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年患者卧床与便秘的关系
老年慢性便秘患者重度便秘发生率从卧床前期到卧床期明显增加,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卧床活动减少,肠蠕动功能进一步降低,导致便秘。在本次调查中,老年卧床患者长时间卧床或室内生活,活动少使肠蠕动功能降低。老年卧床患者自理能力缺陷,尿失禁的发生率高,部分患者认知障碍,这些都将影响患者对摄入足够水分的能力和愿望,使水分的摄人减少引起便秘。导致老年患者卧床的主要疾病是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及老年痴呆等疾病,可能与患者服用多种影响排便的药物如降压药、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及抗抑郁药等有关。卧床老年患者排便需他人协助,由于不愿麻烦他人或病室有他人等环境不便,抑制便意,而未及时排便。本研究显示,50.45%的患者遵医嘱服用缓泻剂,15.15%自己服用泻药,特别是长期过量使用缓泻剂加重便秘。这些因素均能导致卧床老年患者发生便秘。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68例,年龄20-86岁,其中颈椎骨折3例,腰椎骨折26例,骨盆骨折8例,股骨干骨折16例,股骨颈骨折7例,便秘出现时间多在伤后3-12天,多伴有腹胀。
1.2 临床表现
1.2.1 引起便秘的心理因素,骨折病人多属意外伤害,发病突然,对预后担心,使病人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变化,损伤疼痛,情绪紧张等应激反应均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出现胃肠蠕动减弱。
1.2.2 患者机体变化骨折病人卧床时间较长,尤其是颈腰椎病人骨折,股骨干骨折病人,胃肠蠕动减慢,食欲下降 ,摄入食物和水分较少,肠内容物不足以刺激正常蠕动。
1.2.3 饮食与机体功能下降的影响多数病人家属为使病人早日康复,给予高脂,高蛋白,低纤维饮食,粪便在肠道内移动缓慢,大便干燥,形成硬便,腹部可触及硬快,自诉在直肠部有饱胀感或下坠感,排便费力。
1.2.4 排便习惯及姿势的改变正常人多采用蹲姿,利用重力和增加腹内压促进排便,很多病人对床上使用便盆不适应,以致便秘。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护士的言行对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有直接影响,向病人解释发生便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增加病人的信心和安全感,指导病人卧床排便,尽情建立床上排便习惯,并按时排便,养成良好的排便规律。
2.2 提供隐蔽性可采用下列方法:(1)拉上屏风 (2)要求访容和工作人员暂时离开;(3)打开窗户;(4)利用芳香剂除臭。
2.3 饮食指导在饮食中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及粗粮等含纤维素高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促进肠蠕动,利于排便,保证每天1000-2000ml的饮水量,保证肠道内有足够的水分,达到软化大便,肠道,利于排便的目的。
2.4 腹部按摩由护士或病人自己进行按摩,双手重叠,以掌跟着力,顺时针方向反复进行按摩,每日2-3次,每次按摩15分钟,以改善结肠血液循环,增强结肠蠕动能力,利用大便排出。
2.5 床上活动指导病人在床上进行适当的运动,如做深呼吸收腹和提肛运动等,促进肠蠕动,促使病人自主排便。
2.6 使用缓泻药物对于3天未排便的病人,可服用一些缓泻药物,临床常用番泻叶3-9g浸泡于100-200ml沸水中,代茶引用,一般老年体弱着服用100ml左右,体质较好可服150-200ml,约在服药后4-10h开始排便,可排便2-5次。
2.7 便秘的护理对于大便干硬,有变意者可外用开塞露,达到软化粪便,刺激肠蠕动的作用,超过5天无大便者,可给予灌肠。
综上所述,针对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预防和护理,通过各种积极措施应用于临床,有效降低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发生率,但各种方法都有它一定的运用范围,护理过程中根据个人情况针对性的实施,以获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阴世伟、罗静、段磊等,骨科卧床病人便秘原因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3,18(5):331-332。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83-01
1 便秘的相关因素
1.1卧床因素 老年患者由于创伤等原因制动等,卧床时间长、活动受限,使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引起便秘。
1.2手术因素 老年卧床病人手术多采用硬脊膜外麻醉,使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受阻滞,胃肠蠕动消失,内外括约肌、肛提肌等松弛,增加胃肠张力,胃内容物不易通过大肠而导致便秘。
1.3 心理因素 老年患者多为意外创伤,由于发病突然和对预后的担心,患者通常会感到紧张、恐惧、焦虑等,从而抑制了胃肠运动,导致抑制便意的情况。
1.4 年龄因素 老年卧床病人中饮食过于精细,高纤维素食物少,肠道内水分缺乏,菌群失调,排便肌群收缩力下降,排便动力减弱,肠内容物在肠内的停留时间长,使水分吸收过多等,引起便秘。
1.5 饮食因素 骨老年新入院、术后病人,因禁食或进食量不足而导致的内容物缺乏,而术后进食时间过度推迟,老年病人食欲减退,只进少量流食或半流食,饮水量减少,这些都可以导致便秘。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对新入院患者做好入院宣教,缓解其紧张情绪。耐心向患者讲解便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及其重要性。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做好家属及陪护人员的思想工作,并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2.2合理使用缓泻药物 对于3天未排大便者,服用缓泻药物。应用开塞露40~60ml,以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超过4天未排便者,给予灌肠。
2.3 创造良好的排便环境 患者在床上排便时,应保护其隐私,用屏风遮挡;给患者提供充足时间,避免在排便时急于完成护理及治疗工作而催促患者,导致患者未完全排干净大便,使大便过长时间贮留于肠内而产生便秘。
2.4 健康教育
2.4.1排便训练指导 每天定时引导病人排便。指导患者进行腹式运动,可伴腹式呼吸进行, 4~6次/min,持续5~10 min,以增加腹压,增进肠蠕动,有利于粪便向下移动。排便训练法对于骨折卧床病人发生便秘,具有更为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效果[2]。
2.4.2饮食教育 指导患者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不能饥饱无常,软硬冷热相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多添加富含纤维素及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粗粮等;经常食用蜂蜜、核桃仁、山楂、香蕉等,以起到自然导泻的作用。鼓励患者多饮水,在无疾病禁忌的情况下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 ml。
2.5.腹部按摩 每天早晨起床前、夜晚临睡前或排便前20 min自行按摩脐周。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双膝屈曲, 腹部放松,双手掌相叠,掌心向下,以大鱼际肌和掌根着力,于下腹,绕脐周呈顺时针方向按摩, 使腹部下陷1 cm,力度以自己能承受为准,每日1 次, 每次10~15min。
3 小结
近年来对老年卧床患者便秘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护士应转变观念,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预防便秘教育。对发生便秘的患者,能够做到及早发现和分析发生原因,尽量少用药物治疗,采用按摩、湿热敷等方法,减少药物对肠道的影响,既能有效解决便秘症状,又能增加患者舒适感,有利于患者的彻底康复。
基础护理
(1)晨间护理:可促使病人血液循环和保持口腔卫生,使病人感到清洁舒适,有利于预防并发症;能通过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为诊断、治疗和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内容包括:口腔、脸、手、足、皮肤、床单的清洁以及头发梳理(男病人剃须)和按摩受压处。
(2)晚间护理:可使病人舒适、清洁,促进睡眠。在晚饭后为病人做一次晚间护理。内容包括:除重复晨间护理内容外,给病人擦背与臀部,用热水泡脚;女病人冲洗会阴,剪指(趾)甲(修剪指甲形状应与指尖相同,足趾应平剪,剪后应磨平),整理床铺,注意保暖。
(3)协助病人进餐:先排尿、洗净双手,用棉被或大枕头托住病人腰部,双手放在床的餐桌上,协助病人进餐,餐后洗手并整理用物。
对于不能取坐位进餐者,可采用侧卧位进食方法。
长期卧床病人主要合并症
的家庭预防护理
(1)主要合并症: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褥疮、静脉血栓炎和继发功能损害。
(2)家庭护理中的预防
A.预防足下垂:足下垂,又称垂足畸形,下肢瘫痪者极易形成。足部应给予支持,如使用足板托、枕头等物,使足与腿成直角,保持背屈位,以预防跟腱挛缩。冬季保暖时,应注意到棉被对足部压迫,可用支架或干净硬纸盒支撑被子,避免压迫足背。指导和帮助病人锻炼踝关节,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B.膝关节畸形的预防:膝关节下放垫子,可防止膝肿胀和关节过度伸展(膝反张),时间不可过长。每日数次去垫平卧,防止膝关节屈曲挛缩。
C.肩、髋部关节预防:
a.平卧:肩关节下方放垫子,以防止肩关节脱位;腿、臀外侧放毛巾卷,防止关节外展、外旋。防止床垫太软,臀部凹陷,使得臀部长期处于屈曲位而发生畸形。
b.偏瘫病人健侧卧:患侧上肢内收于胸,肘下放置垫子;患侧下肢屈曲,腿下放置垫子;背后放置枕头,防止躯干痉挛。
c.偏瘫病人患侧卧:患侧上肢伸展位,健侧上肢屈曲于胸;患侧下肢屈曲,足下放置垫子。
d.半坐位:两臂离开躯干、上肢微屈,肘部下放置垫子,防止肩关节内收畸形。
D.运动锻炼:防止关节僵直、肌肉萎缩、废用性退变,这是保证康复期到来时关节活动的重要条件。
口腔护理与预防呼吸道感染
口腔护理中,要注意到刷牙与漱口的关系。对于卧床的病人,有时漱口比刷牙显得更重要。因此,要求卧床的病人在就餐后(或喝牛奶、饮料后)一定要漱口;病重或吞咽有困难的病人(中风、脑瘫、口腔内肿瘤术后)等,因疾病或其他原因自己不能漱口的病人,可在就餐后用饮水的方法代替漱口,必要时社区护士需亲自做或指导家属做口腔护理。漱口的方法是,含一口(大约10ml)温开水用水冲洗牙齿上下及口腔的左右。漱口之后是刷牙,清洁牙齿面上和牙缝内的残留物。刷牙后仍需漱口,目的是将齿面、缝内刷出的残留物通过漱口,清出口腔(彻底清洁牙刷后,牙刷要向上放置保持干燥)。刷牙漱口后应饮一到两口温水,以冲洗咽喉部,其目的是将该部位的细菌总数的数量减少,是将细菌稀释后吞咽至胃内由胃酸杀灭。如遇疾病限制饮水的病人,可利用全日饮水总量控制,分多次、少量饮水,达到清洁口腔、预防呼吸道感染的目的。
皮肤护理
对于瘫痪或床上活动困难的病人,要定时翻身和有具体的翻身计划,白天每2小时翻身一次,夜间不超过3小时翻身一次。计划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附以表格让执行者记录,以保证计划的实施。翻身前应先拍背,嘱其咳嗽,再让病人饮温开水1~2口,后行翻身。每次翻身均应检查受压的骨突部,以便及时了解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受压的骨突部位,作局部按摩或使用气垫等措施以预防褥疮。
大小便失禁病人的护理对策
文献标识码:B
长期卧床的病人多数为身体瘫痪、晚期癌症等,由于生活不能自理,离不开他人照顾,主要存在抑郁和紧张等心理问题。
1自我形象的改变
长期卧床病人体弱、免疫力减退、抵抗力降低,不但要忍受原有的疾病折磨,还有许多并发症,如持续的疼痛、大小便失禁、便秘、失语等,日夜困扰着病人。久卧床塌,病人整天昏昏沉沉,情绪极度低落,逐渐出现肌肉萎缩,颓废和营养不良等,自卑感油然而生。
2病人的心理状况
长期卧床病人比日常工作忙碌的人要多虑,整日忧心忡忡。如担心疾病难以治愈,连累家人,增加家庭经济负担,日后生活艰难;想起以前自主的生活,担心朋友、同事等人对自己另眼看待。这些是长期卧床病人常有的心态,此类心态,势必导致病人心理负担加重,产生精神抑郁,紧张情绪。有时表现为抑郁少言,有时表现为暴躁、怒气冲冲,遇到一些琐碎小事就大发雷霆。
3用理解、真诚的心灵消除病人的有害心理因素
对于上述心理变化,护理人员应给予谅解,满足病人对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需要。用热情、关心、诚恳、真挚的语言,和蔼的态度耐心引导,使其能正确对待疾病,帮助病人树立战胜顽疾的信心。对于病人的粗暴无礼,要给予深切的理解,切勿感情用事与病人争吵,伤害病人的自尊心,要以深切的理解与真诚的善心去感化病人。要与病人促膝谈心,帮助他们正视现实,鼓励他们振作精神。要帮助他们消除顾虑及其他有害的心理因素,用同样疾患的病人与疾病作顽强斗争的生动事例开导启发病人,增强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因素,主动配合治疗。
4信任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
护士要针对病人的情况进行安慰和鼓励,取得病人信任。病人对护士的高度信任感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要想取得病人信任,就要同病人密切交往,缩短护患间的心理距离,如向病人主动介绍病情,给他们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让病人能够正确对待疾病,鼓励病人做力所能及的事,使其感受到自己生存的价值,坚定生活的信心。
5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工作
长期卧床的病人,床铺要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床旁应留有放置日常生活用物的地方以便病人取用,使其感觉方便、舒适、安全;应每2小时翻动1次,并用湿热毛巾擦洗皮肤,用手掌自下而上、自外而内轻轻拍击病人背部,这可以减少肺部感染与褥疮发生。要注意口腔护理,经常漱口清洁口腔。要定时清洗外,特别是有大小便失禁者,要经常用温水擦洗,保持干燥,有利于减少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减轻和减少病人的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2-0182-01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外伤,多由直接暴力骨盆挤压所致,多见于交通事故和塌方。骨盆骨折创伤半数以上有合并症或多发伤,最严重的是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及盆腔脏器合并伤,救治不当有很高的死亡率。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6岁,日本籍,于2007年8月26日下午不慎从3米高处摔倒,无意识丧失、抽搐,当时有恶心,伴出冷汗,乏力,髋部CT示:左侧耻骨上下支骨折,骨盆CT示:左侧骨盆内壁骨折,给于平卧硬板床,观察病情变化,于2007年8月31日飞机转运回国治疗。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贯穿于外籍骨盆骨折患者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对外籍患者尤为重要。由于患者突然受伤,精神极度紧张,因此我们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充分理解患者,热情关心,细致照顾,耐心解释,选择合适的时间实施干预策略[1][2],使患者了解疾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的方法,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
2.2 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
及时传真国外的保险公司接受委托,解决患者的医疗费用,及时为患者办理延长签证手续,并复印、传真护照,办理临时户口。
2.3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意识变化、瞳孔大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生命体征的变化及腹部症状、体征情况,如发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呼吸急促、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腹痛、腹胀、腹肌紧张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4 大小便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排尿困难,有无尿痛,患者尿液颜色、量,以及患者会阴部是否有血肿,观察腹部及肛门局部情况,是否有腹痛、腹胀、肛门出血、疼痛、触痛,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做好相应的处理。做好会阴护理皮肤护理,保持会阴部及肛门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2.5 卧床休息
骨盆骨折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平卧硬板床,为保证患者卧床休息好,解释卧床休息的重要意义。尽量减少搬动患者,必须搬动时放置于平板担架上移动。
2.6 饮食护理
由于情绪变化,在由于有疼痛比无疼痛造成的情绪障碍更大[3][4],加之长期卧床等因数,均影响食欲。因此要加强营养知识宣教,使患者认识到饮食的重要性,鼓励患者摄入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
2.7 转运前日
保险公司确认转运日期后通知患者,我们做好转运前的准备工作,确认转运的时间,确认机场转运的通道,准备好转运时所需物品,医疗报告、化验结果、病史、片子、药品,转运担架所需被服、毛毯、患者转运时穿着衣物,患者的私人物品、护照、签证。接待保险公司委托转运的医护人员,等转运方医生护士了解病情后,一起确认转运物品,并列出清单。
2.8 转运当日
建立静脉通道并妥善固定,更换转运衣物,根据清单与转运方医护人员一起核对转运物品,确认无误后,护送患者上救护车。
3 小结
外籍骨盆骨折的患者转运前的护理问题较多。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基础护理,饮食指导,做好转运前的准备,有利于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患者回国后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向慧,张亚林,陶嵘. 国外临床心理学家胜任特征研究概况[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14)3.328~330。
[2] Holloway EL,Neufeldt SA,Supervision:Its contributions to treatment efficacy.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hchology,1995,63:207~213.
【Abstract】The waist intervertebral disc prominent will be one kind of common disease, will be one of legs and waist pain
common reasons, at present the waist intervertebral disc prominent sickness treatment principle, take th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primarily, tows as the first choice, will use the 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r to tow the replacement technique coordination to nurse, effect remarkable, specially to early patient curative effect good, curing rate will be high, but will tow around the replacement to nurse the count for much.
【Key words】The waist intervertebral disc is prominent sickness; Tows the replacement; Nurses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病,是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发病多为20~40岁体力劳动或平时缺乏锻炼者,男女之比为6~8.1,约1/3患者有腰部外伤史。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原则,以保守治疗为主,其中以牵引为首选,采用三维电脑牵引复位术配合护理,效果显著,特别是对早期病人疗效好,治愈率高,但牵引复位前后的护理非常重要。我科自2004年1月~2007年10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复位患者1520例。其中男1070人,女450人,治愈率达86%。
总结如下:
1牵引前护理
1.1心理护理:复位前病人由于疼痛,行动不便,心理上有一定的压力,此外,病人往往对牵引复位治疗产生恐惧心理。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首先应帮助病人稳定情绪,向病人详细介绍牵引治疗的原理和具体治疗方法,安慰和体贴病人,消除其不良心理状态,增强治愈信心,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
1.2体位指导:牵引前嘱病人练习平卧硬板床1~2天,保持腰椎脊柱平直,使脊椎关节和软组织松弛,以减轻腰部肌肉紧张度。掌握正确平卧姿势,禁止患侧卧位。
1.3床上大小便练习:向病人说明大小便器的使用方法,让病人在平卧位的姿势下练习床上使用大小便器,以免牵引术后因平卧而影响大小便,或不能保持脊柱平直而影响治疗效果。
1.4术前准备:嘱病人牵引前一日忌食鸡蛋、土豆、蚕豆、山芋及糖类等食物,牵引前一日晚禁食,以减轻和避免复位后出现的腹胀、腹痛、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牵引前要排空大小便,防止术后腹胀、便秘、尿潴留等。同时要配合医生详细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了解病情,作为术后观察病情变化的依据。若疼痛剧烈或精神紧张致使腰肌痉挛者,可于牵引前肌肉注射安定10mg,或请麻醉师行硬膜外阻滞。
1.5物品准备:准备适宜的皮腰围1只;给患者床边备好痰盂或便器,调整生活用品摆放位置,便于取用;嘱患者取出衣袋里锐利物品,并妥善保管,用平板推车送至牵引室。
2牵引后护理
2.1体位:牵引复位后平卧硬板床,床铺保持平整、干燥、清洁,避免有皱折。搬动病人前要给病人系好腰围,确保脊柱水平位。平卧时腰部用软垫垫高约10cm,以保持腰部生理弯曲。病人卧床8小时后可以翻身,第一次翻身必须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每次翻身动作要一致,防止扭动脊柱造成疼痛。
2.2严密观察病情:牵引复位后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卧床姿势、疼痛、腹胀、下肢活动等情况。遵医嘱给予20%甘露醇250ml加压静滴,
每日2次;5%葡萄糖溶液加入地塞米松5~10mg,静滴,每日1次,5~8天;术后第2天腰部可酌情给予膏药外敷。如出现疼痛,可口服或注射止痛
药;如出现腹胀,用热水袋热敷腹部,或针刺以促进肠蠕动。
2.3术后小便情况:术后8小时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解小便就成了90%患者的一个大问题。通过观察发现,牵引复位后近1%病人出现排尿困难
,主要原因是牵引前缺乏床上排尿训练、心理因素、疼痛因素、体位因素、脊髓无菌性炎症及便秘等,护理应针对病因,或加强心理护理,解决心理压力和紧张,或用温水冲洗会阴部,听流水声诱导排尿。必要时采用导尿法,解除尿潴留。
2.4指导患者下床:平卧3天后,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可起床进行少量活动,尽量避免弯腰及不当的姿势。1~2周后可配合矿泉水疗、电疗等物
理疗法。3周后指导病人进行腰肌及下肢锻炼,进行体疗,增强体质,巩固和提高疗效。如病人难以单独下床,可帮助其用以下方式下床:嘱病人小心翻转身体向健侧侧卧,即健侧在下,两侧膝盖关节取半屈曲位,用位于上方的手抵住床板,同时用下方的肘关节将半屈的上身支起,以这两个支点用力,患者会较容易坐起,然后用手掌于床板,用臂力使身体离床,同时使半屈的髋、膝关节移至床边,此法不致引起腰部疼痛或不适。
心功能不全又称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故亦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上按心功能不全发展的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以慢性居多。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42-68岁,32例心功能不全患者经治疗和精心护理,临床症状减轻28例,加重2例,死亡2例。现将临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2 护理要点
2.1合理安排作息。对心功能Ⅲ级的病人,一天大部分时间应卧床休息,并以半卧位为宜。在病情得到控制后,事稍事下床活动和自理生活,适当进行户外散步,减少由于长期卧床引起的下肢栓塞、肺部感染和体力、精力日益衰退,有助于身心健康。心功能Ⅳ级的病人,必须绝对卧床,避免任何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2.2 护士应了解病人入院原因,引起心衰的诱因,如有无发烧、咳嗽、咳痰;询问病人既往史,包括是否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炎等;是否有夜间睡眠中憋醒,日常生活及体力活动后心慌、气短甚至休息状态下也会发生呼吸困难;是否伴有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以上症状常是左心衰病人的主诉。对于右心衰的病人,应了解是否有食欲不振、体重增加及身体低部位如双下肢、腰骶部水肿。
2.3生活中的应激事件也是引起心衰的诱因,护士应询问病人近期生活中是否有较强的应激原和较大的生活事件发生。慢性心衰病人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体力活动受限,心衰程度越重,体力活动受限越严重,甚至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因此,久病的病人常易处于绝望、不安、悲观等心理状态。而长期活动受限也易使家属忽略或漠视病人的病情。
2.4对于左心衰病人应评估是否有紫绀、双肺底湿啰音,心脏向左扩大、心率增快等体征;对于右心衰病人应评估颈静脉充盈情况、肝脏肿大、水肿的部位及程度。
2.5了解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有助于判断病人是否有心衰客观的证据。对使用利尿剂的病人还应定期评估电解质平衡问题。
3 护理措施
3.1休息:休息是减轻心脏负担的重要方法,心功能I级者应避免重体力活动;心功能
Ⅱ级休息应充分,增加午睡及夜间睡眠时间;心功能Ⅲ级以卧床休息为主,可下床排尿、排便;心功能Ⅳ级应绝对卧床休息,自理活动需他人照顾。卧床期间大多数患者愿意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以缓解呼吸困难。
3.2饮食护理:以低盐低脂软食为宜,少量多餐,在服用排钾利尿剂时,若排尿过多,限钠不要过多,每日钠盐摄入
3.3吸氧:遵医嘱给予2~4L/min低流量持续吸氧。
3.4长期卧床的护理:长期卧床者应鼓励经常变换体位,在床上做深呼吸运动及下肢被动或主动性活动,以防止褥疮、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3.5病情好转后活动量的护理:随病情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长期卧床者可首先坐起或床边静坐、几天后可室内活动、室外活动的顺序以锻炼活动耐力。病人每次活动时间、每日活动次数要依据病人对活动的反应及病情决定。活动中出现心悸、呼吸困难应即刻停止活动,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休息,且向医护人员报告,便于调整活动量。
3.6药物护理:遵医嘱给病人服用地高辛、利尿药,以改善心衰症状,提高活动耐力。服用地高辛注意事项:①护士发给病人地高辛时,应先数心率,若
3.7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向病人、家属说明心力衰竭是引起活动无力的原因,心衰是多种心脏病的最后发展阶段,重视治疗原有心脏病,减轻心脏负担(如低盐、休息、服利尿剂等)、加强心肌收缩力(服强心药)是治疗心衰的基本原则。此外,避免呼吸道感染、情绪激动、过度体力活动等诱因,可预防心衰再犯。
3.8出院指导:坚持低盐饮食、休息与适量运动相结合,遵医嘱服用地高辛、利尿药、定期门诊复查,有纳差、恶心、心悸、视觉改变应及时来院就诊。重视预防心衰诱因。
4 健康教育
慢性心力衰竭预后不佳,患者应注意治疗、控制原发病,防止心衰的反复发作。避免引起心衰的诱发因素,如过度劳累,过度激动,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钠盐摄入过多等。应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工作、活动与休息。对于需长期服药的患者,护士应在病人出院前列出所服药物的注意事项,并嘱病人严格按医嘱坚持服药,当出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尿少、体重短期内迅速增加、浮肿等表现时应及时就诊。
参 考 文 献
2.基础护理
(1)晨间护理:可促使病人血液循环和保持口腔卫生,使病人感到清洁舒适,有利于预防并发症;能通过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为诊断、治疗和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内容包括:口腔、脸、手、足、皮肤、床单位的清洁,以及头发梳理(男病人剃须)和按摩受压处。
(2)晚间护理:可使病人舒适、清洁,促进睡眠。在晚饭后为病人作一次晚间护理。内容包括:除重复晨间护理内容外,给病人擦背与臀部、用热水泡脚;女病人冲洗会阴、剪指(趾)甲(修剪指甲形状应与指尖相同,足趾应平剪,剪后应用控刀磨平)、整理床铺.注意保暖。
(3)协助病人进餐:先排尿、洗净双手,用棉被或大枕头托注病人腰部,双手放在床的餐桌上,协助病人进餐,餐后洗手并整理用物。
对于不能取坐位进餐者,可采用侧卧位进食方法。
3.长期卧床病人主要合并症的家庭预防护理
(1)主要合并症: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褥疮、静脉血栓炎和继发功能损害。
(2)家庭护理中的预防
1)预防功能损害体位的摆放
A.预防足下垂:足下垂,又称垂足畸形,下肢瘫痪者极易形成。足部应给予支持,如使用足板托、使足与腿成直角,保持背屈位,以预防跟胆挛缩。冬季保暖时,应注意到棉被对足部压迫,可用支架或干净硬纸盒支撑被子,避免压迫足背。指导和帮助病人锻炼踝关节,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B.膝关节畸形的预防:膝关节下放垫子,可防止膝肿胀和关节过度伸展(膝反张),时间不可过长。每日数次去垫平卧,防止膝关节屈曲挛缩。
C. 肩、髋部关节预防
a.平卧:肩关节下方放垫子,以防止肩关节脱位;腿、臀外侧放毛巾卷,防止够关节外展、外旋。防止床垫太软,臀部凹陷,使得臀部长期处于屈曲位而发生屈髓畸形,一旦病人可以离床站立时,身体的额关节屈曲而不能站立。
b.偏瘫病人健侧卧:患侧上肢内收于胸肘下放置垫子;患例下肢屈曲,腿下放置垫子;背后放置枕头,防止躯干痉挛。
C.偏瘫病人患侧卧:患侧上肢伸展位,健侧上肢屈曲于胸,患侧下肢屈曲,足下放置垫子。
d.半坐位:两臂离开躯干、上肢微屈,肘部下放置垫子,防止肩关节内收畸形8)。
D.运动锻练:防止关节僵直、肌肉萎缩、废用性变。
a.被动运动;病人不能进行主动运动时,进行床上被动操的锻练。
方法:各关节(上肢:肩、肘、腕、指各关节;下肢:髓、膝、踝、趾各关节);各方向(前、后、左、右、上、下);活动顺序由大关节至小关节;运动幅度(屈、伸、旋)从小到大;时间:各关节各方向运动3~5遍,每日l~2次;速度宜缓慢,手法轻柔,循序渐进同时配合按摩。
b.主动运动: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锻练。因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是保持关节软骨面生理功能的基本因素,是预防关节面发生退行性变的有效方法。
运动内容:上、下肢各关节:按照生理活动范围,鼓励病人积极活动,作产L操;手关节:用力握拳和充分伸展手指;足关节:踝用力背屈,足趾伸屈活动。并经常保持手的精细动作的训练,如书写、用筷子进餐等动作
4.口腔护理与预防呼吸道感染
卧床病人体弱、免疫力减退,抵抗力降低,呼吸道和肺部的防御功能减低或减退,易发生吸入性、坠积性肺炎。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途径之一,口、咽部细菌的吸入是产生细菌性肺炎的主要途径。
口腔护理中,要注意到刷牙与漱口的关系。对于卧床的病人,有时漱口比刷牙显得更重要。因此,要求卧床的病人在就餐后(或喝牛奶、饮料后)一定要漱口;病重或吞咽有困难的病人(中风、脑瘫、口腔内肿瘤术后)等,因疾病或其他原因自己不能漱口的病人,可在就餐后用饮水的方法代替漱口,必要时社区护土需亲自做或指导家属做口腔护理。漱口的方法是,含一口(大约10ml)温开水用水冲洗牙齿上下及口腔的左右。漱口之后是刷牙,清洁牙齿面上和牙缝内的残留物。刷牙后仍需漱口,目的是将齿面、缝内刷出的残留物通过漱口,清出口腔(彻底清洁牙刷后,牙刷要向上放置保持干燥)。漱口,刷牙漱口后应饮一到二口温水,以冲洗咽喉部,其目的是将该部位的细菌总数的数显减少,是将细菌稀释后吞咽至胃内由胃酸杀灭。夜间排尿后最好也能饮一到两口温开水,易感儿童及老人外出活动时间过久,回家后也应先漱口,再饮l~2口水,目的同上。如遇疾病限制饮水的病人,可利用全日饮水总量控制,分多次、少量饮水,达到清洁口腔、预防呼吸道感染的目的。
5.皮肤护理防止褥疮
对于瘫痪或床上活动困难的病人,要定时翻身和有具体的翻身计划,白天每2小时翻身一次,夜间不超过3小时翻身次。计划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付以表格让执行者记录,以保证计划的实施。夜间翻身可根据家属或照顾者睡眠习惯,安排翻身时间,如家属晚11点睡觉,可在睡前给病人翻身,晨2点前家中谁起夜,由起夜者再为病人翻身一次,5点前给病人翻身一次至天亮。翻身前应先拍背,嘱其咳嗽,再让病人饮温开水l~2口,后行翻身。每次翻身均应检查受压的骨突部,以便及时了解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受压的骨突部位,作局部按摩或使用气垫等措施以预防褥疮。
对于在床上能活动的病人,视病情和耐受情况制定和指导自行翻身的护理计划。计划要切合实际,训练要循序渐进。方法;白天利用晨起、早中晚饭前、午睡前后、夜间睡前的排尿时间进行翻身。夜间叶根据睡眠习惯和排尿次数增加1~2次。
6.大小便失禁病人的护理对策
卧床不起指卧床时间已大于1个月并不能恢复者。卧床不起的患病率随年龄而升高,高龄老年人既是本病的易感人群,又是重点防治对象。导致高龄老年人卧床不起的特殊病因是跌倒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加上患者并存疾病多,褥疮、挛缩多见等特点[1],也为护理患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延长高龄老年人的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自理能力、减轻社会负担,是每一位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1对象
我科近年收治25例80岁以上老人,其中男9例,女16例;跌倒综合征致病7例,误用综合征致病5例,其他原因致病13例。全部患者并存疾病3种以上。
2方法
2.1健康教育知识传授和行为训练。
2.2指导包括日常生活指导、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活动与锻炼。
3护理
3.1健康教育根据高龄老年人的经历、社会经济状况、文化、职业、民族、生活习惯和风俗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3.1.1知识传授因地制宜、深入浅出地选用专人讲解,指导收听、收看电台、电视台节目,发放宣传手册等教学方法,帮助老人认真学习医学科普知识,如:人体解剖和生理功能,影响衰老的因素及延缓衰老的相关知识,营养学知识,药学知识,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作诱因、演变规律及识别、治疗、护理和预防疾病的知识,以提高老年人自我保护意识。
3.1.2行为训练选择恰当的方法,选用适当的辅助工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自理行为的训练。如:自我护理技能,自测血压、脉搏、尿量、尿糖、痰量,注射胰岛素,关节功能、协调运动训练,膀胱功能训练,语言矫治训练等,促进康复。
通过健康教育,鼓励高龄老人进行自我监测、自我诊断、自我康复、自我护理和自我预防。
3.2日常生活指导
3.2.1病室环境选择安静、整洁、舒适、阳光充足的房间,温湿度适宜。定时通风、消毒。物品摆放得当、合理、安全,便于取用。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
3.2.2皮肤护理定期清洁皮肤,及时更换衣服,选择纯棉、麻织品。穿宽松的衣服。床铺平整无皱褶,避免对皮肤的机械性刺激,定时改换卧位,翻身、拍背,鼓励咳嗽。按摩皮肤,促进血液循环。骨突处垫充气皮垫,预防褥疮、皮炎、肺炎等病的发生。及时修剪指、趾甲,以防自伤和护理中伤及皮肤,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经常清洗肛周、外阴皮褶处,防止皮肤糜烂。及时做好口腔护理,清洗活动假牙,使患者舒适,预防感染。
3.2.3大小便护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解除思想顾虑和心理压力,并提供安全隐蔽的环境,及时排尿,定时排便。教会患者锻炼腰、腹、盆腔肌肉和提肛收缩运动,预防便秘、腹泻、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
3.3用药护理根据高龄老年人记忆力差,听力、视力不好或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等情况,在用药前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据老人药物代谢的特点,合理用药。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和用药方法,保证安全、正确、有效,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及家属讲清所用药物知识和重要性,如:名称、剂量、作用、服用方法、毒副作用、禁忌证等。督促老人按时用药,并严格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训练自我服药,提高治疗疾病的自主性。
3.4饮食护理依据高龄老年人卧床的生理代谢特点及并存疾病,制定相应的食谱。并尽可能照顾老人的生活习惯和口味,适当限制热量,给予充足的优质蛋白、丰富的维生素、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食物,提供丰富的钙铁等微量元素,多食果蔬及粗纤维食物。并保证水分充足,食物加工细、软且多样化。还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以增进食欲,进餐时间充足,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康复。有条件时,还可以介绍一些保健延龄的药膳和食疗方法[2],以延缓衰老,提高健康水平。
3.5心理护理及时了解高龄老人的心理状态、个体特点、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沟通技巧来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给老人以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帮助,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有老年期精神障碍的高龄老人,开展精神心理卫生教育,用安慰、启发、解释、诱导等方法,帮助老人正确认识疾病,采用宣泄、自我安慰、转移注意力、遗忘等方式自我调节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克服不良情绪,提高其内在积极性,积极配合治疗。坚持读书、看报,与社会多接触,与人多沟通,参与社会活动和工作,防止脑萎缩和老年痴呆等病的发生。
3.6活动与锻炼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给予适度的主、被动活动。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教给老人关节肌肉活动方法,保持关节的功能位,维持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肌肉的张力,防止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增强器官的生理功能,防止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有条件时,可用轮椅推到院内活动。配戴合适的视、听辅助工具,改善老人视、听功能。鼓励老人自己处理日常生活,恰当予以补偿的功能,保持残存的功能。护理人员选择适当的被动活动和适宜的物理治疗方法,合适的辅助用具如助步器和手杖。帮助老人尽早下床活动,训练平衡和协调能力,进行康复锻炼。合理安排休息与睡眠时间,提高自我满意度。定期进行健康检查[3],预防疾病的发生。
4结果
25例老人除死亡2例外,均有好转,缩短了卧床时间,自理能力有了提高,无并发症的发生。
5讨论
促进高龄老年人卧床不起康复的最有效的方法:选择合格护理人员,选用合理、全面、恰当的护理措施。
由于高龄老年人症状与体征不典型,多种疾病同时存在,自理能力弱,疑惑多,要求多以及高龄老年人预期寿命短,救治后生存期也较短的特点,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护理及时、耐心、冷静、虚心、诚恳,了解增龄对各系统解剖和生理功能改变的影响[4],认真学习老年医学知识及相关知识,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选择恰当的护理措施。遵循关心、主动、平等、尊重的原则,运用敏锐、准确的观察力和正确的判断力,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合作精神优先救治病人的生命,延缓病情恶化。在病情稳定的基础上,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延缓功能减退,增强自我照顾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根据患者个体特征,患者、家属、看护人员共同参与,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帮助老人保持现有功能,减轻依赖心理,最大限度达到自理基本的日常生活。对濒死老人采用恰当的护理方法,缓解疼痛,尽量使其舒适,帮助老人正确看待死亡,安详而有尊严地走完一生。
参考文献
[1]欧阳敏,蹇在金,王蓉,等.高龄老年人卧床不起的临床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157-158.
[2]周汝翔,赵士仁,主编.常见慢性病疗养康复指南(下)[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382-384.
1.1 利用良好的首因效应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安全感,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们医护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医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在护理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应用,配合以微笑服务,体贴的照顾、温暖的语言,让患者在和谐、信赖的心理状态下恢复;
1.2 对患者进行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知识的教育,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制定长期的护理计划,使患者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2 优质基础护理策略
2.1 要注重患者的卫生保健,对其病室应定期进行彻底清理,患者的皮肤、足部、手部、口腔等每日都应进行整洁。
2.2 维持患者舒适、安静的修养环境,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以促进其康复。
2.3 应指导患者如何进行饮食,在用餐之前应先洗手,可应用枕头等物帮助托住患者的背部,用餐时应注意调节好姿势,也可使用侧卧位的进行饮食。
2.4 保证患者营养的摄取,要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对其进行饮食指导,既保证有充分的营养,又要预防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类的疾病发生。
2.5 对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定期进行清理,并应保障患者的各项安全,调整好患者床护栏的高度,以保护患者的安全。根据患者的日常习惯辅助其进行护理工作,患者的各项用品应整理好放置规定的位置,方便应用。3 护理策略
3.1 预防肺部感染 长期卧床或体质虚弱的病人,痰液不容易咳出,可引起肺部感染,在护理过程中,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还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应尽量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做深呼吸或拍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痰液粘稠者可以行雾化吸入。
3.2 预防尿路感染 长期卧床的病人易并发尿储留或尿失禁,导致泌尿系感染。在护理过程中,排尿时按压下腹部帮助排尿及减少残余尿,可进行下腹部热敷法、按摩法等,必要时在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从而减少尿路感染。
3.3 预防便秘 长期卧床的病人运动量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容易发生便秘,用力排便容易造成脑血管疾病,所以应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排便时按摩下腹部,或口服缓泻剂以防便秘的发生。
3.4 预防褥疮 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的严重并发症,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经久不改变,使局部组织受压过久而造成血液循环障碍,皮肤营养不良而形成,局部护理可用15%红花酒精按摩受压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于消瘦的患者局部可垫棉圈、气垫,有条件者可睡气热床。如患者不能进行活动,需绝对卧床,应对其进行定期翻身、按摩等护理措施,并对其的受压皮肤处进行观察,出现问题给予解决。
3.5 预防足下垂 可用外物进行托垫,以让其肢体保持一个舒服的,如在冬季应进行足部的保暖工作,并注意不可让其受到压迫,患者还应进行下肢的锻炼,可让患者自行或患者家属帮助其进行关节的锻炼,避免其关节出现僵直等并发症。
3.6 避免患者的膝关节出现畸形的并发症 在患者的膝关节之下放置一个舒适的垫子,以保护患者的膝关节。4 长期卧床患者护理策略
4.1 患者平卧时,在肩关节下方放垫子,以防止肩关节脱位;腿、臀外侧放毛巾卷,防止关节外展、外旋。
4.2 偏瘫病人健侧卧时:在患侧上肢内收于胸肘下放置垫子;患例下肢屈曲,腿下放置垫子;背后放置枕头,防止躯干痉挛。
4.3 偏瘫病人患侧卧时:患侧上肢伸展位,健侧上肢屈曲于胸,患侧下肢屈曲,足下放置垫子。
4.4 患者半坐位时:两臂离开躯干、上肢微屈,肘部下放置垫子,防止肩关节内收畸形。5 促进患者功能训练策略
为了防止患者关节僵直、肌肉萎缩、废用性变,运动是保证康复期到来时关节活动的重要条件。
5.1 被动运动方法适合病人不能进行主动运动时,进行床上被动操的锻练方法,通过对各关节(上肢:肩、肘、腕、指各关节;下肢:髓、膝、踝、趾各关节)、各方向的活动,活动顺序由大关节至小关节,运动幅度(屈、伸、旋)从小到大;各关节各方向运动3-5遍,每日l-2次;速度宜缓慢,手法宜轻柔,循序渐进同时配合按摩;
5.2 主动运动方法: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不限制活动的部位都要保持主动活动,进行锻练。因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是保持关节软骨面生理功能的基本因素,是预防关节面发生退行性变的有效方法。6 必须重视的几个要点
6.1 口腔护理的重要作用 患者因为需要长期卧床,其口腔中会有很多的细菌,故应做好各项护理工作,避免出现感染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