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商业运营创新

商业运营创新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3-08 14:44:54

商业运营创新

商业运营创新例1

[分类号]F270

1.引言

我国自进入3G时代之后,随着网络的优化、终端的丰富以及金融支付环境的完善,移动支付市场前景光明,商机无限。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的手机用户数达到7.47亿人,手机支付用户数为8200万,手机支付交易额为24.0亿元,同比2008年7.9亿元增长202.6%,处于高速增长态势。艾瑞预计在2010―2011年,手机支付将出现爆发式的增长,而2012年手机支付交易规模将有望超过1000亿元。为此,电信运营商、中国银联、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都纷纷加快在这一领域的布局,鏖战移动支付市场。例如,中国移动在2009―2010年推出了手机钱包、世博门票、手机一卡通三大移动支付业务,中国电信在2010年正式推出基于天翼3G业务的融合支付业务“翼支付”,中国联通在2009年推出基于NFC技术的移动支付业务;而在金融机构中,中国银联已积极联合各大银行加快推广其旗下合作支付品牌手付通,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等也均推出手机银行类业务;第三方支付方面,支付宝、财付通、快钱、易宝、环迅等多家支付企业纷纷进入手机支付领域的规划。

移动支付的广泛应用和无限商机已经有目共睹。而移动支付产业要真正实现繁荣,跨行业合作是必然选择;移动支付运营商要获得竞争优势,建立合作共赢的商业运营模式是关键。因为商业运营模式决定产业链中各方利益的分配,而合理的利益分配才能把各个环节都积极调动起来。目前我国以电信运营商、中国银联、银行及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主体的4种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都存在着以下问题:由于各自的局限和核心优势的不同,无法独立大规模开展移动支付业务。这也是自2006年起,一直被各方看好的移动支付发展并不顺利的一个主要原因。而从移动支付业务开展最早、发展最成熟的日本和韩国发展经验来看,移动支付发展的关键是产业链上各企业的合作,不但要打造完整的产业链,而且要建立和完善“双赢”合作机制。因此,进行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创新,构建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至关重要。

国内学者对我国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上4种模式的特点、优劣势及发展趋势方面,而对如何加强产业链合作,如何构建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却鲜有提及。基于此,笔者通过对商业运营模式概念的文献分析界定,针对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如何创新,如何构建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进行研究。

2.移动支付及其产业链

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简称MPayment)是使用移动设备通过无线方式完成支付行为的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PDA、移动PC等。而现实生活中,由于手机是最为人们所认知、最能体现“移动”特性的终端设备,因此通常也将“移动支付”称为“手机支付”。根据交易金额的不同,移动支付分为小额支付和大额支付(又称微支付和宏支付)两类;根据支付地点远近,移动支付分为远程支付和现场支付两种。

移动支付产业链包括电信运营商、支付服务商(中国银联、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设备提供商(终端厂商、POS厂商、卡供应商、芯片提供商等)、系统方案提供商、商家(商场、公交、校园、公共事业、SP、CP等)和终端用户如图1所示:

移动支付产业链以移动支付平台为核心,业务围绕移动支付平台展开。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这个角色可以由电信运营商来担当,也可以由支付服务商(中国银联、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来担当。

3.商业运营模式概念的界定

说到商业运营模式,不得不提及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定义有很多,它们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和差异。到2000年前后,人们逐步形成共识,认为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价值创造。比如,Timmer(1998)、Rapper(2001)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即企业在一定的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如何向客户提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通俗地说,就足企业如何赚钱。而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商业模式是指企业集合组织内外部经营资源并有效地配置和利用,为市场提品和服务全过程的经营活动的方式或途径,是企业从生产到把产品和服务转移至顾客手中,实现为顾客创造价值及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商业安排,是企业开展商业活动的基本框架。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解决企业建立“做什么,怎么做”运作体系的问题,企业必须考虑谁是目标客户,将怎样满足目标客户和如何满足需求,以及企业期待获得怎样的回报等一系列问题。

国际著名咨询公司埃森哲把商业模式分为两种:运营性商业模式和策略性商业模式。企业商业运营模式指的是一个企业持续达到其主要目标的内在联系。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它的运营机制能够解释这个企业怎样持续不断地获取利润。既然商业组织之间为争取顾客和获得资源而展开竞争,那么一个好的运营机制必然突出确保其成功的独特能力和手段――吸引客户、雇员和投资者,在保证盈利的前提下向市场提品和服务。在运营性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表现一个企业在动态的环境中怎样改变自身以达到持续盈利的目的,我们称其为策略性商业模式。

在此基础上,匡佩远进一步对运营性商业模式和策略性商业模式的功能和构成要素进行了定义。其中,运营性商业模式重点解决企业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包括与产业价值链环节的互动关系。运营性商业模式创造企业的核心优势、能力、关系和知识,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产业链定位:企业处于什么样的产业链条中,在这个链条中处于何种地位,企业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发展战略应如何定位。

・赢利模式设计:企业从哪里获得收入,获得收入的形式有哪几种,这些收入以何种形式和比例在产业链中分配,企业是否对这种分配有话语权。

4.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创新框架和机理

4.1创新框架

本文在参考埃森哲公司和匡佩远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创新的框架,如图2所示:

4.2创新机理

由图2可以看出,要实现合作共赢、获取竞争优势(创新目的),关键在于构建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创新任务);而依据商业运营模式的定义,构建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要依赖于产

业链合作设计和盈利模式设计(创新要素);而创新的重点内容则包括企业产业链定位、产业链整合、收入来源设计及收入分配设计。

由此可知,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要创新,构建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最终的落脚点在于企业产业链定位、产业链整合、收入来源设计及收入分配设计这4个环节。具体如下:

移动支付运营商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优劣势,对自己在产业链中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通过定位确定哪些环节可以自己做,哪些环节必须合作;其次,通过对产业链的有效整合,确定与产业链成员的合作深度和方式,以有效发挥各个环节的优势。通过这两个环节,实现有效合作;再次,通过收入来源设计,获取收益;最后,通过收入分配设计,使整个产业链中各个环节都获得不同份额的收益,以维持长期合作关系。通过这两个环节,实现共赢。只有这样,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才能建立起来,产业链各方才能取得共同发展,移动支付运营商才能获得竞争优势。

5.合作共赢的移动支付商业运营模式的构建

5.1企业产业链定位

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跨越电信、金融、移动互联网几大行业。移动支付运营商必须具备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必须基于自身核心能力开展产业链内外的战略协同运作,必须系统思考在完整的移动支付价值创造活动中,哪些是自己的专长,哪些是产业链上其他成员的专长,还需要综合考虑业务性质、目标客户特征、竞争对手等情况来确定与哪些成员合作,以及合作的深度和方式。比如,电信运营商虽然在移动支付业务上拥有较强的优势,但是其不具备金融结算资质,不具备完善的结算体系,所以电信运营商作为移动支付运营商,必须与金融机构进行深度合作。

5.2产业链整合

移动支付运营商可以借鉴NTT DoCoMo(移动支付品牌:Osaifu-Keitai)和SK(移动支付品牌:Moneta)的经验,灵活应用技术(统一技术标准、终端定制等)和经济(价格补贴、战略联盟、合资、收购等)这两大手段对移动支付产业链进行整合。以电信运营商作为移动支付运营商为例,其可以采用的产业链整合策略如表1所示。

5.3收入来源设计移动支付业务收入来源如表2所示:

移动支付业务收入来源应主要围绕显性收入(使用费+通信费+交易租金商家的返点收益+提供移动支付解决方案)进行设计。

5.4收入分配设计

在韩国,信用卡公司通常收取交易金额的2.5%。但其运营移动支付业务时,在2.5%的商户折扣中,1%用来补贴消费者购买手机的成本,0.3%归电信运营商。这样,信用卡公司只剩下1.2%。通过这样的收入分配,产业链各方都比较满意。在中国,“移动梦网”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中国移动与ISP/ICP之间确立了透明合理的收益分成比例,有效调动了各成员的积极性。

商业运营创新例2

不同于以产品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只关注现实产品的价格和质量,以产品的价格和质量作为企业经营的利器。以产品为依托的商业模式运营依靠现有产品基础上的创新,产品创新性组合或者发展后续产品和服务的方式获得更多利润。像微软产品在不断升级,边际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下的超长的利润成长;格兰仕的产品金字塔,用低端产品的防火墙保护高端产品的利润空间;英特尔快于竞争对手两年的新产品开发,以及汽车行业为销售而提供的后续金融服务,贷款担保等都是以产品为依托的标准范式,这些范式都为企业财务运营创新开辟了新领域。

长期以来,安然公司以经营和维护天然气和石油输送管网获取利润,通过安然输送的能源占全美能源消费市场的20%。在美国能源监管委员会政令,将天然气输送市场和销售市场的分开后,安然从主营天然气管网演变成了天然气的交易商,从生产商那儿直接购买天然气转手卖给用户,从中获取利润。但是,安然并不满足这些,在天然气现货交易的基础上开展财务运营创新,开发出具有金融衍生工具性质的天然气多种风险管理合同的运营。由于拥有比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并掌握着更多的天然气交易信息,安然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市场脉搏,控制了风险管理合同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过多年的发展,安然的风险管理合同交易量方面远远超过了实物合同的交易量,公司盈余也成倍地增长。安然将天然气的财务运营创新模式如法炮制地扩展到电力、自来水和互联网等陌生领域,给安然资金运营和盈利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性,如此多的衍生产品交易使得安然失去了控制收入和成本的能力,也最终导致了安然的毁灭。

尽管人们对打印机的性能、质量和价格等方面存在不同的需求,惠普公司还是在各主要经营网点生产较为通用的机型,针对市场的不同需求,只是在当地仓库里对普通机型进行了改装,以满足用户的特殊要求。虽然这样做在形式上加大了生产成本,但实质上却节省了专用化工序的成本,通过推迟生产过程中的专用化投资,惠普赢得了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的时间,获得了资源配置的选择权,这是实物期权的财务运营创新,在帮助惠普创造经济价值。

以产品为依托的商业模式要求财务运营创新与产品经营特性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增值效应。产品经营特性既可能是产品本身的,也可能是衍生出来的、与企业经营环境密切相关,符合企业经营环境的财务运营创新就能如鱼得水,获得满意的回报。

以分销驱动的商业模式

当利润集中在销售和服务领域而不是生产领域时,服务的差别化以及协调和控制好分销渠道就成为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在分销驱动的商业模式下,企业将直接面对终端用户,建立把用户忠诚与雇员满意连接起来的服务――利润链机制,提供卓有成效的服务,降低分销渠道运营成本,促进企业长期利润的增长。

沃尔玛就是通过配送中心,服务于为数众多的,散布在各商业中心和营业网点的零售单位,从分销渠道的时间、空间和便捷性方面赢得利润的。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沃尔玛装配了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对配送系统进行了自动化改造,购买了全球最大的私有卫星通讯网络,并在运货卡车上安装了卫星发射机,建成了环环相扣的,高效率的物流系统。为了实现最低总成本来提高收益率,沃尔玛依靠其财务运营技能,为供应商的人工成本、生产场所、存货控制提供质询,向供应商流程改造提出建议,帮助其降低运营成本。比如让宝洁公司利用其系统管理存货,从中获得好处。同时,又要求宝洁在其商品上直接打上沃尔玛的价格条形码,并按照零售单位的要求直接分拣包装上架,以节省人工费用和分拣成本,相得益彰。就是这样,沃尔玛从供应商那里得到了最好的价格折扣,为天天低价创造了基础。

麦当劳也是通过分销达到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利润增长目标的,在麦当劳经营的快餐中,有80 %采用了特许权经营方式,在协调和控制加盟店的经营方面,麦当劳自有其道。为了改善特许经营者的赢利状况,麦当劳对食品准备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了系统的完善,建成风格统一的运作体系,通过与供应商的合作,麦当劳设法以较低的价格获得优质原材料,并将采购中得到的优惠直接转给特许经营者,巩固了麦当劳与特许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在麦当劳的赢利构成中,主要收入来源于房地产的运营收入,2/3的收入就来源于加盟店,其中90%的收入是房地产的租赁收入。在特许经营时,麦当劳为加盟店寻找开店地址,长期承租或购进地产,然后出租给加盟店,从中获取差价,既解决了加盟店资金的困难,又增加了麦当劳的收入,还强化了麦当劳对加盟店的管理控制,一举多得。

以分销管理见长的还有可口可乐、柯达胶卷之类的企业,很难想象像麦当劳这样公司的财务运营,主营业务是快餐食品,主要收入来源却是房地产租金。也很难想象像沃尔玛这样的公司,将作业成本运用的如此淋漓尽致。在分销驱动的商业模式下,卓越企业总是借助分销所形成的资源优势,建立各具特色的服务――利润链的财务运营模式。

以顾客为中心的商业模式

当标准化的大量生产和销售中不能获得大量利润时,当不能通过降价扩大市场占有率或进行资产重组等手段恢复原有利润水平时,企业只能将注意力转向为特定顾客提供特定产品和服务,以顾客为中心的商业模式适应了这种竞争的需要。这种商业模式不局限于满足顾客的需要,而是要为顾客提供额外的服务,帮助顾客解决实际问题,从中获得更多的,额外的利益。

通用电气或许能诠释以顾客为中心的商业模式是如何运作的。同样是卖塑料给大型汽车部件供应商,通用电气的销售人员在推销塑料时,只字不提他的塑料产品,而是询问供应商设备上的支出是多少?现有塑料在加工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运输和后勤方面投入的资金是多少等问题。在详细了解了供应商的生产经营问题后的一段时间里,通用电气为供应商设计了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案。怎样降低供应商的资产密集度,如何进行融资,又如何减少库房面积等,并且让通用电气的工程师与供应商一道制定方案,使塑料使用达到最优化。就是这样,通用电气凭借财务运营方面的优势,解决了供应商的经营问题,使供应商在资本、融资和生产等诸多方面节省了开支,创造了价值,赢得了供应商的信赖,供应商理所当然地将几乎所有的塑料业务给了通用电气就不足为奇了。

商业运营创新例3

面对今天高度竞争的环境,许多企业对于商业模式是什么?该怎么设计和创新商业模式,现有的研究很难形成一个系统的、普遍适用的理论分析框架。

另一方面,截至2006年底,我国电话用户总数已经达到8.25亿户,其中固定电话3.7亿户,移动电话4.55亿户。2006年,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已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固定电话和手机普及率分别超过30%和35%。如此巨大的市场正在吸引全球投资者的目光。本文试图对电信运营企业的价值创新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个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理论框架。

1、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分析框架

由于人们对商业模式本质认识上的分歧,准确界定商业模式很困难,[1]但绝大多数学者都同意,商业模式从根本上讲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2]如afuah & tucci(2000)[3]和amit & zott(2000)都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4]mahadevan(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价值流、收益流和物流的混合体。[5]hamel(2000)将商业模式分为四大要素,在四大要素间产生出三种不同的连接,这些连接重点就是公司如何赚得应有的利润。[6]thomas(2001)认为商业模式是开办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所涉及的总体构造。[7]dubosson et al(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以产生有利可图且得以维持收益流的客户关系资本。[8]ches-brough & rosenbloom(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反映企业商业活动的价值创造、价值提供和价值分配等活动的一种架构。[9]afuah(2003)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指出,商业模式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卓越的客户价值并确立企业获取市场价值的有利地位的各种活动的集合。[10]rappa(2004)认为,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

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是获取更大的价值。就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式,thomas(2001)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涉及企业的流程、客户、供应商、渠道、资源和能力的总体重构。dubosson等(2002)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涉及企业结构及其合作伙伴网络革新。rappa(2004)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意味着企业必须明确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来创造价值、在价值链中如何选取上游和下游伙伴中的位置以及与客户达成产生收益的安排类型。罗珉等(2005)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组织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组织本身、顾客、供应链伙伴、员工、股东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高闯,关鑫(2006)指出,商业模式创新是通过对企业全部价值活动进行优化选择,并对某些核心价值活动进行创新,然后再重新排列、优化整合而成。

综上所述,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而价值创造是通过企业本身以及上、下游的合作而被创造出来的,并在它们之间进行着传递和消费。因此,商业模式创新绝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内部的事。就电信业而言,随着数据增值业务快速发展和3g时代的日益临近,电信业价值创新系统演变呈现出如下趋势:一是电信产业链由链状演变为网状。纵向方面,新加入环节增多,更为细分化;横向方面同一环节内的企业不但数量大幅增加,而且更为专业化。

这种趋势要求对电信运营企业对产出重新定位或重新创造,与其他相关企业结成联盟,以使企业的能力和价值创新活动相匹配。二是在电信业价值创新系统内部,各环节对价值创造的贡献被重新界定,价值和利润在系统中发生转移,向对价值创造起关键作用的环节聚集,表现为网络运营环节的价值将不断下降,内容和应用方案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而电信运营商业务外包成了必然选择。同时,每一环节的运作效率对整个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各成员企业间联系更为紧密,逐渐发展成以战略联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流程对接和文化融合等为特征的深度合作。三是由于3g技术的开放性和不确定,因此对电信产业相关标准的竞争将越来越成为竞争的重要方式。四是在三网融合、固定移动融合的技术背景下,原来看似没有联系的不同产业变得越来越相关联,并出现重叠、替代、交叉和趋同等变化,并且不同生产网络之间加速价值整合的步伐越来越快。它们相互间的协作关键就在于合理的结算、利润分配模式,只有双赢的分配方式才能保证跨行业业务的顺利推进。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将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分为三个层面(见图1)。 

产品层次的创新,包括电信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其实质是产品模块分解和集成。电信运营企业层次的创新,包括业务创新和管理的创新,其实质是电信运营企业业务和管理功能的梳理和优化。电信产业层次的创新,按照合作的层次和深度,可以将企业间的协作分为业务外包和战略联盟两种形态。电信运营企业可以利用模块分解将非核心业务外包,集中有限的资源于自身比较优势的环节,利用模块整合和网络联盟,实现价值创新。

2、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策略

2.1 产品层次的创新

2.1.1 电信产品创新

电信产品创新涵盖了产品设计标准制定、产品设计开发、营销、品牌等诸多方面。其主要目标是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实现对质量、成本、可靠性、可服务性、响应速度的提升。按照创新的内容与程度,电信产品创新可分为几类:一是以全新技术开拓全新市场。二是对现有市场提供新的产品组合。三是利用现有的资源增加产品种类,即产品线延伸。四是改善现有产品性能。五是改善附加产品。

在进行电信产品创新时,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要突出自主品牌,力争成为电信产品设计标准的制定者或主要参与者。二是要细分并紧密联系客户需求。个人用户的电信需求至少包括:必需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工作和自我发展、使生活更为便利、兴趣或娱乐需求。组织用户的电信需求至少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提高内部运营效率和加强与用户、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

2.1.2 服务创新

服务模块化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电信产品提供过程中相关服务的标准化、人性化和规范化,并为产品创新提供业务、技术和政策保障。具体包括:①推进产品专业化服务,特别是各项增值服务,拓宽服务范围。②建立与品牌发展相配套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化服务体系。③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

2.2 企业层次的功能再造

2.2.1 电信业务重整

电信业务的重整涉及营销与业务办理、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建设与安装模块、定价与收费、网络管理、客户服务6个功能模块。对业务模块再造的主要目的是对企业内部业务要素重新配置,充分发挥其盈利潜能。业务再造的主要方法是对业务环节的清除、简化、整合和自动化。清除主要指对企业现有业务环节中的非增值活动予以清除。简化是指在清除非必要的非增值的环节后,对剩下来的活动做进一步的简化。整合是指对分解的业务环节进行整合,以使业务运作过程顺畅、连贯,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自动化是指采用自动化解决方案,减少数据反复的采集及降低单次采集的时间,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增加信息的利用率等。

2.2.2 管理模块化再造

目的是打破传统的组织业务部门分割状态,通过对企业管理职能的重组,支撑产品、技术和服务创新,快速相应顾客需求。对电信企业,可以将组织管理分为三个模块:前端、后端和其他职能模块。前端模块负责业务发展,集中市场营销与销售的职能,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客户特点不同,需要采取有差别的营销策略。后端模块设立客户响应中心,作为前后端的接口,保障端到端的服务开通与故障排除流程的顺利运行,以及负责对网络运行情况的维护与资源的调配和管理。

2.3 电信产业层次的创新——构建价值创新网络

由于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三网融合趋势正在加强,在极大地拓展电信行业发展的空间的同时,也将原来3个不同产业的企业放在同一个竞争平台上。单打独斗式的企业难以在所有环节建立起核心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对电信企业的技术、资金、知识、渠道等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在竞争中合作成为必然选择。按照合作的层次和深度,可以将企业间的协作分为业务外包和战略联盟两种形态。运营企业可以利用模块分解将非核心业务外包,集中有限的资源于自身比较优势的环节,利用模块整合和网络联盟,实现价值创新。

2.3.1 外包策略

外包策略的实施是在电信产品或业务模块化分解的基础上确立的。电信企业外包有两种基本类型:业务外包和管理外包。业务外包主要是指对前后台业务进行外包;也有一些企业对内部独立性较强的管理职能进行外包,被称为管理外包。业务外包主要是将前后台业务进行外包。管理业务外包相对较少,主要有财务管理中应收账款业务外包,人事管理中招聘员工管理外包等。一般认为,将非核心环节业务或职能外包给其他企业,有利于降低经营的不确定性风险和生产成本,提高质量,加速了技术和产品创新,有利于发挥各价值模块的核心优势,在合理利益共享机制下实现协同。

2.3.2 建立价值创新网络联盟

随着电信运营环境和技术复杂度不断增加,电信价值创新网络也日趋复杂,已从过去简单的“软硬件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用户”合作模式,转变为由电信运营商、供应商群(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及软件提供商、内容服务提供商、终端设备提供商)、竞争者、相关企业、用户、政府、科研院所以及相关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网络,随着合作关系日益密切,电信企业通过战略联盟获得整体的优势,成了企业的可行的选择。战略联盟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契约,参与成员通过联盟带来比自身单独参与竞争更为丰厚的收益。从电信运营商角度,电信业联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态。 

一是电信运营商与供应商的联盟。包括:①与设备系统集成及软件提供商联盟。②与终端设备提供商联盟。中国联通在推广业务时,采用与重点终端设备提供商在资本和技术层面合作的方式。③与内容/服务提供商的联盟。

二是与竞争者的联盟。包括:①与运营商之间的联盟。②与潜在竞争者的合作。

三是组建跨行业联盟。与教育界进行合作提供远程教育服务,与游戏开发商合作开发手机游戏,与银行合作开发电子银行,与医疗界合作提供远程医疗,与政府合作提供电子政务等等。跨行业合作,一方面,为个人用户提供了服务,合作连接了多元化的利益群体,锁定用户群体,创造差异化的特色服务优势,使用户从单一的对电信产品消费转变为一种对生活方式和社会身份认知的依赖,从而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达到吸引和巩固客户的目的另一个方面,这些企业中的部分企业也是电信运营商的行业用户,他们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同时也满足了这些行业用户的需求,增加了他们各自的业务范围,为企业创造了价值。

四是与用户的合作。用户能够提供需求信息,帮助运营商构建产品概念,参与评估运营商的合作对象和合作过程,实现新产品或服务的设计要求。

五是运营商与相关辅助机构的联盟。包括:①与公共研究部门、教育机构和专业化公共支持部门等科研院所的联盟。②与包括电信行业协会、通信企业家协会、人才培训机构、中介咨询机构等专业服务机构的联盟。

从中国电信行业已有的战略联盟的情况来看,缺乏电信运营商的市场导入作用,而且与专业sp合作较少,与设备制造商之间的整合程度不够,因此造成业务的低质、重复。在电信行业战略联盟的组建过程中,电信运营商应该更加注意对sp的引导作用,使其能够更快地掌握电信行业的专有知识,建立特定的营销模式。对于终端制造商,则应该加大整合的程度,电信运营商与终端制造商双方在判断客户需求、研发产品等环节上要加大以客户为导向的力度。值得注意,由于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电信联盟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有风险,包括:合作伙伴的能力风险,合作关系风险,投资套牢风险,信息共享风险等。因此,如何提高伙伴间信任、降低联盟风险就显得非常重要,电信企业间联盟关系管理是构建战略联盟的关键。电信企业间伙伴关系管理可以从以竞合的思维选择联盟伙伴、协同联盟之间的文化、增加联盟沟通、提高联盟之间的信任与忠诚以及合理分配战略联盟利益这几个方面着手。

3、结论

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绝不仅仅是运营企业内部的事。在当前的现实背景下,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本文将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分为三个层面:产品层次的创新,企业层次的创新和产业层次的创新。在产品层次的创新上,应该尽量谋求成为设计规则的参与者或提供者,注重从模块分解与集成的角度对电信产品进行创新,从标准化角度对电信服务进行规范,尽快提升我国电信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层次再造上,注重从管理和业务模块功能梳理的角度,促使企业组织管理模块化,以及业务组件清晰。在产业网络层次的创新上,应借助外包和网络联盟等策略,实现价值创新。

参考文献

[1] 王伟毅,李乾文.创业视角下的商业模式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27(11):32-40.

[2] 原磊.商业模式体系重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7,(6):70-79.

[3] allan afuah and christopher l.tucci.internet business models and strategies:text and cases[m].new york:irwin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2000.

[4] raphael amit and christoph zott.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6/7):493-520.

[5] b.mahadevan.business models for internet-based e-commerce:an anatomy[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vol.42,summer 2000(4)55-69.

[6] gary hamel. leading the revolution:how to thrive in turbulent times by making innovation a way of life[m].boston,massachusetts: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0.

[7] russell thomas.business value analysis:coping with unruly uncertainty.strategy & leadership,2001,29(2):16-24.

商业运营创新例4

面对今天高度竞争的环境,许多企业对于商业模式是什么?该怎么设计和创新商业模式,现有的研究很难形成一个系统的、普遍适用的理论分析框架。

另一方面,截至2006年底,我国电话用户总数已经达到8.25亿户,其中固定电话3.7亿户,移动电话4.55亿户。2006年,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已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固定电话和手机普及率分别超过30%和35%。如此巨大的市场正在吸引全球投资者的目光。本文试图对电信运营企业的价值创新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个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理论框架。

1、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分析框架

由于人们对商业模式本质认识上的分歧,准确界定商业模式很困难,[1]但绝大多数学者都同意,商业模式从根本上讲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2]如afuah & tucci(2000)[3]和amit & zott(2000)都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4]mahadevan(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价值流、收益流和物流的混合体。[5]hamel(2000)将商业模式分为四大要素,在四大要素间产生出三种不同的连接,这些连接重点就是公司如何赚得应有的利润。[6]thomas(2001)认为商业模式是开办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所涉及的总体构造。[7]dubosson et al(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以产生有利可图且得以维持收益流的客户关系资本。[8]ches-brough & rosenbloom(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反映企业商业活动的价值创造、价值提供和价值分配等活动的一种架构。[9]afuah(2003)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指出,商业模式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卓越的客户价值并确立企业获取市场价值的有利地位的各种活动的集合。[10]rappa(2004)认为,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

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是获取更大的价值。就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式,thomas(2001)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涉及企业的流程、客户、供应商、渠道、资源和能力的总体重构。dubosson等(2002)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涉及企业结构及其合作伙伴网络革新。rappa(2004)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意味着企业必须明确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来创造价值、在价值链中如何选取上游和下游伙伴中的位置以及与客户达成产生收益的安排类型。罗珉等(2005)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组织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组织本身、顾客、供应链伙伴、员工、股东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高闯,关鑫(2006)指出,商业模式创新是通过对企业全部价值活动进行优化选择,并对某些核心价值活动进行创新,然后再重新排列、优化整合而成。

综上所述,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而价值创造是通过企业本身以及上、下游的合作而被创造出来的,并在它们之间进行着传递和消费。因此,商业模式创新绝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内部的事。就电信业而言,随着数据增值业务快速发展和3g时代的日益临近,电信业价值创新系统演变呈现出如下趋势:一是电信产业链由链状演变为网状。纵向方面,新加入环节增多,更为细分化;横向方面同一环节内的企业不但数量大幅增加,而且更为专业化。

这种趋势要求对电信运营企业对产出重新定位或重新创造,与其他相关企业结成联盟,以使企业的能力和价值创新活动相匹配。二是在电信业价值创新系统内部,各环节对价值创造的贡献被重新界定,价值和利润在系统中发生转移,向对价值创造起关键作用的环节聚集,表现为网络运营环节的价值将不断下降,内容和应用方案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而电信运营商业务外包成了必然选择。同时,每一环节的运作效率对整个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各成员企业间联系更为紧密,逐渐发展成以战略联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流程对接和文化融合等为特征的深度合作。三是由于3g技术的开放性和不确定,因此对电信产业相关标准的竞争将越来越成为竞争的重要方式。四是在三网融合、固定移动融合的技术背景下,原来看似没有联系的不同产业变得越来越相关联,并出现重叠、替代、交叉和趋同等变化,并且不同生产网络之间加速价值整合的步伐越来越快。它们相互间的协作关键就在于合理的结算、利润分配模式,只有双赢的分配方式才能保证跨行业业务的顺利推进。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将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分为三个层面(见图1)。

产品层次的创新,包括电信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其实质是产品模块分解和集成。电信运营企业层次的创新,包括业务创新和管理的创新,其实质是电信运营企业业务和管理功能的梳理和优化。电信产业层次的创新,按照合作的层次和深度,可以将企业间的协作分为业务外包和战略联盟两种形态。电信运营企业可以利用模块分解将非核心业务外包,集中有限的资源于自身比较优势的环节,利用模块整合和网络联盟,实现价值创新。

2、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策略

2.1 产品层次的创新

2.1.1 电信产品创新

电信产品创新涵盖了产品设计标准制定、产品设计开发、营销、品牌等诸多方面。其主要目标是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实现对质量、成本、可靠性、可服务性、响应速度的提升。按照创新的内容与程度,电信产品创新可分为几类:一是以全新技术开拓全新市场。二是对现有市场提供新的产品组合。三是利用现有的资源增加产品种类,即产品线延伸。四是改善现有产品性能。五是改善附加产品。

在进行电信产品创新时,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要突出自主品牌,力争成为电信产品设计标准的制定者或主要参与者。二是要细分并紧密联系客户需求。个人用户的电信需求至少包括:必需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工作和自我发展、使生活更为便利、兴趣或娱乐需求。组织用户的电信需求至少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提高内部运营效率和加强与用户、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

2.1.2 服务创新

服务模块化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电信产品提供过程中相关服务的标准化、人性化和规范化,并为产品创新提供业务、技术和政策保障。具体包括:①推进产品专业化服务,特别是各项增值服务,拓宽服务范围。②建立与品牌发展相配套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化服务体系。③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

2.2 企业层次的功能再造

2.2.1 电信业务重整

电信业务的重整涉及营销与业务办理、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建设与安装模块、定价与收费、网络管理、客户服务6个功能模块。对业务模块再造的主要目的是对企业内部业务要素重新配置,充分发挥其盈利潜能。业务再造的主要方法是对业务环节的清除、简化、整合和自动化。清除主要指对企业现有业务环节中的非增值活动予以清除。简化是指在清除非必要的非增值的环节后,对剩下来的活动做进一步的简化。整合是指对分解的业务环节进行整合,以使业务运作过程顺畅、连贯,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自动化是指采用自动化解决方案,减少数据反复的采集及降低单次采集的时间,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增加信息的利用率等。

2.2.2 管理模块化再造

目的是打破传统的组织业务部门分割状态,通过对企业管理职能的重组,支撑产品、技术和服务创新,快速相应顾客需求。对电信企业,可以将组织管理分为三个模块:前端、后端和其他职能模块。前端模块负责业务发展,集中市场营销与销售的职能,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客户特点不同,需要采取有差别的营销策略。后端模块设立客户响应中心,作为前后端的接口,保障端到端的服务开通与故障排除流程的顺利运行,以及负责对网络运行情况的维护与资源的调配和管理。

2.3 电信产业层次的创新——构建价值创新网络

由于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三网融合趋势正在加强,在极大地拓展电信行业发展的空间的同时,也将原来3个不同产业的企业放在同一个竞争平台上。单打独斗式的企业难以在所有环节建立起核心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对电信企业的技术、资金、知识、渠道等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在竞争中合作成为必然选择。按照合作的层次和深度,可以将企业间的协作分为业务外包和战略联盟两种形态。运营企业可以利用模块分解将非核心业务外包,集中有限的资源于自身比较优势的环节,利用模块整合和网络联盟,实现价值创新。

2.3.1 外包策略

外包策略的实施是在电信产品或业务模块化分解的基础上确立的。电信企业外包有两种基本类型:业务外包和管理外包。业务外包主要是指对前后台业务进行外包;也有一些企业对内部独立性较强的管理职能进行外包,被称为管理外包。业务外包主要是将前后台业务进行外包。管理业务外包相对较少,主要有财务管理中应收账款业务外包,人事管理中招聘员工管理外包等。一般认为,将非核心环节业务或职能外包给其他企业,有利于降低经营的不确定性风险和生产成本,提高质量,加速了技术和产品创新,有利于发挥各价值模块的核心优势,在合理利益共享机制下实现协同。

2.3.2 建立价值创新网络联盟

随着电信运营环境和技术复杂度不断增加,电信价值创新网络也日趋复杂,已从过去简单的“软硬件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用户”合作模式,转变为由电信运营商、供应商群(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及软件提供商、内容服务提供商、终端设备提供商)、竞争者、相关企业、用户、政府、科研院所以及相关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网络,随着合作关系日益密切,电信企业通过战略联盟获得整体的优势,成了企业的可行的选择。战略联盟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契约,参与成员通过联盟带来比自身单独参与竞争更为丰厚的收益。从电信运营商角度,电信业联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态。

一是电信运营商与供应商的联盟。包括:①与设备系统集成及软件提供商联盟。②与终端设备提供商联盟。中国联通在推广业务时,采用与重点终端设备提供商在资本和技术层面合作的方式。③与内容/服务提供商的联盟。

二是与竞争者的联盟。包括:①与运营商之间的联盟。②与潜在竞争者的合作。

三是组建跨行业联盟。与教育界进行合作提供远程教育服务,与游戏开发商合作开发手机游戏,与银行合作开发电子银行,与医疗界合作提供远程医疗,与政府合作提供电子政务等等。跨行业合作,一方面,为个人用户提供了服务,合作连接了多元化的利益群体,锁定用户群体,创造差异化的特色服务优势,使用户从单一的对电信产品消费转变为一种对生活方式和社会身份认知的依赖,从而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达到吸引和巩固客户的目的另一个方面,这些企业中的部分企业也是电信运营商的行业用户,他们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同时也满足了这些行业用户的需求,增加了他们各自的业务范围,为企业创造了价值。

四是与用户的合作。用户能够提供需求信息,帮助运营商构建产品概念,参与评估运营商的合作对象和合作过程,实现新产品或服务的设计要求。

五是运营商与相关辅助机构的联盟。包括:①与公共研究部门、教育机构和专业化公共支持部门等科研院所的联盟。②与包括电信行业协会、通信企业家协会、人才培训机构、中介咨询机构等专业服务机构的联盟。

从中国电信行业已有的战略联盟的情况来看,缺乏电信运营商的市场导入作用,而且与专业sp合作较少,与设备制造商之间的整合程度不够,因此造成业务的低质、重复。在电信行业战略联盟的组建过程中,电信运营商应该更加注意对sp的引导作用,使其能够更快地掌握电信行业的专有知识,建立特定的营销模式。对于终端制造商,则应该加大整合的程度,电信运营商与终端制造商双方在判断客户需求、研发产品等环节上要加大以客户为导向的力度。值得注意,由于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电信联盟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有风险,包括:合作伙伴的能力风险,合作关系风险,投资套牢风险,信息共享风险等。因此,如何提高伙伴间信任、降低联盟风险就显得非常重要,电信企业间联盟关系管理是构建战略联盟的关键。电信企业间伙伴关系管理可以从以竞合的思维选择联盟伙伴、协同联盟之间的文化、增加联盟沟通、提高联盟之间的信任与忠诚以及合理分配战略联盟利益这几个方面着手。

3、结论

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绝不仅仅是运营企业内部的事。在当前的现实背景下,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本文将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分为三个层面:产品层次的创新,企业层次的创新和产业层次的创新。在产品层次的创新上,应该尽量谋求成为设计规则的参与者或提供者,注重从模块分解与集成的角度对电信产品进行创新,从标准化角度对电信服务进行规范,尽快提升我国电信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层次再造上,注重从管理和业务模块功能梳理的角度,促使企业组织管理模块化,以及业务组件清晰。在产业网络层次的创新上,应借助外包和网络联盟等策略,实现价值创新。

参考文献

[1] 王伟毅,李乾文.创业视角下的商业模式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27(11):32-40.

[2] 原磊.商业模式体系重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7,(6):70-79.

[3] allan afuah and christopher l.tucci.internet business models and strategies:text and cases[m].new york:irwin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2000.

[4] raphael amit and christoph zott.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6/7):493-520.

[5] b.mahadevan.business models for internet-based e-commerce:an anatomy[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vol.42,summer 2000(4)55-69.

[6] gary hamel. leading the revolution:how to thrive in turbulent times by making innovation a way of life[m].boston,massachusetts: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0.

[7] russell thomas.business value analysis:coping with unruly uncertainty.strategy & leadership,2001,29(2):16-24.

商业运营创新例5

一、商业房地产的主要特征

1.运营组织方式不同

商业房地产的运营管理没有具体的运营管理方法和机制,它是无形的,它的主要对象是人,通过对人实行足够的管理,才可以保障房地产的顺利进行,房地产运营管理和制造业不一样,可以对生产进度,生产质量等做出有效地控制,房地产经营过程中很可能因为投资商,经营者发生变化而发生变动,如此商业房地产就必须要有随机应变的本能,只有如此才可以适应商业地产的随机性应变,才可以更好的保障房地产的经营管理模式。

商业房地产的运营管理不同于其他行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它更加的特殊,在经营管理中拥有着更加随机变化的性质,不具有稳定性,所以只有对房地产运营管理进行特别的关注,注重它的变化性,努力跟进它的变化进度,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的运营管理问题,而不是采用懈怠,慵懒的方式对待房地产的运营管理,否则只会为商业房地产运营管理带来被动,使之不能成功的进行运营,使房地产运营管理遭受到巨大的创伤。

2.运营系统的设计方式存在着差异

在传统的制造业中产品和运营系统通常是分开设计的,只有运用这种方法才可以保障传统制造业的有效发展,而在商业房地产中运营管理的服务和提供系统是一起进行设计的,因为房地产运营管理服务是提供系统的有效组成部分,所以必须注重提供服务和服务体系的共同性,只有如此才可以适应商业性房地产的运营管理特征,才可以使房地产运营管理更加茁壮的成长。

通过对房地产运营管理服务和提供系统的整体性,房地产运营管理可以进行统一的服务和工作,通过这样的统一性,房地产变得更加的步调一致,这有利于工作上的和谐,使房地产运营管理更加的协调,如此的一致性,可以完成房地产一体式的运作过程,使经营管理和销售成为一站式的服务理念,这对于房地产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3.客户存在的作用性不同

在传统的制造业中,对于产品出厂后,客户如果发现问题,才可以同厂房发生联系,而在房地产的运营管理中,客户是直接参与生产的,客户占据着重要的角色,如果客户是消极的,那么就会对房地产的经营管理带来负作用,而客户的积极乐观则会对房地产产生积极的作用,所以客户的心态直接影响着房地产的兴衰成败。所以只有将客户服务的周到得体就会使房地产的运营管理变得更加顺畅。

4.员工具有不同的影响性

在房地产的运营管理中员工占据着重要的角色,因为房地产的管理对象主要是人,所以员工在房地产的运营管理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他们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房地产的兴衰,因为员工服务的客户是房地产所看重的,员工在轻颂愉快的状态下工作就会使服务的客户更加的愉快欢乐,如此房地产就会源源不断的获得客户的认可,使销售额持续增加,所以这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状态,只有让员工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才可以保障房地产的快速发展。

二、商业地产运营管理模式的创新

1.因地制宜,与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相适宜

人文历史,自然环境对运营创新意义非凡,每个地区都有着各自的地理特征,各自也有着各自的文化底蕴,记你发展状况也是不一样的。而商业地产和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相互关联的关系,所以在商业地产进行运营管理模式的设计时,一定要以当地的经济基础作为发展前提,还要考虑到当地的文化历史,将地区特色和经营管理设计相互贯通,做到真正的因地制宜的效果。只有如此才能够使商业地产更加具有吸引力,才能够是适应当地人的消费水准,才会引起当地居民的疯狂抢购。

同时还需要政府部门对商业地产进行严格的审查,将资金投入控制在城市经济能力以内,以多元化的地产风格来进行筹建,而不是一味的重复建设。

2.建立新型的资金筹措模式

我国的金融市场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这对商业融资地产没有发挥多大的影响,地产业还是通过间接融资的方式来进行资金的筹措。基金的金融机构没有对其发挥巨大的作用。在不少的中小城市开发对银行的依赖很高,达到了90%,全国城市建设对银行的依赖也达到了70%。所以商业地产因为融资渠道的问题难以取得重大的发展。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告知我们发展信托,基金可以为商业地产带来巨大的融资价值,所以利用地产开发商与信托公司和投资银行合作,在市场上直接募集资金,并让资金募集的工作有专业人士进行管理,这种方法既得到了充足的融资金额,而且还是资金的筹措和管理得到专业人士有效地管理,加大了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管理,这对商业房地产是一个很好的结果。

世界上存在着两种主流开发模式,一种叫做欧美模式,这种模式是将商业和地产分开让它们各自发展,一个是进行投资开发的另一个就会进行后续的经营。另一种模式就是亚洲模式,这种模式以日本为主要的实施对象,它是将商业和地产进行有效地融合,如此两种资本便可以相互贯通,形成庞大的资本链,在风险面前,它们也可以相互支撑,这样既能很好的促进双方发展,还能够使双方更好的进行自我保护。而我们适合那种运营模式还不得分晓,在近些年来,众多的大型房地产将零售行业融入到房地产,这条路很有发展前景。

3.与现代化计算机媒体的连接

如今的时代伴随着计算机的出现而变得更加高端,一切事物在计算机的干预下变得简单轻松,然而对于房地产也应该融入计算机媒体,如此才可以加快房地产的宣传和销售。如今的房地产销售可以利用计算机的信息化和普及范围的广泛性,可以在网络上对房地产的销售信息到网络上,形成波及范围广泛的宣传,只有如此才可以促进房地产的宣传,使之变得更加适应于房地产商,网民可以通过自身的需要只需要点击开房地产的网站,那么关于房地产的一切信息便一一展现在需要者面前。

同时房地产的设计和图纸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如此加快了房地产的办事效率,使房地产的工作更加容易轻松。所以房地产的发展和渗入离不开网络的渲染,只有通过网络才可以使房地产真正的适应社会,才可以促进房地产的广泛传播,制造房地产消费浪潮,形成更加有力的趋势。

4.房地产的设计应该具有现代化不断地开创设计新风潮

商业房地产的设计应该具有现代化的气息,因为时代时刻在变化,所以只有将建筑设计的符合时代的需要,才可以使房地产更加顺应时展的趋势,商业房地产以商业街和大型的商场为主,这些地方的设计必须要有新颖性,只有符合新鲜开创性质,那么这些房地产才会拥有更好的销售,商业房地产是面向大众的,所以它的设计一定要符合现代化的气息,拥有前卫时尚的特点,只有新奇才可以与众不同,只有前卫时尚才会引起注意力,才会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进行购物。

商业房地产的开展必须挑选具有创作才华的设计师,只有这样才是对商业房地产的最有力的支撑,才是对房地产最有力的创新,商业房地产的创新理念必须合乎时代的标志,突出个性化和实质化,不能设计一些只顾美感而没有实际效用的建筑物,所以只有将实效和外形结合起来才可以保障商业房地产的良好建造。

商业房地产的设计和商业房地产的运营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让商业房地产拥有实际有价值的产品才可以促进运营管理的有效实施,才可以保障运营管理的顺利开展,所以商业房地产的设计和建造是房地产运营管理的有效前提。

三、商业房地产运营管理模式的应用

1.统一管理的运营管理模式

市场,策略,战略等几个方面是统一运营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所以无论什么项目的开始都必须是市场,但是市场的规律是千变万化的,由于市场信息知道的不及时,就会使调研的结果失去准确性,使决策具有了错误性。所以企业必须要注重调研,只有如此才能够使决策更加科学化,更加的正确。对市场有一定的了解之后,还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力进行产品的设计,对我们能够给与顾客什么和我们能够怎么提供这样的问题应该做到清楚地回答。一个房地产只有不间断的为客户提供价值才可以永久的发展下去,往往各项正确化的策略是项目运营的有效保障。同时还要对策略进行有效地指导,只有这样才可以给企业更多的价值,才可以让客户满意。统一运营管理模式的特点是有强大的聚合力,运用如此的管理模式大多是资金雄厚,实力巨大的开发商,他们具有相当一部分的忠实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品牌效应可以再这里得到很好的体现,如此的情形会像滚雪球一样吸引商家进来。统一经营管理模式通过打造强势的开发商,投资者甚至使经营者,制造出优秀的商业项目,从而使商业项目不断的获得好的成绩,所以这种模式只适应于大型的商业机构,只有如此才可以保障大型商业机构的更加壮大。

2.需要和零售相结合

零售在商业地产运营管理中的出现是中国的首创,通过零散销售统一经营和零散销售各自运营等几种零售的方法进行地产的销售。各自经营是指各自购买商铺以后进行各自的经营,开发商没有了插手的权利,如此的运营模式主要使用于商业街和一些不大的商业地产,如此的模式对开发商资金的周转是有利的,能够保障他们较高的售价收入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将资金收回,可是这种经营模式可能会出现混乱,各自顾各自的状况,如此一来对发展和长期的利益形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而且应为一些店主没有足够的认识也没有长远的眼光,为了图一时之利,使商业街降低了身价,使商业街的档次降低,不利于商业街的长远发展。

四、商业地产项目运营管理模式的实际意义

商业地产项目运营管理模式是房地产进行实际操作的有效过程,它是实现商业地产良好的发展的必要经过,只有确保商业地产项目运营管理模式的有效性的实施,才可以足以保障商业地产的华丽转身,才能够使房地产进入一条更加宽广的大路。如果没有商业地产的运营管理,那么商业地产项目将会失去方向,失去运作的动力,如此的商业地产项目不可能得到发展和继续。

商业地产项目运营管理模式是地产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有效进行可以促使地产企业更加健康茁壮的成长,地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运营管理,地产企业通过运营管理使自身获得有效地整改,使销售工作得到了指引,在地产企业的运营管理之下,地产企业会更加的辉煌,会带给企业更大的成效,使企业稳步的行走在严酷的经济制度下。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产公司,因为我们需要住房,我们需要在商业地产的作用下进行更多性质的住房需要,所以只有使地产企业拥有健康发展的道路,那么我们生活里所需要的住房条件才能有所保障,我们才能够更好的进行生活,我们的生活质量才会获得大大的提升,地产企业是我们幸福生活的有力保障,更是我们实现美好愿望的助力。所以地产公司应该得到稳健的发展,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有力支撑。

五、结束语

商业地产项目的运营管理是商业地产发展的有力保障,只有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商业地产项目的运营管理得到实际的应用才可以保障商业地产的更加进步,对商业地产运营管理可以保障商业地产的井然有序的经营面貌,如此可以促进商业地产的有序发展,使商业地产拥有更加宽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商业运营创新例6

NPS即净推荐值,是业界广泛接受的衡量用户忠诚度的指标,能有效反映一家公司持续盈利的能力。

中兴通讯通过构建以NPS为驱动的运维模式,为运营商的后端部门和前端部门建立桥梁,提升NPS及运营商的客户保有率,最终实现收入增长。中兴通讯经过探讨和实践,总结“四步法”构建以NPS为驱动的网络运维模式。

第一步:NPS收集。通过IVR或者短信联系用户,获取到NPS分值。

第二步:分析。收集到NPS后,一方面进行Dashboard展现和分析,另一方面通过NPS-QoE比较分析,向下钻取,找到NPS低或者高的原因。

第三步:处理。对于单个低NPS的用户,中兴通讯的管理服务团队建立了新的流程,把它转化成投诉进行闭环处理。对于NPS低分值的区域,进行针对性的网络优化。结合网优的其他因素和NPS分析,由网优工程师实施网优。

第四步:闭环和NPS持续提升。通过以NPS为驱动的网络运维模式,运营商一方面可以关注到真实用户的反应,另一方面可以关注其网络的反应,将两者联动起来,有机地整合后端网络运维能力和前端营销服务能力,发挥各个部门的优势和联动性,能提升运营商的运营效果,实现收入的有效、持续增长。

实现运营商NPS提升

从2015年9月开始,某海外运营商凭借中兴通讯提供的业务运维管理服务,建立了科学的KQI监控和评价体系,实现业务质量监控和管理、业务质量问题的用户投诉处理,并支撑其CBOM运维。实现其网络NPS迅速提升5.8分,其用户平均流量增加、投诉率降低,运维效率提升,最终实现其收入持续增长。

RCS端到端增值服务

RCS即富通信套件,是运营商基础技术架构进行全IP化转型的长期战略选择,为运营商业务创新、能力开放奠定基础。中兴通讯提供的RCS端到端增值服务,针对运营商的RCS系统展开维护和经营支撑,助力其互联网转型。

商业运营创新例7

另外,从用户角度看创新,用户的每一个个性化的需求,很多时候要求的是整个系统在多个环节上的调整。基于SOA的SDP有非常灵活的架构,自然能在创新的时候发挥重要的作用。

辛鹏骏:对于运营商来讲,最重要的创新,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业务创新、应用创新。中国电信行业所拥有的用户规模以及分众用户市场的潜力,都是领先世界的。而这就要求电信运营商深入分析用户需求,并迎合用户差异化、个性化的需要,创建出面向个性化人群的应用和业务。在用户需求分析、到业务创建、再到业务上线运营,这几个环节都需要先进的IT工具来做有力的支持。IBM在这些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包括SDP、BI等解决方案的推出。这些解决方案中所蕴含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能够很好地与中国运营商支撑系统建设结合起来。

沈泽鉴:中国电信运营商在业务创新过程中,应该注意三个重要的方面。首先是机制创新。创新需要得到机制的保障。

第二是措施创新。如果没有实际的创新措施,泛泛而谈,创新就不能落实。

第三是人才创新。如果没有一流的人才,创新也是空谈。即使是先进的商业智能分析,也需要靠人掌握了以后才能实现。

主持人:目前全球电信行业都对ICT这个词非常关注,特别是对固网运营商来说,ICT的意义正在变得越来越重大。就ICT领域而言,各位专家对IBM有着怎样的期望?运营商在ICT领域对于IBM这样的公司有哪些期望?

辛鹏骏:《通信产业报》的“世界”栏目曾开设“海外运营商的转型”系列报道,从研究资料来看,ICT业务对于全球的优秀运营商们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业务,而且已经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国内运营商现在也很重视发展ICT业务,并已经成立或开始相关ICT组织架构。可以说,ICT已经成为了电信运营商的战略性业务,包括固网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而在市场需求方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进程更使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看来,为了有效地整合好IT、通信两方资源,有效地开展ICT业务,电信运营商还需要认真考虑两个问题:

一是硬实力。如真正的ICT应用整合能力是否到位。这方面电信运营商需要和IT厂商密切配合起来,运用好的工具,开展好的服务。

二是软实力。人力资源、组织、文化的储备是否到位。有的海外运营商开展ICT业务较早,进行了长久的人才储备,中国运营商在这方面还很不足。IT人才储备直接决定ICT集成能力。目前,中国运营商在尝试通过收购系统集成公司等策略,来弥补自身在IT人才储备方面的不足。

在这个过程当中,运营商和IT厂商应该结成长久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全球电信行业的发展经验来看,世界领先的电信运营商通常都有“短名单”,拥有两、三个长期合作伙伴。这种长久的互利共赢关系,使厂商可以充分地理解电信运营商及其客户的需求,IT与CT技术的磨合度也将更高。

王煜全:我认为未来ICT市场,并不一定是由运营商主导的,这只是可能之一。比如,将来VOIP模式泛在的情况下,美国的思路就是取消掉运营商,即其一再倡导的“网络中性化”。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网络就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通道,通道中各种增值服务的赢利都由服务提供商获得。Google最有可能倡导这种做法,它将通道免费接通给客户。目前看来,电信运营商和IT厂商都有可能成为ICT业务的主导者,IT厂商主导的情况下会偏重设备,电信运营商主导的情况下会偏重网络。

商业运营创新例8

面对今天高度竞争的环境,许多企业对于商业模式是什么?该怎么设计和创新商业模式,现有的研究很难形成一个系统的、普遍适用的理论分析框架。

另一方面,截至2006年底,我国电话用户总数已经达到8.25亿户,其中固定电话3.7亿户,移动电话4.55亿户。2006年,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已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固定电话和手机普及率分别超过30%和35%。如此巨大的市场正在吸引全球投资者的目光。本文试图对电信运营企业的价值创新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个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理论框架。

1、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分析框架

由于人们对商业模式本质认识上的分歧,准确界定商业模式很困难,[1]但绝大多数学者都同意,商业模式从根本上讲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2]如Afuah&Tucci(2000)[3]和Amit&Zott(2000)都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4]Mahadevan(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价值流、收益流和物流的混合体。[5]Hamel(2000)将商业模式分为四大要素,在四大要素间产生出三种不同的连接,这些连接重点就是公司如何赚得应有的利润。[6]Thomas(2001)认为商业模式是开办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所涉及的总体构造。[7]Dubossonetal(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以产生有利可图且得以维持收益流的客户关系资本。[8]Ches-brough&Rosenbloom(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反映企业商业活动的价值创造、价值提供和价值分配等活动的一种架构。[9]Afuah(2003)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指出,商业模式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卓越的客户价值并确立企业获取市场价值的有利地位的各种活动的集合。[10]Rappa(2004)认为,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

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是获取更大的价值。就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式,Thomas(2001)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涉及企业的流程、客户、供应商、渠道、资源和能力的总体重构。Dubosson等(2002)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涉及企业结构及其合作伙伴网络革新。Rappa(2004)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意味着企业必须明确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来创造价值、在价值链中如何选取上游和下游伙伴中的位置以及与客户达成产生收益的安排类型。罗珉等(2005)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组织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组织本身、顾客、供应链伙伴、员工、股东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高闯,关鑫(2006)指出,商业模式创新是通过对企业全部价值活动进行优化选择,并对某些核心价值活动进行创新,然后再重新排列、优化整合而成。

综上所述,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而价值创造是通过企业本身以及上、下游的合作而被创造出来的,并在它们之间进行着传递和消费。因此,商业模式创新绝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内部的事。就电信业而言,随着数据增值业务快速发展和3G时代的日益临近,电信业价值创新系统演变呈现出如下趋势:一是电信产业链由链状演变为网状。纵向方面,新加入环节增多,更为细分化;横向方面同一环节内的企业不但数量大幅增加,而且更为专业化。

这种趋势要求对电信运营企业对产出重新定位或重新创造,与其他相关企业结成联盟,以使企业的能力和价值创新活动相匹配。二是在电信业价值创新系统内部,各环节对价值创造的贡献被重新界定,价值和利润在系统中发生转移,向对价值创造起关键作用的环节聚集,表现为网络运营环节的价值将不断下降,内容和应用方案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而电信运营商业务外包成了必然选择。同时,每一环节的运作效率对整个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各成员企业间联系更为紧密,逐渐发展成以战略联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流程对接和文化融合等为特征的深度合作。三是由于3G技术的开放性和不确定,因此对电信产业相关标准的竞争将越来越成为竞争的重要方式。四是在三网融合、固定移动融合的技术背景下,原来看似没有联系的不同产业变得越来越相关联,并出现重叠、替代、交叉和趋同等变化,并且不同生产网络之间加速价值整合的步伐越来越快。它们相互间的协作关键就在于合理的结算、利润分配模式,只有双赢的分配方式才能保证跨行业业务的顺利推进。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将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分为三个层面(见图1)。

产品层次的创新,包括电信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其实质是产品模块分解和集成。电信运营企业层次的创新,包括业务创新和管理的创新,其实质是电信运营企业业务和管理功能的梳理和优化。电信产业层次的创新,按照合作的层次和深度,可以将企业间的协作分为业务外包和战略联盟两种形态。电信运营企业可以利用模块分解将非核心业务外包,集中有限的资源于自身比较优势的环节,利用模块整合和网络联盟,实现价值创新。

2、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策略

2.1产品层次的创新

2.1.1电信产品创新

电信产品创新涵盖了产品设计标准制定、产品设计开发、营销、品牌等诸多方面。其主要目标是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实现对质量、成本、可靠性、可服务性、响应速度的提升。按照创新的内容与程度,电信产品创新可分为几类:一是以全新技术开拓全新市场。二是对现有市场提供新的产品组合。三是利用现有的资源增加产品种类,即产品线延伸。四是改善现有产品性能。五是改善附加产品。

在进行电信产品创新时,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要突出自主品牌,力争成为电信产品设计标准的制定者或主要参与者。二是要细分并紧密联系客户需求。个人用户的电信需求至少包括:必需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工作和自我发展、使生活更为便利、兴趣或娱乐需求。组织用户的电信需求至少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提高内部运营效率和加强与用户、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

2.1.2服务创新

服务模块化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电信产品提供过程中相关服务的标准化、人性化和规范化,并为产品创新提供业务、技术和政策保障。具体包括:①推进产品专业化服务,特别是各项增值服务,拓宽服务范围。②建立与品牌发展相配套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化服务体系。③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

2.2企业层次的功能再造

2.2.1电信业务重整

电信业务的重整涉及营销与业务办理、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建设与安装模块、定价与收费、网络管理、客户服务6个功能模块。对业务模块再造的主要目的是对企业内部业务要素重新配置,充分发挥其盈利潜能。业务再造的主要方法是对业务环节的清除、简化、整合和自动化。清除主要指对企业现有业务环节中的非增值活动予以清除。简化是指在清除非必要的非增值的环节后,对剩下来的活动做进一步的简化。整合是指对分解的业务环节进行整合,以使业务运作过程顺畅、连贯,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自动化是指采用自动化解决方案,减少数据反复的采集及降低单次采集的时间,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增加信息的利用率等。

2.2.2管理模块化再造

目的是打破传统的组织业务部门分割状态,通过对企业管理职能的重组,支撑产品、技术和服务创新,快速相应顾客需求。对电信企业,可以将组织管理分为三个模块:前端、后端和其他职能模块。前端模块负责业务发展,集中市场营销与销售的职能,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客户特点不同,需要采取有差别的营销策略。后端模块设立客户响应中心,作为前后端的接口,保障端到端的服务开通与故障排除流程的顺利运行,以及负责对网络运行情况的维护与资源的调配和管理。

2.3电信产业层次的创新——构建价值创新网络

由于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三网融合趋势正在加强,在极大地拓展电信行业发展的空间的同时,也将原来3个不同产业的企业放在同一个竞争平台上。单打独斗式的企业难以在所有环节建立起核心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对电信企业的技术、资金、知识、渠道等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在竞争中合作成为必然选择。按照合作的层次和深度,可以将企业间的协作分为业务外包和战略联盟两种形态。运营企业可以利用模块分解将非核心业务外包,集中有限的资源于自身比较优势的环节,利用模块整合和网络联盟,实现价值创新。2.3.1外包策略

外包策略的实施是在电信产品或业务模块化分解的基础上确立的。电信企业外包有两种基本类型:业务外包和管理外包。业务外包主要是指对前后台业务进行外包;也有一些企业对内部独立性较强的管理职能进行外包,被称为管理外包。业务外包主要是将前后台业务进行外包。管理业务外包相对较少,主要有财务管理中应收账款业务外包,人事管理中招聘员工管理外包等。一般认为,将非核心环节业务或职能外包给其他企业,有利于降低经营的不确定性风险和生产成本,提高质量,加速了技术和产品创新,有利于发挥各价值模块的核心优势,在合理利益共享机制下实现协同。

2.3.2建立价值创新网络联盟

随着电信运营环境和技术复杂度不断增加,电信价值创新网络也日趋复杂,已从过去简单的“软硬件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用户”合作模式,转变为由电信运营商、供应商群(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及软件提供商、内容服务提供商、终端设备提供商)、竞争者、相关企业、用户、政府、科研院所以及相关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网络,随着合作关系日益密切,电信企业通过战略联盟获得整体的优势,成了企业的可行的选择。战略联盟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契约,参与成员通过联盟带来比自身单独参与竞争更为丰厚的收益。从电信运营商角度,电信业联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态。

一是电信运营商与供应商的联盟。包括:①与设备系统集成及软件提供商联盟。②与终端设备提供商联盟。中国联通在推广业务时,采用与重点终端设备提供商在资本和技术层面合作的方式。③与内容/服务提供商的联盟。

二是与竞争者的联盟。包括:①与运营商之间的联盟。②与潜在竞争者的合作。

三是组建跨行业联盟。与教育界进行合作提供远程教育服务,与游戏开发商合作开发手机游戏,与银行合作开发电子银行,与医疗界合作提供远程医疗,与政府合作提供电子政务等等。跨行业合作,一方面,为个人用户提供了服务,合作连接了多元化的利益群体,锁定用户群体,创造差异化的特色服务优势,使用户从单一的对电信产品消费转变为一种对生活方式和社会身份认知的依赖,从而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达到吸引和巩固客户的目的另一个方面,这些企业中的部分企业也是电信运营商的行业用户,他们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同时也满足了这些行业用户的需求,增加了他们各自的业务范围,为企业创造了价值。

四是与用户的合作。用户能够提供需求信息,帮助运营商构建产品概念,参与评估运营商的合作对象和合作过程,实现新产品或服务的设计要求。

五是运营商与相关辅助机构的联盟。包括:①与公共研究部门、教育机构和专业化公共支持部门等科研院所的联盟。②与包括电信行业协会、通信企业家协会、人才培训机构、中介咨询机构等专业服务机构的联盟。

从中国电信行业已有的战略联盟的情况来看,缺乏电信运营商的市场导入作用,而且与专业SP合作较少,与设备制造商之间的整合程度不够,因此造成业务的低质、重复。在电信行业战略联盟的组建过程中,电信运营商应该更加注意对SP的引导作用,使其能够更快地掌握电信行业的专有知识,建立特定的营销模式。对于终端制造商,则应该加大整合的程度,电信运营商与终端制造商双方在判断客户需求、研发产品等环节上要加大以客户为导向的力度。值得注意,由于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电信联盟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有风险,包括:合作伙伴的能力风险,合作关系风险,投资套牢风险,信息共享风险等。因此,如何提高伙伴间信任、降低联盟风险就显得非常重要,电信企业间联盟关系管理是构建战略联盟的关键。电信企业间伙伴关系管理可以从以竞合的思维选择联盟伙伴、协同联盟之间的文化、增加联盟沟通、提高联盟之间的信任与忠诚以及合理分配战略联盟利益这几个方面着手。

3、结论

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绝不仅仅是运营企业内部的事。在当前的现实背景下,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本文将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分为三个层面:产品层次的创新,企业层次的创新和产业层次的创新。在产品层次的创新上,应该尽量谋求成为设计规则的参与者或提供者,注重从模块分解与集成的角度对电信产品进行创新,从标准化角度对电信服务进行规范,尽快提升我国电信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层次再造上,注重从管理和业务模块功能梳理的角度,促使企业组织管理模块化,以及业务组件清晰。在产业网络层次的创新上,应借助外包和网络联盟等策略,实现价值创新。

商业运营创新例9

卢卫:互联网+时代创业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创业主体多元化和领域宽泛化,二是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融合,特别是线上线下融合。过往在互联网领域的创业有很多,但是失败的比例比较高,虚拟经济的情况下有很多的泡沫。这波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结合、和传统产业融合的创业,空间会非常大,成功率也会有所提高。现在国家政策、资金等方方面面的支持,我觉得创新、创业要把握好这次机会。

谢艺伟:青年永远是创新的主体,创业不仅仅是80后、90后,甚至有00后也开始走上这条道路。创新、创业与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系,改革开放以后,创业创新体现在体制内;大概1984年开始的下海浪潮是被周边形势推动的;进入上世纪90年代更多的人已经是主动去拥抱创业。互联网时代来临青年人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只要有自己一个方面的特长,将最强的优势做到极致,在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下给大家提供了这么好的孵化条件,青年人完全可以依托这样的机遇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所以80、90后整体表现是越来越多的拥抱创业。

互联网+时代运营商何去何从

王天广:非常感谢这个时代给予年轻人更多的机会,下面我们来谈一谈互联网+运营商这个话题。首先需要对互联网+进行一次再认识,互联网+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和以往的经济形态有什么不同?

卢卫:互联网+出台后,方方面面的专家已经谈得非常深刻。我个人认为互联网+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技术,中国互联网发展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很长一段时间苦于只有PC互联网的技术,很多应用发展相对还是缓慢的。移动互联网来了,大数据云计算来了,才使得互联网+能更加丰富多彩,所以只有互联网技术是不行的,必须延伸出这些技术。第二是转变升级,我们一直在提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由互联网+推动的转型升级需要管理者、从业者、创业者的观念理念都转变升级。第三是融合,互联网使得跨界很容易,跨界的下一步是相互融合,行业界限模糊之后,很容易打造出新的业态。比如,以当下最火热的Uber与滴滴出行来看,滴滴出行再推送医生上门服务,Uber开启了快递业务。

互联网是互联网+的载体,互联网不仅是基础设施,更是创新创业的平台,是新业态的摇篮,而且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消费互联网,更重要的是和传统产业相融合的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重点是工业互联网,是装备制造业。与消费互联网竞争一片红海相比,围绕产业互联网的服务还非常少,所以创新创业必须看准这些趋势。在互联网+时代并不是外行打倒内行,而是趋势战胜规模。

王天广:现在舆论认为与BAT这些互联网龙头企业相比,电信运营商是封闭落后的,依靠垄断来获取利润,将会被取代。运营商会不会真的被取代呢?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沈可:通信业在经济民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13年8月国家出台“宽带中国”战略,把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正式列入国家战略。几乎同期提出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指导意见,以前提扩大内需就是铁路、公路、机场。现在首先想到信息消费,这是很重要的。另外,今年推出的互联网+是和“一带一路”、亚投行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放在国家战略来考虑的。

2011年的人均通信支出的水平只有2002年的1/3,过去的6年时间里,总体的通信资费下降了31.2%。过去6年里,电信运营商完成了从2G向4G的两个跨越,所以运营商做的这些工作不能简单说是封闭保守的体系。

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将发挥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成为互联网+的推动者,推动整个信息化水平向上走。另一方面,对于行业开放智能整合成为互联网+的赋能者,通过能力开放,特别是数据的整合,让企业具备互联网+的能力。过去我们讲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是水、电、气,以后将是电、网、水、气。

王华:站在整个行业的角度看,目前运营商能够真正提供有价值的能力实际上越来越少。近年来,有关运营商边缘化的声音确实需要反思。我认为这种局面跟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模式有很大的关系。电信运营商原有的运营模式是以运营商为中心的封闭的产业链,到了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必须打造一个更加开放的,跟整个价值链合作共赢的这样一个全新的产业模式才有可能真正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价值。电信运营商不能算小账,要算大账,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大账算好了,那就好了。

除了一些运营商的基础通信能力之外,中国移动能力开放是分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推出的移动梦网,开放了通信能力与计费能力。第二阶段是2010年推出应用商店,在移动梦网的基础上将APP门槛降低了,提供了一些标准化的开发工具来帮助创业者提供开发能力。下一步继续谈开放的话,非常重要的就是大数据的能力开放。一方面向创业者开放运营商的数据,帮助创业者快速成长;另一方面是运营商的数据和各家企业数据的整合,当然整合之后的商业模式也需要思考。而且这方面推进不仅仅靠运营商,还需要得到政府、行业等方方面面的支持。

王天广:据了解,上海电信支持互联网+时代创业做了很多工作,提出了一站式服务,而上海联通前段时间了《互联网+白皮书》,提出i-Plus的概念,能否详细介绍一下?

雷宇:一站式服务包含两块内容,一个是面向园区的科创综合网络服务方案,另外一个是创客的千万扶持计划。

面向园区的科创综合网络服务,是标准化的网络解决方案。除了常规的电信运营商提供的高速带宽之外,还包括现场保障服务、运营管理服务。这些服务是科创园区中心都迫切需要的。比如说有线网络解决万兆到园区,光纤到席位。无线网络很重要的就是WiFi覆盖,我们有标准覆盖,标准的AP,低密度,也可以提供一些个性化的高密度覆盖,比如说一个AP上可以存在100―200个用户同时接入。千万扶持计划包含云服务、流量包、网络安全、营销资源等免费扶持计划。针对100个产学研的团队,200个新兴的科创企业,总的价值大概在1500万元左右。让一些创业团队能够比较轻松的起步,从0到1,降低创业初期的一些运营成本和风险。

沈可:i-PLUS是互联网+的缩写,我们赋于了新的含义。i就是孵化的意思,直接提供社会上提供的初创的孵化业务。P是指平台,主要是指能力开放平台,将可以输出的能力整合成API的形式供各种开发者进行调用,这是体现赋能者的重要的承载平台。L是连接,大家习惯讲人和人之间的连接,现在拓展成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的连接,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重新定义这些连接的概念,上海联通在承载的物联网的状态,主要是产业互联网。物体之间的连接,上海联通在一些热点区域尝试ltem专用4.5G的网络技术,U代表用户和渠道,用户群和渠道能力其实也可以开放出来供创业者使用,因为创业者初期初步缺资金以外可能还缺乏怎么通达用户,通过什么渠道进行销售的问题,可以帮助企业完成通达用户的临门一脚。最后的S是指云计算和大数据,作为基础要件提供给大家。整个行业里面大数据和云技术是很热门的事情,确保用户隐私的情况下如何做数据能力的输出和云能力的输出,这些事情整合起来就是IPLUS,一句话形容,这个体系就是以基础电信的先进网络作为基础,大数据作为核心,能力开放作为手段,用户和渠道作为支撑的一个互联网+的体系。

如何实现双赢?

王天广:互联网+的“+”实质就是变革、开放、跨界、融合。这也就意味着创客和运营商之间有一个合作的纽带,互联网+时代运营商和创客如何更好地合作才能实现双赢呢?

谢艺伟:越来越多的基于互联网的创业故事在我们身边发生,比如说一些校园创业英雄。他们快速发展得益于运营商的基础服务能力以及云管端的不断发展。而从运营商角度看,4G的带宽出来之后,可能我们服务内容还没有跑起来,信息高速公路有了,但跑的车还不够多,类别不够丰富,在这方面创业者大有可为。运营商与创业者应该是可以相互促进,相互成长,给青年人更多的希望,青年人也给运营平台更多的技术支撑。

雷宇:运营商和创客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上海电信推出上述提到的两个项目。首先是责任所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上海也将科创中心的建设列为一号工程。网络是互联网+很重要的驱动力,而且是运营商的看家本领,在这方面应该做出自己的贡献。其次是园区和创客的急切需求。通信行业很多东西都是比较专业的,尤其包括一些新兴的云计算,包括新兴业务。有些创业者则可能并不熟悉,需要运营商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以及服务的保证。再次是运营商自己转型的需要,运营商、电信企业需要转型,要适应互联网+的需求。最后,随着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对通信网络的需求会快速的增长。这些快速增长对互联网的基础服务能力,网络保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这是运营商的成长空间,也包括随着我们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运营,都推出了很多新的运用的需求,这个也是我们转型的方面。运营商支撑创业者,既是责任所在,同时也大有可为。

王华:关键是服务两大创业群体,一类是面向个人的个人创业者,另一类是面向企业提供集成服务。针对这两类做差异化的服务和支撑,面向个人创业群体流程更简化、成本更低、界面要更清晰友好。面向大中小企业的解决方案,这里面可能要提供更加专业的支持,可能要提供一些深度的合作,灵活的商业模式,这样才有可能共同促进整个产业的融合发展。

王天广:2012年中国电信在上海创立一个创新孵化基地,这3年来有没有什么成功案例?做了哪些探索?

商业运营创新例10

一、产业新城运营商评价结果及分析

1. 综合实力评价结果

目前,我国涌现出一批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扎实实践的优秀产业新城运营商。从我们对全国产业新城运营商的评价结果来看,虽然国内运营商在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但仍有一批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并积极实践的优秀企业脱颖而出(见表1)。

华夏幸福、张江高科和中新集团综合实力突出,行业领军地位凸显。华夏幸福以其对区域布局的精准把控、创新高效的市场化运营模式以及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并行驱动的发展模式位列产业新城运营商综合实力榜首;而拥有良好产业生态的张江高科转型“科技投行”,并确立“时间合伙人”战略定位,创新能力突出,产业发展能力领先;中新集团运营的苏州工业园是中新集团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能力的成功示范,近几年中新集团以“新型城镇化综合开发运营”为目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异地复制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招商蛇口与招商地产进行整合,并顺利实现上市,蛇口工业区的升级改造战略抢眼,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能力不俗;亿达中国具有完整的产业和产品定位,亦注重城市配套设施的建设,位居综合实力前五位;泰达控股打造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形成集聚,对天津经济贡献度高,而且城市各类配套完善,城市建设能力突出;启迪协信依托启迪控股的品牌、园区经验和协信的“产住商”硬件资源,市场竞争力得到极大提升,发展势头值得期待。天安数码城有着丰富的园区开发与运营经验,其能为园内企业提供全方面服务,并在园区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产业发展能力出色;随着借壳上市以及国企改革的推进,上海临港产城一体化之路依然可期;中国宏泰定位于产业市镇运营商,起步于廊坊,在龙河高新区深耕亦有十年之久,但对外扩张方面略显保守,发展速度受到制约。

2. 产业发展能力分析

中国指数研究院通过对产业导入能力、产业培育能力、创新发展能力和经济贡献四个维度详细对比了24家运营商的产业发展能力(见图1)。研究发现,产业新城的产业打造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运营商从定位、招商、产业链整合、运营服务等各环节发力,方能实现园区产业的良性循环。因此真正优秀的产业新城运营商在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具备较高的均好性。

从评价结果来看,目前张江高科凭借杰出的产业导入、独具特色的创新孵化能力,产业发展综合实力强。中新集团背靠中、新两国政府资源,产业导入能力突出,苏州工业园成为全国首个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域,创新驱动力优势明显,产业发展能力同样出色。华夏幸福凭借精准的产业定位和专业的招商水准,使固安工业园区的产业“从无至有”,再通过产业培育、嫁接创新资源,产业逐步做大做强,产业发展实力突出。招商蛇口善于把握产业升级态势,拥有较强的产业敏锐度,并注重创新资源的引入,产业发展综合实力强。天安数码城拥有25年的产业运作经验,其针对中小企业构建园区服务体系,打造的产业生态闭环,使其成为一座超级孵化器。另外,在评价过程中启迪协信和清控科创两家清华系背景企业创新资源丰沛,创新发展能力居于前列。

3. 城市建设能力分析

本次研究通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口集聚以及生活宜居性四个方面对于目前全国产业新城运营商的城市建设能力进行全面评判(见图2)。目前,国内产业新城项目的城市建设水平较过去有明显的提高,运营商对于园区建设及配套服务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城市功能的完善在现阶段还无法促成“产”与“城”的充分融合,多数新城项目的人口聚集能力和职住平衡度依旧较低,产城融合目标的实现还需要产业与城市更加均衡的发展。

从评价结果来看,华夏幸福凭借高效的合作模式和资金优势以及配套先行的城市建设理念,在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配套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果,其城市建设能力在所有产业新城运营商中领先优势突出。而中新集团则受益于早期与新加坡合作建设新城项目时学习到的城市建设经验和基础,并借助政府层面的扶持,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配套方面同样成果显著,城市建设能力也较为突出。亿达中国作为市场化产业新城运营商的代表,凭借“官助民办”的开发模式,在基础建设与配套方面亦表现出色。

4. 企业经营能力分析

该研究从经营规模、盈利能力、融资能力、财务稳健四个方面考察产业新城运营商的经营能力(见图3)。从评价结果来看,华夏幸福凭借领先的资产规模、营收规模及增速,企业经营能力居于前列。亿达中国在大连深耕多年,近年来扩张步伐加快,营业收入稳定,企业经营能力领先。另外,张江高科具备推进科技孵化、股权投资的金融环境,向“科技投行”转型成效明显,目前股权投资收益显著加大,资产负债率低,企业经营能力突出。

二、产业新城运营商发展趋势

1. 模式创新,PPP等市场化运作模式有望进一步推广

目前,我国PPP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虽然略有成效但问题尚存。随着我国政府部门风险共担及立法意识的加强,未来社会化开发模式将逐步走向成熟,新的PPP开发也会广泛介入城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如轨道交通、智慧城市建设等,未来PPP开发模式有望得到进一步推广。

2. 资源整合,建立要素流动通道,构建平台与圈层

未来产业新城运营商将最大限度、开放性的整合优质资源,建立要素流动通道,搭建平台,使各主体之间产业信息、产业资源更加频繁的交互,形成互动循环的内生系统,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

3. 轻重并举,探索轻资产模式正在路上

对于产业新城运营商来说,项目的投资、开发、建设是其硬实力的表现,而品牌、服务和平台才是未来需要强化的核心竞争力。预计未来,越来越多的产业新城运营商将从单纯的土地和物业开发转向开发、运营、服务并重,由重资产模式向轻重并举转型,这也更加符合产业新城运营商的“运营”本质。

4. 服务为王,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

业务转型将成为运营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未来运营商将从产业增值服务、服务软实力等方面入手,加大创新创业孵化服务、融资服务、股权投资等业务的拓展。随着运营业务的精细化拓展,将不断衍生新的增值服务,其收入来源将多元化,收入结构将更加平衡。

5. 纵横捭阖,不同资源优势企业强强联合,实现“1+1>2”

产业新城的开发建设牵涉到土地整理、产业引导招商、产业培育、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运营等多个维度,而不同运营商所擅长的领域亦有差异,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运营商之间各取所长,共享利益,共担风险,方是上策。强强联合将成为产业新城领域的趋势之一。

6. 远赴重洋,国内产业新城成功经验将实现海外复制

商业运营创新例11

互联网+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互联网+并非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重组生产要素和产业链资源,改造旧基因、培养新业态的化学反应。互联网+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赋予经济实体新的生命力,也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改革、创新的新平台。

互联网+时代变革

置身其中的通信产业,也用业绩 诠释着充满激情与挑战的变革年代。过去的一年里,中国4G正式商用,4G用户突破1亿户;移动转售正式开启,42家转售企业进入基础电信领域;中国铁塔挂牌,网业分离迈出试探性步伐;宽带中国战略实施落地;SDN进入电信运营商的视野,颠覆网络架构,同时有望改写设备商格局。

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数据流量正在改变着通信世界:行业步入互联网为主导的发展阶段,高歌猛进的互联网企业不断掀起新一轮的上市并购热潮;电信运营商内非话收入占比达到58%,但收入增幅难抵传统业务持续下滑的现实,让运营商变革的内生动力强劲。

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进生产方式、发展模式变革的背景下,电信运营商、设备商、互联网企业都在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互联网+各行各业”时代的到来,不仅将万物连接,让数据流动,更让各方纷纷突破原有的边界走向更深一步的融合。

能力与创新

置身于互联网+时代的我们,需要怎样的企业能力与商业创新?

运营商:丰富管道内涵。作为万物连接、数据流动基础设施的提供者,运营商是“互联网+”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动力。而“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基础设施不仅包括传统的网络元素,而且已和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机制等全面、深度融合。作为基础电信运营商,不仅要做好管道,还要丰富管道内涵。同时,搭建平台,形成互联网化运营商的差异化优势,而这一切都考验着运营商智慧,需要运营商技术突破与商业模式创新。

技术设备商:万物互联能力。互联网+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连接对运营商的网络基础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物理连接到情感体验连接,再到信息连接,正一步步推动着运营商基础网络架构向着超宽网络和SoftCOM方向演进。网络对技术设备商的需求相应变迁:承载更大流量、管理更大流量和兑现流量数据价值,成为一切技术设备(包括终端)解决方案比拼的关键。只有那些能够适应移动互联需求的技术设备商,才能够在这个新时代游刃有余。与此同时,设备商的商业能力,也需要在移动互联时代重构。

互联网企业:技术与商业的双考验。天生“互联网基因”的互联网企业,在移动互联时代面临新的洗牌,BAT巨头加紧抢占移动互联入口,数以万千的移动互联业者更是左右突围。瞬息万变的技术创新和无所不至的创新创意,让移动互联网产业高地不断“城头变幻大王旗”。企业能力与商业创新竞争,对互联网企业更血腥、更直接。

虚拟运营商:商业模式新考验。在移动通信渗透率超过90%的通信市场里,带着批零倒挂等种种约束的虚商,放号一年410万用户、平均ARPU值13元未达到预期。但经历牌照竞争、具备通信服务能力两年的积淀,2015年是虚商真正形成商业模式的一年。在移动互联时代的虚拟运营,已经完全不同于仅仅是业务批发的传统移动转售,只有流量与服务的更紧密结合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才是立足之本。

产业链风向标

无疑,互联网+的能力与创新,既是产业链业者智慧的考验,也是企业内在发展修炼的要求,也正在成为全产业链的风向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