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红色音乐教育

红色音乐教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17 15:13:55

红色音乐教育

红色音乐教育例1

关键词:红色音乐;学校教育;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4-0082-0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体现了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高度重视。红色音乐资源作为爱国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传承者和发扬者,青年学生对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推动红色音乐资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普及显得尤为重要。

一、红色音乐资源在江西高校音乐教育中普及是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的现实需要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中华民族历来就有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表现爱国主义的音乐作品真像满天的繁星一样,数不胜数。红色音乐资源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去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和思想观,是勤劳的劳动人民智慧和正义的审美和道德观的缩影,较之于枯燥理论和说教,能够用朗朗上口的音律和凝集的情感达到打动大学生的目的,成为大学生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从而对以90后的为代表的大学生群体,从根源上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让他们以更为坚强的意志毅力去生活学习,成为新型大学生独特的教育形式。红色音乐资源是悠久历史的积淀、光荣传统的升华和时代文明的结晶,是所遵循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体现出的理想信念和性格特征的深层表现,这就决定了民族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具有浓厚的民族性。

不难看出,红色音乐资源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不仅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音乐艺术本身的需要。在当前倡导中华母语文化音乐教育,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环境下,要建立面向世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教育体系,就不可能抛弃江西红色音乐的丰厚传统,抛弃江西红色音乐文化在教育中发挥的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这一点明确了,对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热情的一代新人,保证中华民族的独立兴旺,都具有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红色音乐资源在江西高校音乐教育中普及和继承红色传统精神的最好窗口

江西作为革命的老区,它的革命歌曲往往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人们在创造它的时候,就给予它丰富的红色革命宣传的使命,不论歌词内容如何丰富,常常以自然风光、英雄和历史入题,通过婉转的音律,如同一本传世的史书一样,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这些革命歌曲大多朗朗上口、易于传唱。但通过调查,很多高校学生对革命歌曲有一定的排斥,至少是不喜欢或者漠然,即对革命歌曲的心理体悟上是比较消极的。

大学生接触的革命歌曲产生于特定的时代,根植于独特的文化土壤,与当地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密切相关,可以说是一种具有地域性的文化精神文化现象,尽管已经传播扩散到其他地区,但是主要的沿袭传承地域还是井冈山地区。无论是从传播成本还是传播必要性和效果上看,似乎这样做毫无疑问。作为高校来说,本身就是具备对大学生进行社会性教育的重任,不仅仅要培养他们丰富的文化知识,更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灌输到大学生的脑中,如果连代表着祖国未来的大学生都不知道本土音乐形式,我们的民族音乐的未来将岌岌可危,相反当这群富有朝气的大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去热爱红色音乐资源,即使他们将来就业分散到五湖四海,也能成为江西民歌在全国的忠实传播者,特别是对于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播与发展更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红色音乐资源在江西高校音乐教育中普及可以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谈起素质教育我们最该想到的是培养创新精神。对民歌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需要,也是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的课题之一。当我们的教师通过平日的音乐教学,除了改变了当前大学生冷漠的内心状态,最根本的是加深了大学生对红色音乐的认同,同时培养了学生民族自豪感、对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也有所帮助,达到学生在学习音乐中身心发展的教育目标。

现在的音乐教学,在采用的教学手段上,依然以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的练习为主,不注重学生主动性参与,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上世纪50年代苏联的教育体系残存在中国教育的历史遗留,这种教育教学方式,首先是埋没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限制了他们个性的自由发挥。而红色音乐资源教育不同,他是诞生于民间,并不一定有专门的词曲作者,很多都由口口相传,代代继承,即兴发挥比较多,极大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四、红色音乐资源在江西高校音乐教育中普及是大幅度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精神文明变化众说纷纭,而素质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以培育大学生道德水平为主要教育方向,成为大学生在几年的象牙塔生活中形成高尚情操和保证身心健康发展有效手段。道德和道德教育的作用是要协调好人际关系、缓和矛盾,希望人们能和睦的生活。这种淳朴的思想道德观念对青年的思想会产生一定的感染和启迪作用。此外,红色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如:尊敬老人、团结互助、吃苦耐劳、诚实勇敢、劳动观念教育、感恩教育等,它能净化心灵、熏陶情操,培养青年为实现崇高目标英勇顽强、百折不回的优秀品质。

总之,通过红色音乐资源作为高校的地方课程不仅仅是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更利于在学生培养正确价值观,让大学生在学习之余,深入民间去收集那些红色歌曲,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也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当前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成为大学生们热爱家乡并以家乡为自豪的理由之一。同时让已经远离我们的红色音乐文化,再一次进入大家的视野,发挥了红色音乐独特的教育功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再成为枯燥和乏味的代名词,让红色音乐文化真正融入民族的血液中,因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也能够让中国的民族音乐走向更远更深的层次。

参考文献:

红色音乐教育例2

红色,是中华民族最为敬仰、崇尚的颜色,它被祖祖辈辈的中华儿女赋予了多种特殊的定义。近代的中国,有红色的革命传奇、红色的战斗故事、红色的经典音乐,这一系列关于红色的记忆,唤起了思想家们的一腔热忱,他们研究并传承着经久不衰的革命精神;也唤起了音乐家们的灵感碰撞,他们谱写并传唱着催人奋进的革命赞歌。传承红色使命,开创辉煌明天,我们应该如何对肩负祖国希望的当代大学生们普及红色经典音乐,如何发挥红色经典音乐在高校艺术教育与实践中的作用,是一个实际且实用的问题。

 

一、红色经典音乐的概念及其高校中的推广情况

 

1.概念

 

对于红色经典音乐,我们可以分别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对它进行概括。

 

狭义的红色经典音乐指的是我国解放战争时期,反映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并为革命事业专门创作且广为传唱的爱国歌曲。当时的领导人们都十分重视红色音乐的宣传教育,甚至纷纷为歌曲填词,为当时革命工作的宏伟蓝图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受到音乐鼓舞的革命将士和广大群众纷纷加入到红色解放的战斗中来,大家英勇奋战,为新中国的诞生贡献了力量;广义的红色经典音乐可以定义为反映中国近现代各种革命里程碑的代表作品,从“五四”运动爆发时起,中国的爱国主义音乐创作就一直紧密跟随着跌宕起伏的历史发展而进行。《红星照我去战斗》、《义勇军进行曲》、《红梅赞》、《春天的故事》、《阳光路上》等一曲曲健康蓬勃的红色经典音乐伴随着国人的成长。它的共同特点为:歌词内容健康向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音乐所蕴含的精神极富教育性、审美对象大众化等。

 

2.红色经典音乐在高校中的推广情况

 

目前,高校中的红色经典音乐的传承推广形式主要由“大型音乐舞蹈类演出”和“红色经典专场音乐会”组成。如江西井冈山大学创编排演的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这部作品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以经典红歌为结构,全景式的给我们展示了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发生的以毛泽东、朱德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以及井冈山革命斗争时重大事件的同时,艺术的再现了红色江山发生的壮美故事。真实、震撼、感人的舞台表演形式,使当代大学生们得到了一次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

 

再如河北师范大学师生倾情打造的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以歌舞、音诗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将共产党人在西柏坡22个月的政治、军事、经济发展壮举进行了全方位的演绎,用真实贴切的舞台设计和音乐舞蹈表演表现出了共产党人的卓越才能和军民一心的民族气魄。向青年学子清晰的传达了崇高的革命精神和无限的爱国情怀。

 

“音乐舞蹈史诗”等舞台艺术的生动演绎,既是在广大青年学子中对爱国主义学习和传承的形式,也是对广大师生在新时期革命传统教育、政治信仰教育以及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探索的一种全新的形式。此外,全国各高校自主开展的音乐会、歌舞晚会、红色经典音乐欣赏课程都是目前对红色经典的一种宣传普及形式。

 

二、红色经典音乐在高校教育与实践中的作用

 

红色经典音乐具有厚重的历史创作背景,从而也凸显了其重要的育人功能。

 

1.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起促进作用

 

如今的中国正以飞速发展的脚步行走在世界潮流中。有不少国外的思想影响着当代青少年,这往往会使部分青年人忽视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继承,使其缺乏道德意识、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红色经典音乐的普及教育与实践活动就像给青年学子注入了一份强有力的营养剂,让他们珍视流传千年的民族文化。

 

2.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党和国家历来最为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在相继出台的各项规定中持续强调要充分利用“红色经典歌曲”等教育资源开展青年思想教育工作。伴随着悠扬舒缓的音乐,一幕幕革命先辈的英雄故事和慷慨激昂的爱国主义情怀灌输到了青年学子的心里,显而易见,这种教育方式使他们更能接受。在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中,曾经有一首红色经典曲目《在太行山上》。气势雄伟的大合唱、舞美灯光的塑造、将学生观众们的思绪瞬间带入了太行山区,革命先烈们保家卫国,与敌人浴血奋战、殊死搏斗。舞蹈演员用精湛的表演还原了一个个鲜活的革命者形象,现场的每一位观众无不为之动容。有学生表示,通过观看演出,他对新中国红色的革命历史加深了了解,也激增了内心的爱国情怀。

 

3.改良大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中华民族有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红色经典音乐将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广大人民群众与党并肩奋斗的点滴故事娓娓道来。“雷锋助人为乐的身影”、“上甘岭战役饥饿难耐扔坚守阵地的战士”。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让广大青年学子深深体会到了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多数青年学子都是在优越的家庭条件下长大的,手机用最新潮的、衣服一定要穿品牌的、饭店吃饭出现的浪费现象也比比皆是。通过红色经典音乐给学子们带来的生动教育,让他们的内心产生了反思,这也警示了当代青年要珍惜先辈创造的美好生活,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依旧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4.凝聚大学生团结一致的精神,培养和造就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红色歌曲《团结就是力量》中唱到: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向着法西斯帝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①。短短的歌词中教导青年们要团结向上、锐意进取,敢于向不平等的势力发出挑战,在党的领导下同祖国一起走向繁荣富强。在当代高校中,红色歌曲以合唱的形式走近学生们,合唱的训练及演出比赛过程会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具有以下特点:

 

(1)红色歌曲在合唱训练中特别强调和谐性与整体性,在指挥的带领下,各个声部要相互配合、互相包容,队员要收敛自我、整体均衡的进行演绎,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们的整体协作意识。

 

(2)铿锵有力的节奏、强弱对比的音量、纵横发展的旋律,在学生们训练的时候都要认真精细,无疑是对意志力的一种历练。

 

(3)意气风发的红色歌曲让学生们展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塑造自我气质的同时,将歌曲的思想、意义融入到歌唱中,升华了学生的心灵。

 

三、关于红色经典音乐在高校艺术教育中推广应用的几点思考

 

1.红色经典音乐的教育与实践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加推广方式

 

可以将红色经典音乐相关的内容编入教学课本中,甚至单独辑印成册,活跃学生学习氛围,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力的教辅工具。

 

2.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授课水平

 

如河北省高校在开展红色经典音乐艺术教育时,可以结合本地特色,以“西柏坡”革命历史作为宣传出发点,将数十年来与河北红色革命历史相关的音乐进行讲授,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爱国、爱党情怀。此外,在教学之余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田野调查,培养他们的兴趣与使命感,为红色经典音乐传承打下基础。

 

3.大力支持红色经典音乐的艺术创作

 

河北师范大学师生编创的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中,剧本、大部分音乐都由师生原创,既展现了河北师大师生对红色革命的崇敬之情又在全国高校的红色经典音乐教育与实践工作中起到了带头作用。

 

4.开展红色经典音乐文化研讨会,打造强势的宣传教育氛围

 

河北师范大学被教育部批准设立为红色经典教育示范基地,引领河北省大学生红色经典教育的发展。为此,学校在日常教学、师生音乐作品创作、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等等方面都进行得如火如荼。

 

四、结语

 

红色经典音乐是对历史的传承,是对中国革命的见证。它展现了革命先辈血染的风采,抒发了当代国人的爱国情怀,它是我们对共产主义坚定信仰的强心剂,是对青年学子有着深刻教导意义的心灵鸡汤。作为教育工作者理应肩负使命,主动的梳理、传承、教授、开展有关于红色经典音乐的艺术活动,让学生切身得到教育感化,为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注释:

 

红色音乐教育例3

一、淮河流域红色音乐文化的含义和重要性

(一)淮河流域红色音乐文化的含义

红色音乐文化主要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的革命精神,其承载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淮河流域地处中原,南靠长江、北邻黄河。在古代,其是我国经济开发较早的区域之一,也是人口集中、各种政治力量交汇的地区之一。独特的社会经济条件使得淮河流域成为各类政治力量竞相控制的地区,所以在革命年代频频爆发战争。在党和群众不得不一起军事化的特殊时期,淮河流域红色音乐文化既是军民的精神食粮,也是刺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淮河流域红色音乐文化可以通过很多红色作品体现出来,包括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辛亥革命的精神、黄山松精神、王家坝精神、大别山精神、红旗渠精神以及改革开放时期的抗洪精神等,蕴涵着爱国为民、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信念。淮河流域红色音乐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基调激扬奔放、铿锵有力,给人以力量和信心,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淮河流域红色音乐的另一突出特点是广泛的群众性和强大的传播功能,其源自于群众生活,又高于群众生活。

(二)红色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红色音乐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精神品质,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音乐文化承接着过去、启迪着现实、昭示着未来,具有特殊的历史性和鲜明的现实性,其是时代精神不断发展创新的坚实文化基础,是当代中学生宝贵的精神食粮。加强 “红色音乐文化”教育有利于当代中学生坚定信念、辨别是非、明确使命,使其满怀信心地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来。因此,进一步深入发掘“红色音乐文化”内涵,使其与中学德育工作相结合,培养中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发展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对当代中学生产生深刻影响。

二、当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一)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当代中学生的主流呈现健康向上的趋势,效率、竞争、自立、公平的时代意识明显增强。从整体看,多种取向并存;从个体看,大多数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稳定的人生价值观念,在一些问题上经常表现出矛盾或多变状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正冲击着社会对个人正当利益的肯定,中学生思想取向中消极因素呈增长趋势,思想状态有以下特点:矛盾性、主体性、兼容性、时代性和多样性。

(二)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1.当代个别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正侵蚀着中学生的心灵,由此导致一些学生对政治显得较为冷漠,表现为缺少政治判断力;对公益不关心,表现为缺少同情心;急功近利倾向明显,表现为内涵不够丰富,目光不够远大,只注重眼前利益,比较粗、浅、浮等。

2.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德育内容和方法缺乏创新性,缺少实践环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

3.长期以来,整个社会重经济建设、轻精神建设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时较难改变。在实践中,对精神文明建设仍重视不足、投入不足,致使文化市场等方面的消极因素大量存在,给中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

三、各种文化对中学生思想的影响

(一)西方社会思潮对中学生价值观念造成深刻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西方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地在我国进行渗透和传播。当代中学生在拓宽国际视野、增强自主意识的同时,其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和价值观念也被冲击。

(二)日韩流行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

日韩流行文化拓宽了中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其日常生活,但滋生出来的问题是其对日韩文化的过度沉溺。这直接干扰着中学生正常的生活与学习,影响其身心健康与学业的发展。

四、淮河流域红色音乐文化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意义

红色音乐文化资源承载着浓郁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历史变迁,折射出革命先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崇高思想、高尚品质、坚定信念,对于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有利于加强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是重要的人力储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利用红色音乐文化资源可以加强对广大青年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有利于中学生自觉增强爱国情感、坚定爱国信念,提高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有利于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红色音乐文化资源可以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帮助中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养成艰苦奋斗、自强自立、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例如淮河流域的“大别山精神”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集中体现。

(三)有利于激发中学生的学习热情

红色音乐教育例4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深入发展,高职院校辅导员需要承担起新的历史任务,即辅导员工作内容要适应时展要求,要将立德育人当成工作的关键内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红色音乐文化作为一种新颖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革命特征、时代特征和艺术特征,对于创新高职辅导员工作形式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所以,广大高职辅导员应积极研究红色音乐文化的本质内涵,致力于探索可行性强的教学规划,实现二者有机融合,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觉悟,努力使他们成为品学兼优的青年。

一、红色音乐文化对高职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意义

21世纪,面对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冲击,中华文化如何在保证根基稳固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红色音乐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历史实践中创作的,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精神内涵,包括:革命精神、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等等,是我国独有的精神成果。红色音乐文化彰显了不同阶段的历史文化,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红色音乐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俗话说,未来的竞争一定是人才的竞争。高职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来的栋梁之材,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高职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融入红色音乐文化,可以激发高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的带领下,尽情遨游在红色文化的世界中,让他们在感官的引导下,潜移默化地学习革命先辈的事迹,培养高职学生尊敬先烈、热爱祖国的精神,让高职学生真正理解红色音乐文化的本质,提升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二是红色音乐文化可以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高职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红色音乐文化在高职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可以让高职学生理解音乐作品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从而提升他们的思想觉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例如,高职学生通过学习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可以了解到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遭受的巨大压迫,深刻体会到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希望反抗侵略者的愿望,通过学习革命先烈不畏艰难、挺身而出的精神,提升他们自身的思想觉悟。此外,不同时期的红色音乐文化具有不同的时代意义,例如:1949年前的革命精神、1949年后的建设精神、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精神等等。高职学生不断学习先进红色音乐,可以使他们与时俱进,弘扬伟大的时代精神。三是红色音乐文化可以增强高职学生的情感体验,点燃他们对学习的热情。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融入红色音乐文化,可以利用音乐引起学生与音乐作品的共鸣,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让他们积极向革命先烈学习,重新点燃他们对专业课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日常的学习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同时,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辅导员合理引入红色音乐文化,可以督促高职学生修身养性、勇于实践,继承和弘扬红色音乐文化,为祖国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四是红色音乐文化可以增强辅导员工作的趣味性,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目前,大多数辅导员在展开日常工作时,往往一板一眼,高职学生很容易对课堂教学产生厌倦心理,大大降低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而红色音乐文化独特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课堂活力,使辅导员牢牢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达到快乐学习的教学目标。

二、目前红色音乐文化在高职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现状

(一)红色音乐教学资源不丰富,二者结合进程缓慢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音乐领域也不例外。面对世界范围内的音乐文化,如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电子音乐、蓝调等的影响,红色音乐文化逐渐走向落寞,极少有能够流传下来的作品。面对这样的社会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在引进红色音乐文化时,往往可选择的范围较窄,可选择的红色音乐曲目有限,只能引入几首学生耳熟能详的红色音乐作品。这容易降低学生对红色音乐文化的学习兴趣,大大延缓了红色音乐文化进入辅导员工作的进程。另外,即使部分高校愿意引进冷门的红色音乐作品,但由于这些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和音源的获取难度较高,无形中会加大高职院校的教学成本,甚至还会出现高成本、低回报的现象。这给辅导员工作的展开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二)辅导员的音乐素养不高,红色音乐教学方式不够科学

在高职院校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教师往往是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他们对红色音乐文化缺乏深入了解和研究,自身的音乐素养不高,不能充分发挥红色音乐文化的优势。在实际开展辅导员工作过程中,绝大多数辅导员往往将红色音乐教学看作活跃课堂气氛的“催化剂”,也就是说辅导员会在课堂气氛低迷时播放红色音乐作品,借此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忽视了红色音乐对于塑造学生精神的重要性。甚至,部分辅导员将红色音乐教学看成一种教学任务,在实际展开教学时往往按部就班地播放音乐,不注重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根本无法实现红色音乐教学的目的。

(三)学生没有正确认知红色音乐,音乐审美能力有待提高

从学生自身方面来看,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往往不够高,加上他们从小生活在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电子音乐的环境中,多数高职学生脑海里缺乏红色音乐的概念,不能正确认知红色音乐文化。此外,由于高职学生的年龄较小,对红色历史的了解不够深刻,加之他们的社会阅历不足,根本无法理解红色音乐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这就给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大大降低了辅导员工作的效率。

三、红色音乐文化在高职辅导员工作中的创新应用策略

(一)挖掘红色音乐教学资源,打造红色音乐学习平台

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各大网络音乐平台,如:QQ音乐、酷我音乐等,深入挖掘红色音乐作品,从而不断丰富本校的红色音乐教学资源,并积极打造红色音乐网络学习平台,为辅导员开展红色音乐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高职辅导员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可以登录学校的红色音乐资源库,结合教材内容从中选取适当的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

(二)辅导员应该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积极创新教学方式

高职辅导员应该意识到自身音乐素养的不足,积极开展相关音乐进修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从而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引领风尚,积极创新自身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例如,高职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利用音乐情景剧、谱曲比赛、改编歌词等形式,传递红色音乐作品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提升课堂的新颖性和别致性,达到“寓教于乐、立德育人”的教学目标。

(三)学生应该科学看待红色音乐文化,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

学生应该积极搜寻红色音乐作品,学会演唱红色音乐歌曲,借此体会创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刻含义,使自己能够正确看待红色音乐文化。例如,学生可以登陆学校的音乐学习平台,倾听和鉴赏红色音乐作品,深刻理解每句歌词想要表达的内涵,对红色音乐文化形成自己的认知。同时,学生还应该对红色音乐作品进行延伸思考,如:红色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相关的历史资料等等,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红色音乐的理解,还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能够向榜样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红色音乐文化在高职辅导员工作中的创新应用,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未来发展前景,是十分有必要的重大举措。高职辅导员通过研究红色音乐文化的本质和内涵,可以深入挖掘其中蕴藏的内在教学资源,为高职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此外,高职辅导员还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发扬红色音乐文化的优势和长处,培养高职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实现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云妙婷,张新笛,刘韧.红色音乐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科学内涵和实施路径[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9,(3):73-76.

[2]李艳.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广西社会科学,2017,(10).

红色音乐教育例5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是陶冶性情、涵养人格、建设道德风尚的有效手段。红色经典音乐凝结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充分发挥红色经典音乐的宣传教育优势,对创新音乐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对红色经典音乐概念的厘清

提到红色经典音乐,很多人想到的是那些大众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特别是延安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初期的那些革命歌曲。这种理解只涵盖了红色经典音乐内涵的一部分。这里我们有必要对红色经典音乐的概念进行厘清。

厘清对红色经典音乐的认识,首先要从这一概念的构成语素着手。“红色”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治方向的正确性,二是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经典”指作品具有典型性,影响较大。这一语素的内涵对于界定红色经典音乐意义重大。红色经典音乐作品不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不受产生时代的限制,作品只要符合“红色”的内涵,本身具有典型性,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就属于红色经典音乐的范畴。“音乐”是一个具体的艺术门类,音乐作品主要有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具体也可以细分为声乐、器乐、戏剧音乐(歌剧音乐、舞剧音乐、戏剧配乐)等。当前,社会普通民众提到红色经典音乐普遍指其中的声乐作品,尤其指其中的歌曲作品。这里我们对红色经典音乐进行厘清,就是要指出,红色经典音乐应是包括声乐、器乐、戏剧音乐等各种音乐形式在内的经典音乐作品而不仅限于歌曲作品。

综上所述,红色经典音乐是以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伟大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历经时代锤炼,紧扣时代脉搏,凝结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的优秀音乐作品。

二、红色经典音乐的宣传教育优势(一)艺术表现形式上的易接受性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乐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人之道也。”(《礼记·乐记》)。音乐历来是陶冶人们道德情操、抒发人类美好理想、丰富人们艺术享受、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领域。红色经典音乐通过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音色等形式要素来表现音乐的主题,展现或激昂、或欢喜、或振奋等等情绪,以生动活泼的感性形式,表现高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灵魂,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的理想。这样,人们欣赏美的过程中接受了音乐所传达的信息。音乐发挥了“乐者,德之华也”的作用,达到了对人的教化作用。

(二)传播的便捷性,选择的多样性,利于增强教育效果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音乐的传播手段更加丰富与便捷。海量的音乐作品下载、便捷的播放和接收设备,使日常的音乐欣赏可以不受场地、器材等的过多限制,变得触手可得。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欣赏音乐。音乐传播的这种特性同样适用于红色经典音乐。经过反复聆听,音乐作品的旋律、所表达的情绪和氛围,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听众思绪中,在听众头脑中形成较为深刻印象。

(三)作品思想内涵深厚,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弘扬主旋律。从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建设红色革命根据地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再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近百年的革命历程中,红色经典音乐深刻的思想内涵突出的表现在其对中国革命建设主旋律的弘扬上。红色经典音乐在创作上强调紧切时代的脉搏,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民族民间音乐。作品较多的表现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等内容,具有丰富的政治、思想、历史和文化内涵。

(四)红色经典音乐发挥宣传教育作用的广泛性

有利于吸引和指导广大青年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红色经典音乐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优势,对于吸引和指导广大青年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加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红色经典音乐所承载的精神和思想具有超越时空经久不衰的魅力,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经典音乐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独特的优势,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有助于引导广大师生接受社会主流政治文化,有助于抵制腐朽落后文化对校园文化的侵袭。

红色经典音乐是一个资源不断丰富发展的宝库,它连接着历史,展现着时代精神,体现着主流意识,彰显着对未来的期许,它深厚的历史底蕴、多样的艺术形式,在唤起大学生对革命时代的记忆,唤醒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方面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音乐院校宣传思想工作应该充分认识到红色经典音乐的资源优势、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充分发掘这一宝库,不断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使这一宝贵资源在音乐院校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程东旺,黄伟良.“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2.

红色音乐教育例6

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史是一部在共产党文艺政策指引下的红色音乐发展史。传统的音乐史教学往往聚焦于音乐艺术的层面,忽视了文化的层面。伴随时代的发展与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红色音乐文化愈来愈彰显出它的时代意义与价值。因而挖掘高校音乐史课程中近现代红色音乐文化的德育价值、关注音乐艺术背后的革命文化、以红色音乐艺术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品德与信念,应该成为近现代音乐史教学的重要内容。

以聂耳的音乐作品为例。聂耳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他为我国的音乐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指导创作,将创作同时代和人民密切结合。这里我们着重分析聂耳的另外一首红色革命音乐作品《毕业歌》。乐曲是聂耳为影片《桃李劫》创作的主题歌。这首音乐作品曲调文采风流,激情中带点潇洒,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从思想内容看,这首歌曲将朝气蓬勃的青年气质同爱国救国的责任心结合起来,表现了时代青年的革命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恰如高尔基笔下的“暴风雨中的海燕”。这种时代精神和革命气概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便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这正是《毕业歌》这首优秀的红色革命音乐作品所具有的品质。

类似的红色革命音乐作品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还有很多,例如:《义勇军进行曲》、《救国军歌》、《松花江上》、《延安颂》、《我们走在大陆上》等等。我们不但要将这些优秀音乐作品介绍给学生,更应将这些作品背后蕴藏的精神价值、德育价值充分挖掘并传达给学生。我们要充分挖掘和探讨近现代红色革命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含义和德育价值,抽理出红色革命音乐作品中的育人因素。

首先,爱党爱国的精神气质

我国近现代红色革命音乐作品无不体现出爱党爱国的精神气质。这种爱党爱国的精神气质通过音乐艺术展现出来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从而具有很好的德育价值。例如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音乐作品《黄河颂》。歌词如下:“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这首音乐作品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指导创作,把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浓厚的生活气息结合起来,把革命的激情与革命的抒情结合了起来。曲调是那样的优美抒情,爱国的感情是那样的真挚诚恳。用这样的艺术作品教育学生,不但能使学生接受音乐美的熏陶,而且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其次,无产阶级价值观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多元文化格局的确立,青年学生们面临了多种多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选择,其中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对当代高校学生的冲击尤为显著,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尤为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在这一方面,我国近现代红色革命音乐的德育价值显得尤为重要。用无产阶级价值观指导音乐创作是近现代音乐家面临的一个主要任务,也是近现代音乐家创作所取得的一个重要成就。以聂耳作品《开路先锋》为例。词作者孙师毅借用“关山千万重”、“几千年的化石继承了地面的山峰”形容三座大山压迫,歌曲通过工人阶级的“轰”和“开”的形象,把工人阶级轰掉三座大山,开创世界新局面形象化的表现了出来。乐曲的语言焕发出一种新的精神,充满着光明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于此类作品我们要充分开发其育人价值,用无产阶级价值观教育我们当代大学生。

再次,艰苦奋斗,奋发向上的精神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近现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而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奢侈浪费的现象很突出,这在当代青年大学生身上的表现尤为显著。对此我们必须大力提倡我们民族的艰苦奋斗、奋发向上的精神。中国近现代革命音乐作品中有不少作品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向上的精神。这些作品在以往的音乐是课程教学中往往只是作为音乐作品进行讲习,很少注意挖掘其中的德育价值。如果丢弃了作品中的精神气质和思想内容是十分可惜的。因而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开发、讲习近现代革命音乐作品背后的育人价值,“艰苦奋斗、奋发向上”的精神气质更是我们应该着重注意开发和讲习的。

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学不仅应该关注音乐艺术层面,更应关注文化和思想的层面。伴随时代的发展与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挖掘高校音乐史论课中近现代红色音乐文化的德育价值、关注音乐艺术背后的革命文化、以红色音乐艺术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品德与信念,应该成为近现代音乐史教学的重要内容。

红色音乐教育例7

文章中说“龙脊地区处于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和独立自居的文化系统中,却构成了共处一隅的多民族保存各自文本文由收集整理化特色的天然生态环境”。由于战乱、迁徙、外来的压力让人数少于汉族的瑶族退居地处偏僻,深山之中,寻求着一种自给自足,自我保护力极强的生活状态。

由于民族政策的原因,我国已实行着对少年儿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一政策。据玉时阶、杨军的《龙胜红瑶历史及教育发展》一文中,笔者也了解到,在红瑶,1933年的桂北瑶民起义后,设立了“化瑶”小学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20世纪70年代红瑶小学增值33所,普及了小学教育。再到1992年,泗水县人大做出决定,在大寨村高完小附设民族初中班,让4个村的高小毕业生就近如初中,有效地普及九年义务教务。而保有自己独特文化的族群,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的心态会是怎么样的?在音乐课堂的教授过程中,除了普及的音乐知识之外,会不会开设一些有关民族自身特色且独有的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据笔者查阅的相关文献中,并没有让笔者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的材料。

吴凡《碎片与重构——民族-国家体系中的红瑶岁时礼仪阐释》中介绍六月六晒衣节活动时有两个这样的细节:一是歌舞节目排练的是由一位壮族老师编排,二是文中瑶女的一句话,“节目是你们觉得好看”。 这两处让笔者产生如下的感受:这些适应社会或者是旅游市场需要的“民族特色”歌舞,是不是已经转而取代瑶族固有的原生态表演呢?倘若至此,我们在若干年之后,瑶族人的子孙看到的民族表演会不会已经不再不再具有应有的区分度了呢?这样的圆融,会不会将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模糊化:

笔者认为,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而每个族群里各自都拥有者着各自的特定记忆和文化。保存和流传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当今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应该做的一项工作,一是可以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在民族班里的音乐课上,我们可以增设对各自族群的特色音乐文化的系统的教与学的过程。据笔者从身边苗族同学和土家族同学处得知目前在他们那里的的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堂里,没有对自己少数民族的特色音乐文化的教育,而自己学到的跟自己民族有关的音乐大多从自己家长辈那里学到的。无不例外,从新疆支教回来的同学处得知,在新疆兵团里,他们的教育分为两种形式,民族班和汉族班(部分有汉语言基础的少数民族同学也可以就读汉族班)。但无论是哪种教育模式在具体的教学中也都没有体现出自身特有的音乐文化。如此说来,少数民族的音乐课堂里也就将自己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给流失掉了。

红色音乐教育例8

文章中说“龙脊地区处于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和独立自居的文化系统中,却构成了共处一隅的多民族保存各自文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化特色的天然生态环境”。由于战乱、迁徙、外来的压力让人数少于汉族的瑶族退居地处偏僻,深山之中,寻求着一种自给自足,自我保护力极强的生活状态。

由于民族政策的原因,我国已实行着对少年儿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一政策。据玉时阶、杨军的《龙胜红瑶历史及教育发展》一文中,笔者也了解到,在红瑶,1933年的桂北瑶民起义后,设立了“化瑶”小学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20世纪70年代红瑶小学增值33所,普及了小学教育。再到1992年,泗水县人大做出决定,在大寨村高完小附设民族初中班,让4个村的高小毕业生就近如初中,有效地普及九年义务教务。而保有自己独特文化的族群,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的心态会是怎么样的?在音乐课堂的教授过程中,除了普及的音乐知识之外,会不会开设一些有关民族自身特色且独有的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据笔者查阅的相关文献中,并没有让笔者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的材料。

吴凡《碎片与重构——民族-国家体系中的红瑶岁时礼仪阐释》中介绍六月六晒衣节活动时有两个这样的细节:一是歌舞节目排练的是由一位壮族老师编排,二是文中瑶女的一句话,“节目是你们觉得好看”。 这两处让笔者产生如下的感受:这些适应社会或者是旅游市场需要的“民族特色”歌舞,是不是已经转而取代瑶族固有的原生态表演呢?倘若至此,我们在若干年之后,瑶族人的子孙看到的民族表演会不会已经不再不再具有应有的区分度了呢?这样的圆融,会不会将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模糊化:

笔者认为,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而每个族群里各自都拥有者着各自的特定记忆和文化。保存和流传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当今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应该做的一项工作,一是可以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在民族班里的音乐课上,我们可以增设对各自族群的特色音乐文化的系统的教与学的过程。据笔者从身边苗族同学和土家族同学处得知目前在他们那里的的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堂里,没有对自己少数民族的特色音乐文化的教育,而自己学到的跟自己民族有关的音乐大多从自己家长辈那里学到的。无不例外,从新疆支教回来的同学处得知,在新疆兵团里,他们的教育分为两种形式,民族班和汉族班(部分有汉语言基础的少数民族同学也可以就读汉族班)。但无论是哪种教育模式在具体的教学中也都没有体现出自身特有的音乐文化。如此说来,少数民族的音乐课堂里也就将自己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给流失掉了。

红色音乐教育例9

在建党90周年庆的一系列活动中,“唱响红歌”是群众参与最广泛的活动,全国各地、各单位、各年龄段的人,都在用自己一腔热情,抒发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忠诚。音乐的熏陶能使人的情感世界更加丰富且美丽,培养完整健康的审美观和生活情趣,以及观察、思考的能力,等等。红歌作为优秀的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红歌传播的是一种红色的理念,传承的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红歌蕴含的无私奉献、团结进取、追求美好的精神,展现出了时代的新风尚、新风格。作为班主任,我充分意识到红歌在德育工作中的重大意义。

对于大学新生来说,“爱”是他们需要的,但当今流行歌曲中的“泛爱”甚至是“滥爱”让他们感到迷茫与困惑。此时他们急需红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心灵上的空白。

1.当下大学新生的音乐取向

近年来,身为“60后”的我,明显地感到现在的文学环境与我们中学时代完全不同了,变化太大,甚至让人觉得有些窒息。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也越来越便捷。电脑、手机、电视机、VCR、MP4、车载电视、空中电台等,都成为大家欣赏音乐的途径,音乐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歌曲数量的庞大是我们那个卡带年代无法想象的。

音乐像一面镜子,真实映照着不同人群每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心理状况。对于大学新生来说,音乐更是表达内心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我带教的两个班里,统计数据显示95%以上的学生喜欢在课外听音乐。这部分“爱好”音乐的学生里面,大部分喜欢听的歌曲均为流行歌曲,且他们有自己的偶像。受国内电视台娱乐节目的影响,班级里有很多自称玉米、凉粉、笔亲、云团等粉丝们。国内流行歌曲还有一大热点,就是有“亚洲流行天王”之称的周杰伦,他的不拘一格和标新立异的曲风与个性使其成为当代中学生喜爱的流行偶像之一。

流行音乐具有通俗易懂、时尚鲜明、动感活泼的曲风,为广大学子所追逐,加上从众心理,不少人最初的动机就是“大家都在听,那一定是很好听”。此外,大学新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所限,普遍认为古典音乐太深奥、听不懂;民族音乐太土、不好听;流行音乐新颖活泼、通俗易懂、好听。

流行音乐也有其负面影响,例如一部分音乐表现了对社会的不满和反叛情绪。客观地说,这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成人宣泄情感的途径,但对于情绪情感本来就不稳定、容易走极端的大学新生来说,这些歌曲就成了“假恶丑”的诱因,成了情绪情感极端化的催化剂。此外,流行音乐的“文化效应”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如“超级女声”等平民选秀活动,在各大电视台曾风靡一时。无论是参赛者还是观众,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一些大学新生甚至逃课参加比赛,希望有机会圆自己的歌星梦。

2.红歌特征

红歌,即红色歌曲,指的是中国继“五四”运动以来,各个革命阶段广为流传传唱的战斗歌曲(如红军歌曲、抗日歌曲、解放歌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各类健康进步歌曲。从更宽泛的角度定义,还应包括世界各国革命经典歌曲。红歌在曲调上都是高亢激越、情绪昂扬的,能够催人奋进、动人心魄;在风格上,都是单纯明快、晴朗而飒爽的,体现了一种具有远大抱负、艰苦奋斗、百折不回的奋斗意志。

红歌具有大众性和民族性,歌曲生动、真实、感人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在战争年代恰如铜墙铁壁,在和平时期势如移山填海,展现中华民族渴望复兴的不懈追求和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红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颂扬着中华民族健康向上,充满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3.充分发挥红歌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自古以来,人们就将音乐作为辅德的重要手段。孔子的“礼乐并重”教育观为世人所推崇,即人的培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并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礼记・乐记》)作为治理社会的手段。

红歌是在特殊年代产生的歌,是启人心智、健康向上、净化心灵的歌曲。唱响“红歌”是有效抵制甚至消除一些腐朽消极的东西的最直接的途径,能使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启迪心灵,产生一些美的品质和智慧,对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应充分利用红歌,将其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德育手段。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秉着引导为主、说教为辅的策略,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语言已经穷尽的地方,音乐才开始它起作用的领域。”那些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东西,可以用音乐的旋律代替,因为音乐是直接表现人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的。

首先,用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红歌的兴趣。将当前流行乐坛的重量级人物与红歌联系起来,可迅速拉近红歌与当前大学新生的距离。200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歌手胡彦斌将最时尚的元素融入了几首老歌中,专辑取名为《红歌》。这种老歌新唱的做法,得到大家的赞赏。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屈景明先生对此评论是:“胡彦斌《红歌》专辑中对经典红歌的新唱,在忠于原作,弘扬主旋律的基础上,给经典红歌增添了很多时尚和流行的元素,易于被当今社会接受和传唱,这样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喜欢胡彦斌的大学新生不在少数,热捧胡彦斌的歌迷也会时刻关注他的新作。即使其他流行音乐爱好者也会关注一些时尚元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良好的开端,班主任在进行下一步德育工作时,就可以很轻松地引入红歌教育。

其次,开展一些红歌与流行音乐对抗性娱乐活动。例如,办一个课内小型的唱歌活动,取一个非常吸引眼球的名字――“挑战周杰伦,唱响红歌会”。试想,学生看到这个活动名字,就会振奋起来,一展歌喉。大学新生大多有叛逆之情绪,直接的说教跟灌输效果反而不理想。运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能使他们更主动、更轻松地接受红歌。红歌是一种精神上的回归,青少年积极参加这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这也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最后,每周定一个红歌交流日,定期进行红歌传播,使红歌文化逐渐进入学生们的内心世界,为学生真正接纳。在这些过程中,红歌的积极元素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力,引导学生始终在伟大的形象感染中进行抽象的思考,不仅提高感受力、理解力,而且丰富想象力,发挥寓智于乐的效应。

音乐可以感染人,也可以教育人。红歌是时代的产物,体现了时代的主旋律,表达了时代的心声,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题材。红歌也是不可替代的德育手段,在完善学生人格结构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时代如何变化,人们心底对真善美的向往都是永恒的,对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都是一致的。红歌一路嘹亮,伴学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红色音乐教育例10

美育是什么呢?我认为美育就是让我们芸芸众生懂得我们的生活除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还有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而琴棋书画诗酒花是生活的调味剂。美育就是让孩子们在像小树苗一样成长的同时,能够用心去感受什么是美,给大家讲一个小例子。

在一次举办绘画展览时,孩子们都很积极,也很用心准备,但是在交上的作品中有一个孩子与其他孩子的作品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孩子们用鲜艳的颜色把自己的作品渲染的五颜六色,但唯独她的是整体涂成了灰色,当时我们在办公室说起了这件事有的老师说这孩子有头脑有想法知道标新立异,我也有些好奇就单独和她谈了谈,一谈才发现原来孩子家里出了一些状况,他不开心,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一个正在接受各种知识的学生,可能一件细微的事情就会修改了他对世界的认识,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我开导了她,要学会坚强,要热爱生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改变,让我欣喜的是他在后来的美术课上交的作品涂上了鲜艳的颜色,其实也不是有颜色的画就是好的,我想说的是在教育教学中在家庭教育中,要把积极地乐观的能量传递给孩子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心灵美。

我觉得美育还体现在学科融合上。在我们开发区第四小学,并没有单独设置美术组和音乐组办公室,而是由音乐老师和美术老师一起组成了艺术组这个团体,我们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是以艺术组为单位开展的音美结合的教研活动,美术老师不仅要评美术课也要评音乐课,在两个学科课程中互相借鉴,共同学习。这样的教研形式强化了学科融合理念,也完善了美育课程的设置。比如我在听了我们组内的一节音乐欣赏课《红旗颂》后,我突发灵感,将此音乐运用到美术课《听音乐画画》这一课,将音乐课堂上的听觉聚焦和美术课堂上的视觉聚焦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想象力。在这节课上我首先播放第一段音乐,在音乐中学生想象红旗飘扬的画面,在抒情的主题旋律中,随着音乐的音高变化孩子们画出一面面飘扬的红旗;然后我播放第二段音乐,在激情的音乐声中,学生的笔下不仅画出了屹立在战火中的红旗还通过自己的想象了添画了革命先烈英勇奋战的画面。我觉得这样的课程内容满足了学生多元艺术审美生活的需求。所以我认为学科融合是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方向和任务。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句我很喜欢的话: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审美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美育的路很长,但我们一直在路上,我愿意继续前行!

红色音乐教育例11

    中国红歌指的是中国红色歌曲,包括战争时期的红军歌曲、抗战歌曲;和平时期反映社会主义建设,人民生活安定的健康歌曲、进步歌曲。红歌最早起源于1914年的五四运动,在尽九十余年的时间里,分别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三个阶段。时代赋予红歌特殊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意义,与其他歌曲相比,它有着更为丰富的艺术特色和时代特点。无论从道德教育还是审美教育方面,对于当代大学生,了解、学习中国红歌有着重要、深远的教育意义。

一、 道德教育功能

    自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但与此同时,社会上反映出的道德价值观上的缺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觉醒。作为祖国未来的当代大学生们,不能在快餐文化的充斥下,遗忘中国历史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唱红歌,不仅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还可建立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有着很强的道德教育功能。

1、红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有不同程度的淡化和流失,作为高等教育,不光要培养学生们的专业素质,更要大力弘扬和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红歌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是我们重要的精神食粮。欣赏、传唱红歌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手段,比起传统、枯燥的说教方式,旋律优美的音乐,鼓舞人心的歌词更易于表现学生们的情绪和内心感受,抒发情感,从而学习效果显著。所以,红歌作为独特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手段是其他任何方式都不可替代的。

2、红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感

    高等教育不光要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本领,更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仅靠传统的教育方法难免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难以收到实效,以红歌为媒介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将抽象的道理用一段段形象化的歌词,伴上优美的旋律娓娓道来。通过欣赏、演唱红歌能有效地唤起大学生们的情感体验,不仅克服了传统思想教育的强制性,还可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风貌,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红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个性比较强,往往缺乏团队合作的精神,而唱红歌多是整体和谐、相互协作的集体合唱活动,合唱要求的是各个声部的紧密配合,通过指挥达到整体的协调与统一,任何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到整体效果。通过合唱红歌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文化艺术活动中,受到集体主义教育,增强集体合作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与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

二、审美教育功能

    音乐的审美教育通常是在人们不知不觉的状态下展开的,在受到音乐作品美的熏陶的同时,精神也得到了净化。红歌是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的真实写照,无论是歌词还是旋律都能使人们得到艺术的熏陶,它通俗易懂,有着崇高的审美内涵,通过欣赏、传唱红歌不仅能让我们了解中国革命的历程,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推崇,还可以让我们感受不同时代的气息,给人以激情和力量,从而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审美境界。

    早期的红歌主要是传播革命真理,激发广大人民的觉悟,增强无产革命者的斗志及必胜的信念,如表现当时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反帝反封建革命决心的《五四爱国纪念歌》、表现无论何时何地,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中国人民所表现出的坚强斗志与不屈精神的《义勇军进行曲》、凝聚着中华儿女血泪,激励人们奋力抗击日寇的《松花江上》等作品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歌的经典之作。欣赏、传唱这一时期的红歌可以让人们感受革命岁月的风云激荡,感受革命先辈们崇高的精神境界,激发大学生们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红歌,如有“第二国歌”的《歌唱祖国》、慷慨激昂、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我们走在大路上》、描写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幸福生活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为祖国献石油》是一首歌唱石油工人的歌曲,作品表现了石油工人气壮山河的豪迈气概,为祖国的石油工业建设天不怕、地不怕的豪情壮志。这一时期的红歌既有表现大爱,体现乐观进取、吃苦耐劳的大我精神的歌曲,也有表现青年人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携手朝着共同目标前行的歌曲,这些歌曲中体现出的宝贵精神是我们新时代社会发展所迫切需要的精神文化食粮。

    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思想与心灵,从而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一首红歌就是一段历史,在欣赏、传唱红歌的过程中让大学生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唱着一首首红歌,传承着一种红色精神,能够激发当代大学生对远大目标的追求。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对社会的影响及其深远,音乐能把千锤百炼、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凝聚呈现为明显直观、灵活多姿的感性形式,因此它在提高人的审美能力的同时就能给人以教育,不仅能很好的促进对智力的开发,而且有助于培养各种非智力因素。红歌不仅具有其他音乐元素同样的教育功能与价值,而且由于红歌是对中国主流文化、红色经典的发扬与传承,无论是从歌曲的旋律还是歌词中都能使当代大学生感受到革命岁月的风云激荡,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以及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因此,红歌具有更加积极的审美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上海音乐出版社.音乐欣赏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1: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