的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第二、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通过课堂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课堂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内容也要丰富,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三、重视图画、卡片的运用,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课堂讨论,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将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运用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多媒体技术集视频、音频、图像、动画于一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学习,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此外,运用多媒体技术,学生的主体意识往往会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动性会得到强化,主动学习的意识会增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了让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第一、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熟悉故事发展情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和合理的想象,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改编,并在师生之间进行讨论,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对于阅读中遇到的生词,尽量不要查字典,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和思维能力。第三、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合作,重视思考和讨论,这样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5.认真组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除了在教学、评价方面采取相应的策略之外,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外活动的组织,将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将课外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平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巩固学习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技能。具体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写周记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对生活进行更为仔细的观察,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细节,促使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去分析和认识周围的人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第二、组织学生表演短剧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讲完有些课文内容之后,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自演话剧。这样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6.重视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学习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则与方式。因为,在教学中,如果教师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不仅传授了知识给学习,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获取知识和掌握知识的本领与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式方法有多种多样,例如:推荐课外阅读、开办英语角、组织英语演讲或辩论、举办英语晚会,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学习与交流形式,能够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学生从中得到锻炼,受到启发,并产生联想,激发创造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7.做好教学评价工作,鼓励进行创新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过程中,做好教学评价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策略。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中,如果缺乏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和指导,往往会导致学生缺乏信心,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进而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需要表扬和肯定,尤其是在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对于学生一些稀奇的想法,教师不应该指责和批评,而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考,鼓励标新立异。每个学生都有创新能力,而要发挥创新能力,首先就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该善于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对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为每个学生的成功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它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今后在教学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屈秀云.浅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大江周刊,2012(3).

[2]张金华.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课外阅读,2010(12).

[3]李庆娥.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大观周刊,2011(15).

[4]叶萍.试论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学英语之友,2011(1).

[5]张金华.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课外阅读,2010(12).

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例2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一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一方面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另一方面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还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二是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数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

二、鼓励猜想、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归纳法是通过对一些个别的、特殊的情况加以观察、分析,从而导出一个一般性结论的思维方法,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人们以某些已知的事实和一定的经验为依据,对数学问题作出推测,形成命题,这种尚未判明真假的命题就是猜想.再对命题进行验证,这便是猜证结合的数学思想.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展 示课件后,引导学生考虑几种特殊情况(边长分别为3, 4,5或6,8,10等),一般情况(通过几种图形证明),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转化、分类、分析、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

三、激励实践、创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又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在实践过程中得以发展、创新;而数学的应用,又“优化”了学生的实践,使实践理性化,最优化.例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平行公理”等公理,就是人们“实践――创新――再实践”的数学结晶.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观,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并具有自觉、主动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人的思维在现成的知识体系中不活跃,而在形成知识结论的整个探索过程中比较活跃.在教学中,若单纯地讲,学生容易觉得枯燥无趣,不能进入思维的境界,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中,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后,再用课件演示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的变化.同时不断地向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适当启发引导,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持续活跃.这样多给学生创设一些思维的情境及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五、鼓励求异,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求异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没想到,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窍门.要求异必须富有联想.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创新.教师要创设求异的情境,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多变,训练学生勇于质疑,在探索和求异中有所发现.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问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训练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数学思维品质是衡量学生思维能力优劣的标志之一

学生的聪明与否,除了先天因素外,更主要是后天培养造成的.聪明的学生,他们善于联想、归纳、推理、概括、探究,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他们的数学思维品质超群,是他们数学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不那么聪明的学生,其实并不是他们比别人笨,关键是他们没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作为学习数学的支撑点,因而对学习数学比较吃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二)在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过程中,能促进教师教学技艺的提高

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必然要努力学习,只有把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与数学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大胆地改革教学模式,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变教师讲为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尤其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主动探索,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者变成现在的主动参与者.教学中展现数学与理论及其他科学的联系,突出数学化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总结能力、归纳能力.

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例3

当学生对学习对象有兴趣时,大脑中有关学习神经的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无关的则处于抑制状态。具有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态度。所以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用现象变化比较明显的化学实验引入新课。如:氯化氢的“喷泉实验”、铝热反应中的“铁水奔流”、浓硫酸的“烧杯里长出了黑面包”等现象非常明显的实验,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不由自主的产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亦可以在教学中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动手操作,或者学生随堂实验等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2. 利用课外知识,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穿插介绍科技新成就、化学家趣事等,既可调节节奏,又能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打下基础。

3. 增强教师教学艺术性,同样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板书设计的独具匠心,教具模型的恰当展示,多彩多姿的课堂演示实验,幽默形象的比喻,生动有趣的语言,都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很多,在教学中,教师只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采取适当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 充分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克服消极影响,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思维定势也就是思维惯性。一方面能迅速地联想旧知识和技能,以解决面临的问题,使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进行的更敏捷、更省力,这就是思维定势的正迁移作用,即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思维定势按一种固定了的思路考虑问题,使学生对面临的问题常常盲目地搬用已有的经验,使思维陷入僵化状态,不能根据新的问题情境的特点做出灵活的反应,成为解决问题的障碍,也就是思维定势的负迁移作用,即消极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克服消极的影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随着教材的深入和知识的积累,引导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建立良好的思维定势,可使学生熟练、迅速、正确的解决面临的问题。

在教法上,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如新课的导入,问题的提出,内容的讲解可以变换不同的方法,这样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兴趣,一方面突破思维定势。其次,可采用一题多解等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抓住主要矛盾,突破固定不变的解题模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亦可用变化题型,加大思维深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或可设置一定的思维陷阱,防止思维定势的负迁移。在教学中可有意识地在学生由于思维定势而发生错误的知识点上设计一些题目,可有效地防止负迁移的发生,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用好思维定势,可以激发学生敢于思考、勤于思考和善于思考,使学生能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从而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例4

高中数学知识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教师按部就班的对学生予以引导,将导致学生的形成思维定势,因而造成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本质未能有深入的理解。通过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正确的认知,并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期间,必须对逆向思维的培养,从而有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逆向思维的内涵

所谓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相反,其作为一种创新型思维,打破了常规的思维程序,与正向思维的根据原因推理结果截然不同,是从相反的方向采取全新的思维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通常情况下,逆向思维类型分为三种,分别是缺点逆向思维法、转换型逆向思维法和反转型逆向思维法[1]。同时,逆向思维具有异常性、普遍性和新颖性等特点,所以逆向思维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在解决问题时,对问题的处理有着一定的作用。

另外,在逆向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应当对其类型和特点等有全面的掌握,进而为逆向思维的培养提供有利依据。总之,逆向思维对习惯性思维进行突破,从其他角度探析问题,进而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对解决一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取逆向思维,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然后掌握相关规律,对原有的思想进行创新,进而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二、培养逆向思维的方法

(一)综合法

对于综合法,其有助于对逆向思维的良好培养,在利用综合法时,需将要推论的结果作为起始点,逆向根据已知条件作为出发点,然后结合相关概念和定义对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和推导,层层推进,直到找到结果为止。运用此法时,要从原因出发,然后按照一定的线索对结果加以探讨,直到找到最佳结果为止。

(二)逆推法和分析法

在培养逆向思维期间,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通常情况下,比较直接的方法就是逆推法,也称之为反向逆推法(也称“分析法”),以反向逆推的方式对命题的逆命题加以判定。对于逆推法而言,其并不适用于解决各种问题,逆向思维的本质并不是将容易解决的问题进行具体化处理,通过采用逆向思维方法,进而找到最佳和比较简便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得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在采取逆推法时,需要对该方法予以全面的认知,避免将逆向思维予以复杂化,使得通过运用逆向思维对问题予以有效解决。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时培养逆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有助于调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党培养逆向思维能力,进而有利于学生找到解答问题的突破口[2]。由于思维过程的指向性有区别,思维分为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期间,运用正向思维解决问题,虽然解答效率高,但长期下来将导致学生的思维具有局限性,对一些特殊问题难以有效解答。

四、高中数学教学培养逆向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展开教学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当加强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为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增强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培养逆向思维期间,教师需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展开教学,继而为逆向思维的有效培养提供良好的途径。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数学“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教学时,教师为了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该定理,将推导过程用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使得学生在直观作用下理解数学知识。

如果直线在平面外,那么,直线可以与平面相交或者是平行,但直线和平面不相交,以正向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由于可依据的条件和定理比较少,则需要采取逆向思维方式。其中,图1是假设的直线与平面不相交的图形,假设 ,由于 // ,因而 ,此时,在 平面内,可以作直线c,使得直线c//b,根据 ,a//c,因而与 相互矛盾[3]。因此, 的假设不成立,所以 。

总之,在高中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借助于直观教学法,使得学生对逆向思维有感性和直观感觉上的认知,进而为其理性的解答数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4]。同时,对学生的逆向思维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在学习数学概念时培养逆向思维

在高中数学教学期间,为了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效果,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使得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增强,对其学生数学知识创造有利条件。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有些问题难以有效解决,必须通过运用逆向思维,对不能顺利解决的问题加以处理。

在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学生只有对概念有深层次的理解,才能有利于数学知识的解答。通常情况下,概念是以一句话的形式对相关内容的概括,可以将客观事物的真实属性反映出来,所以教师在概念教师时在培养学生正向思维的同时,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予以高度重视。比如,在讲解“映射”概念过程中,假想AB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判定集合A和集合B中各个元素的对应关系。教师以逆向思维的方式引导学生,集合A中的元素没有剩余,而且每个元素在个集合B相对应时,具有唯一的象,那么,集合B中还有剩余元素,也就是集合B中的元素未能在集合A中找到原像,可以得出在映射的对应形式有很多种,包含了一一对应和多对一。但是,不存在一对多的形式。总之,通过逆向思维的方式实现了对概念的有效学习,对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结束语 :

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以全新的视角分析问题,通过将结论作为出发点,以全新的视角分析和处理问题,继而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因而以灵活和有效的方式解答数学问题。另外,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期间,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对学生分析和深入理解数学知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期间,教师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并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应当在培养学正向思维的同时,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进而有助于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孙艳松.高中数学教学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视界,2014(2):243-243.

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例5

在现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数学的学习已经不是简单的要求学生去学习做题方法和技巧,更多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能力可以推动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

一、中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培养的要求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运动,如果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思维比较敏捷,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通过良好的思考品质来降低数学学习难度。现在的新课标在发展过程中,同样对数学思维素质培养提出了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维敏捷性

中学数学的学习是存在一定难度的,摆脱了小学阶段的计算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进行快速思考。如果学生拥有敏捷的思考能力,那么就可以在解题过程中,快速的进行分析和思路整理,所用的推理时间少,并且准确率非常高。

(二)思维的独创性

数学是需要创新的,在面对同一类型的题目时,不同的学生在进行思考过程中会有所不同,绝大多数的学生可能会采取比较传统的方法,但有的学生在思维方面就非常创新,可以突破以往思考方式的限制,进行独立的思考,寻找新方法。这样的思维品质对数学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的独创性可以有效推动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

(三)思维的灵活性

在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题目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不会是简单的一点,学生除了有一定的知识掌握能力外,更需要去培养思维转化能力,形成良好的知识点转化素质。思维的灵活性可以让学生形成多向思考能力并存,学会转化与压缩知识点,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最适合的方法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发展。

二、学生思维素质形成与培养方法

(一)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培养思维灵活性

即使是天才,也不可能在第一眼就去寻找到合适的解题方法,思维的灵活性是需要一定的锻炼的。这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如说在进行立体几何的学习中,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观察立体图形的结构,从各个角度去总结知识点,然后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的合理引导可以有效的让学生形成灵活的思维能力,在长期的训练之下可以让学生去形成良好的思维灵活性。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数学是非常需要进行独立性思考的,现在很多数学的科学理论都是在独立思考中形成的,中学时期的学生对教师有较强得依赖性,在进行解题过程中往往是严格按照教师的思路来进行,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仪器的培养。比如说在计算三角形的勾股定理时,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的进行公式讲解,学生也可以理解,但在以后的解题过程时,就不会进行思考,只知道公式套用。一旦题型发生变化,学生就会感觉非常困难。因此在课堂讲解中,教师应该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真正的理解之后,才可以更好的应对与此相关的题型。

(三)定时训练,强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学生如果拥有敏捷的思维将会更好的提高做题的速度,并且也可以提高W生做题的信心。有时候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并不是缺乏敏捷性,而是缺乏紧迫感。在训练学生思维敏捷性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定期开展训练活动。比如说在学习长方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写出长方体的所有特征,写的全面且正确的,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敏捷性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加强。

三、结语

数学良好思维的形成并不是简单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坚持。教师应该利用合理的资源,尽可能的帮助学生在中学时期可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匡娟.激发学生兴趣 强化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2012,(04).

[2]陈美清.浅谈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例6

我国传统提法:基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人建议应增加一项“建立数学模型能力”。就“大众数学”的教育目标来说,可分为:数学知识、公民意识、社会需要、语言交流等四个方面,这是着重从人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而提出的。

二、数学思维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数学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当前高中数学教育中,数学思维是以数学问题为载体,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达到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般性认识的思维过程。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1)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要学生善于思考,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思维能力就难以提高。

(2)培养兴趣,促进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学生初步学会思维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后,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品质的培养。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与敏捷性,使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遇到问题能按一定顺序去分析、思考,对复杂问题,应训练学生善于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使得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能迅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整体系统训练学生思维。数学知识的系统化就是要在考虑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将其整合成一个纵向不断分化、横向综合贯通、联系密切的知识网络,使数、形、式各部分知识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广中求深。

三、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例7

思维习惯,是指人的思维活动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自觉性、习惯性思维方式,是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思维习惯养成的关键,在于儿童时代的智力开发;在于依赖高品质的教育,通过有意识的系统训练来培养。

初中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度的智力发展时期,学生的自觉思维水平比较低,他们依靠生活经验和直观感性的支持来理解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对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的理解抓不住本质特征;对历史事物虽充满兴趣和好奇心,喜欢思索,疑问也较多,但抓不住主题和关键,往往无法释疑,也缺乏认识的独立性。因此,学生历史思维习惯的培养不容忽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历史思维习惯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认识: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对自己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幻想:有的想当军事家,有的想当政治家,有的想当科学家……教学中对历史人物成败原因的分析,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再次,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历史小品等形式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充分利用学生对历史事物充满兴趣和好奇心、喜欢思索、喜欢提问的特点,通过历史故事、地方历史以及课堂设问等,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对学好历史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让他们学会并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教师可以指点预习的好方法。

其次,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应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指导学生如何在阅读过程中找关键词、关键句,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而不仅仅是教师设计问题。

再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堂上,学生应该知道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及其重点、难点所在,还应该带着问题听课等等。

三、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习惯

辩证思维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思维习惯,如果教师的方法得当,学生完全可以初步掌握其方法,如通过讨论来评价历史人物曹操、武则天、唐玄宗、隋炀帝等,可以培养学生用一分为二的方法,通过唐朝长安和宋朝东京的比较让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其辩证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四、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习惯

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比较吃力,对这类概念要尽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较为直观的教学形式,借助其形象思维的优势来理解抽象概念。所谓形象思维,是指在对历史表象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方法来抽取史实本质属性的思维。它反映的是史实的相对静止性和不同史实之间的确定界限。如:“中央集权”,问学生班上的干部是如何产生的,如果都是班主任任命而且班主任有时可以撤换,班级管理的权力都在班主任;如果国家管理也是如此,就是中央集权。

五、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习惯

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例8

一、巧设概念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往往不能准确把握数学概念及其间的联系,思维方式单一,对逆向、综合、条件性问题不能够全面考虑,准确作答。因此,教学中教师就要巧妙设计概念性较强的既有对所学概念辨析和综合,又有对所学知识的应用题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一是设计“是什么或叫什么”的正向思维识记性题目,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掌握情况;二是设计逆向思维训练题目,考察学生的理解程度;三是设计条件缺失式判断题和辨析题,考查学生认知的准确度和思维的细密度;四是运用概念综合分析解答题,训练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如此,就会促使学生思维发散开来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培养发散的思维品质,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二、一题多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敏度

1. 多变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时,教师要对课本中的例题深入研究,通过对课本例题的再造、拓展,由一个例题引申拓展出一组题,引导学生进行多向练习、促使学生思维灵活应变,克服考虑问题的片面性和绝对性,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品质,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 多解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教材例题的通常解法,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不一定是最简单或最佳的,往往只提供一种解法,教师不能满足这一种解法,对于有多种解法的问题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不同方向进行发散思维,寻求第二种、第三种甚至更多解法,甚至新颖独特、创造性的解法。“创新是在求异中滋生出来的”,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品质,才能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多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数学问题形式各异,但其本质却是相同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例题和习题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性设计质同形异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去观察思考,抓住问题的本质、提示问题的规律,分析题型结构、掌握因果条件,以使学生把知识学深、学透,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4. 多答案,培养学生思维的完整性。

有些数学问题往往有多个答案,解题时必须认真仔细、全面辩证地分析思考,才能探索出不同的答案。这样有深度的问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宽思路,避免思维过程的片面性、单一性和思维方式的间隙性,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完整性。

三、难易互渗,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例9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兴趣与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养成应该是一种因果关系,因为学生具有着积极的数学思维兴趣,能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和思考,所以才能在不断地练习和训练中形成并完善思想、锻炼其想象分析能力,进而使其养成良好的、缜密的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务必要注意对学生数学思维兴趣的培养,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其在学习时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对事物能够进行长久地观察和思考,敢想、敢做、敢发表意见。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1.课堂演示、操作

这里所说的课堂演示、操作要求教师在行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在正式行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以学生为主导,通过图片演示、教师讲解以及学生实践等方式来完成教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演示可将静态图变为动态图,既可直观地表达图片或图标涵义,也能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而课堂教学中的操作,则主要是指师生互动。比如教师在讲解角和角的大小时,如果要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纸上画角,并思考和讨论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这种授课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兴趣,还通过思维练习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2.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兴趣的一种,是学生学习必须具备的一种品质。从某种程度上说,好奇心是促进人们不断接触新事物,不断自主学习和思考的关键。只有好奇心充足的人,才有可能创造奇迹,突破不可能的成功者。鉴于好奇心对学生的重要性,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好奇心的培养和保护。对于一些想法奇怪、好奇心过剩的学生,切不可表现出不屑或不耐,反而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比如一些学生不明白车轮为什么会是圆的,而不是方的。当其向老师请教时,如果老师嫌弃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幼稚,只简单地介绍几句便打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难免会受到打击。正确的做法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作业本上画圆形、方形,或者让学生用纸折出圆形和方形,比较两者之间的不同。随后给学生讲解具体原因,使其真正明白“为什么是圆而不是方”。这样既普及了知识,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了培养。

3.设计合适、合理的教学情境

大量实践证明,合适、合理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并让学生随时保持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谈话、提问、实验操作等,创设良好的、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讨论中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兴趣,从而达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数学思维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注意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说明理由。要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就必须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例10

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最终诉求,体现了当代教育对于学生综合发散思维的要求,也是时代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培育具备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学生,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初中的数学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初中数学既是基础学科,也是开拓学生思维视界、提升学生思维灵活度的重要科目。

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怎样将数学实践活动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并很好把握,促使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就成为当前数学教学中的研究课题了。

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尤其是初中数学是极其重要的一门功课,不仅关系到科目知识的累积,而且对学生未来的综合学习和进步都产生重大的影响。数学往往被称为“思维的体操”,也就是说,数学的对人思维的培养远远高于其他学科,这也就是为什么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如此重要的原因。基于此,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应该把握对数学思维能力的挖掘、培养、提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性数学思维的锻炼,力争在课堂和生活化教学中完成思维模式的改变。首先,要培养初中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良好数学思维的培养应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初中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自觉的参与其中。只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作为支撑,教学思维的能力培养才是切实可行的。其次,应该注意培养初中生们敏捷、灵活和全面的数学思维,要用生活化的数学模式来达成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根据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教学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脱离生活的教学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喜好进行思维能力培养,既要开拓学生的眼界,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三角形的稳定性”一节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示范和引导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在生活中是时常存在的。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们,注意观察我们生活中三角形物体的存在,并引导学生们观察这些物体的稳定性,进而得出三角形所具备的稳定性是和生活应用息息相关的。

2、巧设教学意境,培养学生们数学思维的空间性、灵活性和自由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按照课程大纲的要求,认真领会素质教育的精神,设计巧妙、贴近学生实际的意境、空间和氛围,给学生更多的数学联想和灵感,让学生在意境的引领下自然而然的进入数学的广袤天地,纵情的自由翱翔。教育理论认为,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结合初中数学教材的课程安排,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巧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由思考和学习,然后教师从旁给予提示和指导,结束后给予总结和鼓励,帮助学生们在意境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我们仍然以“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节课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摆放一些三角形的日常物体,如三角架、三角尺、三角形的晾衣架等,然后教师逐个示范这些物体的稳定性,可以用手用力的拉拽,如果物体没有明显的变形,就说明三角形物体的稳定性是确实存在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学生通过对三角形物体的观察、使用,就会发现,三角形确实具备稳定性。大凡此类,通过类似的情境设计和模拟,让学生们亲身领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思维发散能力,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自由度,并解放了禁锢的思维模式,让学生的思维范畴更加扩大。所以,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类似的很多课程、章节,教师都可以选择适度的进行情景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方法例11

关键词:

初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已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有重要意义。就语文学科的学习而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能帮助学生“开启”学习语文的“大门”。故探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极具现实意义。

1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相交于小学教学,初中教学的知识面更广、知识点更深奥,面对书本上的难题和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要举一反三才能收获较好的学习效果。学生要举一反三,首先就应在思维上具备独立性,特别是在初中语文的学习。初中语文不单单是生字的教学,还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诗词的情感和内涵,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能独立创作文章。这些看似简单的教学过程,事实上每个环节都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相互交流,可见,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对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特点和优势,结合他们的特点、利用他们的优势,帮助他们找到培养自身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此外,学生具备良好思维能力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学习都有很大作用。因此,不论从哪方面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2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2.1传授思维方法给学生:思维方法有很多种,如观察法、联想法、比喻法、分析法、分类法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思维方法传授给学生。本文主要分析两种常用的思维方法。一是观察法。观察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通常有两种,即对比观察和顺序观察。不论是教学还是学习,都应注重观察,观察时要运转思维思考,同样思考时也应结合观察[1]。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文学作品都是作者通过观察创作的,而这些作品自然也就成了学生学习观察方法的最佳教材。故教师可将重心放在文章上,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作者的观察技巧和方法,逐渐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二是联想法。联想法不仅要联想,更要想象,通过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天上的街市》(郭沫若),作者创作时就利用充分的联想和想象,在教学时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领悟诗歌里的美妙景象,去体会作者笔下的“天上街市”,感受作者内心的美好情怀。鼓励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天上街市”。

2.2发挥课堂“主渠道”价值: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思维能力的主要渠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充分利用良好的课堂环境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此,教师可以采取课堂讨论、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游戏教学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2],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逆向性思维、变向思维等。如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春》(朱自清)的教学。在教学前教师先给学生们展示春天的图片或是动态画面,春草、春树等,与学生探讨春天都有哪些景象,接着引入主题《春》。这个过程主要是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讲解课文时,很多问题学生们都可能有不一样的观点,如“作者对春天的感受”这一问题,有的学生会认为作者对春天的到来充满期盼和喜悦,也有的学生会认为作者是想借盼春反衬自己对统治时期的不满和愤慨,并不是真正盼望春天的来临。对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结合作者的背景、人生和课文,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一来强化学生对课文和作者的理解,二来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需要转动思维,不断思考才能找到有用信息,因此讨论过程也能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讨论结束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思维能力。

2.3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只有理论而缺乏实践的教学就如同地基不稳固的建筑,经不起考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培养并稳固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教学是关键。一方面,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除了要有课堂知识外,还应包括具有实践意义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同时也能进行实践学习,巩固所学知识和能力[3]。此外,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探索性问题,鼓励学生去探索,然后在课堂上结合实际阐述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如写作、阅读等和语文相关的课外活动。如课外阅读活动,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是主要知识点,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开展配套的课外阅读活动,给学生足够的自由阅读空间,一来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二来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还可让学生分享自己课外阅读的发现和收获,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还可以提出来同学间相互讨论。这个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都有促进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十分重要,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分析了几种典型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学生特点、需求和优势,采取配套的教学方法。除了从教学角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外,教师还应注重自身能力和素养的提升,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及时、有效解答学生的问题和疑惑,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陈道林.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俪人:教师,2015(12):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