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地理教学指导思想

初中地理教学指导思想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03 17:38:07

初中地理教学指导思想

初中地理教学指导思想例1

本文所写的学困,并非指有学习困难的儿童,而是针对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所进行的学困生分析,故此,本文的学困问题是指:在初中思想品德学习中,由于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老师教学方法的不足,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困难,导致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所以,本文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学困问题作出相关的分析。

一、导致学困问题出现的原因

1.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学习困难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无法很好地指导自己学习,导致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在实际的初中思想品德学习中,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只是跟随着老师的教学步伐走,但是老师的教学计划是针对全班学生制订的,所以不同的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来制订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才不会出现学习困难的问题。对初中思想品德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来说,老师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太过简单,从而导致该部分学生失去了对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而对于那些思想品德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来说,老师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太困难,该部分学生很难达到老师的教学目标,故此,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按照老师的教学目标进行学习的,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进度与老师的教学进度脱轨,导致学习困难的出现。

2.老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不够

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的时候,之所以出现学习困难的问题,除了是因为自己所制订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外,还有老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也起到一定的影响,所以说,如果初中思想品德老师在教学时对学生的引导不够,也会导致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只是专注自己的课堂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引导教学,忽略引导他们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够的,要想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成绩,学生在课后也必须进行学习,然而由于缺乏老师的指导,导致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显得十分困难,从而无法很好地提高课后学习效率,无法提高思想品德成绩。

二、解决学困问题的措施

1.引导学生制订学习目标

要解决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的学困问题,首先就要指导学生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所以,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才有方向性,才不会出现学困的问题。例如,学生在考试的时候由于对知识的不熟悉而不会回答试题中的简答题,故此,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个问题来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在下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一定要将课文中的知识点背熟,确保在下一次的考试中,我会回答试卷上的简答题。然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来制订相关的学习计划,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成绩。故此,在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中,由于学生制订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制订出了明确的学习计划,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按照计划来进行学习,就不会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了。

2.加强对学生复习的引导

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足或是不会运用所学知识,故此,为了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复习指导,这样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才不会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要加强对学生的复习指导,初中思想品德老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给学生提出问题,通过问题来指导学生复习。所以,在进行完一个模块的教学后,老师就可以布置相关作业,然后通过作业来指导学生复习,从而更好地巩固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对于个别思想品德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为了更好地解决他们学习困难的问题,老师还可以另外指导他们进行复习。例如,除了布置相关的作业外,老师还可以另外给他们布置其他任务,比如让他们描绘这一单元的思维导图,从而提高他们对这一单元的理解和记忆,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学习困难的问题,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成绩。

3.加强对学生学习技巧的指导

要想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学困问题,老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技巧的指导。根据不同的学困问题,老师就应该给予不同的指导。例如,A学生在思想品德的学习中之所以会出现学困问题,主要是因为A学生的记忆力差,无法很好地记忆所学的思想品德内容,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就应该加强对A学生关于提高记忆力的指导。所以,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学困问题,老师应该具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相应指导。

总而言之,学生之所以会在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中出现各种学困问题,与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老师的教学方法是脱离不了关系,故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在思想品德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成绩。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教学指导思想例2

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初中时代是学生成长的特殊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初步阶段,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加以指导。各种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要为考试做准备,更应该融入学生的思想中,让他们有意识地用所学知识来判断对错,以一种正确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生活会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所学知识会更好地指导学生生活。理论来自于实践并更好地指导实践,这就是我们进行生活化教学的理念来源。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学生解决很多生活中现实问题的依据。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指导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在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品德教育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融入社会,提升自我。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无论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情感交流,还是解决问题都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

二、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1.情景化教学模式进入教学内容

情景化教学就是老师将生活中某些具体的场景进行模拟,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法律在我心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设定一个在商场买到过期的食品的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思考,当自己处于这种情况下,做出怎样的决策,用书本的知识理解现实的问题,怎样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表达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积累经验,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并能加深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情景教学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引导学生发散他们的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学生的问题,通过情景还原,让同学给出建议,老师进行指导,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进行自我反思、修正,并且这样的情景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把情景模式当作一种游戏,在这种游戏中实现对初中思想品德的感知与认知。

2.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充满生活气息

老师在大多数学生眼中是威严的代表,有的老师那种严肃的气场有时会让学生大气不敢喘一声,更不用说思考问题,交流讨论了。老师似乎在课堂中占主导地位,有时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其实,老师和学生可以建立一种新的师生关系,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课堂学习。尤其是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有时更多地需要感情的投入,老师要多提倡民主,开放,允许学生在知识上犯错误,让他们尽快地自我改正,多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善于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把他们当作自己生活中的朋友,以一种和谐的、温和的方式与他们相处。这种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会让学生更加信任老师,无论在课堂中还是课下,学生会更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在这种交流中,老师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想动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初中地理教学指导思想例3

所谓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即课堂教学)之外,在校内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灵活多样,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巩固、消化、理解和扩大第一课堂所学到的知识。

根据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一、指导学生课后自学

1.指导阅读教材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基本教材和附录材料。课堂上虽对基本教材已作分析和讲解,但要真正掌握和理解,学生还需自学;附录材料是对基本教材的说明和事例具体化,有助于学生对基本教材的理解,应在教师指导下认真阅读。由于初中思想品德课课时少,每个框题要求一课时完成,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是不容易的。比如,教学初三思想品德教材第二课第三节第二框题“资本主义民主的特点”时,特别是对资历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解,需要用第二课堂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1)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与封建专制制度相比有进步性。(2)认识资本主义民主的表象:议会热热闹闹,政党轮流坐庄、选举声势浩大。这些极易掩盖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3)通过事例揭示本质。指导学生认真阅读附录材料,要求学生按问题思考:(1)美国国会选举的议员中是些什么人?(2)美国的总统选举有没有和共和党以外的人当选过?(3)在美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能否开展竞选活动?为什么?通过这样的阅读答问,学生对资历本主义民主的实质就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2.指导阅读参考资料

根据初中各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利用第二课堂,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参考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如,指导学生阅读中学生道德法纪读本、预防读本等资料。

3.指导预习新课

思想品德课授课时间较少,内容又较多,利用第二课堂对新课进行预习,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但对于低年级和较难懂的内容,教师应给学生列出内容提要或预习提纲,必要时要检查预习情况。

二、指导学习时事政治

为了提高学生的时事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学习时事政治:

1.指导学生读报。

2.指导学生办时事墙报。

3.思想品德教师要协助党支部和共青团等组织举办全校性时事报告会。

4.举办时事测试。

三、组织故事会和指导写小论文

针对初中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通过故事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

初中地理教学指导思想例4

由于当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周期缩短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这些现状对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成为21世纪的人才,就要有适应社会变化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义务教育阶段为学生的素质培养打好优良的基础。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主要包括道德、智力、审美、劳技、身体等方面的素质。初中思想品德课主要是以培养学生道德素质为核心的教学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重要前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要达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采用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起着关键作用。

一、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出发点的教育,强调以育人为本,培养学生的主体认知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而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美国学者乔伊斯与威尔于1972年出版的《教学模式》一书被认为是教学模式理论研究的开端。随着属于研究方法的模式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它为推进各领域的科学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也进行了教学模式理论的研究。一般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与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样式,包括教学目标、操作方法、实施条件与评价等要素。教学模式对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学模式是对组织教学的一种设计,它将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手段从宏观上进行调配,对教学具有构造功能;另一方面,教学模式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它解决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脱节问题,更好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正是新时期教学模式研究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五大曾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曾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总书记还强调,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等。要有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在教育改革后的新课标下,我国基础教育的总体目标是素质教育。研究适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当下各教育学者所重视的课题。道德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担负起培养学生优良思想行为素质的主要作用。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初中思想品德是培养中学生健康思想品德的必修课程,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并与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课程。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与困难。

其一,学生、教师都认为思想品德课程教材内容很抽象,再加上应试教育观念,在课堂上过于注重理论的传授和道德的训诫,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想品德修养的提高。其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实践性的引导,课堂教学只传授了概念性的知识,缺乏引导到生活实践的解释,只让学生将其当做某种理论知识来掌握、识记,难以化为学生真正的思想,用来指导其实践。其三,关注理论、关注权威是大部分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模式。这些都是不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的。初中阶段的学生渴望了解社会、了解身边的一切与生活相关的事物。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提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同时还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这也正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因此,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模式需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探索出合理的教育模式。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符合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

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要抓住两个关键:学生的主体认知与个性化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这两个要求,以下几种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有着很好的效果。

1.导学式

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作为引导者来进行师生互动,导学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导学式是指以引导为主,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对比传统传授式的教学模式,导学式更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导学教学模式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舞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主体认知能力。

思想品德教学的导学模式关键在于正确提问。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重要”。导学式的提问包含老师提问和学生发现问题两个方面,老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阐述问题才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与动力。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老师可以提出启发性的、探索性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学记》里有:“君子之教,喻也。”其意在于强调教学要注重引导,引导学生学会知识与相关技能。也可以用学生了解的、身边的事物来提问引导。例如,学习“民族文化”时,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事来提问引导,如“你所在的地区有哪些体现文化特色的小说、电影、电视剧作品正在流行”“你所在的地区有哪些文化特色”等。

2.案例式

案例教学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是一种可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模式,而且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案例教学模式是以情境认知理论、人际交互决定理论、构建主义理论等心理学研究理论为基础构建的。

采用案例教学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案例模式构建需要从教学目标开始。将案例教学的目标置入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把教学材料合理有效地组织起来,这是构建思想品德案例教学模式的第一步。案例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第二,确定好教学目标之后就是教学案例的选择与撰写。案例教学模式的核心是预备良好案例,案例的整理与撰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案例要包含教材中知识性的概念和原理,也要切合实际,能反映社会现实。应用的案例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发展与生存的相关问题,如经济、科技、社会、生产、生活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提升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第三,在实行案例教学的课前要做好准备,老师与学生都要熟悉并掌握教学内容,教师还要把握教学的难点。第四,案例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讨论。讨论可以是个人发言、小组分析、大型辩论等,这主要根据预定的教学目标、案例案情、学习环境等,由教师采用合理的组织形式来教学。

案例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以下程序进行:理论讲解―出示案例―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小组互评―全班分析―课堂总结。当然课堂教学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一定拘泥于某种固定的程序,根据教学内容可以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教学。如案例出示可以提前,个人分析可以放在最后或以作业的形式布置。案例教学模式是实现教与学双方面的良性互动,体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综合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

3.教案学案一体化模式

每个学校的学生认知情况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除了教师上课的教案,还要为学生学习准备学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学校教师根据在校学生的认知情况,以现行教材为依据编写的供学生使用的文字材料,称之为学案,这是基于因材施教的理念发展而来的。大多学校和大多科目大都采用学案教学。初中思想品德学案主要是从学生的自主学习角度出发,用于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学习方案。学案的形成可以组织教研组的全体教师集体备课、讨论而产生。集体备课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要在教师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它的优势在于能集中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在集体研讨中互相启发;另外教师们由于年龄、教学经验、个人见识等方面的差异,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使教师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准备适合在校学生的学案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是符合学生个性化培养目标的。

初中地理教学指导思想例5

1.1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陈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将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存在于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普遍现象。在灌输式教学中,不少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体,教学过程围绕着教师自身展开,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合理性,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下的英语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较低。这种陈旧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2教学班组人数众多

教学班组人数太多是大部分初中学校面临的重要难题,大部分的初中班级人数平均在50人以上。学生的人数众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首先,沟通不到位是最主要的问题,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无法在课堂上与全部学生进行交流,教师无法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学习情况。其次,学生人数众多,教师要考虑学生学习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做到兼顾每一个学生,部分学生会产生“被冷落”的感觉,从而失去信心,不利于整体教学效率的提高。

1.3对学生积极性的培养不到位

英语水平的提高需要以扎实的基础为前提,初中英语的主要学习内容为英语的基础知识,记忆大量的英语单词和复杂句式的过程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2.生本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创新

2.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生本思想指导下营造轻松氛围

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影响。在生本思想的指导下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建议,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避免将自身的观点强加在学生身上,营造民主的教学环境。其次,与学生多交流,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对学生进行辅导,帮学生解决困难,取得学生的信任。最后,教师要注意自身的修养,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去感染学生,将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传递给学生,学生对于教师产生敬佩和崇拜的心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程度,为教学提供有利条件。

2.2创新教学理念,在生本思想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思想,直接作用于教师的教学行为。用生本思想来解释教学理念的创新,主要表现为:更新教学目标,将提高应试能力的教学目标转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设计,一切设计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流程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深入挖掘课文背后体现的文化内涵,带领学生感受异国文化的魅力,与爱国精神形成对比,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3创新教学方式,在生本思想指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学方式的合理性对教学效率的高低产生重要影响。用生本思想来解释教学方式的创新,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通过创设情境,将课本知识与情境有效融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WhatshouldIdo?”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创设相关的情境,并组织学生进行情境模拟,学会could、should等的用法和理解;在课堂上围绕着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4创新评价机制,在生本思想的指导下加强学生自我管理

评价机制是否合理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影响,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动力。在生本思想的指导下进行评价机制的创新,要求教师尊重学生自身在评价中的地位,改变评价机构,将学生的自评作为评价的主要部分,以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庭评价为辅,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对自身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师所给出的建设性意见,取长补短,加强对自身的管理。

初中地理教学指导思想例6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是数学教学改革中常被提起的一个话题,很多初一数学教师反映,从小学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着许多不适应,也出现一些原来在小学阶段数学成绩很好的学生,步入初中后,一下子学习成绩出现滑坡现象,甚至于产生厌学的心理问题。学生厌学数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有来自于教师,有来自于学生自身的智力及非智力因素,但是中小学数学教师没能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学法指导上进行衔接,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笔者在调研中经常听中小学数学教师的课,从中感悟到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差异,以及教学中出现断层的症结。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教研体会,谈如何有效关注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一、要关注教学内容的衔接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系统性和联系性,教学的最基本原理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状况进行教学,许多初中数学教师因为不熟悉小学数学的教材教法,在进行新知教学时,往往找不到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与小学数学那些内容有直接的联系,因而就想当然认为学生这些知识是掌握好了,在数学新知教学中就不加复习铺垫直接引入新知。如有位初一数学教师在教《列方程解应用题》中的浓度配置问题,例题中出现盐水的质量分数这一概念,教师就轻描淡写地规定为:盐水的质量分数=盐的质量/盐水的质量。这种规定是一种灌输,学生较难理解和接受。若教师熟悉小学数学的教材内容和教法,当例题中出现:盐水的质量分数是10%,这一语句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说说,这里盐水质量分数的百分之十是指( )是()的10%。这一问就与小学百分数应用题的教材教法相衔接,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就被调出来了,进而也就容易概括出上述的公式。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一数学教学的难点,初中教师如何才能做到在教学中与小学数学的衔接,首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经常看看小学数学的相关内容,经常听听小学高段数学教师的课,并与之开展研讨,每教到一个新的知识点,备课时先查与小学数学哪部分内容相衔接,有时也可以在复习导入环节中先复习与小学学过的,对本节课新知学习有联系的知识,如上面的《列方程应用题》教学时可先复习这样的口答题:(1)在80克盐水中加入20克水,盐占盐水的百分之几?(2)800克盐水的含盐率是10%,800克盐水中含盐多少克?

总之,关注数学教学内容衔接,要注意新知教学的复习导入,要以旧迎新促迁移,这个旧知可以是小学里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二、要关注教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谈话法、引导探究法、练习法等,由于每节课教学内容相对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少,小学教师在教法上采用探究学习的机会多,而初中数学教师由于数学课内容的偏多,在教法上更多的是采用接受学习的方式。另外初一学生刚从小学上来,对教师采用讲授为主的教法,一时难以接受,会产生听不懂和厌学心理。因此,初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用小学教学方法逐步过渡为讲授为主教法就显得很重要,如一元一次方程这一概念的形成教学,按小学的教法,通常是通过学生观察一组代数式,引导学生比较分类,再加以概括得出,而初中教师通常会自己用语言概括得出“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等式”。显然后者的教学时间短,但忽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这是很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的。所以我们认为,初一的数学教师不要认为教学内容多,没办法完成就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可以先采用小步子、快节奏、多引导、重训练的教学方式。另外,在平时的调研听课中笔者常看到一些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过于婆婆妈妈,扶得多,放得少,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而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上却恰恰与之相反,即扶得少,放得多。这一教法的反差,使初一学生对学数学产生不适应现象。因此建议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和初一数学教师在教法上要走“中间地带”的教法――该扶则扶,该放则放。

总之,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衔接是提高中学教学效率的关键一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引导学生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过渡。

三、要关注学法指导的衔接

加强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向性问题。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上也存在着许多不注意衔接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由于大纲与教材没明确指出某节课要渗透什么数学思想方法,有的教师甚至于连什么叫数学思想方法也不知道,因而,容易忽视这一做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方法,一般具有较高层次性,但数学思想方法是动态的,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图示法、归纳法、对应法、转化法、化归法、分类法、列举法、假设法、方程法等,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在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来的,如消元法、代入法、函数法、集合法等,而且在初中阶段教学中,大纲在每一阶段教学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几类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学训练。在高段进行应用题复习时,利用题组变换加强训练,会取得较好效果。如要求学生用指定的数学思想方法解下列题组:

“全班有54人,(1)至(8)题关键句如下: 求女生人数。”

(1)男生人数比女生多6人(用图解法解)

(2)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25倍(用对应法解)

(3)男生比女生的2倍少18人(用图解法或对应法解)

(4)男生增加6人后是女生的1.5倍(用转化法解)

(5)男生的2倍加上女生的3倍是132人(用消去法解)

(6)男生的3.5倍减去女生的2倍是67人(用方程法解)

在学生用指定方法解题时,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应加强指导,特别是对学生未掌握好的数学思想方法,应先做好复习准备,如第(5)题和第(6)题用消去法和方程法解,它们是在学生掌握消去法特征、解法以及掌握解稍复杂方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另外,应该指出,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有时需要多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结合使用。例如上述各题的解答,每题都要用到演绎法,但须让学生知道主要运用什么数学思想方法。

用指定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是为了巩固和形成数学思想方法。如果题组中的第一个公共条件,“全班有54人”改为“某班男生比女生多6人”,这样又可得到6道复杂的应用题。这时要求学生根据各题的结构特征,选择恰当的数学思想方法,独立解题,既有利于巩固所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又能让学生学会灵活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达到进一步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这种题组变换应用题的做法,减少板书,省时高效,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对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将起重要的作用。

初中数学教师在了解学生小学阶段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在平时进行新知教学和练习训练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如指导学生计算:“后面的分数,这里主要运用了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思想方法,可对学生明确指出:找规律就是应用归纳法,应用规律填数主要是运用演绎法。而计算此题的结果则要运用裂项法,应先让学生理解什么叫裂项法。一种解题方法的形成,最好是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如先让学生观察填数,概括规律,运用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归纳演绎数学思想方法,让其应用到具体的解题情景中,学生就会非常乐意。

中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互相衔接,是中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是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要关注教学评价的衔接

关注教学评价衔接主要指对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评价和解答数学题时的评价要注意衔接。教师评价态度和评价语是否使用得当,对学生的学习影响至关重大。中小学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存在着较大差异,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较多地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这与小学生心理特征和年龄有关,事实上适当的表扬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着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一些小学教师上课对学生较频繁地使用表扬手段,甚至于滥用表扬机制,使有些小学生进入初一后,面对初中教师那种很少表扬的接受性学习就难以适从,这也是导致中小学数学教学脱节的一个原因。另外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的解数学题的反馈更多的是采用学生板演评价或当堂完成、当天批改矫正的形式。这样能使多数学生知道自己每节课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时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更是细致到位,每节课上好,作业总是马上批改,若有发现学生作业做不好就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直到教会学生掌握为止。而中学数学教师对于学生所做的课堂练习,由于内容较多,多数采用对答案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缺少有对正确作业的表扬和解题中错因的解释。有时对于布置的作业,学生完成不了,就让其带回家做,采取隔天上交、隔天批改的形式。这种教学评价形式,使一些学生及家长感到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不负责任,对学生缺乏像小学教师那样的耐心和投入。而初中教师有时也感到冤枉,他们已经把很多时间投入到备好课、上好课上,但收效还是不大。教学需要改革,中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改革要立足于课堂评价内容和方式的衔接,要立足于精选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练习,采取恰当的评价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功,以此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是一个值得探讨研究的课题,需要广大中小学教师不断地开展实践与研究。以上从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方法、评价、学法指导四方面来谈如何有效关注中小学教学衔接问题,旨在让中小学数学教师,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不断改进教学,不断地加强课堂教学的联系与衔接,以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教学指导思想例7

思想品德课属于一类独特的德育课程,其要求全面彰显人本式教育服务特性,针对学生一切合理情感需求和身心发展规律,建立起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协调的对话交流路径,保证他们在教师悉心的指导作用下能够获得更好的成长进步条件。另外,思想品德课程还保留深刻的综合性,包括社会科学基础性知识和人格素质等都被囊诺其中,要求教师透过实际角度出发,观察并验证初中生不同阶段生理、心理变化细节,令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项目密切配合,保证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思想环境中发生潜移默化的改进。由此看来,人本教育理念的尊重和应用,将直接决定初中生学习成绩和人文素质改善结果,应该予以重视。

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期间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现实意义论述

如今我国教育改革活动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便是教学理念调整,尤其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期间,相关指导教师有必要全面树立起人本教育服务思想,这样才能保证凸显学生主体适应地位并迎合时代潮流需求,这一切结果可以说和思想品德学科特性有着直接性关联,是创新课程改革活动所期盼的。

(一)适应时代多元化发展趋势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重要阶段,为了避免其在今后社会公共生活学习参与过程中,产生任何不适反应,必须提前做好思想品德课程辅导事务。为了确保该类教学结果能够彰显出应有的针对、时效和主动性,就必须坚决秉承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二)避免和思想品德课既有学科规范特性产生冲突

思想品德课作为一类保留特殊学科性质的德育课程,要求相关指导教师必须全心全意关注学生现实需求,在尊重其身心发展规律前提下,进行彼此深入的交流,真正解决该类群体日常学习、生活中遭遇的困境。长此以往,令学生对教师心悦诚服,并从此以其为榜样,自主式地进行更高层次的思想品德学科内容学习,朝着思想品德学科规范目标愈走愈近。

二、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凸显以人为本理念的相关措施解析

(一)全面关注学生的主体适应地位,构建起和谐的师生交流关系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主张教师在生活、学习等细节中真正关心每一个学生,令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当下所做决定的正确与错误性。尽管说初中生群体思想较为活跃,不过却也处于叛逆期,往往需要得到周边人员的尊重和认可。作为现代专业化思想品德教师,要主动和他们进行心灵沟通,将该类群体思想波动细节掌握清楚,避免在课上、课下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指责。这样,课堂氛围便会逐渐地活跃起来,学生对这部分课程探究解析的兴致也就愈加高涨,同步衍生出尊师重道的良好思想行为习惯。

(二)主动创就有助于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环境

新时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人员,应该确保利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欣赏和挖掘班级每个学生的优势,保证结合不同学生心智结构和学校实力条件制定富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方案,令他们至此获得愈加健全多元的个性化学习机遇。在该类环节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一类相对愉悦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空间。结合以往实际调查结果认证,初中生经常在思想品德课上冷漠呆滞,对于重点德育内容几乎不理不睬,这必须引起指导教师关注,毕竟这也是彰显该类课程人本教育思想的重要标志。具体应对手段,就是结合多媒体技术设备创设丰富的教学实践情境,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社会生活化情境演练,明白树立起积极向上道德价值观的重要性,愿意在今后利用真挚的情感主动参与到各类思想改造和学习实践活动之中。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引导过程中,作为现代化专业指导教师,理应时刻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利用最新技术设备创设各类生活化情境,令学生在彼此角色扮演过程中明白标准道德素质养成的重要性,在和教师精心沟通和灵活配合基础上,令该类课堂日后变得愈加民主、平等和愉悦。再就是教师须关注并尊重不同学生个性,提供给他们合理的自由空间,令他们在学习最新思想品德课程基础上获取个性充分张扬机遇,切实地令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得以在现代初中思想道德课教学中得以细致化展现。

作者简介:郭晓明(1987-),男,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名族:汉,职称:中学一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初中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教学指导思想例8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教育之灵魂,只有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受重视,不少学校开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成就值得欣慰,但是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甚至令人堪忧的地方。

一、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及原因

(一)目标错位导致航向偏离

《课程标准》在三年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法律常识、社会发展常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心理品质、法纪观念,树立崇高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现实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以考试为导向,目标是分数。因而现实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三步曲是:课堂画画书,考前背背题,中考多拿分,人称“背多分”。功利主义思想的教学目标,使教学重知识轻道德,重课内轻课外,重分数轻能力,自然不会站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立场上着眼未来。与课程标准错位的教育目标导致教学偏离航向,使学生疑惑得不到解答,思想得不到引领,教学远离正确目标,甚至悖于社会要求,具体表现为部分学生在校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厌恶学习、狭隘自私、贪图享乐,步入社会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不思进取,既无生存之能,更无竞争之本,成为社会的包袱。

(二)师资队伍素质降低教学水平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向导和顾问,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影响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辛格的第二届“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上说到“教师最终决定着我们集体创新能力、发明能力以及出路,没有任何事物能够代替好的老师”,但当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素质还有待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言行修养觉悟不高

当前不少初中思想政治教师仅仅把教书育人视作是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待遇不高满腹牢骚,职称到手不求进取。特别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物质诱惑的增多,极个别教师信仰缺失,心态浮躁,所为皆为金银。这种满身铜臭、不敬业、不讲职业道德的人,知行不统一的人,还怎指望他能奉献、有责任和使命担当,还怎么指望他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2.专业技能水平偏低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初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似乎已经沦为“副科”,思想政治课时作为“添头”用于平衡老师工作量。因此,很多学校出现了任何人都可以教授政治课,使本就缺乏专业思想政治教师的现象恶化,变成了不需要专业思想政治教师。这样的师资队伍,其专业技能水平自然难以恭维,因而形成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形式照本宣科,教学内容脱离社会热点、脱离现实,课程了无生趣,只重考试成绩,忽视方法培养和习惯养成,做人道理抛到九天云外,其结果就是导致多数学生只会考试,没有其他专长,不能全面发展;部分出生社会失去自我,散漫放纵,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

二、改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对策思考

(一)正确认识课程价值,树立科学教育理念

1.正确审视课程价值,明确德育首要地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认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和指导作用。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系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途径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它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认识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指出:“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 。学校作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初中思想政治课作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栽体,应突出德育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首要地位,发挥课程所具有的导向功能、保证功能、转化功能价值,促使学科教学与校风学风建设、学校常规管理、学校教学质量相统一,实现学生思想教育与学科教学成绩的双丰收。

2.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以往衡量学科重要与否,中考分值是唯一标准;衡量教师、学生成就,分数是唯一标准。所以要从改革考试制度入手,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以评促教。一方面是加大初中思想政治科在中考成绩中的分值。另一方面,中考思想政治考试采取书面测验与日常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将考试与学生履行《中学生守则》和道德规范相结合,切实实施学生成长记录袋。这样方能使学生做到知行的统一,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优先的教育理念。

(二)强化教师素质培养,建设优质师资队伍

1.弘扬师德,可为人师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身教重于严教,教育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教师就得先树立自己远大的理想;教师对社会对生活充满热爱、充满激情、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学生才能从你身上找到他们做人的标准。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就是怎样做人的教育,更多的是强调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良心,不计个人得失与名利,时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自身政治思想觉悟素养,正如陶行知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强化能力,能为人师

初中地理教学指导思想例9

一、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概念

想掌握好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应该遵循一定的思想方法。而到底什么是思想方法呢?具体地讲,它是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指导下所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则和程序。这些基本规则和程序是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指导下观察、体会、研究新事物和现象时建立的。简而言之,思想方法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中所采用的方法。

初中数学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分开的,它们之间至今还没有严格的界限。有人认为,数学教学思想是指对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认识,这种认识里包括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认识。而数学教学方法是指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一套基本办法和程序。所以说它们之间存在普遍联系也存在具体差别,我们不能一概而论。笔者认为,无论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思想还是教学方法,都对新时代的数学教师教授数学有很大的帮助。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教学的理解,数学教师应该有个人独特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这样才更有益于对初中数学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数学教学“思想方法”的内容

初中数学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包含的内容千罗万象,我们无法做到一一举例。但是可以从基本规律中研究两者具备的共同特点和内容。初中数学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大致包括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这几种关于思想方法的内容。其中,转化思想我们能够直接从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转化”,顾名思义是指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化烦琐为容易。它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才得以转化,比如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以一种通俗易懂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让他们能明白这道数学题的解题思路与做法。

分类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实际上,在初中数学中应用最多的就是分类讨论思想。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首先明确需讨论的对象及讨论对象的范围;其次正确选择分类的标准,进行合理分类;再次根据分类讨论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并作出结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分类思想的培养,及时纠正学生所犯的思维错误。因为数学中的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比^重要的数学思想,通过加强数学分类讨论思想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缜密性、科学性,这种优良的思维品质对学生的未来必将产生深刻和久远的影响。

初中数学教师在制订教学目的、采用教学方法时,应有意识地突出分类讨论思想,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努力体现。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教学中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来实施分类讨论方法的教学。

三、如何加强初中数学教学 “思想方法”的运用

首先,教师应该树立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核心观念,并准确、清晰地把握好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要深入地研究初中数学教材大纲,把其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找出来,并加以运用。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与数学有关的思想方法。数学的思想方法并不等同于知识,但又蕴含于知识之中。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把思想渗透在教学内容里,让学生有所体会。例如,一些概念的形成过程、命题、定理、公式法则的推导过程等,都隐藏着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好机会。最后,通过小结的形式归纳概括出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将不同的小知识点联系在一起,总结出应用的某种数学思想,这是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一种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了初中数学教学思想与方法中包含的很多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指出,初中数学课的教学,不仅要加强数学课本的教学,还要大大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解题过程中,解题的思路过程就是教师们教学思想方法的深入渗透,只要循序渐进地加强渗透,许多数学教学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教学指导思想例10

一、引言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指在特定教学价值观体系下,通过有效教育手段促进学生全方位(包括知识、思维与实践能力、智力、创造力、情感等)最优化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首先,教师控制课堂教学进程,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主导作用;其次,学生是教学目标体现者,属于教学活动主体。

二、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课堂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指影响教学活动进行、教学预期目标与效果实现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教师因素。思想品德任课老师的文化、道德、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的行为特征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2)学生因素。一般来说,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学习动机等都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由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并最终导致思想品德课落后于社会与学生实际,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很难内化;(3)教学内容因素。教学内容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掌握、运用的对象,是教育活动中的纯客体。教学内容合理与否决定教学的有效性与否。教学内容涉及教材、教学资源、学情等多因素,其中教科书是教学内容的核心。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灵活使用教材,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内容;(4)教学多媒体因素。多媒体教学可缩短教学时间,调动学生注意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综合运用文字、视频、图片等直观形象的课件演示方式,将知识重点与难点进行深入剖析,加深巩固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5)互联网因素。网络开拓了学生视野,拓宽了学生学习空间与途径,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6)教学环境因素。教学环境对教学活动顺利及学生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属于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教学环境包括教学活动场所、教学设施、师生关系等方面内容。

三、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品德课程地位

1.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是时展的要求。青少年思想品德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承与培育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

2.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社会科学常识教育及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思想品德教材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社会的关系,我与国家的关系四个方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及社会与国家,并战胜自我、适应社会、报效祖国。

3.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课程。思想品德教材提供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法。重视思想品德课教学可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帮助其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1.提高教师职业素养。首先,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主动实践“爱国、爱岗、爱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全身心投入思想品德课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其次,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教育理念。教育理念会左右教师行为意向。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必须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优化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达到教学目的。2004年,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师德论坛讲提到三观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则以素质与师德为本。

2.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首先,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优化教学理念。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认真的投入学习,以学促教,以教导学。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言,敢于质疑,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由此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其次,新课标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组织教学能力要求更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基准,根据初中生的客观实际情况拓展思路。

3.优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的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科学的教学设计能够使我们的课堂用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效果。

4.优化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教师与学生传递信息的设备、工具与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强调各类电化教育器材,如投影、计算机、DVD等。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作用显著:首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次,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第三,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如为初三学生讲《保护环境》课时,通过放映环境污染图片,让学生感悟环境问题,使其深刻感受到:经济建设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保护环境势在必行。

5.优化教学方法。首先,重视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法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与学生水平,运用教学工具与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其次,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只有把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教学资料符合初中生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生活实践机会;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在课外的延伸。如为初三学生讲《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时,先让学生调查自家经济收入,进行归类分析,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变革学生学习方式。教师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其指导下开展主动、个性学习。在传统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循规蹈矩,按照教师设计的教学思路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课堂学习权利还给学生,把学生自主学习与其指导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增强学生思维内在动力,激发其创新意识;其次,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确保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并引导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如为学生讲《保护环境》课时,让学生调查周围环境状况,让学生通过调查真实感受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

初中地理教学指导思想例11

在新课程理念要求下,所有的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学生进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要求。

一、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和本质

创造性思维是指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直观猜测和想象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简单的讲就是让学生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式的思维活动,可以称为创造性思维。但是我还认为,创造性思维不能脱离其他的思维,它是多种思维结合的产物固然有其自身的规律,也必然遵循它思维的活动规律,可以说是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对立统一。

(一)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对立统一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基础

逻辑思维是指通过遵循逻辑规律,对事物进行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和结论的思维活动;直觉思维则与逻辑思维基本相反,它不是通过对事物的分析与推导,而是依靠灵感和顿悟,快速地作出判断和结论的思维活动,例如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互相联系,逻辑思维是直觉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直觉思维又是逻辑思维高度成熟的产物,因此两者既对立又统一,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基础。

(二)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对立统一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重要条件

集中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思路朝一个方向进行,形成唯一的答案;发散思维则是指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从一个目标出发,思维呈扩散状,从而实现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探索出多种方式的解决办法。有学者认为创造性思维只包含发散性思维,我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发散思维纵然可以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是不会让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所在,所以我的看法是创造性思维还包括集中思维,集中是为了更好地发散,发散是为了进一步集中,只有发散度高,集中性好,学生的创造性水平才会高。

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一)营造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重视学生的共同发展,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时,首先需要营造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1.学校各级领导及教师都需要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根据新课程理念,提出和制定先进的教学理念,给广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2.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确立学生为课堂主体地位,根据学生思维能力的整体水平及思维潜力,使用能够培养学习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3.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与专业素质修养,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教材内容以及教学经验,营造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相交线》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线能够相交”,学生对对其产生疑问,而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举例,学生通过分析问题与举例能够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二)注意培养想象力和猜想能力

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密切相连,引导学生联想和大胆地猜想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如由分式与分数在形式上的相同,就猜想分式也有与分数相同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性质;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去猜想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教师启发学生进行猜想,首先要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火,“引”学生观察分析,“引”学生大胆设问,“引”学生各抒己见,“引”学生充分活动,让学生大胆猜想问题结论、解题方向、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还可编制一些变换结论,缺少条件的“藏头露尾”题目,引发学生猜想积极性。

(三)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课堂教学理念是:一方面强调要归还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强调的是要任课教师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只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任其发展也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教学效率依然会很低下。这就如同,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若教师为伯乐,就要去发掘学生的优势,去培养去点拨。因此,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具体来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各位任课教师应注意捕捉学生们的新想法新灵感。例如:在教初中《几何》解直角三角形时,课末设置了如下“悬念”:“你能不过河而测出河宽,不上山而测出山高,不接近敌人阵地而测得敌我之间的距离吗?任课教师通过引导,不断为激励学生思考创造条件,启发灵感。

(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常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然后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能够提升数学学习兴趣,也能够训练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勾股定理》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教学情景: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为15cm、20cm、25cm,这个三角形最长边上的高是多少?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研究,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创新教育实践,重视各种思维能力间的联系和渗透,积极进行思维训练,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不断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