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孩子兴趣的培养

孩子兴趣的培养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03 09:41:28

孩子兴趣的培养

孩子兴趣的培养例1

1.做孩子的伙伴,倾听孩子的看法。

在组织活动中,教师应善于倾听孩子们对某种事物的不同看法。从中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同时应随着孩子的这一兴趣,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探索。有一次过端午节,有一个孩子带了一个彩色的网兜,里面装着鸡蛋,于是几个孩子都围上去,讨论着“这网兜里的蛋是生的,还是熟的?为什么要吃鸡蛋呢?”,孩子们讨论着,此时教师正忙着组织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分区活动,结果大部分孩子被鸡蛋迷住了,哪有什么兴趣去分区玩。这时教师十分着急,就嚷嚷着说:“快点到别处去玩,别挤在一块了。”可没有几个孩子听老师说的。如果这时能够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倾听孩子们的谈话,很快会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从中提炼出许多有意义的探究课题。当幼儿讨论蛋是生的还是熟的时,教师可用简单的小实验如旋转鸡蛋看熟蛋的转速与生蛋的转速有什么不同来教幼儿比较鉴别,并启发幼儿说一说还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蛋的生熟,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集中幼儿注意力,还可以生成新的教学主题。如“蛋是从哪来的?蛋有什么作用?鸡妈妈怎样孵小鸡?”等教育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会表现出异常激动和专注的神色,而对自己不喜欢的活动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关注孩子们的表情,洞察孩子的心思和动机,提高他们的活动兴趣。如开展体育活动时,老师发现孩子们对玩纸飞机没有刚开始时那么兴趣,有的还把这撕了扔了,缺少点什么呢?这时教师结合飞机特技表演设置穿越障碍,提出飞机着陆的远近距离为胜负时,并给予奖励,则一定能激发幼儿兴趣。

2.跟踪孩子的行为,捕捉“生成”教育的契机,拓展孩子的知识。

在活动中,教师可通过激发幼儿兴趣来生成教育,在追踪幼儿行为时,教师对幼儿的一些不易理解的行为保持审慎的态度,注意对其先前和后继的行为进行追踪,在这一过程中捕捉“生成”教育的契机。如课间活动时,老师发现有位孩子手里捧着“可恶的小虫子”回到活动室,正想批评之际,忽然发现许多孩子渴求的眼神,老师便问:“这些‘东西’是哪里来的?”孩子们说:“在草地里捉到的。”这时老师才明白在自由活动时,许多孩子跑到草地角落忙着研究的是小虫子,于是老师引导孩子们把有关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下去,生成昆虫的种类名称、生活习性、收集昆虫标本、昆虫图片资料等活动。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提高孩子的兴趣,以培养孩子的思维流畅性,使他们能够从中获益。如,大班活动“认识电”,教师首先让幼儿操作电动玩具,并修理坏的电动玩具。启发幼儿理解电池有电,电流有方向性。然后让幼儿展开想象:“我发明的电器是什么样的。”然而有一位幼儿问是不是只要装对了电池就能动起来,老师拿来导线、电珠、电池,引导幼儿讨论究竟是不是装对了电池,玩具就能动起来呢?小朋友用老师的小实验材料动手实验起来,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灵活地用反问、动手实验的方法让小朋友们找到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小小的“焦点”拓展成为一个引导幼儿探索的主题。

二、注重培养和激发幼儿的间接兴趣

1.在教育活动中应注重趣味性、真实性与挑战性相结合。

教师在为幼儿创设趣味活动情境时,使他们“身临其境”,在活动中产生兴趣。因为在活动生动、直观、形象,可感触,富于变化的情境更易吸引幼儿的注意,例如如何开展“寻宝”探险活动,让幼儿像探险家那样,爬过“山地”,越过“小河”,走过“森林”,克服重重困难,一步一步解开图中之谜,最后寻得“宝贝”,这比一般的看图讲解要好得多。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当代幼儿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做假戏,他们更喜欢体验“假戏真做”的真实效果,如自制水果酱、自制豆浆等真实的实践活动。又如与部队联欢,带他们体验军营生活。在设计活动,教师一定要注重材料的真实性,体验真实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在开展体育游戏时,孩子们都喜欢表现自己。我认为在设计活动时应注意选择富有挑战性的游戏。只有活动难度与幼儿能力相适应,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在活动设计中应注重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挑战难度要层层递进。一旦失败次数多了,幼儿就会失去信心。在幼儿完成任务时,可根据情况适当提高难度,使幼儿能够有机会迎接新的挑战。这样,孩子们不仅会对活动产生新的激情,而且能使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孩子在活动中会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骄傲和自豪。

2.设置悬念是探究活动的催化剂。

如果一项活动能让幼儿探究各种问题和现象,让幼儿有机会解除一个又一个悬念,那么幼儿便会觉得此项活动“其乐无穷”。例如:①在提问中产生悬念。故事《乌鸦和狐狸》中,教师提问狐狸为什么要说谎话?乌鸦听了狐狸的话会上当吗?如果你是一只狐狸则应该怎样吃到乌鸦嘴里的肉?②在实验或操作中产生悬念。请幼儿表演角色感受上当受骗的心情,明白乌鸦的自大、爱听信别人的吹捧而最终失败,以及狐狸的精明狡猾是两种不同角色。③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幼儿产生好奇、疑问的前提。

孩子兴趣的培养例2

“其实关于阅读的话题,不少爸爸妈妈都很有心得,豆爸也不敢好为人师,权且作为交流。涉及幼儿阅读的文章很多,话题也很广,涵盖阅读的习惯、方法、技巧、心得等方面,豆爸就不再赘述了。豆爸选择阅读兴趣的培养作为切入点,引导孩子爱上阅读,因为兴趣是首要问题。以下几点都是和豆豆一起阅读的实践感悟,仅供参考。”

让孩子自己做主选书

豆豆爸 发表于XX年XX月XX日

不少父母发现,孩子对自己买回去的书并不感兴趣,经常喜新厌旧。这主要是因为孩子对父母挑选的书没兴趣,对于2~3岁的孩子来说,幼儿的自主意识已经萌动,如果父母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挑选自己喜爱的图书,那么他一定会认真阅读这些自己挑选的书。我的图书我做主,带来的效果是意想不到的。

豆豆很小的时候,我们就经常带他去书城,让他感受这里的阅读氛围。如在图卡区、绘本区、美工区,在不同区域内让他自己挑选想要买的,大人再过滤筛选一下,排除那些类似或重复的,或者对于本阶段过于简单或过分难的。

阶段性换书,一次不给得太多

豆豆爸 发表于XX年XX月XX日

长期保持孩子对书的兴趣,爱惜图书,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对于刚买回的新书也不要急于呈现,更不可以一大摞放在桌子上让孩子随便看,除了看不完,或者囫囵吞枣外,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形成得之容易、不爱惜图书的坏习惯。

我们家的做法是:对于买回来的书,我们往往隔几天才拿出一本,保持孩子的新鲜感和求知欲。看过的书,则隔一段时间收起来一批,阶段性换书。这样做的效果是:孩子能够充分消化书本内容,同时也可以温故知新。经常看到不少爸爸妈妈晒每个月孩子看了多少书,貌似阅读量很大,但是大多只读一遍,效果可能不一定好。

通过必要的引导激发孩子对书的兴趣

豆豆爸 发表于XX年XX月XX日

除了让孩子挑选自己喜爱的书外,有时候一些孩子并不喜欢的书也是必须看的,那么就需要父母的引导,以培养孩子的兴趣。

记得豆豆对于接触的第一本书《三字经》,刚开始根本不感兴趣,豆妈就每晚捧书认真诵读,豆妈读完豆爸接着读,然后两个人再齐读。到了第三天,这小子从床的那一头爬过来抢着看了。再结合着白天的CD播放,没想到,豆豆两岁多时就能一段一段给背下来了,稍大后则是捧着书有模有样地阅读起来。

因此,如果孩子一开始对某本书并不感兴趣,父母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点燃孩子激情的火花。如果大人“兴趣”了几天,孩子纹丝不动,父母就要偃旗息鼓了,只可智取不可强攻,否则容易让孩子厌学。可以过段时间再把书拿出来,也许孩子就感兴趣了。毕竟孩子的兴趣是多变的,阶段性的。

家中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

豆豆爸 发表于XX年XX月XX日

父母的榜样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在阅读方面也是一样的,记得童话大王郑渊洁说过一句经典的话:“如果说想要孩子喜欢看书,首先你要看书。”先别管孩子愿不愿意读书,只要父母率先读书就可以;即使你不想看书,也要拿本书,假装在那里看,看得异常认真。父母只要在家里制造读书的氛围,孩子就会耳濡目染。

我们家也学习了这个方法,效果确实不错。刚开始,豆豆还会在一旁玩自己的,后来看着我们俩静静地在看书,而且津津有味,他也会好奇地凑过来,看看大人在看什么书,然后自己挑选一本书,坐在小椅子上认真看起来。此后这一幕经常在我们家的晚饭后上演。

多种阅读方式相结合,并给孩子独自阅读的空间

豆豆爸 发表于XX年XX月XX日

亲子共读,其乐融融,是大多数父母和孩子都乐意的,但是指导孩子阅读也是要讲究方法的,阅读不是简单的亲子阅读,也不是简单的大人讲孩子听,形式应该多样:可以孩子讲家长听,可以大人孩子一起读,可以看图说话,也可以逐字逐句指读,总之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只要孩子喜欢。

幼儿阅读,也并不是一定要大人陪着,有时候,让孩子“单飞”也是不错的形式。豆豆常常喜欢独自一人拿一本书坐在小书桌边读书,有点大人架势,我们也不打扰他,就在一旁默默陪着他,让他独自享受书中乐趣,随心所欲地翻看。有些父母喜欢替孩子做主,看什么书,看哪里的内容,其实有些多余。让孩子自由选择喜欢的阅读方式,自然就会爱上阅读。

循序渐进,不急功近利

豆豆爸 发表于XX年XX月XX

这点对于孩子长期保持阅读的兴趣至关重要,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意志、目标强加在孩子身上,切莫急功近利或要求过高,期望孩子在一个月内看多少书、会讲多少故事、能认识多少个字。切莫目光过于短浅,孩子在阅读中自然会有所收获,只是时间问题。

孩子兴趣的培养例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与学校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关,还与学生的家庭环境有直接的关系。教师的“教”只是解决了学生“学”的问题,而家庭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做”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家庭的密切配合是分不开的。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孩子最突出的表现是写作业马虎、爱玩,可见他们对玩很感兴趣,要把他们从玩中拉到学习上来,强拉硬扯是不行的。教师应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对学习产生兴趣。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也是摆在家长面前的一个难题。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浅谈培养兴趣的途径。

一、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前提

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下主动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也就是说,一旦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孩子会自主自愿地学习。

怎样科学地引导孩子养成习惯呢?按照教育专家的观点,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什么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呢?如培养孩子爱画画的习惯,今天画一只小狗,明天画小狗在玩耍,增加画青草或草地,后天在草地上画几棵树,再后天在天上画白云太阳。这样一天一天增加,画画的好习惯就自然地养成了。克服坏习惯怎么用减法呢?如孩子特别好动,坐不住,这是不好的习惯。一位细心的母亲观察发现,儿子在学习过程中,没做几分钟就离开书桌,喝水、吃东西、上厕所。按照一般的逻辑,家长会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使其改掉这一不好的习惯,但这位母亲没有这么做,而是在第二天给孩子提了个建议:在学习前解决完所有的问题,学习过程中稍微减少活动的次数,并不断暗示孩子:“你做得到”。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果真减少了中断学习的次数;过了几天,妈妈又提议再减少一点,孩子又轻松做到了。父母的要求依次递减,直到孩子可以完全克服学习过程中好动的问题,既帮孩子克服了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好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贵在长久坚持。

二、科学引导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

幼儿处于对事物的认知阶段,好奇心比较强,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有的孩子把玩具都拆成零件,有的孩子不停地问为什么。家长很可能认为孩子淘气、捣乱、不懂事,并对孩子予以批评、不理睬的态度。这会损害孩子智慧幼苗的成长,挫伤孩子探索求知的热情。所以,家长要充分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并予以科学的引导。另外,家长在回答孩子提问时也不可敷衍了事,如果孩子发现家长在敷衍他,以后不懂的问题就不会再提问了。

三、培养自信心是建立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

实践证明,如果孩子能从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与快乐,那么他们一定会喜欢上学习。如有的孩子喜欢舞蹈,可能他天生就喜欢身体随着音乐节奏舞动,也可能是教师经常表扬他。那么,怎样才能使学习变为快乐的事呢?核心就是多表扬,少批评。教师要学会用放大镜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不断予以表扬。有些父母的口头禅就是“这么简单都不会,光知道玩”“你怎么这么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日久天长,孩子总觉得自己很差,渐渐失去对学习的自信心,在学习中有压抑感,于是厌恶学习,甚至产生自卑感。孩子如果真的做错了,当然也要给予批评,但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大人为什么要批评他们。总之,成人要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让他们觉得有能力学好这些内容,才能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培养兴趣,进而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四、良好的外部条件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有力支撑

孩子兴趣的培养例4

在这里,对孩子学习舞蹈兴趣的产生,以及怎样培养及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等方面一一作个讨论。

一是兴趣及其产生“兴趣”是一个既简单但又复杂的问题所谓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其基础是生活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学习音乐、学习舞蹈的兴趣属于精神需要。兴趣是大脑皮层兴奋性增高的结果。由于大脑皮层有着较高的兴奋性,因此对于外界刺激的感受和反应就就比较强和迅速。于是,人们从事有兴趣的活动会比较积极,效果会比较好;反之,则不然。

兴趣的发展又有着不同的程度,最初的兴趣,尤其对于孩子来说,属于“有趣”。舞蹈,对于学前期的初学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是比较容易产生自发的兴趣的:开始时,也许是孩子对音乐精美的动作是一种好奇心,于是便跟着学习,对动作、包括软开度都充满新鲜感,然而,时间一久,这种新奇感就没有了。觉得“不好玩”了,于是也就对舞蹈不感兴趣了,这也正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在学了一段时间后,就不想学了的原因(当然,如果是一个有天赋的孩子,那就另当别论了)。由此可见,这种儿童对舞蹈本身的自发产生的直接兴趣并不十分专一,也不是非常稳定,很可能只是暂时性的。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兴趣从“有趣”水平发展为“乐趣”。这时的兴趣已然分化,即是从儿童对舞蹈本身的兴趣发展对舞蹈动作产生乐趣。这时的兴趣就比较专一和稳定,把艰苦的学舞蹈过程视为一种乐事。

二是兴趣的培养与保持儿童学习舞蹈。如果能每时每刻都自发地保持一种很强烈地兴趣及愿望,这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然而理想的事情往往不是普遍的的情形。在培养儿童学习舞蹈兴趣的过程中,我认为三方面的立足点,即教师、学生及家长是缺一不可的。在整个舞蹈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最为活跃、最积极的因素,而家长作为其纽带,作用也不容忽视;只有将教师、学生、家长三者密切配合、紧密联系,儿童学习舞蹈兴趣的培B与引导才能成为现实,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是我们都知道,孩了们在没有经过训练前,就会拍手、走、跑和唱,而这些自然性的动作会产生一种自然的节奏,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节奏结合音乐训练让幼儿对一些基本节奏产生感性认识。当然在训练时,基本节奏的速度和特点必须用声音来表示。例如:用进行曲进行练习有节奏的走步。用2/4拍或4/4拍的乐曲练习踏跳,用带有休止符的乐曲练习兔跳、跑跳等等,一让孩子通过跳的动作感觉到快而轻巧的节奏;通过3/4拍乐曲,如“蝴蝶找花”“堆雪人”等,让孩子来体会节奏是柔和优美的。教师在教孩子学这些基本动作和节奏时,一定要注意到把训练都建筑在孩了们的本能和无意识感觉的基础卜。也就是说,教师不能生硬地口令式地强加于幼儿),只能利用音乐这一有利条件加以引导和训练,从而培养孩子对舞蹈的兴趣。

四是了解孩子的生理特点,孩子的生理特点之一就是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手舞足蹈。同时,受身体比列影响,动作短促节奏快。孩子的爱好也不同于成人,他们更热衷于小动物的模仿,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根据孩子们的这一特点,教师对选择舞蹈的把握要有区分,不要选择成人化的舞蹈。孩子在学舞蹈的过程,老师要先做一遍舞蹈示范。此方法是孩子根据对老师的动作神态的观察,进行仿照演练。由于孩子有较强的模仿心理和能力,当看见新奇的动作时,会有模仿的欲望。此方法可以适应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五是在带孩子们进行舞蹈活动的时候,是有一定的方法可循的,比如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即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这样既能培养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同时幼儿也不会觉得太简单而学得枯燥乏味,也不会因为太复杂而感到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有时还会用到多个教学方法如启发、示范法;分解、组合法;观察、模方法;个别教学法等等。

另外,对于个别性格比较孤癖、不喜欢跳舞或节奏感差、不能按节拍跳舞的孩子,怎样培养他们对舞蹈的兴趣呢?

孩子兴趣的培养例5

所有的家长都说:“我很重视孩子的教育,甚至超过了其他父母”,还有大部分家长说:“我想尽办法,尽可能地送孩子去最好的早教中心,最好的幼儿园和最好的小学……不知道托了多少关系,花了多少钱……我已尽了最大的努力”,是的,所有的家长都无比重视孩子教育,对孩子尽职尽责,希望孩子早日成才……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这个问题。

书是人生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窗口。家长若能从孩子小时就培养起他(她)对读书的兴趣,这将是父母给予子女的最大财富。家长培养孩子读书兴趣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孩子喜欢模仿父母,父母应以身作则,时常在子女面前阅读,让孩子觉得读书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和必要。专家们认为,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读书,做孩子的榜样。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

提高。

2.为孩子创造一个书的环境,让孩子在家经常接触到书籍、杂志,可以随时取阅。一个家庭有没有书,孩子是不是经常能接触到书,这与孩子是不是喜欢阅读有着很大的关系。孩子爱不爱看书,与父母的培养技巧很有关系。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如动物画册、彩图科,天长日久,孩子每天所见都是书,随意翻翻,慢慢就会对书籍产生兴趣。

3.经常给孩子买书,不仅要让孩子气拥有自己的书,还要让孩子有选择书的权利,鼓励他们挑选自己喜欢喜爱的书,同时家长给孩子买书也要照顾孩子的兴趣、口味,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使孩子感到读书是有趣的。

4.最好每天定时给孩子朗读。给孩子读书时要读得慢且富有表情,并注意随时停下来同孩子讨论你所读的故事,与孩子谈图画、故事情节和人物。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认为;读书给孩子听的作用“仅次于拥抱”,在这样的“拥抱”下,孩子的读书兴趣上来了,热情高涨了,慢慢的,他们对读书的态度就变成了“我要读”。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初期,最重要的是要多读文章给孩子听,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增加孩子的识字量,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

5.当孩子认识一些简单的字后,可以让他试着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告诉他怎么读,注意不要总纠正孩子所犯的小错误,即不要做任何事来阻碍孩子顺畅地读书。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读书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家长不必过多的去管他。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读着,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

孩子兴趣的培养例6

许多语文教师提倡要多进行课外阅读,因为课外阅读既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作文能力,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他们的情感。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都不喜欢读书,如何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调动他们读书的积极性呢?

一、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根据班级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课外读物放在班级的图书角,平时孩子们可以随意到图书角选择自己喜欢的书进行阅读。喜欢看书的孩子只要一下课就会去图书角拿书看,不爱看书的孩子也会凑热闹去拿书,时间长了,班级里喜欢看书的孩子越来越多了,经常会看到他们三五个人聚在一起看一本,有时还会听见他们在交流自己看书后的心得,每到这时我都会感到有一点小小的成就感。还有的孩子将自己看过的书籍拿到学校,提供给其他同学看,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读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爱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平时在家不要整天对着电脑,这样孩子也会学习家长玩电脑、ipad等等,我希望家长能放下手机和电脑,多读书看报,周末可以带孩子一起去书店或者图书馆,待上一天,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阅读,孩子经过不断的耳濡目染,自然也会慢慢喜欢阅读。天长日久,孩子每天所见都是书,随意翻翻,慢慢就会对书籍产生兴趣。

二、亲子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

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初期,最重要的是要多读文章给孩子听,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增加孩子的识字量,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想读书。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一年级新生刚入学的时候,我就要求家长每天晚上陪孩子读书,并且希望家长把与孩子读书后的心得写下来,或者给孩子写几句鼓励的话语,也可以评价孩子的朗读,持之以恒,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培养阅读习惯,而且可以增进亲子交流,促进沟通。第二天到校以后我会检查,给读书的孩子画上一个小笑脸,集齐一定数量的笑脸后我就会为孩子买一本他们喜欢的课外书,这样大大调动孩子们读书的兴趣。除此之外,我还希望家长能提前阅读。孩子阅读前,家长先进行阅读,并在孩子阅读前给孩子讲个引子,然后引导孩子自己阅读找到答案。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启发孩子的好奇心。

三、给孩子读书的自由

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对什么都好奇但是又没有耐心,好动坐不住,这是他们普遍的心理特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少能坐下来安静地看书,他们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作为家长和老师不要过多干预,他们能拿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一会儿,作为家长和老师就应该心满意足了。还有的家长向我反映孩子看一些与学习没有关系的书,自己怎么说孩子都不听,希望我能帮忙,我倒是提倡让孩子看各种各样的书,这样他们就能汲取多方面的知识,反而对学习有帮助。在我们班的阅读课上,孩子们看的书真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我认为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身心健康的书籍进行控制以外,不应该对孩子所读书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控制,通常孩子读书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

四、评选班级“故事大王”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坚持读书,我会在班级定期举行讲故事比赛,对于积极踊跃讲故事的孩子给予表扬和鼓励,最后评选出班级的“故事大王”给予物质奖励――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孩子们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为了得到自己喜爱的图书会主动去读书,积累故事在同学们面前表演,有的家长甚至也参与到了这项活动中。有的家长开玩笑地对我说:“老师,在您的培养下,我都喜欢看书了。”这样的方法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读书兴趣,同时锻炼了孩子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今班级孩子的读书态度由“让我读”变成了“我要读”。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一生受益。

孩子兴趣的培养例7

音乐是一种没有国界的语言,不同语言,不同国籍的人可以听得懂同一种音乐,它可以被所有民族理解。人们热爱音乐,渴望学习音乐,它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媒介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经济状况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音乐,特别是钢琴,从而掀起了一股持久不衰的钢琴热。钢琴,以其气势磅礴,音域宽阔,极富表现力,而被称为乐器之王,是学习其它音乐形式的基础。它不仅可以提高人的协调能力,还能让人提高自我表现能力,获得成就感。让孩子从小学习钢琴,已经成为很多家长培养小孩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的手段。并且对幼儿智力早期开发和培养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自觉刻苦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原则上说,孩子学习完一天,回家弹琴正好可以放松放松,沉浸在音乐中对于他们来说应该是一件非常轻松快乐的事。然而,却普遍出现了孩子不愿弹琴,家长逼着学琴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

究其原因我归纳了以下几方面:第一,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于那些年轻的父母来说,他们总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多才多艺,出类拔萃的人。第二,完成父母的梦想;家长们多少会将自己儿时无法实现的梦想寄托与下一代。第三,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从现实的角度出发,给孩子在学校的课程之外加学特长是大多数家长的选择。由于望子成龙心切,加上学习的功利性,往往造成许多家长产生了“拔苗助长”之心。第四,琴童队伍的壮大和专业老师的相对缺乏,使得某些非钢琴专业教师上岗,造成教学上也存在诸多问题。

钢琴入门相对与其它乐器来说比较顺利,但随着学习的深入,难度逐渐加大。成人在繁重的练习面前,学习兴趣和热情都难免递减,更别说对于这些只有4、5岁的孩子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如果不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态度上发生转变,着重于兴趣的培养,要想保持学生学习热情的连续性是很难的,结果只能是“半途而废”,这难免让人惋惜。保持学习热情的稳定持久状态,是学琴能够正常进行下去的关键。因为学琴孩子的年龄都比较低,所以在学琴初始阶段就表现得不太稳定,兴趣时高时低,情绪忽冷忽热,练琴时坐不住,心不在焉等。足可以见,一开始对琴童进行兴趣的培养,不断激发求知探索的热情是非常重要的。

琴童一,戛戛四岁开始学琴,是个外向、好强、倔强的孩子。还没学琴时就已非常喜欢,学习之后没像其他孩子那样出现不想练习的情况,兴趣仍不减,这是非常难得的。可是中间出了问题,妈妈每次都陪女儿来上课,因为孩子小,老师让家长“陪读”,回家后方便辅导。按理说,这是个不错的教育方法。问题出在那呢?原来,孩子的妈妈是个性急的人,孩子如果有那里没弹好,她会比谁都急。声音的分贝马上提高,说孩子的不是。戛戛性子也很着急,大声地妈妈说。结果是,孩子一练琴,爸爸就“离家出走”。 久而久之,孩子的兴趣大减,进度一直无法上来。

家长在幼儿阶段“陪读、陪练”都是不错的教学方法,琴童年龄太小,很难保证正确、全面地理解老师的各种要求。家长越是理解老师的教学要求,就越是便于在家辅导孩子。而家长要很好地把握其中的度,不要急于求成。孩子接受能力逐渐增强,就应当相应的减少家长在其中的做用。培养孩子独立练习的习惯,养成正确的习惯是培养孩子兴趣的前提,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个问题是如此重要,但却常常被人忽视。一些家长和老师心里都明白这个道理,可具体到实际操作中就大不一样了。

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首先,根据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时间短等特点,在教学方法上选择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穿插音乐游戏和趣味讲解音乐故事,分析乐曲等形式来调节孩子的大脑,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吸引琴童注意力。教学态度上要改变老师为主的灌输性教学,和学生共同分析,共同分享音乐感受,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同时要求家长们合理、科学地安排练琴时间,每次时间不宜过长,并且要把每天练琴的时间严格固定下来。其次,多参加各种表演活动,不断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欲,并鼓励琴童在各种场合下都能勇敢表演。其三,多鼓励,多表扬,多用学生喜爱的“礼物”来鼓励、肯定她的成绩,通过这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产生更大的学习愿望,让他们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四,多听、多看。让学生多欣赏、接触不同的音乐表演形式:欣赏音乐会或者听CD。

琴童二,早早六岁开始琴童生活,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却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孩子,父亲是小学教师,对早早的教育是狠下功夫的。凡事都让早早自己处理,培养她的独立性。每个孩子在父母心中都是最聪明的,可早早的天分不在弹琴上,父亲心里知道,但不愿接受。因为这与他心中的理想有所差距。早早很懂事,知道父母的愿望,学习和练琴都很努力。在学琴之初还是很不错的,到后来随着程度的加深,早早开始有点力不从心了。老师的批评,父母的教导。无形中她开始讨厌学琴,练琴不专心、走神、错误百出。经过老师家长和她沟通,情况有所该变。可好不了多长时间,错误又出现了。这时的早早已经养成了很多坏习惯,想改真的很难了。结果连学习也受影响,最后早早提前结束了她的琴童生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能单单用一件事物来评定一个人的价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长过于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会适得其反。天下父母的心意都是一样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不能盲目跟从。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父母的很多方式可能已经伤害了孩子,自己还不知道。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艺术处负责人说:“艺术本来就是追求个性的,并没有一律的标准。任何艺术最高的境界靠的不是技巧,而是心灵的感悟,对生命的理解,对美的共鸣。业余教育的好坏不应以专业化的技术为标准,否则很容易削减孩子的艺术感觉,甚至对它产生畏惧心理。”

琴童三,甜甜是个很成功的例子。她学琴也不是很早,父母先让她看别的孩子练琴而没让她学,直到甜甜自己提出想学。带着这种浓厚的兴趣,她学得很开心。父母从不给她任务,她想弹就弹,每次都是功课之后休闲时间练习。可能甜甜开始的进度没有其他孩子快,但爸爸妈妈从不担心,他们只想让甜甜快乐地学习。结果是,甜甜没有讨厌钢琴,而是十分喜欢练琴,觉得这是她每天休息的项目。当然了,甜甜的进度一直保持着稳定上升状态。

以上例子,父母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这里当然不是说忽略教师的重要性。而是因为,钢琴的教学特点不像学校教育每天上课,一般是一周一次。教师每周只能和孩子见一次面,父母却每天和孩子一起。于是,家长在业余钢琴学习中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父母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不要一味地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为孩子创造一个快乐的学琴氛围。

如何有效的培养孩子的学琴兴趣呢?

第一,正确定位。为什么让孩子学琴?比如: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练琴很枯燥,可以磨练孩子的毅力;孩子自己喜欢等等,这些学琴的愿望,往往随着学琴的过程在逐渐淡化。而琴童的心里看到的是:原本很喜欢的钢琴变成了枯燥的技术训练,家长不停的斥责,总也解决不好的技术问题,不和睦的家庭气氛等等。在学琴过程中坚持自己的学琴方向不被影响,这一点很重要。很多家长在学琴的过程中,目标在不断的在改变。本来是为了培养孩子音乐爱好的,结果随着学琴的过程,家长知道了考级,也通过学琴认识了另外一些琴童,于是家长希望不仅解决爱好问题,也要在进度上、水平上超过别人,要参加各种比赛和考级。由于家长的目标不断提高,对孩子的要求就不断地提高。这原本没有什么不好的,争取进步和提高无可非议。问题在于,家长的意志和愿望并不能完全代表孩子心里的想法。学习任何东西,主观不努力都是学不好的。即使强迫学习,结果也不会很好,而且还会由于强迫造成很多负面影响。

第二,合理目标。人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确定目标通过具体目标达到结果。给孩子设定一个远大的目标,同时在设定一些可以实现的目标会极大地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参加考级、演出或比赛,虽然目前社会上对考级带来的后果争论不休,但不可否认通过考级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学琴兴趣。钢琴学习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如果不通过短期目标的实现提孩子的目的性和成就感,孩子的信心和兴趣就会逐渐消磨掉。目标过大孩子会因难以完成而产生挫败感,每一阶段设定一些比较容易完成的小目标,当不断地完成这些小目标时,离大目标的距离也就不远了。另外参加一些演出、比赛或是给家里来的客人表演都会增加孩子的荣誉感,增加孩子对实现目标的信心。

第三,重视音乐修养的辅助作用。钢琴学习并不是技术训练这么简单,还包括音乐修养方面。学习钢琴就是通过技术来表现情感的过程,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情感。如果孩子仅仅是单一地进行钢琴技能训练,就偏离了学琴的主要方向。这样当孩子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音乐表现的问题就会很突出。只有真正感受音乐的人,才会对音乐有发自内心的喜爱,如果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很强,会大大提高孩子的学琴兴趣。

我们今天强调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多发现和培养音乐家、美术家,而是更希望每个人都学会欣赏美、发现美;我们期盼孩子们拥有爱心和热情、学会关怀和尊重,而不愿看到一个只会弹几首曲子,却缺乏同情心、麻木不仁的人。不是每个学琴的孩子都需要考级,更不能要求每个孩子都弹得很专业,这要视个人的天赋和兴趣而定。

总结: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作为一名钢琴教师的责任重大。在钢琴教育这片天地中,还有很多我没领悟到的,自身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仅以此篇文章给同行、家长们以启发,做我的一点微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芳,曹滢.美妙艺术演变成呆板的考级――艺术教育怎么了?[J].《艺术教育》.北京:中国文化报社,2002年04期.

孩子兴趣的培养例8

中图分类号:G7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090-01

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任何学科、任何领域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而藏区的孩子大多数没接受过学前教育,更没有接触过幼儿读物,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全靠学校里的老师。现以阅读兴趣的培养作为切入点,浅谈如何引导藏区孩子爱上阅读的实践感悟。

1.藏区孩子阅读入门指导

1.1充分利用藏区民间文学读物。藏族有及其丰富的民间文学资源,尽管多数是口头文学作品,但也有不少被收集整理成书,如:《阿珂登巴的故事》、《格萨尔王传》等,其中不乏内容积极,歌颂人间真善美的作品。将这些作品选做藏区孩子的阅读入门读物,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这些读物的内容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阅读起来就易于读懂,就能增强信心,提高兴趣。

1.2选择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作为藏区孩子阅读入门读物。藏区孩子接触阅读书籍比内地孩子迟,不能以内地孩子的标准要求他们。小学高段甚至初中学生才基本具备自我阅读能力,对他们进行阅读能力指导和培养,应当高目标,地要求,从最初步抓起。因此,想《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天方夜谭》等童话读物,甚至图文并举的读物,是藏区孩子阅读能力培养的首选读物。

2.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

孩子爱不爱看书,与大人的培养技巧很有关系。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我们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少儿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书。

3.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

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书,一会儿翻翻那本书。对此,我们不必过多的去管他。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

4.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在孩子自选性阅读过程中,我们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特别是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时。通常,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对此,我们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美国图书馆学教师苏珊・罗森韦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

5.尊重孩子的阅读习惯,循序渐进,不急功近利

孩子兴趣的培养例9

钢琴以其宽广的音域,优美的音色以及极为丰富的表现力被称为乐器之王。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家长望子成龙之心切,越来越多的家长把钢琴学习作为艺术课学习的首选。但因为家长工作繁忙,又不具备钢琴的专业技能,“陪练”这一职业便应运而生。

目前,担当钢琴陪练的大多是高校钢琴专业的在校生或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对于这些还处在钢琴学习阶段或即将成为一名钢琴基础教育工作者的青年人来说,陪练是一项不错的工作。现在,一些大城市已经率先举办了各种器乐陪练培训考核,并颁发上岗合格证。而在大部分地区这个行业还处在比较涣散的状态,缺乏社会管理和约束,面对各个层次家长和琴童的要求,如何作一个称职、合格的陪练,关系到钢琴教育的发展以及儿童们未来的成长,已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下面就具体谈谈钢琴陪练老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一、素质

(一)职业道德素质:古往今来,教书育人,钢琴陪练也是如此。教学与育 人相结合,通过钢琴的陪练,培养孩子对于钢琴的兴趣爱好,让他们领略音乐世界的神奇,让孩子逐渐走向钢琴学习的正轨。由于儿童的年龄特点,他们的记忆力、思维、想象力、注意力、理解能力都没有发育完全,加上儿童是以机械记忆为主,因此,仅仅依靠老师一星期一节钢琴课,少儿是无法完全记住上课的内容的。这就要求钢琴陪练老师在学生出现厌烦心理时,要一次次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因此,耐心、细心与责任心是一位陪练老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职业专业素质:虽然钢琴陪练只是出于一个辅助的位置,但对孩子钢琴学习技能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初学钢琴的儿童一般每周只上一次钢琴课,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一周下来,经常是错误百出,而一旦养成陋习则非常难以改正,久而久之将直接影响其以后的发展。因此,陪练教师应运用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对于专业素质,有下面几个方面:对于钢琴演奏应具备的正确专业的技术知识,相关的基本乐理知识、视唱练耳功底等。

此外,在提高孩子弹琴技巧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这就要看陪练老师的个人能力了。下面谈谈这方面内容:

二、能力

(一)与孩子沟通的能力。由于钢琴陪练职位的特殊性,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与孩子多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对于少儿学习钢琴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与少儿沟通能力的提高,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学习儿童心理学基础,这样可以有效地抓住儿童内心世界,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手段对儿童进行以科学的期望与有见地的赏识教育。采用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孩子练琴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诱导式的教学方法,利用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作诱饵,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经常采用赞许的口吻鼓励孩子,建立起他们的自信心。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纵容孩子的偷懒情绪,是指要注意方式方法。②掌握与钢琴知识相关的趣闻趣事。要抓住孩子喜欢听故事的天性,在练琴过程中穿插一些与钢琴或所练曲目相关的音乐背景知识或故事,技能提高孩子练琴的兴趣,又能增长相关的音乐知识。③陪练老师要学会培养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要充分地挖掘孩子的潜能,以便更好地完成曲子当中的技术、技巧,使孩子在演奏过程中有一个质的飞跃。有些陪练老师在陪练过程中为孩子包办太多,如标指法,读谱等,导致孩子对于陪练的依赖与相关技能的缺乏。

(二)为孩子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练琴时间与长期学习规划。良好习惯的培养与钢琴陪练如何安排少儿练琴时间,也有相当的关系,时间安排是否合理,与少儿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兴趣的培养有直接关系。在练琴的过程中,他们不可能像成人那样一坐下就是几个小时,不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因此,可以采用分时间段练琴。保证孩子在每段练琴时间中都能够集中注意力。对于长期学习计划,陪练教师应该因人而异,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与接受能力,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帮助他在一定阶段完成相应任务。

最后,陪练也要与家长保持密切地沟通,双方达成一致的观点,对孩子练琴起到相互监督促进的作用。家长也要给予“钢琴陪练”的充分尊重和应有的尊敬,不要认为它在专门钢琴教师面前就低人一等。“钢琴陪练”本身也是较为辛苦的工作,一方面要保证充分的练琴时间,另一方面还需要进行识谱、纠正错音、把握节奏,以及基本处理音乐作品等细节性工作。好比一根纽带联结起专门钢琴老师和孩子,通过对孩子钢琴弹奏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钢琴陪练是孩子的良师益友。做一位优秀的钢琴陪练,陪伴孩子去攀登艺术高峰,品位美好人生。让祖国的花朵明天绽放的更加绚丽多姿!

参考文献:

[1]戴旦旦.如何看待音乐教学中的“钢琴陪练”.《大众文艺》.2010(3).

[2]景鹏.钢琴陪练在少儿教学中一对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教科园地》.2004(10).

孩子兴趣的培养例10

首先,给孩子们看的书篇幅必须短,几页而已,因为孩子的注意力只能集中一小段时间。另外,这些书应有较大的插图,细节少。孩子们大多喜欢那些有插图但没有文字的图书。

其次,我们应该选择一些有趣味性的书给孩子看,比如那些有漂亮插图的惹人喜爱的图书。孩子们喜欢有人物、场景以及他们熟悉的事物的图画和照片。同样,他们也喜欢动物图片。童话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是很有魅力的。理论显示它们是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孩子们在认识世界时免受伤害,并认清现实和虚幻之间的差异。另外,童话故事还能促进孩子们的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再则,我们要确保书里的文字容易理解。一本字印得很大的书看起来简单,但却有可能包含难字,所以事先要把它浏览一遍,看看里面的文字是否能被你的孩子理解接受。

读书给孩子听时,尽量把气氛搞得很轻松愉悦,这样他们会从中体会到更多乐趣。朗读时,让手指在你读过的字下移动,但不要强迫孩子看这些字或者跟随你的手指读字。

还有就是要鼓励孩子注意图画中的事物或让他们猜测下一步将要发生什么。当他们这样做时,给予表扬。

如果孩子要求的话,重复阅读某些书;一本他特别喜爱的书可以反复阅读。判断孩子是否对某个问题有兴趣的最好方法是:看他是否常常谈到它,或看他有多少回自发地重回头去看他最喜欢的书。

当孩子显示出他要读书时,给他一些他熟悉喜爱而又能“读”的书,即使他已经记住了书里的文字。以后当他在其他书里看到这些熟悉的词汇时,他就能读懂它们了。记住给孩子准备一些新书,这些书里的故事最好有一定的反复性,而且再三出现相同的词汇。即使孩子已经能够自己阅读也不要停止读书给他听。有你与他一起度过这段亲密时光,他仍然会从中得到很多快乐。

许多孩子不爱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主要是由于要经常查字典或背课文,对字义不了解造成的。还有一些孩子阅读时只注重读音的正确性,不注重意思,自然觉得内容枯燥。家长在这方面可以做辅导。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家长事先给孩子读一遍,然后把生字挑出来,给孩子讲解字义,并写出来,然后与孩子一道讨论。也可以反过来,让孩子读一遍,然后提出生字,与家长讨论字义。

一个常用的方法是在阅读之前把生字挑出来,而不是让孩子带着许多生字来阅读。因为生字过多,孩子就会对阅读失去兴趣。所以,家长一定要在孩子阅读之前,与孩子讨论重要的字。在阅读过程中,家长要鼓励孩子大胆联想,对字词有新的理解。

此外,家长还要有培养孩子对字义的猜测,对于一些重要的字,家长可以不给孩子讲解,而是要他们凭借这个字的前后联系,猜这个字。这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字形意识。

鼓励孩子指出自己感兴趣的字,觉得好奇的字,记下来,然后与同学们一道交流。还可以让孩子把自己感兴趣的字记在本子上,整理成有规律的排列。

孩子兴趣的培养例11

美国有一个名叫德罗瑞斯达的博士,曾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小学调查5103名一年级的新生,其中有49个人在入小学以前已经在家里学过阅读。德罗瑞斯达对这49个孩子作了5年的追踪调查,发现与其他孩子相比较,他们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领先的状态。这些提早学习阅读的孩子在智力上和个性上与其他的孩子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他们在学习上处于领先地位并不是因为阅读以外的其他原因所造成的。

与此相似,德罗瑞斯达在美国纽约市也做了这样的追踪调查。他把孩子分成两组,这两组孩子的智力相当,但是一组孩子在入学以前学过阅读,另一组孩子在入学前则没有学过阅读。这个调查追踪了3年,德罗瑞斯达同样发现提早学习阅读的那一组孩子的学习成绩始终领先于没有提早学习阅读的孩子。

(二)差异是由父母造成的

德罗瑞斯达在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时指出,孩子在入学以后在学习成绩上反映出来的这种差异,并不是孩子本身心理素质的问题造成的,而是孩子的父母造成的。

在孩子还没有入小学以前,那些提早学习阅读的孩子的父母亲常念书给孩子听,并在家庭中为孩子准备了各种能启发孩子阅读兴趣的东西,如可供孩子翻阅的小人书,可给孩子涂、画和写的纸和笔等。不仅如此,他们还注意激发孩子对文字的好奇心,而不是事后逼迫孩子去认字,不管是带孩子上街买东西,还是一起坐在家里看电视,只要出现适合孩子认读的文字,常会很自然地指点孩子去学习。

德罗瑞斯达在调查那些没有在入学以前教过孩子阅读的母亲时,发现她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忙”,她们忙得根本就没有时间为孩子再做些什么特别的事情。比如说,她们带孩子上街购物时,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买东西上,而孩子只是她们在购物累赘,她们绝对不会对孩子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饼干盒上写的是什么”这一类的话。

(三)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