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微企业发展

小微企业发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01 08:56:07

小微企业发展

小微企业发展例1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020-02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是由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国际上一般以企业员工人数、资产总额来定义小微企业,但各国因为各自发展水平、角度不同而定义不一。根据2011 年7 月四部委联合下发的新修订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首次把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比如,批发业从业人员5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 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 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资产总额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等。

一、小微企业的特点

我国小微企业的基数比较庞大,单从数量上考虑,小微型企业占据了中小企业群体中的绝大部分,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 以上。它们普遍特点是生产规模和实力比较小,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种类比较单一,只是在特定的区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而且带有鲜明的地域产业特点。在地域分布上,我国东南沿海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小微企业在数量和发达程度上都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我国经济主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占企业总数90%以上的小微企业,上缴税收比例已达50%,以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市场适应能力,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小微企业正在成为推动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一支力量。成为构成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基础。

二、小微企业生存现状

随着我国国内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的上升以及人民币的不断升值等原因,原来小微企业拥有的优势已经逐步消失,内需、外需都已经开始出现增长乏力的现象。

1.经营者水平参差不齐。在我国,有超过80%的小微企业是个人创业,也就是所谓的单个老板的白手起家,而由创业者的受教育程度、对市场环境的认识程度、管理水平、对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认识、商业眼光等多方面的水平良莠不齐,导致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在我国的小微企业中,具有科学、合理、完整的管理制度并能严格执行的企业不足5%,管理水平不足是相当大部分小微企业经营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约我国小微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原因。

2.市场竞争力不强。小微企业本身的规模小、生产能力有限,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并不是很强。并且在企业信誉与品牌口碑方面,与大企业仍然具有很大的差距,大部分的客户在进行购买和消费时,倾向于中型以上的企业。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3.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小微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往往存在着管理意识差、管理随意性高、人才意识不强、优秀人才引进资本不足等多个弱点,企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平均水平落后于大中型企业。

4.金融支持不到位。大部分小微企业在经营及扩大经营的时候都会面临融资难的困境,如固定资产投资支持不足。创立小微企业,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力度较低,仅有不足30%的企业得到过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贷款比重在50%以上的不足1%。流动资金不足也是许多小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之一,资金周转不畅严重制约了小微企业的扩大经营。

5.技术含量低及经营不规范。小微企业技术含量低主要体现在一是产品同质化严重,二是技术研发呈空白状态。大多小微企业基本没有研发经费的投入,只能陷入低端的无序竞争之中。

三、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策略

(一)政府方面

1.加大对小微企业政策的落实,促进小微企业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给予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些经济政策,总难以切实得到落实,导致对小微企业发展的促进效果相当不明显,经营状况不容乐观。我国缺乏一整套专门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做的在税收、金融、政府采购、就业、技术扶持、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体系,而缺乏这一专门体系的原因又是我国在制度建设层面尚有缺失。

降低小微企业创业及经营税率,建立有利于小微企业经营和鼓励创业的税收法律。其次,要减少政府审批程序,彻底清理各种不合理的税费,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2.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服务体系。小微企业的技术开发、资源开发、信息交流和资金的高效运用都离不开社会中介机构的支持,要通过建立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服务网络,为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

3.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应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增速必须按要求保持较高的水平。鼓励银行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推出各种适合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政府可以成立专门服务小微企业的专属银行,从政府财政中划出专项定额补贴资金,促使小微企业贷款利息切实地降下来。

(二)提高自身竞争力

1.提升经营管理能力。一是突出企业主营业务。面对复杂的市场形势,小微型企业更应该稳住脚步,做自己最擅长的产品,要突出主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从追求产品数量上升到追求产品质量和品牌,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式发展。二是要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小微型企业应该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使企业的执行权、决策权、监督权相分离,明确角色分工,各司其职,共谋发展,坚决摒弃“一言堂”的家长式管理方式。三是要主动转型升级。在战略选择上要与战略新兴产业靠拢,提升企业竞争力。四是小微企业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财务管理要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不能随意篡改数据。同时,政府财政、税收、工商等有关部门要共同探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使企业的财务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透明化,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减少企业造假的机会,从而提高自身信誉。

2.主动学习信贷知识。一般来说,小微企业只有比较短的生命周期,我国小企业自创办起5年内的死亡率有30%之高。工商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小企业这一群体具有着较高的开户注册率也有着不低的吊销注销率。银行往往出于自身的发展考虑对信贷发放必然要求高安全性和高收益性。所以,小微企业更应注重自身专业人才的培养,拥有自己专门负责融资信贷的部门,从分析自己的企业类型、经营模式、所需要的信贷业务类型出发,深入全面的对各个商业银行的信贷服务产品加以了解,主动疏通与银行信贷的合作渠道,为银行信贷人员提供可信服的信用记录,积极主动且合理的申请贷款,融通资金。

3.积极转型创新。对于小微企业来说,除了如何健康成长外,更要考虑如何开展产业升级与转型,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小微型企业应该坚持内涵发展,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小微企业也要联合创新。同行业中小微型企业之间可以联合起来做创新,在节省成本的同时共同分享创新成果,实现企业实力的提升,提高在行业内的整体地位。

(三)国际经验借鉴

1.美国促进发展小微企业的途径

美国在小微企业的管理上,制定了一套健全的体系支持小企业。美国设立有小企业管理局(SBA),向小微企业提供包括资金支持、政策倾斜、信息共享、技术援助、政府采购在内的全方位、专业化服务。美国融资市场体系健全,形成了全国性小企业信用担保、区域性担保体系及社区性担保相结合的多层次、流程市场化的信用担保体系。美国联邦政府鼓励小微企业合作联盟。政府鼓励小企业与小企业之间进行联盟合作,甚至从属或依附于大企业,这样,小微企业可以在资金、设备、技术、管理等方面得到大企业的支持。同时,小企业也热衷与其他机构,特别是与消费者形成联盟,并以此来促进新技术和新产品商业化进程。此外,还鼓励小微企业与大学以及科研机构形成合作机制者形成联盟,并以此来促进新技术和新产品商业化进程。

2.欧盟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途径

欧盟国家中小企业的融资政策包括为特定投资领域提供补贴、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以及小企业信息、通讯、技术、投资担保等多种投融资支持;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设支持中小企业研发和创新活动的专项基金。积极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法律和竞争环境,提供相关的信息咨询和技能培训课程。

3.德国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途径

在小微企业管理上,德国对小微企业设置多头管理机构,除在经济部设立了中小企业局专门促进小企业发展外,联邦政府财政部、科技部等也设有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在融资扶持手段上,德国更具有加多样化。德国政府和银行合力出资组建了企业发展基金,对符合政策的中小微企业可获得资金资助;德国政府设还立有专项科技开发基金,扩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开发的资助。

结语

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国家现在也开始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来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外部环境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还要靠小微企业自己去努力。要重视目前的挑战,抓住现有的机遇,加强企业管理,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提高整体实力。参考文献:

[1] 施向军.小微企业生存面面观[DB/OL].中国质检网,2012-08.

[2] 许可.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与破局[J].时代金融,2012,(8).

[3] 朱锌.扶持小微企业需做好政策“加减法”[N].证券日报,2012-01-19

小微企业发展例2

一、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因而小微企业便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自2011年以来,相继出台一系列的支持与扶持政策,希望能使小微经济更加活跃。但是在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放缓,经济结构转型压力上升的大背景下,小微企业发展仍然障碍与问题颇多:地区分布与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与行业分布不合理;税费优惠政策不足,政府政策服务体系不完善;融资渠道缺乏创新,信用担保不完善;发展服务包括教育培训、咨询辅导、信息网络共享平台、技术支持等体系缺乏;

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小微企业大约提供了近75%的城镇就业机会。从新增就业来看90%以上要靠小微企业,从就业的存量来看有80%是靠小微企业。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微企业的生存状态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政府也充分认识到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总理曾在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致辞中倡导: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在此之后更是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务院还出台了多项减税、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等措施,从多方面体现政府对小微企业的呵护。尽管小微企业得到了国家社会的多项支持,但由于小微企业本身所具有的各方面问题使其与大型企业相比仍存在许多问题与漏洞。

据统计,我国现在总计有超过四千万的中小企业,而其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不足10%。在当前社会信息化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资金的问题,大多数小微企业没有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因此大多数小微企业的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控制,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不占优势,制约了小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

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小微企业自身的漏洞与缺陷使得小微企业生存状况、发展前景堪忧。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9万户小微企业抽样调查,2014年第一季度,工业小型微型企业经营状况好或很好的比例仅为21.1%,比去年底下降了1.7个百分点。其中,微型企业经营状况好或很好的比例仅为18.3%。

也有统计数据表明,欧洲、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2.5年,美国竞争相对激烈,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也达8.2年。而在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7年。其中,小微企业还不到3年。我国小微企业存活时间比之发达国家实在是相距甚远。小微企业最大的问题源于他规模小,经不起风浪,而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来自于国外国内的激烈竞争使得很多小微企业倒闭破产。小微企业要得到发展,就必须正视自身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在小微企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中,主要有四个问题真正制约着小微企业的发展。

1、员工素质较低、流动性大。小微企业主要以机械加工业、服装加工业、配件加工业、农机制造业居多。这些行业都是需要一定技术的,在员工真是入职之前都要经过相应的培训,并且一般这类工作劳动强度比较大,但是收入不高。致使有相当一部分工人无法长期再次工作下去,员工流动比较大。而对于这种小微企业来说员工培训的支出随着员工流动的增大也成为企业重要支出的一部分,增加企业压力。工厂工人流动性大,岗位不稳定,容易形成用工荒,招工难局面。再者随着三农问题的不断解决,农村各类产业的大发展,农村发展的机会更多,农民工返乡者越来越多也是小微企业招工难的一个因素。

2、税费较高,企业负担重。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每年营业额度本来就很有限,但是还是要缴纳一系列的税务,列如:增值税、营业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等等十几个税种。而对名目繁多的收费有苦难言。许多小微企业都是在沉重的税费负担中艰难运作。

3、融资渠道窄、成本高。当前融资难的问题困扰着小微企业,严重阻碍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小微企业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受到极大得威胁。要想尽快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让小微企业继续发挥其强大的作用,不只是政府的工作重点,也是社会各界需要去关注的重点。得不到国有金融企业的支持并且本身缺少资产做抵押进行借贷,许多小微企业为解决资金短缺难题,走地下融资渠道,借高利贷解决创业和经营的资金需求。很多小微企业由于无法偿还高利贷面临危机。

三、针对小微企业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

1、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工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企业想要留住员工,必须提供员工可以接受的福利待遇。目前,小微企业没有更多精力财力去提高员工福利,政府可以在这方面给予帮助,小微企业的员工由政府帮助补全五险一金福利待遇。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外来务工人员可以得到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保障。针对小微企业员工可以给于一定的工资补助等。

2、政府出台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的减税免税政策,建设健全信贷体系。督促商业银行建立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体系,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3、政府应作为桥梁将民间资本与小企业对接,缩小银行存款与民间借贷的利率差。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困境,扩大面向小微企业的金融供给。

参考文献:

[1]沈国儒.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情况与对策[J].华北金融,2012(08).

[2]丁振阔,周劲波.浅论微型企业从小企业中独立出来的意义[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4).

[3]王晓东.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优化我国小微企业财务管理[J].中国市场,2012(31).

小微企业发展例3

二、小微企业应成为服务工作者的着力点

(一) 转变观念,把小微企业作为经济服务的重要对象。小微企业绝大多数都是非公有制企业,我们服务工作者绝大多数也是小微企业和小微企业中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服务小微企业是贯彻“两个健康”工作主题的必然要求,是发挥政府助手作用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工商联凝聚力、执行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要克服过去“满足于做好大中型非公有制企业”的观念,切实把服务和促进小微企业科学发展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创新工作领域、搭建工作平台、积极搞好服务。

(二)搭建平台,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综合服务。做好小微企业发展工作,必须要有载体,必须积极搭建各种服务平台。服务组织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如“政策通气会”、“银企对接会”、“招商招展会”以及组织民企考察培训等,这些都为小微企业发展发挥了很好作用。服务者要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紧紧围绕促进“两个健康”的工作主题,充分发挥“三性有机统一”的组织优势,着力在搭建政策服务、信息、市场开拓、融资服务、经贸交流、人才培训、维护权益等平台上下功夫,切实为小微企业发展多办实事、多解难题。

(三)发挥商会作用,引导商会龙头企业带动小微企业集群发展。具体服务机关人员少、力量弱,面对庞大的小微企业,不延长工作手臂、不创新服务形式是没有办法做好工作的。目前,商会组织建设初具规模,但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势头相比还远远不够,还要大力培育和发展。要着力发展县级以下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市场等基层商会,积极发挥他们联系直接、服务贴切的独特优势,切实帮助小微企业发展生产、提高素质。同时,引导商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尤其是要通过发挥商会龙头企业带头制定行业标准的引领作用,推动小微企业加快创意创新和技术改造;鼓励和引导商会龙头企业,培育和建立以大中型企业为龙头、以产业链为基础、以小型微型企业为主体的示范产业集群,建立资源集约、产业集聚、服务集中的集群发展战略联盟,确保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我省中小微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科学领导,增强创新意识。为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学习和宣传,营造出一个全社会都崇尚创新和自主创新的氛围,引导企业和企业家尤其是中小微型企业和其企业负责人的创新、自主创新意识,把创新和自主创新做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这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在能源价格、原材料价格和人力资本日益增大的现实面前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我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全省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创造良好环境,造就一流人才。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也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要把实施技术创新、自主创新人才战略作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战略,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提高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开发、吸引、使用的科学机制。要创造拴心留人的人才环境,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际惯例和世贸组织规则的来去自由、待遇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主动吸纳、及时重用的人才引进机制,目标明确、综合激励的人才培养机制,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人才使用机制,绩效优先、体现价值的人才分配机制,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人才市场服务体制。

(三)强化机构建设,提高机构实力。企业技术开发机构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要借创建部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之机,进一步提高全省中小微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的能力和水平。近几年来,我省中小微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一直存在“今天有明天无”的不稳定现象。所以,应在科研基建和科研仪器设备的建设上给予政策上、资金上和税率上更多的优惠,同时要采取提高工资和加大奖励力度等行之有效的措施,把高素质的优秀科技人才吸引到中小微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机构中来,从而提高技术开发的能力和水平,使全省整体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四)增强产权意识,争创龙头品牌。为进一步提高全省工业知识产权意识,要充分利用我省现有的物质资源、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新产品,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依托我省老工业基地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创建新型工业化为目标,真正以名牌战略和市场占有率为核心,在做好影响大科研项目的同时,更加关注中小微型工业企业尤其是战略新兴产业的小微企业的建设,关注小科研项目的发展,从而全面推进企业科技进步,有利促进全社会人员的再就业,真正形成我省新的增长点,实现全省工业发展步伐更快些,效果更好些的目标。

(五)加大引进能力,促进消化吸收。为提高我省消化吸收能力,要在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设备和工艺,提高全省中小微型工业企业的设备水平的同时,要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加大消化吸收和投入力度,提高在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水平。同时要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努力引导中小微型工业企业进入技术市场。目前我省技术市场还很不发达,部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进入技术市场的意识不强,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企业还没有成为科研成果转化的主体。因此各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中小微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投入,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大学、大所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使“产学研金介”真正走到一起来,进一步推动全省工业企业自主创新发展和提高。

小微企业发展例4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02

我国小微型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为数众多的小微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资金不足的严重制约,步履维艰,目前已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经济现象。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在国家财力雄厚,体制外资金也十分丰沛的大背景下,需要资金支持的小微企业却面临严峻的融资困境,确实发人深思。究其原因,大体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政策因素的影响。融资困难的小微企业,绝大多数是一些传统产业,产业本身不属于国家信贷政策的支持范围,自然而然的受到了国家投资导向政策的制约,融资困难。

(2)企业自身缺失性因素影响。多数小微企业在财务报表、抵押物等方面不符合商业银行信贷要求,按照银行传统的服务标准,这些小微企业不可能成为信贷对象。

(3)银企联姻不到位。由于商业银行服务门槛较高,缺乏主动为小微企业服务的热情,使得银企沟通不够,银行对企业的了解很少,不能有效地形成诚信融资。

(4)社会担保服务缺位。信贷担保是弥补小微企业自身缺失因素的重要方式,但目前我国社会担保服务体系尚未建立,担保服务机构的数量、规模、服务水平等都满足不了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需求。

(5)融资方式单一。从现实情况看,许多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合资、投资等其他融资方式利用率低。在银行贷款得不到落实时,被迫寻求高利贷。

鉴于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严峻形势,国务院总理于2011年10月12日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六条金融政策措施,即: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企业融资的实际成本;拓宽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渠道;细化对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政策;促进小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2011年10月、12月总理先后到浙江、江苏进行了调研和考察,对支持和扶持小微企业做出了明确指示,表明了全社会支持和扶持小微企业的态度和决心。

在政策暖风频吹的大好形势下,本文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环节的实际情况,就创新小微企业融资机制方面的问题进行浅议探讨。

一、加快社区金融机构和村镇银行的发展,为小微企业提供快捷金融服务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小微企业融资来源很多,除银行融资、风险投资、民间借贷等融资方式外,规模较小而数量较多的社区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金融体制尚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现行银行体系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除在体制上依托商业银行,设立重点服务小微企业的银行分支机构外,应加快社区金融机构和村镇银行的发展,为小微企业提供快捷金融服务。

近乎疯狂的民间借贷,既反映了市场资金的旺盛需求,也反映了民间资金的充裕性,并且其潜在的高风险和已经引发的民间借贷事件对资金供求双方亮出了高级别风险警示。当前形势正是政府及金融监管部门因势利导,创新金融体制,完善监管机制,放宽市场准入,引导民营经济进入金融领域的大好时机。在依法监管下,鼓励民营经济兴办各类股份制、区域型的小型金融机构,包括社区金融机构、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资金互助社等,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二、兴办多种类型的金融担保机构,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机制

融资担保难是小微企业难以融资的重要影响因素,国际上不少发达国家在支持小微企业贷款担保方面有许成功的经验,一些成熟的担保模式值得借鉴。例如,美国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援助以贷款担保形式为主,美国中小企业局(SBA)的主要任务就是以担保方式诱使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主要有以下担保方式:

(1)一般担保贷款。对75万美元以下的贷款提供总贷款额75%的担保;对10万美元的贷款提供80%的担保,贷款偿还期最长可达25年。

(2)少数民族和妇女所办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这类企业SBA可提供25万美元以下的90%额度比重的担保。

(3)“快速车道”贷款担保。对中小企业急需的少数“快速”贷款提供50%额度比重的担保。

(4)出口及国际贸易企业的贷款担保。

另外,法国、日本等都有政府控股的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

我国小微企业遍布各个领域,从业人员、所属行业、发展水平、产品结构、经营模式、分布地域、融资需求等各不相同,必然有多种多样的担保需求,需要多种类型的贷款担保机构。以下担保模式值得探讨:

(1)设立国有控股的担保机构。

小微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关系民生,政府有责任帮助解决小微企业发展生存中遇到的融资难题,通过成立国有控股的担保机构,制定特别扶持政策和特别担保条例,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融资进行特别担保。

(2)加快发展社会性融资担保公司。

在依法监管的前提下,制定相关优惠措施,例如减免税收、政府奖励、融资政策优惠等,加快建设面向小微企业的社会性融资担保公司,促进多元化融资担保业务的发展,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渠道,这是当前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担保业资本实力和担保规模快速增长,业务领域不断拓展。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担保业在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作用也未能全面发挥。政府及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和指导,既为融资担保公司营造良好的运营环境,又要监督其健康运作,在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中切实发挥作用。

考虑到我国目前担保机构资金规模小、承担风险大及行业缺乏有效监管的现状,政府部门应在财力上加大支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分担担保公司的业务风险,增强规模较小的担保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三、创新联保机制,发展多元化信用联保贷款业务

联保贷款一般是指三家或三家以上企业组成一个联合体,共同申请贷款,这类贷款不需要任何抵押物,实行信用联保。许多小微企业靠租用厂房、场地办企业,没有融资所需的抵押物,因而成为融资链上的弱势群体。近几年逐步发展起来的小微无抵押联保贷款,较好地解决了无抵押物小微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是小微企业快捷获得小额贷款的良好途径。但要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还需创新联保机制,发展多元化信用联保贷款业务。

(1)实行政府、银行、企业信用联保机制,解决融资长效化问题。

尽管小微企业信用联保贷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资金需求,但“难兄难弟”式的联保能力毕竟有限,难以解决较大数额、较长期限的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意大利帕尔玛地区的奶酪产业融资模式值得借鉴。意大利为了促进帕尔玛地区奶酪产业的发展,在大量实务操作的基础上,政府、银行、业户相互配合建立了奶酪抵押贷款体系,盘活了企业有效资产,扩充了抵质押范围,解决了奶酪产业链的融资需求,帕尔玛地区奶酪产业兴盛不衰。

(2)发展协会“联保信贷”,缓解困难业户资金燃眉之急。

发挥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等机构的协调组织作用,以“联保信贷” 方式将经营状况好、信誉高、有实力的个体私营企业组织起来,开展10户联保、5户联保等融资方式,为急需资金的小微企业融资贷款,以解燃眉之急。在过去的一年中,辽宁省盘锦市通过“联保信贷”解决了大批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

四、创新抵押物机制,开发小微企业可供抵押资源

有的小微企业表面上没有明确产权的抵押物资产,但是经过“资产开发”、“资产盘活”等创新性设计,一些本质上具有高含金量的“抵押物”将会得以发掘,这些小微企业的融资抵押难题将迎刃而解。例如,山东省枣庄市农村信用社在探索创新抵押物方面,就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该信用社针对不同企业,开发创新了“河道经营权抵押”、“旅游景区门票收费权抵押”、“汽车合格证抵押”等多种贷款抵押物品种,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创新小微企业融资机制,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不仅是当前金融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更是未来一定时期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这项改革,需要大量面向小微企业的金融创新服务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高等学校和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对此应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小微企业发展例5

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沦为弱势群体,乃至在制度安排、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等方面被边缘化的局面长期难以根本改变。“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湖北省财政厅副厅长程用文说。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地税管辖的企业所得税户管中,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每年不足1000户,减免企业所得税不足1000万元。湖北省地方税务局副局长肖绪湖介绍说,税法规定,只有符合条件的实行查账征收的小企业,才可以依法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国家税法规定的其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而在日常税收管理中,部分小型企业财务核算不健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所得税征管上只能采取核定征收方式,导致针对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无法落实到位。由于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在对小企业贷款管理中,更多依赖的不是后者的财务报表,从而影响了银行业对小企业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要把贯彻《准则》作为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快小企业成长、提升小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增强小企业对外融资资质和内生增长能力的重要抓手予以推进。”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委员会副主任胡树华说。

据了解,《准则》实现了四个创新:既以国际趋同为努力方向,又充分考虑我国小企业规模小、业务简单、会计基础较为薄弱等实际情况;既保持了自身体系完整性,又与《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有序衔接,规范了小企业通常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为小企业处理会计实务问题提供了具体而统一的标准;最大限度地简化了小企业的会计处理,消除了小企业会计与税法的差异,既满足了税收征管的信息需要,又有助于银行贷款决策;在规范范围上涵盖了农林牧渔业、工业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各种行业,既确保行业上的全覆盖,又方便了会计人员根据需要尽快掌握和应用。

实施《准则》有利于加强税收征管,企业只有依照准则建章建制,提高核算水平,才符合小型微型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前提条件;有利于拓宽融资渠道,只有依照准则加强财务管理,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提高信誉度,完善企业信用信息,银行才能有据可循有款可贷,从制度上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利于改进内部管理,企业只有依照准则完善企业结构,健全财务制度,强化风险管理,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才能为小企业固本强基和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有利于提升政府经济管理水平,准则不仅为小企业提供了科学、统一的会计标准,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为政府监管部门和有关经济管理部门提供了更有力更有效的评判准绳和衡量标准,有利于政府提升驾驭宏观经济的能力,是政府提高执政能力和经济管理工作质量的具体体现。

小微企业发展例6

一、引言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小微企业正如雨后春笋班,其数量越来越多,而在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难是其发展的困境,应急迫切需要银行的支持。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小微企业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客户,它能为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利益收入。在现代社会里,商业银行开始认识到小微企业的巨大潜力,纷纷发展小微企业业务,但是在发展在那小微企业业务,由于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比较大,使得商业心银行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在发展小微信贷业务的过程中必须全面分析,积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二、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意义

小微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之一,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微企业数量也随之增加。小微企业的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同时政府也出台了许多政策来推动小微企业发展,由此可见,小微企业有着良好地发展市场前景。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有着重大意义。首先,小微企业可以作为商业银行的潜在客户,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可以拓宽企业的客户群,从而自身带来更多的利益收入;其次,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有利于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职责。对于小微企业而言,融资难是其发展的困境,由于小微企业缺乏发展资金,就会使得小微企业数量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人会失业,从而增加国家负担。而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可以更好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扶持,从而实现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另外,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也能更好地优化银行自身结构,通过开展小微信贷业务,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尚特银行的盈利能力[1]。

三、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策略

(一)转变经营观念

相比一些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而言,小微企业无论是从资金还是技术方面都处于一定的弱势地位,也正是因为小微企业的这种弱势地位使得许多商业银行不重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银行自身的业务重点主要偏向于那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而商业银行要想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就必须积极转变观念,要明确小微企业市场定位,致力于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如台州银行开展的“小本贷款”,该银行始终坚持“小微企业的伙伴银行”的市场定位,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好的金融服务,也正是因为银行的这种经营理念,使得小微企业客户成为了该银行的业务主体,为银行自身带来了好的利益[2]。

(二)加大创新

随着小微企业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要认识到小微企业的潜在价值,纷纷开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在现代社会里,小微企业信贷金融服务的对象多样化,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要想开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就必须加大创新,为小微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从而增强小微企业对本银行的黏度。首先,要加大金融a品的创新,要根据小微企业的需求,研发符合小微企业需求的特色产品,满足小微企业小、频、急的贷款需求;其次,要加大金融服务的创新,要拓宽融资渠道,努力满足小微企业各个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要善于利用网络来拓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从而带给小微企业更好的服务。另外,要创新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流程。小微企业信贷有着小、频、急的特点,为了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的需求,商业银行就必须优化信贷业务流程,从而满足小微企业信贷的需要[3]。

(三)加强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过程中,专业的信贷业务人才至关重要,商业银行要想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就必须重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要细分小微信贷业务,设计不同的职能部门,从而内部人员中或者对外招引专业的人员进行任职;其次,要强化业务人员能力的培训,提高业务人员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了解,强化职业教育和服务意识的培养,从而为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培养一直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队伍[4]。

(四)强化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在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过程中,由于小微企业经营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使得商业银行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因此在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积极都做好风险管理工作,要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去,全面提高风险管理能力,要积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从而降低信贷风险[5]。

四、结语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小微企业是一直具有重大潜力的客户,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小微信贷业务可以拓宽银行的客户群,为银行自身带来好的利益。同时,发展小微信贷业务有利于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实现。但是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它自身经营风险较大,使得商业银行对其开展的信贷业务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要想更好地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就必须结合小微企业信贷的特点来开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要加大金融创新,要积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为从而带给小微企业更好的金融服务,推动银行自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炳旭.论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J]. 商,2013,14:187.

[2]李静怡.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发展探析[J].浙江金融,2013,10:34-36.

[3]杨志新.大中型商业银行如何走出支持小微企业协调发展的信贷业务瓶颈[J].时代金融,2014,05:109-110+112.

小微企业发展例7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5-0061-02

进入新世纪以来,长春市小微工业快速发展,已成为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调整结构、催生新产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由于小微工业企业普遍具有生产经营规模偏小、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应对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等劣势,其发展面临诸多困境,生存及发展状况堪忧。引导和扶持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加强经营管理、转变发展方式,是长春市一项重要的经济举措和民生工程。去年年底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从宏观层面上为小微工业企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长春市来说,当前推进小微工业企业发展适逢其时,这为长春市补上民营经济、小微工业企业发展不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今年年初,长春市政协决定把扶持小微工业企业健康发展作为今年调研参政议政的重点,积极推动小微工业企业成为扩大经济总量的新动力。只有全面掌握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真实情况,才能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1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1年,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已达58893户,主营业务收入3363亿元,实现增加值647.87亿元,上缴税金82.8亿元,就业人数达到121.94万人,对长春市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就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而言,汽车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规模较大的行业在长春小微工业企业中占重要地位,对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无疑起着拉动作用。根据数据分析可知,长春汽车制造小微工业企业,态势良好,且在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中占首要地位,能持续良好的拉动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前进发展;而长春市农副食品加工业发展态势有下滑趋势,由于其在长春小微工业企业中地位较为重要,将显著影响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的变化。主要行业的拉动加上其他各行业的综合作用,促成了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的现状,现从29个行业166个企业的调查数据分析可知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运行具有以下特点:

1.1整体运行态势平稳,出口逐步减少

从整体运行态势来看,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运行态势平稳,且出口逐步减少。2012年1—8月,166个样本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4307.45万元,同比增长12.90%;实现主营营业收入62461.52万元,同比增长13.11%。工业生产电力消费同比增长12.68%,与产值指标基本匹配。从样本企业的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来看,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总体态势平稳。样本企业1-8月完成出口销货收入2714.10万元,同比减少15.63%,除少数行业,如纺织、家具制造业,绝大多数行业没有出口销货收入,即无出口业务。分行业看,纺织服装、服饰业产品出口增长迅猛,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16.65%;仪器仪表制造业产品出口增长较快,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8.30%。

1.2经济效益增长稳定,税负明显增加

从经济效益增长角度来看,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效益增长稳定,同时税负明显增加。2012年1—8月,样本企业实现利润1553.49万元,同比增长11.89%;税金总额1921.73万元,同比增长18.54%,有明显涨幅。在经济不甚景气的市场环境下,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小,对行业、产品等选择转向较快,更容易感受并能更快的适应市场变化,并能保持相当的盈利能力。同时国家、省、市各级政府针对小微企业出台的缓、减、免缴税费及相关扶持鼓励政策逐步落实,但未显现出相应的效果,小微工业企业税负有增无减。

1.3资金占用量大,融资困难

从资金运转角度来看,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资金量占用较大,融资依然困难。2012年1—8月,样本企业应收账款期末余额18837.38万元,同比增长0.98%,变动幅度极小,不足1%,体现了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应收款回笼难度大,资金占用增加,资金利用效率下降。截止2012年8月末,样本企业期末借款余额9863.50万元,同比增长54.49%。从这组数据分析,小微工业企业已没有多少融资空间,又存在着资产质量相对较差、抵押物偏少等现状,若金融机构融资制度体系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贷款门槛不放低,绝大部分信贷资金仍将流向大中型企业,小微工业企业融资依然困难。

1.4经营成本增加,利润降低

从经营成本角度看,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生产成本、劳动用工与工人薪酬均增加。从2012年1—8月166家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相关指标来看,样本企业8月末从业人员数为5801人,同比增加3.29%,基本与产能效率情况匹配;工人薪酬为9429.38万元,同比增加18.01%;主营业务成本为49261.44万元,同比增长16.22%。从业人员数与产能效益基本匹配,而职工薪酬与主营业务成本增加幅度却明显高于工业总产值增加幅度,这表示小微工业企业盈利水平被压缩。

2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成长存在的问题

基于上述166个企业调查数据的分析,并结合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的成长特点,可以看出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总体稳定,产值和收入实现双增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扶持政策不明显。最明显的体现是在利税与产值同步增长,减免税收政策未见成效。分析原因可能是相关信息不灵通、政府实施力度不足,导致扶持政策未能被及时实施。

(2)产品出口量少。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出口市场逐步减少,产品主要销往国内,部分企业销往国外,出口产品量甚少且有下降趋势。

(3)资金紧张。融资难仍然是制约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的难题。资金好比一个企业的血液,资金流通情况在企业经营中至关重要,小微工业企业资金紧张的原因主要是缺少有效抵押物、融资渠道少、缺少相应融资经验等等。

(4)成本上涨。劳工成本、主营业务成本上升快成为抑制小微工业企业利润两大因素。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经营成本上涨导致企业持续增效难度加大,只有良好的控制企业经营成本,才能推动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持续增效。

(5)各行业招工难。2012年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用工需求量增加,各类企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各企业工作人员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效益,各企业应保持与其利润目标相应的工作人员数量。

(6)抗风险能力、竞争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企业规模小、工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和资产负债率较高。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与竞争能力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根本,良好的抗风险能力能保证企业资产安全,良好的竞争能力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

(7)内部管理松散。小微工业企业的员工薪酬具有不确定性,基本没有正式的薪酬制度,财务会计制度也不健全,少量而不规范的会计活动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缴的税费。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能在节约经营成本的同时,提高企业规范性,进而促进其良好发展。

3促进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的建议

3.1省市政府应注重小微工业企业政策的利用及发展

(1)积极贯彻支持小微工业企业的政策措施。省市政府应有效利用国家颁布的支持小微工业企业的政策。有关部门和银行应抓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机遇,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确定的支持小微企业的九条措施,加大对小微工业企业的帮扶力度。长春市政府要研究出台相应的关于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实施细则,从财税扶持、企业贷款、防范金融风险、科技创新等多方面给予支持,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2)加大有关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强化政策扶持。帮助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了解、吃透政策,发挥政策的效能,以使更多的小微工业企业都受益,切实促进小微工业企业的健康发展。通过风险补偿、税收奖励、考核奖励等多项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保障小微工业企业的有效融资需求。优化小微工业企业贷款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加快小微工业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完善贷款风险定价机制和信用评级办法。支持银行机构组建专营机构对小微工业企业进行集中化经营和管理,改善服务质量。创新小微工业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探索建立互利互保的信用担保机制。广泛开展银企对接活动,提高对接成效。

3.2注重提高小微工业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1)强化管理、强化树立品牌意识。小微工业企业大多数是家族企业,经营者首先要提高管理能力,加强企业正规化管理,用现代科学的管理制度管理企业,以留住有用人才,从管理上入手,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小微工业企业在金融危机中败下阵来,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品牌支撑,失去市场。因此,引导小微工业企业树立品牌决胜意识尤为重要。建议政府把小微工业企业的商标品牌发展列入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小微工业企业发展自主品牌的鼓励措施。对于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小微工业企业,指导其对将来可能涉足的行业先行注册商标,争取做大做强;帮助、指导小微工业企业把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维护融入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丰富品牌内涵,形成自身的产品辐射力和核心竞争力。

(2)开拓眼界、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既要对行业发展现状有清晰的认识,也要对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正确的判断,加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注重企业的营销能力与产品的品牌效应,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针对小微工业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的实际情况,建议省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出台有关政策,鼓励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同时,建议成立创新扶持基金,鼓励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试制中心、检测中心等科技机构,对有愿望、有需要的小微工业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智力支撑。

3.3创新融资模式

(1)扩大小微工业企业担保基金覆盖面。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支持小额贷款担保行业的发展,让更多企业能够通过金融机构融资,继续搭建“政银企保”对接平台,充分发挥信用担保和小额贷款机构作用,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多方合力,缓解小微工业企业融资难题。

(2)可创新融资模式。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融资模式单一,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无法克服融资中的困难,相关部门可创新融资模式,从而降低小微工业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破解小微工业企业发展资金制约瓶颈。

3.4完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

为逐步改善招工难问题,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建设,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立畅通的就业供给与需求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就业服务的全程信息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企业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的稳定性、帮助企业留住人才,从而提高小微工业企业经济效益。

小微企业发展例8

中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对于提高经济增长活力、有效扩大就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中央高度重视支持小企业发展,先后于2003年出台《中小企业促进法》、2005年出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特别是2009年9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相继出台了多项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从“十二五”中小微企业成长规划到中小微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出台,再到国务院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九大财税、金融政策。同时各级各部门在积极采取措施落实国发36号文件等精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中小微企业加强管理、快速健康发展。为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积极全面正确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就是从财务会计管理方面引导中小微企业改善其经营管理,规范其会计行为,增强其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全面提升中小微企业整体实力。

一、正确分析小微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现状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新政,不仅让小微企业看到了曙光,也确实得到了实惠,进一步缓解了税负重、融资难等问题。我国的小微企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这主要缘于小微企业经营方式灵活、组织结构简单、创新能力强,但是也存在抵御各种风险能力较差等问题。

一是筹资管理存在的问题。既有客观原因,也有小微企业自身因素。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着“先天不足后天不争”的现象。的确小微企业规模小,人数少,成立时间短,经营不稳,盈利不定,融资渠道单,主要靠内部积累和亲朋好友借款,银行金融机构不愿放贷,但是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人员少,老板一般都亲自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对企业的情况非常了解,几乎不用财务会计进行核算管理,既不研究国家政策,也不愿和外面交流,更不知提升自身的软实力来,为企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投资不科学。许多小微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竞争能力,买设备上项目,但由于财务管理水平低,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加之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得不到运用,不能进行科学的投资分析和市场论证,其结果是“不改造等死,改造了找死”,造成投资失误,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以至陷入破产的边缘。

三是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小微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管理模式僵化,带有很浓厚的“家族”色彩,裙带关系严重。有些企业管理者,缺乏现代财务会计管理观念,对财务会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管理思想相对落后,仅凭经验和感觉进行决策,因此时常会出现决策性的错误,有些经营者的财务会计管理意识淡薄,认为企业效益主要靠业务的发展,不是靠财务“管”出来的,忽视了财务管理对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制约了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绝大多数小微企业还是局限于那传统模式下的核算体系,电脑只是办公室的一种摆设并不会运用财务软件及建立自己的微机网络,使得效率低下,资源浪费。这些都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

四是内部管理制度欠缺,会计核算薄弱。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组织管理的发展,出现一种整合的趋势,不仅管理技术之间不断整合,而且生产经营、技术信息和管理之间的整合趋势也日益明显。但是大多数小微企业缺乏完整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不但在原始凭证记录管理、定额管理、计量验收管理等方面制度欠缺,而且在财会部门职责权限、岗位责任制、账务处理程序、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等方面也很混乱。由于小微企业的规模较小,财务部门的设立较简单,这必然导致内部财务控制薄弱,出现现金管理不严、应收账款控制不力、存货控制薄弱、资产管理混乱、成本费用核算不实等一系列问题。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存货控制薄弱,周转周期长。

会计人员操作不规范,人员流动大,素质有待提高,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高,素质管理人员缺少,是影响小微企业财务核心作用难以很好发挥的主要问题。企业普遍注重对科研技术人员的培养,而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重视不够,对会计人员重使用轻培养,会计人员满负荷地工作只能使其被动地处理日常事务,却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主动钻研深层次的管理问题,对介入财务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

二、积极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提升小微企业整体实力

我国小微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却暴露出明显的弱势地位,其关键在于小微企业的管理薄弱,控制不力,核算不严。因此,小微企业要想摆脱目前的状态,必须“内外兼修”,健全核算体系,加强财务管理。

一是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有利于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有利于落实国家关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法规政策。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制度、政策措施,加大政策支持,放宽市场准入,完善社会服务,改善小企业融资。实施好《小企业会计准则》就是为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提供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会计管理的基础性、制度性保障。

二是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有利于改善小企业税收和融资环境。依法治税、依率计征是企业税收征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根据我国税法规定,纳税人应正确核算收入和成本、费用、损失,并按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如实申报纳税。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由于小微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纳税采用核定征收方式,享受不到优惠税率。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督促小企业建账建制,不断提高核算水平,不仅有助于依法治税,加强小企业税收征管,也有助于税务机关能够根据小企业实际负担能力征税,促进小企业税负公平,还有助于将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长期以来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其中既有体制机制的问题,也有小企业自身方面的问题。会计信息是企业信用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提供透明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信用评价。实施好《小企业会计准则》,就是要让小企业自己练好内功,加强管理,提高自己的实力,提高自己的信誉度,让银行愿意贷款,从制度上解决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

三是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有利于改进和加强小微企业内部管理。当前我国小微企业发展面临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一方面利率、汇率、原材料、劳动工资成本提高;另一方面用钱难、用工难、用地难、用电难。这些困难和问题,固然有小微企业经营所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影响,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小微企业内部管理基础较为薄弱。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是竞争经济,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在管理,管理的核心是财务,而财务的基础在会计。会计通过生成、加工和提供信息,反映和监督企业整个经济活动,从而影响或参与企业制定战略目标、作出生产经营和投融资决策。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是企业作出正确决策、如实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关键。在当前小微企业发展面临困难的时期,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引导和支持小微企业加强基础管理,强化风险管理,完善治理结构,推进管理创新,强本固基、化危为机。

三、措施有力是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到位的关键

一是思想重视是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关键。小企业会计准则新理念,小企业会计准则强化了与税法的统一,完善了成本费用控制等措施。因此,小企业管理层要非常重视小企业会计准则准备和实施的各项工作,不仅主动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而且亲自参加培训,亲自讨论决定重大问题,较好地将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二是系统培训是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思想重视是关键,系统培训是基础。能否准确把握、深刻理解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是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重要前提。通过调查,大部分企业自小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以来,结合企业的管理与核算实际,坚持“请进来、派出去”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通过培训,使之领会了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内涵,熟识小企业会计准则实行对业务流程、经营决策与经营业绩可能带来的影响;明确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行对全员参与、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做法与要求。

三是健全机构是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组织保证。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是一项的系统工程,小企业会计准则能不能贯彻好、执行好,影响因素很多,但十分关键的一条是单位负责人的思想认识、重视程度和带头作用。管理层重视小企业会计准则准备和实施的各项工作,就能够主动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讨论决定一些重大问题。

四是切实可行的执行方案是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前提。切实可行的执行方案是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重要前提。由于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管理制度和内控机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确保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贯彻实施,要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方案,制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衔接办法,明确工作步骤及工作措施,以年度财务决算为契机,制定了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衔接办法并逐级监督实施,全面完成小企业会计准则口径账务调整及报表编制工作。

五是规范操作是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核心。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根据不同时期不断变化的业务特征选择会计处理方法,这就需要即使在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初步成功之后,仍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正确处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新业务、新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以保证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动态平稳。对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妥善处理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情况。不断进行阶段性总结,重视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效果,不断改进实施机制,提高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应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也是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体系和内部控制系统的过程,也对企业管理层和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传统观念认为会计核算就是记账编报表,忽略了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弱化和会计核算滞后,小微企业的经济活动不能在财务报表中全面及时地反映。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产权经济,也是信息经济,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是合理引导资金流动、促进资源有效配置、保护产权的重要基础。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必将小微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提高到企业经营活动核心的高度,相应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印发《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知[S].2011-10-18.

小微企业发展例9

小贷公司作为商业银行的有效补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为民间资本进入市场创造了机会。然而小贷公司受困于放款资金来源受限、税负过重、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严重制约其业务拓展和功能的发挥。

一、小贷公司面临的困境

1.法律地位不明阻碍其发展

目前的小贷公司是依据《公司法》成立的企业,央行对小贷公司只进行业务指导。根据《贷款通则》规定,贷款人必须经人民银行批准,持有人民银行颁发的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或营业许可证。但是根据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的《关于小贷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对小贷公司的定性是普通公司而非金融机构,其实际上从事的却是金融类的业务,从中看出小贷公司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司,又不同于普通的金融机构。这种身份定位的模糊性限制了小贷公司的发展。

2.资金来源受限制约其发展

小贷公司因贷款门槛低,操作简便,比传统的商业银行更有市场,而其资金来源坚持“只贷不存”,不允许吸收公众存款和进行任何形式的内外部集资,使得小贷公司进一步发展的后续资金严重不足,资金来源问题成为束缚小贷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且小贷公司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资本净额的50%。但在实践中,小贷公司常常难以达到这一借款上限,无法从大多数银行融入资金。

3.税负压力大限制其扩张规模

在国家政策层面,仍将小贷公司作为一般工商企业对待,其税负约占营业收入的30%左右,不能享受金融机构优惠税费政策,不得在税前扣除贷款损失准备金等,制约了股东扩大经营的动力。

二、对做强做实小贷公司的建议

1.建议明确小贷公司的法律地位,将经核准开业的小贷公司比作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使其获得在相关金融市场自行融资的机会。

小贷公司设立的初衷是参与金融服务竞争来缓解“三农”资金缺乏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率,最终实现从民间金融向正规金融的过渡。因此,可以将其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并根据其特殊性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为小贷公司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法律环境。

2.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给小贷公司贷款。可考虑将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额度中预留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小贷公司的资金拆借,以缓解其资金紧缺问题。人民银行的再贷款也可以惠及小贷公司,使其成为人民银行再贷款支农新的承贷主体,既可以开辟和扩大支农渠道,又可以缓解小贷公司的后续资金紧缺压力。

小微企业发展例10

2低碳背景下小微外贸企业的困惑

近年来,我国小微外贸企业占出口企业总数70%以上,所创造的出口额占全部出口额的65%左右。然而,小微外贸企业由于受资源、能力、环境等不确定因素的制约,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生存处境岌岌可危。2.1小微外贸企业外部挑战(1)低碳技术壁垒挑战。欧美等发达国家碳经济产业布局和技术积淀已经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历史,而我国绿色产业起步较晚,缺乏核心技术的前期积累。特别是我国的小微外贸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企业,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含量居高不下,无法应对发达国家的低碳技术壁垒。如,2010年当欧盟委员会废止了用能产品生态设计的EuP指令,以针对更广泛的ErP指令取而代之。首批ErP指令就使我国出口到欧盟的80%的办公设备、空调、冰箱等产品被拒之门外。这其中大部分产品是由缺乏核心碳技术的小微外贸企业生产的。(2)低碳贸易壁垒挑战。发达国家将应对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挂钩,通过推行各种碳壁垒来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这些碳壁垒主要包括:碳关税壁垒、碳标签壁垒、碳减排证明壁垒及低碳政府补贴及政府采购壁垒等。业内专家认为,光启动碳关税一项,“中国制造”可能面临平均26%的关税,出口量有可能下滑1/4,这对小微外贸企业来说,将是不可预估的挑战。目前,全球已有不少国家和地区推行了碳标签制度,包括“沃尔玛”、“英国乐购公司”在内的1,000多家世界著名企业将“低碳”作为其供应链的必需。我国小微外贸企业生产的产品将受到其他国家强制碳标签标准的限制。

2.2小微外贸企业内部瓶颈首先,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我国的小微外贸企业大多数为家族式的管理体制,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渐显现出体制不健全、管理水平不高的特点,限制了出口规模的扩大。其次,技术力量薄弱、低碳创新能力低下。由于我国小微外贸企业普遍缺乏创新能力,科研成果转化率也较低,产品科技含量及附加值低。在国际市场上主要以低价取胜,与国际上的发达国家企业相比不具有竞争能力。再次,人才、物资、资金等相对匮乏。众多的我国小微外贸企业规模小,人才吸引能力差,缺乏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能够把握国际市场动向的管理人才。所以,在低碳经济兴起时,小微企业难以应对国际规则的变动。当然,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客观上也制约了小微外贸企业的发展。

3产业集群是小微外贸企业应对低碳壁垒的利器

3.1产业集群的主体是中小微企业学术界对于什么是产业集群,有不同的认识。Porter(1991)认为,简单地说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殊领域中,相互联系的公司和研究机构在地理上的集聚形式。不管学者研究的角度怎样,普遍认为产业集群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集群成员中的大多数是中小微企业。在企业网络关系中,集群可分为两类:一类集群内基本上都是中小微企业,如江苏兴化戴南镇不锈钢制品,浙江诸暨市大唐镇的袜业等等;一类是环绕核心大企业的中小微企业集群,如湖北十堰的汽车产业集群等。所以说,无论从理论研究结果,还是从社会分工实践来看,中小微型企业都是产业集群的绝对主力,而其中小微企业所占的比重更大。

3.2小微外贸企业依托产业集群应对低碳壁垒的优势(1)产业集群为小微外贸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提供支撑平台。首先,产业集群内的龙头企业通过低碳技术的投入和研究带动小微企业吸收应用,既是现实的,也是经济的。其次,每一个企业仅仅是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当其创新的低碳技术满足了上、下游企业的需要,并相互适应时,必将加快技术的扩散和应用速度;再次,在低碳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企业集群内具备专业特长的知识机构和企业走联合协作创新之路,不但降低单个企业技术开发的风险和成本,而且有利于培育企业技术创新优势。(2)产业集群为企业碳足迹提供标准。产业集群内的质量检测、监督认证等服务机构或行业协会,会适时公布国内外相关行业的碳足迹标准,并会与标准化机构合作测算同类过程或材料的平均和通用数据,为企业提供次级数据。小微外贸企业可从中获得产品的碳足迹国际标准及外部通用的次级数据。产业集群为企业碳足迹的测算提供了外部支持。(3)产业集群可以为企业碳足迹测算提供初级数据。碳足迹是指某一产品(服务)从原材料购买到生产、销售和作为废弃物处理整个生命周期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它不仅包括产品的制造阶段,更需要追溯至原料开采,材料采购及最终废弃物处理阶段,均需纳入碳足迹的计算范围,因此,碳足迹测算难度非常大。碳足迹测算,根据《PAS2050:2008》主要是: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两类数据。活动水平数据是指产品生命周期中涉及到的所有能源和材料;排放因子是将数量转换成温室气体排放量,如每千瓦时能源使用量或者每千克材料输入量的千克温室气体排放量。产品生命周期的碳测算流程长,数据繁杂。某一出口企业不可能获得全部数据,一般来说,企业可以采集行业协会报告中对同类材料或过程提供的次级数据。如果行业协会的次级数据精度不够,服务没有跟上,还要使用供应链中别人直接测量的初级数据。而集群内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聚集与合作,上游企业可以为下游企业提供初级数据显然更加便捷。(4)产业集群能为生产经营提供绿色生态环境。产业集群的聚集特性使打造低碳生产经营环境成为可能。星罗棋布的产业园是产业集群主要的实践体现。在产业园区内一个企业产生的废物或副产品就有可有成为另一个企业的营养物。这种集群共生和要素耦合,保证了循环运作、低碳运营。使集群内低碳产品生产成为可能,进而增强了企业出口竞争力。如,上海化学工业区从资源、能源、环保、管理四大领域入手,将自然界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食物链”关系移植到产业系统中,实现物质封闭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其万元产值的循环经济指标大幅度高于全国同行业水平,其中能耗低于行业的1/2、废水低于行业的1/8、废气低于行业的1/3。

4依托产业集群小微外贸企业低碳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综前所述,小微外贸企业低碳化生长的最佳土壤是企业集群。以集群功能发挥为主要着力点,利用、挖掘内外两股力量,全面提升小微外贸企业低碳化水平。

小微企业发展例11

在去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了要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即将迎来一轮全方位的强势增长已基本成为共识。在这场文化产业盛筵中,小微企业是否能充分把握机遇?是否具备和已有的大型文化类企业竞争的可能?是否能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起来?本文用PEST分析模型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1 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al Factors)

我国经济的政府主导性质决定了政策面在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而如今,文化产业发展大的政策障碍已经破除。首先当然是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在我国的政治话语中,中央以“决定”形式下发的文件意味着最高等级的当局意志,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的指导思想和依据。我国的这一决定,让人不禁联想到1995年日本《新的文化立国目标――当前振兴文化的重点和对策》报告确立的文化立国战略,以及1998 年韩国政府正式提出“文化立国”的方针。这些政策均赋予文化产业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设立相关政府部门予以落实。日韩两国的文化产业战略和其取得的效果即使是普通中国民众也感受深刻。韩国98年后大举进入中国的韩剧、网络游戏、服装、流行音乐,日本的动漫、日剧、潮流文化、音乐等已对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化产业在经济上具有的极具潜力的拉动作用,政治上具有的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是几乎每一个有追求的大国所必然选择的战略性产业。《决定》的通过,标志着中国文化产业地位的根本性改变。正如众多媒体所认为的,2011或将是文化产业增长拐点。

事实上,文化产业今年来已越来越受到决策层的高度重视,之前已有相关政策出台。必须要提到的一个政策是2009年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该规划由国务院在09年9月通过并,规划中明确提出的规划目标是要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主体、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规划把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作为发展重点,提出要加大扶持力度,培育重点文化产业。要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扩大文化消费,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主题公园。要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市场要素的充分合理流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去年的《“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则是针对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一个专项规划。该规划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五年规划,规划的出台,本身就说明了中小企业在十二五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该规划从健全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市场拓展、创新能力建设、税收和金融保障机制等方面对“十二五”期间中小企业的发展作了部署。我国财政收入已超过10万亿元,还利于民将逐渐成为政策的出发点。从今年开始的小微企业税收减免政策是直接的优惠政策。去年10月,国务院研究加强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这是国家首次将支持重心下移到小微企业。去年11月财政部联合发改委下发通知,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等22项收费。这些政策均是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

总体来说,小微企业在未来几年中面临的政策法律环境是良好的,小微企业具备抓住机会的政策环境。

2 经济环境(Economic Factors)

2010年我国实际GDP增长为10.4%,显示了在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的强劲增长态势。

一个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其产业增加值要占GDP的5%以上。从历史数据来看,文化产业在上两个五年计划中已获得长足发展。2004年至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13%,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突破了1.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8%。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2015年总量预计达到55.8万亿元,由此推算,到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至少应该达到2.79万亿元才能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以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万亿元计算,“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的年均增速至少达23%。2011年前三季度,A股市场的26家传媒类公司的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29.15%上升到34.64%。影视动漫公司达到了51.46%。平面媒体的毛利率增长最快,由2010年同期的26.23%上升至34.75%。GDP的强劲持续增长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支撑。虽然美国和欧洲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但国家坚定不移扩大内需是稳定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有效保障。

某种意义上,金融危机对小微企业带来了另一种机遇――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创新。中国的银行虽然由于体制原因导致在金融危机时期仍然有较高利润,但房地产等支柱行业的持续低迷,使银行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3 社会文化环境(Social Factors)

文化消费已经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比重越来越大。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6000美元迈进,带来居民的消费升级,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支出比重上升。

经济发展过程中由制造业、房地产等“硬经济”向文化、娱乐等“软经济”的转向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已被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所证实。首先体现三次产业发展的规律。按照第一、二、三产业的划分,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标准,文化产业大部分属于服务业,也涵盖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的制造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是必然的趋势,而文化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工业、制造业对经济的拉动提升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继续依赖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和制造业带动经济是不可持续的,作为无烟工业的文化产业,在创造巨大价值的同时又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甚至无污染的特点,是社会维持经济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趋势。

4 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Factors)

技术环境对于欲在文化产业的发展求得自身机会的小微企业来说,不仅仅指提升文化产业生产率的技术变革,更指因为技术变革而产生的新行业,和因为技术进步而被降低了的原有门槛,而这正是小微企业的最大机会。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过去文化产业的某些壁垒正在降低,技术的进步更创造出了新的商业模式,而这些商业模式中的许多正式由小微企业创新并加以实践的。文化创意、广告、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均是小微企业可以施展才华的领域。这也是《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提出的重点发展的产业。社会化网络的兴起,特别是“微博”这种具有“自媒体”特征的传播工具的广泛使用,让小微企业具有和大企业同样的宣传机会和平台。技术的发展同样也催生着新的商业机会,从2011年开始,具有商业广告和电影特征的“微电影”在网络视频领域内异军突起,已博得众多企业乃至资本市场的青睐。

“微创新”是文化产业中的重要创新,比如某种卡通角色的塑造,某个舞蹈剧目的编排,某个具有时代感的剧本的编写。这种创新大量存在于中小微企业之中。大企业的优势在于产业链的完善布局和资本密集型文化产品的生产。但文化产品的范围广泛,仅从文化产业的“产品”角度来说,大多数产品不需要规模化的生产线,小微企业同样也可能创造出具有独特创新点的产品与大企业竞争。而这种独特的创新点,便是小微企业的竞争优势。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说,小微企业也可在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寻找机会,并建立起自身独特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