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如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如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25 08:16:36

如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如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例1

[中图分类号]DF11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9)08-0014-03

一、什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

在当代,以谋求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提高竞争力为宗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因此,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区域经济合作,普遍认为这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实际上。区域一体化的关键是区域经济一体化。

人们通常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有一定地缘关系的一组国家(地区),实行经济联合和共同的经济调节,逐步取消各种贸易障碍,实现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各国(地区)间的自由流动,并协调各国(地区)的社会经济政策。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具有地缘关系的省区之间、省内各地区之间、城市之间,为谋求发展而在社会再生产的某些领域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调节,形成一个不受行政区划限制的产品、要素、劳动力及资本自由流动的统一区域市场的动态过程。其目的是在区域内实行地区合理分工,优化资源空间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促进联合体共同繁荣。

按照《珠三角地区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珠三角到2012年基本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初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到2020年,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打破行政体制障碍,遵循政府推动、市场主导,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创新合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要制定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发展规划。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进一体化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财政体制和考核奖惩机制。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建立有关城市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之间及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层次合作机制。以广州佛山同城化为示范,以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为切入点,积极稳妥地构建城市规划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合作共赢、公共事务协作管理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提升整体竞争力。推进城市规划一体化,优化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布局。加快建设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推进高速公路电子联网收费,撤除普通公路收费站,减少高速公路收费站,建立统一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统筹推进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形成统一的天然气输送网络和成品油管道网络,实现区域内油、气、电同网同价。统筹规划信息基础网络,统一信息交换标准和规范,共建共享公共信息数据库。统筹跨行政区的产业发展规划,构建错位发展、互补互促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协同构建区域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区域联防协作机制,实现区内空气和水污染联防联治。加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协作,推进区域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欧盟一体化过程给我们哪些启示

珠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涉及到不同城市和地区之间的利益分配,涉及到区域资源共享、产业合作、市场开拓、基础设施合作等诸多领域的问题,是我国区域合作与发展中的一个新尝试,也将是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协调发展的新突破,有可能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范式。而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上公认的比较成功的发展模式。虽然欧盟经济一体化是在一个超国家的政治下进行的,而珠三角一体化是在一个国家政治下开展的,但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两者之间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欧盟在一体化过程中实施的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基金政策、贸易政策等各项政策和具体做法都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成功经验。

首先,欧盟产业政策是欧盟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缩小地区间差距和促进地区共同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自欧共体成立起,欧盟经过不懈的努力与调整已经形成统一的区域产业政策,如欧盟垂直产业政策、欧盟特殊产业或部门的对应政策。珠三角目前产业层次总体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贸易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城乡和区域发展仍不平衡,生产力布局不尽合理,空间利用效率不高。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都亟待调整优化,而这需要一整套区域产业政策来引导。

欧盟垂直产业政策是在国家水平上激励创新,扶持中小企业和高新企业发展,培养人力资本和提供工业转型调整基金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欧盟在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方面提供了完善的政策环境。这些政策改善了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环境、提供融资方便、促进技术创新、提供信息咨询培训服务。对于高新技术,欧盟各成员国都有自己的科学技术政策,因为市场失灵和外部经济,各国政府都对科学技术研究进行扶持和资助。另外欧盟作为一个一体化经济体,有共同层次上的科学技术政策,通过成员国间的科技合作,集中有限资源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研究,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经济社会中的应用。欧盟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对科学技术研发的资助上,通过各种金融(援助基金)、技术(研发项目)以及政策优惠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扶持和培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经济发展重心的转移,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的迅速崛起,珠三角的竞争优势明显下降。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劳动力工资、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上涨,“两税合一”,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以及国家对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等一系列政策因素的变化,使珠三角的企业碰到了前所未有的“成本冲击”,珠三角产业发展的环境已今非昔比,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珠三角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必然离不开区域产业的创新机制,如何借鉴欧盟的垂直产业政策,在城市群层面上激励创新,使包括港澳地区的大珠三角城市群成为粤港澳地区乃至南中国地区的产业创新中心?另外,产业转移是珠三角产业结构升级和布局优化的客观需要,也是广东省非珠三角地区发展地方经济、缩小区域差距的重要力量。目前珠三角产业正顺应广东省未来发展“双转移”战略和服务业升级战略,加快产业转移步伐。但在实践中,产业转移并不“流畅”,企业在产业转移的“大潮”中,政府该担当什么角色?“转出地”和“转入地”该如何做好准备?能否通过区域垂直产业政策,改善企业生存环境,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并提高创新能力?如何加强珠三角作为产业创新中心的辐射作用,在珠三角各地市之间、广东省珠三角与非珠三角地区之间建立合理有效的垂直分工体系,完善区域科技力量的合作与

竞争机制?

欧盟特殊产业和部门政策,包括对特殊部门的干预政策、产业集群政策、贸易政策、特殊方面的区域聚合政策、欧盟国家层面的产业保护政策、技术壁垒以及公共部门采购等。珠三角在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过程中,也会有面临一些特殊产业和部门的协调问题,政府该如何进行产业干预?如何保护和促进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如何在交通、环保等基础上升方面进行区域聚合?如何通过产业集聚政策引导珠三角众多产业集群和专业镇的升级和持续发展?如何通过贸易政策促进珠三角的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顺利发展?如何从城市群的层面实施产业保护政策,以提升珠三角产业竞争力?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如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例2

二、当前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分析

(一)如何实现城乡经济联动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顺利进行,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时,在城乡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城乡经济的差距越来越大,出现了城乡二元经济现象,严重影响我国整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当前是我国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时期,如何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发展,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是党和政府在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也进入“瓶颈”期,亟需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完善农村市场经济建设,促进要素在城乡间自由发展,实现城乡经济联动发展,以城带乡,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在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农民收入倍增的宏伟目标。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实现农村的小康社会。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小康,而实现农村的小康社会的重点在于促进农民收入的增收。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的收入得到快速增长,但是总体上看,农民增长困难,城乡的收入差距逐步扩大,严重影响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因此,在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进程中,如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多方位地实现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是党和政府今后农村经济工作中的重点所在。

(三)如何转变农村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村的生活面貌得到很到的改善,但是农村经济发展出现减缓趋势,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农村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生产力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关系的保障。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的生产力水平仍很低,属于典型的以牛、锄、耕为主要生产工具的自家经营消费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生产技术含量低。同时,农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没有形成农林牧副渔一体化的多种经营模式,作物品种单一,质量低。此外,农村市场不规范,农村资料开发利用率低;当前,我国农村市场不健全、交易不规范、网络化程度低、农产品流通市场量小,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市场的不规范,造成农村的资源开发力度低,资源浪费严重,无法促进农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资源的经济价值。因此,如何转变农村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推动农村市场经济建设,是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所在。

(四)如何实现基层政府职能转变

农村经济的发展既要靠市场在经济运行的基础作用,也需要基层政府发挥其调控作用。而当前我国基层政府的种种弊端,没有完全充当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角色。基层政府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机构繁多,财政给养人员过多,使基层政府的运行成本太高,财政负担过重,严重影响基础政府财政投入到农村经济建设的规模,最终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基础政府干部的综合素质不高,缺乏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乡镇干部专业技能知识主要靠自学,理解不透彻,往往存在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严重不利的影响。三是基础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不明确,机构设置臃肿,造成对经济的多重管理的局面,各部门的分工不明确,因此,在涉及到责任时候各部门相互推诿,不能更好地发挥其相关经济管理职能,其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基础政府职能如何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怎样更好地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课题。

三、继续深化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对策

(一)统筹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城乡分割体制不仅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阻碍了我国城市化进程,最终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积极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社会平等地位,尤其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此,要从规划入手,建立城乡经济一体化的相关机制,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连接城乡统一的市场,推动城乡商品、劳务、资源的自由流动,实现城乡经济的联动发展。

(二)拓宽农民收入渠道,着力多方面增加农民收入

放宽创业门槛,加强对农民创业的扶持力度,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多层次、全方位地鼓励农民的创业;同时加快农业的现代化建设,积极支持对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劳动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的收益。此外,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能,保障农民在土地上的合法收益。

(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率,摆脱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积极鼓励发展立体化农业,因地制宜,形成农林牧副渔立体化农业,多方位提高土地的收益;规范农村市场,逐步完善农村市场的管理制度,保障合法经营,推进农村市场化建设,以市场化带动农村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促使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例3

“未来,应将地区经济形势研判更紧密地纳入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框架。”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司长刘苏社表示,要推动形成国内外联动、东中西统筹、南北方协调的发展新格局,地区经济工作思路正从注重协调发展转向协调、协同和共同发展的新思维。而这也成为地区经济司“推进机关定位转型”的重要内容和载体。

定位转型符合中央要求、地方期盼

“地区经济司承担着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职责,工作职能宽泛,任务十分繁重。”刘苏社介绍说,具体工作包括:研判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组织拟订区域政策和区域规划,协调区域发展重大问题,统筹指导全国区域合作和组织协调国际区域合作,协调国土开发整治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扶持老少边穷和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统筹推进全国对口支援工作等。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央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特别是推动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进一步提升了区域经济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新形势下,如何更加深入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协调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加快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和增长点;如何更好地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各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为当前稳增长、调结构作出更大贡献;如何更好地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入思考事关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重大政策、重大规划和重点工作,进一步发挥区域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上下更大功夫,提高工作主动性,增强工作执行力,这些是地区司在深入推进机关定位转型学习讨论活动中重点思考的问题。

“开展‘推进机关定位转型’学习讨论活动,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结合中央要求、地方期盼、部门转型对比情况及我委自身需要做出的重大部署,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提升发展改革工作水平的必然选择。”刘苏社说。

加强形势研判,做好政策储备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统一安排,结合地区经济工作实际需要,日前,地区司有关负责人陪同委领导赴江苏、江西调研经济形势,组织有关部门赴藏区调研中央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赴安徽调研长三角城市协调发展情况,赴云南调研地震应急落实情况等等。

据了解,调研过程中,地区司有关同志除了深入工矿园区、项目建设点实地以外,还召开了多场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需要重点支持的政策措施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机关定位转型等问题,听取了地方和企业的意见与建议。

刘苏社介绍,各项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如何落到实处,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如何上下联动,项目和资金安排如何体现缩小区域差距的政策导向,这3个方面的问题受到地方普遍关注。

2014年,地区司委托第三方,对12个部级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开展实施评估。刘苏社表示,就是要推动区域规划制定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从重规划编制向重规划实施转变,从重一般性、常规性规划向重事关全局性、根本性规划转变。

“新常态下,区域间的分化比较明显,如何把握地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针对新常态、新要求创造性地做工作,特别是加强各地形势研判,做好政策预研储备,至关重要。”刘苏社认为,当前,在做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时,既要有行业分析,也要有区域分析。例如,面对区域走势分化,地区经济工作应该怎么做;又如,“四大板块”与“三大战略”之间有什么关系,地区司应该做哪些工作,这些都需要创新。

为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实施重大国家战略,深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重大问题和政策研究,今年3月份,地区司面向社会,公开征集2015年度研究课题。课题研究方向大致分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区域发展新变化,培育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极、增长带和增长点,“十三五”时期区域发展空间格局和主要思路,提高区域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部地区增长潜力和发展趋势,“十三五”时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等6个方面。特别是,要研究在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前提下如何加强区域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投资、消费、产业、土地、价格等政策工具的相互衔接、配合,提高区域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大战略”组合。

多做原创性工作,多提创新性建议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新,敢于和善于自我革新,自觉破除思维定式、行为习惯和路径依赖,多做原创性工作,多提创新性建议。”刘苏社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要主动调适工作状态,始终以改革创新精神统领地区经济工作。

“继续把推动区域战略和规划实施作为突破口,加强区域规划后评估工作,查找规划实施中的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推动规划真正落地、取得实效。”刘苏社介绍说,地区司不断完善创新发展思路、政策工具和推进机制,把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重大国家战略摆在工作中心位置。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差别化经济政策,推动东部地区率先转型升级,促进中部地区全面崛起,做好支持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相关工作。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促进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引领带动“三北”地区发展,辐射东北亚发展。以建设“一带一路”为契机,落实好相关重大区域规划,统筹好国内区域合作和与周边国家区域、次区域合作,推动形成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与长江经济带重大战略衔接,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产业园区建设。推动统筹实施“四大板块”与“三大战略”,处理好编制跨区域、次区域规划与缩小区域政策单元的关系。

刘苏社表示,要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积极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着力抓好潜力地区和薄弱地区,促进各区域共同发展。

如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例4

现如今我国大多数企业依然运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管理方法,这与现如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为此,企业要积极结合新政策,积极进行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不断完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促进企业发展。

一、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创新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经济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在现如今的市场经济运行体制中,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高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旧时代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已经难以适应现如今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随着企业性质的不断改变、传统经营方式的不断改变,为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保证企业的长足发展,企业必须对企业经济管理体系进行创新,提高企业经济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此外,在计划经济体制管理模式下,粗放型的经济管理使得企业原料、能源大量浪费、资源利用率极低,这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我们必须创新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经济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完善企业结构,防止环境污染、减少资源、能源浪费,致力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长足发展。

2.适应当前科技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创新,信息时代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十分重要。信息技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运用要求企业员工要不断学习、创新,不断更新知识网络,转变思想,这会有效减少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企业经济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二、企业在经济管理中的决策

1.企业在经济管理中科学决策的遵循原则

在企业经济管理决策过程中,为确保决策的科学性,要求企业遵循以下原则:

(1)可实施性原则

在企业经济管理决策过程中,要求决策具备可实施性原则,以确保企业经济管理的顺利进行。要求决策过程从工作实际出发,科学论证、谨慎评估,确保企业经济管理决策的可实施性。

(2)信息可靠性原则

企业的决策依靠于企业所掌握的经济活动信息,可靠的经济活动信息是企业科学决策的首要前提。因此要求在进行企业信息搜集过程中,对信息严格处理、慎重选择、科学归纳、合理整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掌握可靠的经济活动信息,企业才能做出科学的经济管理决策。

(3)相对择优原则

在经济管理决策过程中,对于多个方案,要结合具体实践、统筹各方利益,对方案进行慎重考虑、合理对比,选取出有利于企业经济发展的最佳方案。

(4)民主决策原则

在进行决策过程中,要求企业决策符合民主性原则,决策要体现民意,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同时要重视决策咨询部门对企业决策的重要作用,进行多方面的民主决策,确保企业经济管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2.企业在经济管理中科学决策的参照方法

(1)实验法

在进行企业经济管理重大决策时,为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可实施性,企业一般会对经济管理决策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研究决策的科学性,获取决策经验,为以后的决策作出参考。

(2)经验判断法

在企业进行经济管理决策时,对于常见问题,一般可依据往常的决策经验,对新问题进行判断,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常规经验的应用可以大大缩减决策时间,保证经济管理决策及时、准确,从而提高了企业经济活动的高效运行。

(3)数据分析法

对于工作量大、数据多大问题,在进行经济管理决策时,通常难以按照以往的工作经验作出科学的决策,也难以通过实验做出科学决策,这时一般运用数学物理方法、统计数学、分析数学等先进的数学工具对数据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从而获得科学的决策。

三、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科学决策的措施

1.完善经济管理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完善,为适应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求对现有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完善。创新的经济管理体制可以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的顺利进行,促进企业的高速发展,提高企业决策科学性,提高企业产品研发力度。新的经济管理制度还可以为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依据,为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改善经济管理环境

完善企业运行机制,改善经济管理环境。良好的企业经济管理环境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经济活动的高效运行,同时还可以促进企业经济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因此,企业要进行企业经济管理环境整改,创造出一个良好的企业经济管理环境,以提高企业经济活动的高效性,促进企业经济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综合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3.提倡弹簧式经济管理

在我国传统的经济管理体制中,通常采用刚性经济管理,即要求严格服从于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严格遵守企业规定,必须按时按量完成企业所分配的经济指标。而弹簧式经济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经济管理模式来说的,所谓的弹簧式经济管理模式,即以人为本,企业人性化发展,根据每个员工特点,对员工进行合理的分工,即使员工没能完成工作任务,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员工进行人性化谅解,确保实行人性化管理。同时强调在工作过程中,人人平等,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创新,新制度、新规章的大量颁布,面对新经济制度下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新冲突,为确保企业能够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长足久安的高效、稳定发展,要求企业务必要重视企业经济管理,深刻认识到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积极结合实际,对各种利益冲突做出理性的思考,依据新规章、新政策,积极进行企业经济管理体制创新,不断完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提高企业经济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如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例5

共生理论的内涵

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构成共生理论的三要素,共生单元是指构成共生体或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它是形成共生体的基本物质条件。在不同的共生体中,共生单元的性质和特征是不同的;在不同层次的共生分析中,共生单元的性质和特征也是不同的。共生模式又称共生关系,是指共生单元相互利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形式,它既反映共生单元之间作用的方式,也反映作用的强度;既反映共生单元之间的物质信息交流关系,也反映共生单元之间的能量互换关系。共生关系在行为方式上,存在寄生关系、偏利共生关系和互惠共生关系;在组织程度上,存在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和一体化共生等多种状态。

共生单元以外的所有因素的总和构成共生环境。共生的三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反映共生系统的动态变化和规律。共生三要素相互作用的媒介称为共生界面,它是共生单元之间物质、信息和能量传导的媒介、通道或载体,是共生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共生界面集中体现了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机理,是共生模式形成的内在动因。共生界面选择机制是处理共生单元复杂关系的核心。共生系统是指由共生单元按某种共生模式构成的共生关系的集合。共生系统的状态是由共生组织模式和共生行为模式的组合决定的。

商贸流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一)商品与资金流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商贸流通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流通经济的基本组成单元――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得以实现的。商贸流通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商品流通,商品流通指的是各种劳务性产品在市场上的交换与流通,这其中不可避免会包括生产资料以及消费资料在内,我国商品流通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兴起而诞生的,在流通过程中,商品实现了自己的增值。现阶段,我国以及全球的经济互动性逐渐增强,如何实现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费用最低、增值最大、流通时间最短、流通环节最简练、流通网络越发达,是我国流通经济领域以及物流管理领域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总的来说,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努力和发展,我国的流通经济取得了很大进步,城市流通经济体系逐步建成,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与信息网络也逐渐形成。一个成熟的流通经济网络对于地方经济发展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加快经济流动、促进经济增值的重要推动力量,商品流通是流通经济体系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其他流通成分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商品在流通中可以实现增值,而区域经济是其增值的基本保障,通过在不同地区以不同形式增值,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商品市场的繁荣。

商贸流通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资金的流通。伴随着商品与贸易的流动,大量货币资金在不同地域间自由流通,这些货币资金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鲜血液。对于我国的流通以及物流体系来说,其中最基本的应该是实体商品的流通,但是最为关键的是整个货币资金的流通,流通体系正是因为有了货币资金的流动,才有了发展的活力,货币资金为整个流通体系注入了血液。货币资金不仅是现代宏观经济体系和微观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以及社会化流通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现代流通经济体系需要高度重视资金流通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资金的控制,实现对整个流通经济体系的监督和管理,也应充分利用资金的力量推动物流经济的发展。重视货币资金的流通,还可以提高整个流通经济系统的运营效率,掌握货币资金流通的效率、发挥货币资金流通的作用、缩小资金流通的分配范围,对于整个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来说起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现如今,通过商品贸易引进资本,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众多地区发展经济的做法,因此促进商贸流通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说,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例6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希玛集团总裁、北京安徽企业商会会长何帮喜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根基实体经济,既是扩大就业的主体,又是扩大内需的主要方面。但当前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以制造业为代表的部分实体经济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经营困难,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其发展刻不容缓。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增速减缓,国际市场需求明显不足,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严峻形势,面临着资金困难、外需低迷、成本高、利润薄等困境,一些实体企业为了追逐高回报纷纷放松主业,转向炒作房地产和民间借贷市场,投机氛围日渐浓烈。

如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例7

《新闻周刊》12月9日

自动加油泵的出现让很多人失业,然而以其为代表的工业自动化给人类带来的

>> 人工智能如何促进经济发展? 人工智能:现代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人工智能促进深度学习的发展 人工智能发展简史 人工智能发展进程 人工智能发展预测 人工智能现状和发展 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思考 人工智能发展前景解读 谁在引领人工智能发展 人工智能的发展之路 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 BAT如何布局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超越人类会如何 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教育 人工智能将促进制造业升级 人工智能促进泛中心化商业时代 浅谈如何促进林下经济发展 “人工智能”之父 人工智能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人工智能如何促进经济发展? 人工智能如何促进经济发展?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新闻周刊》12月9日

自动加油泵的出现让很多人失业,然而以其为代表的工业自动化给人类带来的便利确是难以估量的。经济学家一再表示,自动化有助于总体生活水平提高、受教育程度提高、平均寿命延长和犯罪率下降。有人说这种发展对那些底层的劳动者来说并非好事,实际上它仍然给这些人带去更实惠的产品。现在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自动化程度更高,也有迹象表明,这种技术创造的就业机会比破坏的更多。9月份公布的美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自1999年以来,贫困人口的年均下降幅度最大。从2014年到2015年,美国创造了近300万个就业机会。以谷歌、IBM为代表的世界顶尖的科技公司正在竞相捕捉这个大规模的市场,建立最好的人工智能,这意味着这项技术将更快惠及到所有人。

如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例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社会主义法制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力保障。工商行政政管理机关是依据法律法规,打击各种经济违法违章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目的,就是为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体现。

在谈依法行政职能挖掘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前,我首先要就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完善的阶段,经常有一些人片面的认为依法行政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说说这些表现形式。一是少数人认为依法行政不利于搞活经济,认为依法行政限制了地方经济发展;二是某些经营者打着搞活经济的旗号,在生产经营中从事违法活动,并大言不惭的说改革就是要敢闯红灯,给政府交少量的税收,而损害政府、人民的更大利益;三是一些人打着发展地方经济的幌子,在工商机关查处的一些本来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案件中说情干扰,既亵渎国家法律的威严,又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更败坏了社会风气。

说出以上形式,我想读者们不难发现,造成以上因素的根源就在一个“利”字上,第一种是政府得到的眼前小利,第二种是违法经营者得到的非法私利,第三种是别有用心者得到的腐败权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愈来愈认识到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工商机关在工作实践中的依法行政,不但有利于本地区经济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同时,通过依法行政手段为地方经济发展不断添砖加瓦。南京湖南路一条街的发展,就是其中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原来的湖南路,只依托周边一、两家大商场和双休日的夜市经济艰难发展,但地方工商机关按照国家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的要求,通过依法行政,坚决查处该地区经营者违法违章行为,对扰乱地方经济发展的经营者地方政府不要小利,支持工商机关的依法行政工作,短短的几年间,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今的经济发展速度成倍增长。

工商机关是经济卫士,而工商机关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依法行政,更是挖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工商机关在依法行政过程中,通过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执法的依法行政工作,依法把好市场主体准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打击各种经济违法行为,使地方经济在经营者公平竞争、人民经济生活保障有力、违法违章者无处藏身的良好状态下发展。

二、依法行政方式体现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不是为整顿而整顿、为治理而治理,而是要把其作为一个依法办事、严格执法的过程,做到在规范中整顿、在整顿中规范,通过整顿和规范使市场经济秩序达到根本好转,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我们在依法行政中,就不能对违法当事人简单处罚了事,而必须认真分析产生违法现象的原因,在引导经营者提高认识、转变思想、树立法制观念上,制定和推行相应的执法规范和执法理念。

首先,依法行政必须通过与宣传法规相结合,增强发展地方经济的法制观念。笔者认为,在大量的行政执法过程中,固然有知法犯法、为谋取个人私利而不顾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以身试法者;但同时也有很大一部分违法属于不了解法律法规、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的“法盲”。例如不按法规设置户外广告、擅自变更经营地点等等,往往就属于后一种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工商机关在依法行政中加强服务意识,努力将行政执法和宣传法律法规结合起来,把服务融入依法行政之中。使经营者真正的感受到投资的这方热土的执法机关不是只罚款了事,而是把宣传法律法规作为促进发展地方经济的一项政治任务来执行,从而使工商依法行政方式更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其次,依法行政的真正的目的在于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上。工商部门运用一定的法律手段对违法违章经营的当事人进行制裁,但是执法的目的并不如此,而是通过惩诫违法者、打击违法违章经营行为,保障地方经济向良好的态势发展。

工商机关依法行政方式,体现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就是为了使经营者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工商部门推行的市场预警警示制度、注册资本分期到位制度、五严十宽制度等依法行政的方式,都是工商机关正确处理好依法行政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在方式上的具体体现。

三、依法行政手段成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前面已经提到了工商部门依法行政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现就工商依法行政手段是如何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加以分析。

工商日常的依法行政工作中,工商机关需要认真地考虑利用自身的职能手段,在经营范围上如何拓宽登记领域,延伸对企业的服务;在前置审批上,如何取消不合理手续,创造宽松的企业注册环境;在办照时限上,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水平;在商标、广告、合同等各项工作上,如何探索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的新途径。在行政执法的领域上,工商机关通过依法行政手段,树立以德行政的理念,克服“一查、二罚、三吊销”等粗暴管理、生硬执法的现象,明确和摆正依法行政是通过法律法规赋予工商机关的职能,利用依法行政手段,服从和服务于地方经济,扫除阻碍地方经济发展的障碍,依法打击假冒伪劣、虚假宣传、不正当手竞争、商标侵权等关系到地方经济长足发展的违法违规行为,使得工商机关真正成为政府放心、人民满意的地方经济保护神。

工商机关依法行政手段,关键体现在依法行政要通过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案件审查、核审、审批制度,行政执法程序监督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制度,使行政执法的全过程做到责任分明、有法可依、依法办事,在阳光下公开执法,这样既能保证依法行政效果,又能让地方经济在监督有力、秩序井然中不断发展。也就是说,通过保障制度的约束使执法手段更加强化,使依法行政效能更加明显,使地方经济能在依法行政的坚强武器下不断发展。

四、做不到依法行政,地方经济将难以得到发展

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方式。我们之所以选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路,就是因为它是目前最好成绩的社会和经济的方式。市场经济以其巨大的渗透力和扩充里,对于经济、社会和生活方式具有极大的促进力。同时,由于其依赖于利益驱动机制,它也会给经济、社会和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带来经济秩序的恶化,产生经济的倒退、人性的退化和社会的混乱,这以我们发展地方经济乃至发展社会主义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所以说,没有强有力的依法行政工作,就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也是国家之所以近年来需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理论之一。版权所有

如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例9

立足物价工作实际,按照实用管用、主动创新的原则,紧紧围绕省局“支持皖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六项价格政策,充分发挥调查研究工作职能,找出相关价格政策与我市中心工作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价格政策,使价格工作更好地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二、调研课题

重点做好以下课题(具体调研内容见附件):

1、如何发挥价格政策的调节作用,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如何实行收费优惠政策,促进开发园区建设。

3、如何运用资源性产品价格政策,支持企业发展。

4、如何实施积极的价格政策,促进医药产业发展。

5、当前中小微企业收费现状及对策建议。

三、调研工作具体分工

本次调研分为5个课题组:

1、综合科围绕“课题1”开展调研。课题组带队:庞胜,责任人:,组成人员:

2、服价科围绕“课题2”开展调研。课题组带队:王树理,责任人:,组成人员:

3、商价科围绕“课题3”开展调研。课题组带队:于天斗,责任人:,组成人员:

4、农医科围绕“课题4”开展调研。课题组带队:解柏筠,课题责任人:,组成人员:

5、收费科围绕“课题5”开展调研。课题组带队:高家成,课题责任人:,组成人员:

四、调研方式及时间安排

调研以实地走访、座谈会和书面调查形式进行。7月中旬各课题组按照调研课题内容要求,分别开展相关调研。8月5日前完成调研任务,并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各课题组的调查报告。8月10日前综合科将根据其他四个课题组的调查情况进行整理归纳,8月15日前完成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五、工作要求

1、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各课题组要将此次调研工作纳入科室7、8月份工作重点,在认真研读皖价综[2012]90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调研时间进度表,确定调研对象、调研方式,积极展开调研,确保调研工作保时保质完成。

如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例10

中图分类号:F12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2—0031—05

一、引言

循环经济是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将社会生产过程整合为一个物质资源的闭路循环系统,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和服务,其本质是切合科学发展理念的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是对传统的“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单向生产模式的根本变革。甘肃省作为生态环境脆弱、资源依赖型产业占主导地位的欠发达地区老工业基地,走循环经济之路,既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加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资源型省份建设“两型”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2004年以来,甘肃省作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省份,先后出台了《甘肃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等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措施来推动城市、园区、企业等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特别是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以后,甘肃成为全国第一个上升到国家层面的省域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成为指导甘肃本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主体思路,而且在全国层面也具有了更加重要的“先行先试”意义和作用。因此,经过近7年的发展,甘肃的循环经济究竟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在发展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下一步如何更好地推进甘肃循环经济的发展?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状况进行客观评价,进而找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思路。

二、文献回顾

1990年代末期,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被引进国内并受到广泛关注,在借鉴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国内学者对循环经济的内涵、发展原则、发展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国内学者针对循环经济发展评级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如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等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一)在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方面

王奇、王会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封闭和开放的经济系统的物质流总量模型,对日本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刘明、殷剑、杨光利用DEA方法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两个方面对我国各省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效率进行了评价。邢蓉、刘云从经济发展、资源发展、环境发展、社会发展四方面建立了北京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00——2008年北京市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要评价。安乐、李宇斌利用AHP分析法从经济系统、资源系统和环境系统三方面建立辽宁省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并对辽宁省14个市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毛文娟利用因子分析方法从水资源利用率、节能降耗、固废综合利用等方面对天津市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如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例11

根据当前新的形势,制定这样一个文件有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长三角两省一市自身的发展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说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如何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我们的产业链从低端向高端来延伸。如何统筹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一体化的发展。如何在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增强的情况下,走一条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以及如何实现和谐发展,加强社会的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制定这样一个文件,第一个意义就是有利于长三角地区作为全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起点上,来创造新优势、获得新的发展。

第二,长三角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其综合实力进一步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全国区域的协调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后,我们逐步形成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这四大板块构成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里很重要的一个就是东部要率先发展,只有东部率先发展了,才能带动其他三大板块。长三角是我们沿海地区三大引擎之一,一定要加快发展,才能实现全国区域的协调发展。

第三,面对全球经济风云变幻,怎么样进一步提升、提高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长三角地区也承担着责无旁贷的重任。加快这个地区的发展,有利于提升我们对外开放的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改进、完善我们的外贸的增长方式;有利于抗御国际上的金融风险,提高我们国家的抗风险能力。

第四,长三角地区是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地方,这个地方的进一步开放,进一步地深化改革,有利于为全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探路的作用,发挥示范的作用。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注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去年5月15日,总理亲临上海,在上海主持召开了进一步推出长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的座谈会。在会上,总理全面分析了长三角面临的形势,总结了长三角多年发展的经验,提出了今后长三角地区努力的方向,同时明确,国务院要专门制定一个推进长三角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文件。

《指导意见》对长三角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到2020年要把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什么样的区域呢?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叫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第二,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第三,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杜鹰说,《指导意见》专门有一章论述关于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其中也提到了户籍制度的改革。我一直以为户籍制度的改革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结果,也就是说它一定要水到渠成。城乡两种户籍制度,最终正像上个世纪90年代初粮票的消亡一样。城乡两种户籍制度最后不是被取消的,而是在一些条件具备以后自然消亡的,在这方面两省一市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在全国率先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如何使城市的福利体制货币化,如何提高农村的福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