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8 09:23:18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例1

一、创意美术活动设计的实施原则

(一)主题要突出创意性。在概念界定中,我们就对“创意”一词提出了一些看法。创意即为产生新见解的思维活动过程。创意的关键就是“变”,懂得“变”就懂得创新。初中生不会单单为了美术活动而创意,他们的创意也可能发生在主题实施的各个环节中。例如,在语言活动中,初中生会对故事情节进行创造性续编;在游戏活动中,初中生会利用游戏材料进行各种创意的制作等。基于这个认识,我们主题实施的过程中,十分尊重初中生创造性的想法和他们的自由表达。只要初中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变”的思维,我们就要积极地肯定并且将其创意保留下来。当主题保留了不同初中生的创意后,这些创意就汇成了宽松、自主、创新的基调,在这样的氛围中,初中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和发散,他们的热情更为高涨,他们的创作灵感可以不断地涌现。

(二)创意可来源于艺术。一切美的东西都是初中生喜欢并欣赏的,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相通的,创意也可以来源于生活中美的事物、环境、作品、故事。通过对“美”进行深度挖掘,可以让初中生与艺术进行对话,使其内心情感和外在形式达到同构,扩展初中生美术欣赏的经验、提高初中生的审美情趣,为初中生独立地创造艺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初中生所能接触到的生活中和自然中有很多美的东西,如美丽的伞、美丽的装饰品、美丽的青花瓷片、美丽的剪纸艺术等等。虽然它们不是高端艺术,但是在每个作品中都蕴含着独特艺术构成和审美思想的表达,它们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初中生的生活中,是初中生能够见到的。

(三)创意活动设计要符合初中生的兴趣爱好。初中生对生活中的万物都有着探索和发现的欲望,他们会凝望天空观察星云变化,他们会忘我地躲在墙角边看蚂蚁如何排队行进,他们会在水池边一遍又一遍地拨弄水花,他们还会用积木一日又一日的完善着心中的立交桥。初中生对于事物的关注与持续都因兴趣而起,因兴趣的流逝而终。

二、初中美术创意活动设计实例策略

根据上文初中美术活动设计原则,提出以下创意活动设计实例:

(一)创意雨伞设计。创意来源于给学生更多的发挥创造力的活动空间,因为,在本人曾经走访调查一所初中学校中发现,有一位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以“雨伞”为主题,以“雨伞”为素材,以水粉、彩笔为主要的创作工具,并以一定的“美的色彩,美的元素”作为指导思想,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要求放松思想,让他们在雨伞上随意的画,以追求自己认为的“美”为目的,让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环保服饰设计。本人觉得还可以通过结合学校的艺术节,并以环保为理念,通过环保服饰设计活动,让学生放开思想,大胆创新设计。学生可以通过应用一些白色垃圾袋制作成大方的婚纱、可以应用方便面袋做成活泼可爱的短裙、还可以应用塑料袋、纸板等多种材料组合成服装穿着,然后可以让这些学生们自己创造的艺术品,在学校艺术节的舞台上展示、表演,让所有学生都沉浸在美的享受中,这样的活动本人认为将会有效地推广环保理念。

(三)环保招贴画设计。根据本人查阅的大量文献资料及日前关于环境问题的频繁报道,例如:雾霾天气、河道污染、地球变暖、水土流失、等,已让我们越来越感受到环境对于我们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于人,本人设计了以创作美术招贴画的形式帮助人们认识环境,唤醒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们形成良好的生活、环保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也有利于学生在初中美术阶段,形成一种环保与美术相融合的创造能力。本人在课堂上通过设计了此主题,让学生们自己通过思考、讨论设计多种多样的环保作品,以“呼吁人类保护环境”为主题,学生们的作品如图3,这些作品经过学生的思维延伸,展现出求同存异的艺术效果。这些作品不仅具有严肃的警示作用、具有让人深思的东西、还具有引人注目的观赏价值。

三、让校园成为画室,构建学生最亲近的创作基地

学生对美术兴趣较高,学生作品的种类也很多,有国画、布贴画、水彩画、剪纸等。初一学生带着对初中生活与美术课的好奇,作业质量也不错;到了初二后,开始有学生不准备材料,教师为组织课堂颇费心思;到了初三,有些学生迫于学习压力,上美术课带其他作业过来,把美术课当成自修课了,相反,有些爱好美术的学生宁可待在美术教室里画画,也不想回班级上课。这说明我们的美术教育中存在着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学生对美术课的爱好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对绘画产生兴趣呢?对创意设计的尝试,会让学生喜爱绘画。

本人所在初中也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校园。美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绘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本人经常在课间带领学生欣赏校园的景观,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原来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画里!美丽的景色激发了学生创造美的欲望,让他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画笔,描绘美丽的校园,于是一张张稚拙又倾注感情的画面就这样产生了。描绘校园的创意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绘画能力,又让学生学会用艺术的语言和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念,有的学生的作品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四、结论

总之,艺术创作是心灵情感的自然流淌,我们在美术教学中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特别是要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帮助学生寻找艺术自我。每个人对美的感受都是独一无二的,但都有个性化的创造欲望。所以,美术教学必须始终贯穿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将其创造性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例2

一、教学活动设计从学生兴趣出发

教学活动设计应从学生情况出发,对学生的兴趣和心理充分了解,从学生感兴的事物出发进行设计。让学生能够“自我实现”是教学活动设计的一个目标。教师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考虑其中。美术教学中,兴趣有利用于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的渴望,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设计中,能够引起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学习情境都能够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会自主的进行学习。在进行美术欣赏课时,关于《红色记忆》这幅作品的欣赏之前,给大家播放了一首《红色娘子军》,美术课上听歌?学生会感到惊讶,兴趣会被很快激发,投入到课堂上来。

这首曲子让人感觉到磅礴的气势,浑厚的声音和逐渐增强的旋律使人们感觉到女人们在面对恶霸的时候,即使再辛苦再有危险,都要向着光明永往直前,跟恶势力抗争到底的决心。歌曲的题材和美术作品《红色记忆》有着相似的题材,让学生通过对歌曲欣赏,来感受美术作品:它的色彩凝重,用笔粗放,运用对抗争恶霸的决心和勇向直前的的精神进行表现,这些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和美术作品的赏析,明白了绘画和感情之间的关联,绘画对他们构成了诱惑,之后便可以讲一些作品的艺术风格,以及色彩和造型的特色,学生的感情培养起来了,这样也就会主动地聆听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会逐步得到培养。所以在美术教学活动设计时,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方法很容易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感知能力得到提高。美术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对世界逐步认识,感知,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会受到影响,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展现,引导学生发挥热情,进行创作,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能够逐渐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因此在美术教学设计中教学情境的设计中学生兴趣的激发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美术教学活动设计中应建立师生关系的平等观念

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使课堂气氛融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美术教学设计中,应考虑到现在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美术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要善于鼓励和支持学生个性的发展,让课堂充满人情味,使学生的精神条件也得到完善。例如,在设计《我为校园添置色彩――校服设计》的教学时,首先让大家通过多媒体设施观看几组校服的样式和校服设计作品,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校服作品进行赏析之后谈论自己对校服设计的设想,并进行自己创作。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校服设计的色彩、款式、面料进行分析总结,进而让学生自己设计创作校服。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不断的加强,校服的设计对学生审美能力也具有推动作用,每天都要穿着校服走进校园,因此,漂亮的校服设计也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设计出漂亮的、自己喜欢的校服。教师在对学生设计的作品进行点评的时候,对学生多鼓励,即使是画的不好的作品也要多表扬,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在这个评价环节,学生也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己的作品通过与其他同学的对比,取长补短,可激发学生创作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地位平等,师生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沟通,课堂教学不在使“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师生之间相互帮助,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因此,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师生平等观念对初中美术教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对课堂、教师的尊重得到改善,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加广泛,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加倍自信,充分的实现自我。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氛围中更轻松的进行,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所提高,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得到加强。

三、初中美术教学活动设计应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提高创造力

在美术教学活动设计中,让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根据这一规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感到学习没有负担,因此会享受这种学习的感觉。学生的学习评价中,我们应多设计学生的自我评价,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能够看到对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明确自己要达到的下一个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最终将自己的不足之处改进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我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美术学习,如果学生自身都没有兴趣,被动接受知识,只会对教学效果起到反作用,影响教学效果。由于对某种事物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被激发,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的研究思考,进行创造性学习,因此,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在创造性学习中,想象力、创造力也得到提高。因此,课堂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初中美术教学的作用也是巨大的。

四、结语

总之,课堂教学设计活动的合理设计与安排,能够使师生课堂关系更加融洽,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实践能力也在课堂上得到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的使用,使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也得到发展,学生和教师的整体素质都能够有明显的进步。

参考文献: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例3

初中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图像识读主要是指学生对美术作品、影视作品、数字图像以及生活中的图像符号特征进行分析,识别其造型、比例、色彩、技法等。美术表现主要是指学生借助现代与传统的技术、美术语言,创作具有一定思想、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或者将自身对美术作品的想法、情感表现出来。审美判断主要是指学生结合形式美的原理,分析、感知、比较美术作品中蕴含的各种美,并辨别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表达自己的看法。创意实践主要是指学生通过想象、联想的方法,构建具有创意的作品,通过传统和现代的材料、工具、方法将创意变为实际。文化理解主要是指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对不同国家、民族的美术特点进行分析、诠释,培养学生尊重不同国家、民族文化内涵的精神。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化教学优势

在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实施单元化教学,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转变课堂教学思想。培养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界的新概念,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方式出现在课堂上,如翻转课堂、校本课程等,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但是这些新型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而单元化教学可以补充这些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活动的高效化,深化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第二,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其一方面明确了教学目标,另一方面纠正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偏差。在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不能一节课一节课地传递知识。教师需要整合知识,通过单元进行划分,并保证每个单元都包括新课导入、开展活动、实施课程、总结归纳几个环节;要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不同的调整,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在教师引导下完成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同时,每个单元在内容上环环相扣,课堂活动变得更加轻松、自由,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第三,实现针对化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上,教师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如艺术作品鉴赏、绘画技巧等,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保证每一个知识、每个单元都具有针对性,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如:在艺术作品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查找艺术家的生平,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欣赏作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其特点,最后由小组汇报等;在绘画技巧教学中,教师则会让学生自主实践创作,以此加深学生的认知。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单元化教学实践策略

为了更好地分析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单元化教学的实践策略,文章以《藏书印》一课为例详细分析。这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材,主要涉及藏书印的学习、制作等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初中美术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为出发点,结合单元化教学模式,制订契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1.第一单元:学习印章历史和特征

在第一单元学习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印章的发展史,并掌握印章的种类,接着对比一般的印章和藏书印。在进入课堂后,教师要将制作印章所需要的工具都展示出来,让学生大胆想象这些工具的用途,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教师利用PPT播放印章发展中的小故事,实现课堂导入。教师为学生讲述一些关于印章的趣味故事,并为学生发放资料,让学生根据资料总结印章发展历程,包括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最繁荣、印章分类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独立完成任务,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教师在此过程中把控、引导学生的整体行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便于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第一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课堂氛围的整体把控,如通过故事、图片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活动中,不仅要有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环节,而且可以增加师生互动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或是学生提问教师回答,这样有助于学生大胆探寻印章发展史,并在对比中发现藏书印与一般印章的区别。

2.第二单元:了解藏书印的形式特点和章法

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印章发展史并对藏书印有简单的认识。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教师讲解和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寻找答案。在第二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印章进行全面梳理,并进一步探索藏书印的作用、发展及传承的原因等。对此,在第二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教学目标:欣赏印章图片,梳理印章发展史,并剖析藏书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文化理解素养;欣赏不同印章的形式、构图特点,并学习藏书印的制作,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文化理解素养;选择适宜的表现手法设计独具特色的藏书印,并介绍自己的设计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创意实践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将准备的印章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根据图片分析印章的创作形式、特点,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印章的颜色、大小、形状等角度进行思考。学生分析结束后,教师可以将经典的藏书印展示出来,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料,让学生结合资料分析藏书印与普通印章的差异。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会得出不同的答案,如:印章的形状有的是圆形,有的是正方形,还有的是不规则形状;钤印用的都是红色印泥;等等。教师要肯定、鼓励学生的回答,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总结。在第二单元学习中,教师要将重点放在了解印章的表现形式、构图、布局以及藏书印的特点、作用上。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采用不同表现手法的印章作品,通过语言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找出不同。学生找出不同后,教师再补充学生遗漏之处,并表扬回答积极的学生,鼓励没有发言的学生。随后,教师发给学生资料,学生分组讨论普通印章与藏书印的区别以及藏书印的作用。学生小组发言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性归纳。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藏书印作品并为学生提供材料,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藏书印。学生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选出几名学生代表,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设计观念,强化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感受,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第三单元:总结知识、实践创作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例4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美术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四化”建设人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几年,原国家教委在基础教育中强化了全面素质教育,重视美育(即审美教育),学校中的美术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地恢复和发展。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了加强基础教育,不断地改善教学条件,修建了一些新的教学楼,我们学区初中,就是其中之一。它周围山峦环绕,河流相伴,绿树成荫,崭新的教学大楼被蓝天白云衬托,自然景观十分优美。为促进内涵发展,学校不断加大力度,精心营造育人环境,在路旁、亭边、花坛里、操场上,矗立起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石头,并在上面镌刻了三十多条(首)引人思考、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诗词谚语,如“德,国家之基也”、“振民育德”、“上善若水”、“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运动,生命的源泉”等,让每一块石头都会说话。“石头文化”成了学校创建和谐校园的宣传阵地,通过这些名言警句对学生进行了潜在的、无声的教育。

一、一个中心

“人与生活”的一个中心即围绕“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进行美术教学探索与研究。学校生活,是农村初中每个学生最有体会的生活经历,对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美化寝室的应用设计,是以现有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为物质基础的整合改造,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品味;社会生活,是以学生较熟悉的文化生活延伸到将来必将参与的社会经济生活,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培养认识生活的心智,提高人文素质和生活品味。整个设计教学的思路是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引入商业美术模拟实验教学的基本的指导思想,同样也适合设计欣赏教学的建构。

二、五个要素

为了体现以生活为中心的美术课堂教学理念,本人设计了“情感认知——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赏析——结合实际生活;拓展思维——探究设计规律;个性创意——凭借生活阅历;主动评价——合作学习研究”五个基本要素。整个教学模式遵循生活(素材)创作(设计)赏析(作品)的过程步骤,在具体教学操作中,对上述环节运用有所侧重,并可以适当地调整与增减。

1、情感认知——创设生活情境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重要的心理成分,是带有情感色彩的认知倾向,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没有学习兴趣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因为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所以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

2、激发赏析——结合实际生活

结合实际生活既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的创作理念,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理念。本要素是在师生广泛搜集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开展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针对生活素材进行处理,建立师生素材共享,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信息库。

3、拓展思维——探究设计规律

要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引发关于艺术与生活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倾听学生的独特见解,并列举社会生活中的例子,展开辩论、讨论,进一步拓展思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美术设计可以利用特定的电脑软件来制作,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为美术课堂提供了空间,更便于教学。

4、个性创意——凭借生活阅历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例5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美术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四化”建设人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几年,原国家教委在基础教育中强化了全面素质教育,重视美育(即审美教育),学校中的美术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地恢复和发展。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了加强基础教育,不断地改善教学条件,修建了一些新的教学楼,我们学区初中,就是其中之一。它周围山峦环绕,河流相伴,绿树成荫,崭新的教学大楼被蓝天白云衬托,自然景观十分优美。为促进内涵发展,学校不断加大力度,精心营造育人环境,在路旁、亭边、花坛里、操场上,矗立起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石头,并在上面镌刻了三十多条(首)引人思考、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诗词谚语,如“德,国家之基也”、“振民育德”、“上善若水”、“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运动,生命的源泉”等,让每一块石头都会说话。“石头文化”成了学校创建和谐校园的宣传阵地,通过这些名言警句对学生进行了潜在的、无声的教育。

    一、一个中心

    “人与生活”的一个中心即围绕“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进行美术教学探索与研究。学校生活,是农村初中每个学生最有体会的生活经历,对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美化寝室的应用设计,是以现有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为物质基础的整合改造,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品味;社会生活,是以学生较熟悉的文化生活延伸到将来必将参与的社会经济生活,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培养认识生活的心智,提高人文素质和生活品味。整个设计教学的思路是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引入商业美术模拟实验教学的基本的指导思想,同样也适合设计欣赏教学的建构。

    二、五个要素

    为了体现以生活为中心的美术课堂教学理念,本人设计了“情感认知——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赏析——结合实际生活;拓展思维——探究设计规律;个性创意——凭借生活阅历;主动评价——合作学习研究”五个基本要素。整个教学模式遵循生活(素材)创作(设计)赏析(作品)的过程步骤,在具体教学操作中,对上述环节运用有所侧重,并可以适当地调整与增减。 

    1、情感认知——创设生活情境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重要的心理成分,是带有情感色彩的认知倾向,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没有学习兴趣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因为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所以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

    2、激发赏析——结合实际生活

    结合实际生活既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的创作理念,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理念。本要素是在师生广泛搜集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开展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针对生活素材进行处理,建立师生素材共享,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信息库。

    3、拓展思维——探究设计规律

    要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引发关于艺术与生活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倾听学生的独特见解,并列举社会生活中的例子,展开辩论、讨论,进一步拓展思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美术设计可以利用特定的电脑软件来制作,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为美术课堂提供了空间,更便于教学。

    4、个性创意——凭借生活阅历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例6

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已经能学习到一般的制作过程,预见到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既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二、设计与应用课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新课程提倡团队合作学习,设计与应用课程是兼以培养团队合作为目的的,团队合作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此外,还减轻了学习压力,有助于学生调节心理状态,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健康发展。笔者采取的方法是教会学生如何合作的方法:组员之间相互信任,有问题、有建议都应该尽快地提出来讨论以便及时实施正确的决定;帮助不积极的组员明确目的、认识到个人与整体的关系;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安排适合他的工作;人无完人,有错就改;每个组员都应该对自己的工作和团队负责。

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了解信任、责任的重要性,认识到相互的信任、良性的冲突、明确的目的、强烈的责任感是一个优秀团队应该具备的基础和条件,也是今后融入社会应具备的素质。

三、设计与应用课教学应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评价的主体、内容和方法都要多元化、多样化。给学生充分发表言论的机会,让学生的思想能得到充分地展示,个性得到张扬。评价时,不能局限于作品制作优劣,更应注意组员在活动中的表现。细心的教师总能抓住学生身上的某个闪光点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扬;让评价成为一节课的高潮部分。笔者在上初二年级设计与应用课《有趣的墙》时采用这样的方法:一是让每组选派学生介绍自己小组作品的设计思路、材料准备、作品制作等形成过程。二是请每个组员谈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感受,介绍活动过程中的一些感人故事。三是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审委员会”,确定打分标准并点评每组艺术作品的特色和不足,公开打分。四是利用学校的楼梯旁、大厅等场所公开展示学生作品,把制作思路、感人事迹、教师点评等整理成文字资料一并展示。五是对于一些表现突出的同学通报表扬。

多元化评价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激发了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起到了保护和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

四、设计与应用课教学应注重运用多媒体技术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例7

一、创意美术活动设计的实施原则

1.主题要突出创意性

在概念界定中,我们就对“创意”一词提出了一些看法。创意即为产生新见解的思维活动过程。创意的关键就是“变”,懂得“变”就懂得创新。初中生不会单单为了美术活动而创意,他们的创意也可能发生在主题实施的各个环节中。例如,在语言活动中,初中生会对故事情节进行创造性续编;在游戏活动中,初中生会利用游戏材料进行各种创意的制作等。基于这个认识,我们主题实施的过程中,十分尊重初中生创造性的想法和他们的自由表达。只要初中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变”的思维,我们就要积极地肯定并且将其创意保留下来。当主题保留了不同初中生的创意后,这些创意就汇成了宽松、自主、创新的基调,在这样的氛围中,初中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和发散,他们的热情更为高涨,他们的创作灵感可以不断地涌现。

2.创意可来源于艺术

一切美的东西都是初中生喜欢并欣赏的,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相通的,创意也可以来源于生活中美的事物、环境、作品、故事。通过对“美”进行深度挖掘,可以让初中生与艺术进行对话,使其内心情感和外在形式达到同构,扩展初中生美术欣赏的经验、提高初中生的审美情趣,为初中生独立地创造艺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初中生所能接触到的生活中和自然中有很多美的东西,如美丽的伞、美丽的装饰品、美丽的青花瓷片、美丽的剪纸艺术等等。虽然它们不是高端艺术,但是在每个作品中都蕴含着独特艺术构成和审美思想的表达,它们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初中生的生活中,是初中生能够见到的。当我们提出“创意可来源于艺术”,我们并不是说,每个创意活动都必须以艺术为主题;只是说,我们也可以有意识地加入一些综合艺术活动,因为综合的艺术活动其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和创造性。

3.创意活动设计要符合初中生的兴趣爱好

初中生对生活中的万物都有着探索和发现的欲望,他们会凝望天空观察星云变化,他们会忘我地躲在墙角边看蚂蚁如何排队行进,他们会在水池边一遍又一遍地拨弄水花,他们还会用积木一日又一日的完善着心中的立交桥。初中生对于事物的关注与持续都因兴趣而起,因兴趣的流逝而终。如果初中生对活动过程本身感兴趣,就能更加积极、热情地参与和投入其中,这样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满足,心灵得到了解放,并获得自我证实和快乐。因而在美术创意活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初中生的兴趣,初中生的兴趣点在哪里,主题就会在哪里得到学生的关注和认可,创意美术活动才能得以有效地实施。

二、初中美术创意活动设计实例策略

根据上文初中美术活动设计原则,提出以下创意活动设计实例:

1.创意雨伞设计

创意来源于给学生更多的发挥创造力的活动空间,因为,在本人曾经走访调查一所初中学校中发现,有一位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以“雨伞”为主题,以“雨伞”为素材,以水粉、彩笔为主要的创作工具,并以一定的“美的色彩,美的元素”作为指导思想,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要求放松思想,让他们在雨伞上随意的画,以追求自己认为的“美”为目的,让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3至5人一组,有的以植物为主题,有的以动物为主题,有的成了抽象大师,有的走进了印象世界。这种“另类”的教学尝试可以是事先构思出雏形,也可以是灵感迸发,不仅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还得到了家长的赞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了美术创造的独特艺术魅力,本人认为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2.环保服饰设计

还可以通过结合学校的艺术节,并以环保为理念,通过环保服饰设计活动,让学生放开思想,大胆创新设计。学生可以通过应用一些白色垃圾袋制作成大方的婚纱、可以应用方便面袋做成活泼可爱的短裙、还可以应用塑料袋、纸板等多种材料组合成服装穿着,然后可以让这些学生们自己创造的艺术品,在学校艺术节的舞台上展示、表演,让所有学生都沉浸在美的享受中,这样的活动本人认为将会有效地推广环保理念。

3.环保招贴画设计

根据查阅的大量文献资料及日前关于环境问题的频繁报道,例如:雾霾天气、河道污染、地球变暖、水土流失、等,已让我们越来越感受到环境对于我们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于人,本人设计了以创作美术招贴画的形式帮助人们认识环境,唤醒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们形成良好的生活、环保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也有利于学生在初中美术阶段,形成一种环保与美术相融合的创造能力。本人在课堂上通过设计了此主题,让学生们自己通过思考、讨论设计多种多样的环保作品,以“呼吁人类保护环境”为主题,学生们的作品如图3,这些作品经过学生的思维延伸,展现出求同存异的艺术效果。这些作品不仅具有严肃的警示作用、具有让人深思的东西、还具有引人注目的观赏价值。

三、结论

总之,艺术创作是心灵情感的自然流淌,我们在美术教学中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特别是要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帮助学生寻找艺术自我。每个人对美的感受都是独一无二的,但都有个性化的创造欲望。所以,美术教学必须始终贯穿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将其创造性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例8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当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工作的开展,拓宽了过去美术教学中绘画、工艺以及欣赏三个方面的内容,形成了美术教学当中的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个新领域的出现,更加符合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对于教学工作的要求,也体现出美术教育改革的实际结果。本文就围绕这一中心,对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

一、“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一目的,是摆在老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将美术学习分为四个领域,“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起学生的认知行为和情感搭建起良好的平台。

设计教学离不开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在设计创意和制作的过程当中,初中生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之下,老师就需要鼓励并引导学生学会研究制作的方法,并且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的体验,增强其对美术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

老师设计教学时要紧密的联系生活实际,如作品审美评价和设计,让学生产生美化自身和社会环境的愿望,并付诸于行动。同时,设计对于推动初中生的发展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能够让他们通过学习感受到生活当中的美,并提升学生的美术技术能力。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对策分析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下面本文就对具体的教学对策进行分析。

第一,紧抓设计思想,挖掘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在进行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把握好美术教学目标,并了解“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思想,运用设计等基本知识和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力求通过课堂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初中生对于美术思想意识的把握并不深入,而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需要引导学生,让其能够更好的懂得设计活动在设计思想形成方面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感受各种美术材料的特性,合理的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制作相应的物品,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

除此之外,老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充分的了解艺术形式的美感,并对美感和设计的统一性有一定的认识,这对于提升对生活物品的审美评价能力也有一定的作用。初中的美术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单纯的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学会绘画,而是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会能够发现美,并且能够提升自身的审美评价能力,通过“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活动,老师要使学生掌握好这些技能。

第二,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既是老师的模式,同样也是W生的模式,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教学活动的效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最为关键的是要优化美术课堂的结构,能够为师生创造良好的互动环境。《美术教育实施指南》当中明确指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模式,通常是分析设计对象的应用功能,之后进行设计草图的构思,然后选择制作材料,所有准备工作完成自后进行亲手制作,完成后最终进行分析评价。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要让学生明白设计的应用功能。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这样能够降低学生进行设计的难度。在应用这一教学模式的时候,还需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老师发挥引导的作用,激发其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真正的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三,从实际出发,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在初中美术教学当中,为了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老师需要从实际出发,并合理的选择教学的方法。“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中,老师需要坚持以生活为基础的原则,并且要以审美作为核心,教学中还需要伴随着创新和实践,这样能够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课堂教学中,需要在老师的鼓励之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轻松愉悦的学习掌握美术知识,并提升自身对美术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实践过程当中,老师需要更多的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学生个性的培养上,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正所谓教无定法,老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并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选择恰当的方法,构建起创意创新教学平台,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美术的原理,并学以致用。

例如在进行《生活中的标志》教学活动中,老师为了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可以采用展示或者是设问的方式开始教学,这样学生不会讲思维仅仅局限在本课制作当中,而是能够实现跨学科的学习,通过学习活动,能够更好的体会到美术活动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能够更好的将美术知识应用于实践,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结束语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学校教学工作需要进行创新,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学目标培养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美育列入到教育方针之后,美术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老师也更加重视美术教学。本文就以此为中心,结合教学实际,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希望对于今后初中美术教学工作提供借鉴,更好的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美术综合技能。

参考文献:

[1]深瑛莹.中学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12.

[2]陈晶晶,刘新华.中学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研究[J].工业设计,2016(2):21.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例9

    对艺术形式的创新的追求在每个时代都从未停止。随着当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高科技的计算机技术手段来从事美术创作的新型设计模式—电脑美术设计由此而产生。电脑美术设计是利用计算机的操作软件和实用工具来从事设计创作,它能使许多传统美术设计手段无法表现的设计思想变为现实,是未来设计发展的潮流。

    一、中职学校电脑美术设计专业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电脑美术设计专业起步比较晚,从1998年开始,我国教育部才在少数艺术院校设立电脑美术设计专业开始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市场对专业电脑美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推动了这一专业的扩招。一时之间大量中职学校也纷纷开设电脑美术设计专业,在条件不是非常成熟的情况下,开始了中职学校的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教学。

    现有的电脑美术设计教学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市场上对电脑美术设计师的需求量很大,另一方面则是中职学校培养出的大量“设计人员”在人才市场上找不到工作。即使这些毕业生被单位聘用,也不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很多时候还会因为自己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被迫离职。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学校的课程教学很难适应市场需求造成的。

    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功和艺术修养

    中职院校的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生员数量和学生美术绘画基础,都和同专业艺术类院校相比有着极大的差距。目前中国专业类院校每年录取时生源比例是几十比一。全国每年有近百万的美术考生,这些学生在平时都参加了各类美术专业培训班,这些学生都经过几年的专业基础训练,他们在入学时美术专业基础能力已经比中职学校的学生好很多,他们人学后一般就可以立即进行对专业课的学习,很少再学习基础课程中的素描和色彩等美术基本课程。而大部分的中职学校的所面临的情况刚好相反,生源与录取学生的比率一般都是三比一或四比一左右。很大一部分学生只经过短期的素描和色彩等基础能力训练,甚至很多学生初中都没毕业,以前没有经过美术基础训练,没有一点基础。中职学校的学生很多人关于美术的理解,往往都是停留在表面层次,达不到专业的层次。在这样的美术基础之上,如果不首先对其加强基础能力训练必然会影响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过早进人专业课程的学习只能是拔苗助长,出现更坏的效果。

    所以目前的中职学校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首先要加强其美术基础能力的训练,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如前一年首先集中进行美术基础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美术基本功和艺术专业修养,接下来的一年半进行电脑设计课的学习,最后的半年学生再到企业开展实习,获取实际的工作经验。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学习

    布鲁纳曾提出:“学习是一个主动接收的过程,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习者主动卷入到学习之中,并体现为自己在平时外部世界的活动中积极行动。”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其主体意识,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让学生积极参加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即在平时的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电脑美术专业的学习和实践,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计算机技术目前发展很快,电脑美术应用方面的软件数量众多,平面设计的软件主要有photoshop和core1draw等,关于立体设计的软件主要有3ds max,autocad,may。等,而且各种软件都在以极快的速度不断更新。学生在学校学习时掌握了这此设计软件,但是等他们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时,所学过的软件可能已经更新换代跟他们所掌握的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像学其他科目一样,只是简单地依靠老师教,然后去学,等学生毕业时肯定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师本位,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学生发展的灵魂,学生是创新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开展创新的引导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创新原则,才能在课堂上焕发出学生进行创新的动力。在教与学的有效互动中,才能全面地激发其创新潜能,让学生在平时能够培养创新性思维。电脑设计教学有丰富的创造空间,它能提供给学生一个进行创新的“天堂”。首先,这就要求教师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能够淋漓尽致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同时教师还应根据现有的计算机的软硬件设备,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得到“黄金”,而是要让他们学会“点金术”,不仅要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其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从点滴做起,培养创新意识。在各部分的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学会举一反三,不能生搬硬套。日常的教学中尽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只有在活跃的创新氛围里,学生才能充分地去发挥创造潜力。平时多给学生布置一此实际具体的任务,让他们自己动手去实践,让他们有机会去创造,经常地独立思考。

    其次,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不能直接把正确答案灌输给学生,应该加强引导,找出一个思路,指导其动手去解决问题,这必然会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讲解设计一个烟灰缸,对其里面部分设计制作是一个难点,要是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在解决问题后能够加深印象,开展创新。

    (四)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例10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新知是学生获得美术知识、构建美术知识的重要环节。创设高效化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自主建构美术知识。余文森教授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情境好比美味可口的汤,知识好比盐,知识必须要融入情境中,学生才能容易理解、消化、吸收知识! 可见,创设高效化的“教学情境”何等重要。

1 高效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原则。

1.1 高效化教学情境应该是合理的情境。

曾听老师在上《生活中的图表》时用了这样的情境导入:同学们,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你们进入初中快一学期了,还记得你们第一次踏入这所学校时的情形吗?当你面对新的陌生的环境,你是如何找到你学习的教室的呢? 学生在下面大声的回答:“问门卫”。还有呢,“我问了同学”,“我问了比我高一级的哥哥”,“我问了老师”……老师有点急了,还有呢,还能通过什么方式来找到你的教室?同学们沉默了会,终于有个男生说了声,“可以通过地图吧。”“太对了,我们可以通过地图来找到我们要去的地方。

今天我们这节课一起来……” 这位老师想通过创设的这样一个情境来导入主题,但这位老师创设情境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情,不仅没有能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反而产生了负干扰,这样的情境是低效的无效的。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注意情境中的信息应符合现实生活和事物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它应该是合理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所包含的问题也应该是最适合知识教学的需要,最能激起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建构的兴趣。

1.2 高效化教学情境应该是实用的情境。

美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要有利于学生美术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美术课堂上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 通过引入鲜活的题材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他们从容不迫地探索新知,有效的构建新知体系,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美术语言提炼出问题,而不流于形式。上《角色游戏》时,笔者先跟同学们宣布:“上课前老师要请大家欣赏一场别致的秀。”振奋的音乐响起,带着面具的学生从门口随着音乐的节奏一一跳进教室,别致的面具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的目光,激起了他们非常想要了解这么别致的面具是如何制作的? 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等强烈的求知欲望,笔者再由此引入这课的内容,开始了这课的学习。情境的创设要能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仅仅为了让课堂热闹而让情境变成课堂的装饰品、花架子。

2 高效化教学情境的特点。

2.1 体现针对性,有利于学生明确自主探究的目的。

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体探索、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携带着观察、分析、实践、迁移等探索性的举动。因此教师要根据探究的需要,围绕探究的目的,有针对性地创设能引发学生主动探究,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提高自主探究能力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同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上《变迁中的家园》一课时,笔者安排学生去了解我们的家乡江阴周庄的历史、家园的变迁, 用文字和图片形式来展示周庄的变化, 从而调动学生的情绪,激起他们热爱家乡,并产生用自己的笔来描绘家乡自然风光的冲动。此外,利用电脑课件把景物分解、组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使学生在感觉、视觉、听觉等交叉感应中轻松有趣地充分感知景物的特点,在描绘的过程中,笔者适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注意抓住典型特征,思考如何才能最恰当地把它表现出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笔者再做示范讲解。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与规律, 提高学生运用形象表达感受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形象记忆力。

2.2 体现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中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 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我们知道初中生上课易于疲劳,精神易分散, 教师要善于运用游戏、实物或者音乐等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新知的活动中来。上《中国古代花鸟画赏析》一课导入时,笔者用唢呐独奏《百鸟朝凤》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感受曲子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的同时,让学生说说曲子中我们听到了那些鸟类的叫声。随后利用课件展示学生最熟悉的鸟———麻雀,分析麻雀的特点,并安排了一次小小的比赛:根据你对麻雀的了解、印象,参考屏幕上的图案,看谁能又快又好的在纸上用线条表现一只麻雀,限时为3 分钟。学生们快速地在纸上画了起来,三分钟后,请每组组长挑选本组体现麻雀特点较好的1-2 张作品交到讲台上进行展示。学生们看着自己或自己同学的作品,兴趣盎然地讨论着,笔者最后作了总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每个同学都表现了自己心目中的麻雀,想必心中各有感触。下面,笔者要给大家介绍同样是表现麻雀的一幅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从而开始了新课内容的学习。设计与新课内容有关的游戏,能使他们轻松地接受新知识。这些游戏不仅学生喜闻乐见,而且很快会让学生“置身其中”和“身临其境”,这样的开场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2.3 体现启发性和思考性,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

解决美术问题的核心是要引起学生的思考, 提高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解决问题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这就要求创设的情境必须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能激活认知,引发学生广泛的联想和思考,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上《奇妙的肌理》一课时,笔者准备了两盆清水,然后请学生在一只盆里滴上几点墨汁, 另外一只盆里滴上油性颜料, 然后分别轻轻搅动水面,随即迅速地在水面上铺上一层宣纸,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宣纸上出现了似幻似真的美丽图案。欣喜之余,疑问产生了,这是为什么?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促使学生立刻选择喜爱的材料,尝试肌理的创作。有的学生做出了各种奇幻漂亮的图案,有的学生却失败了。失败的学生不服气,这是为什么呢?问题产生了:制作肌理可以选择哪些材料?如何选用材料本身的肌理?颜料和水的用量该如何掌握?综合材料的运用效果如何?就是在这样一个自由操作、探讨交流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不断提出疑问, 并寻求解决方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作业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由此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猜想、操作、观察、思考、交流、验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在情境中学到知识,还体验了构建知识的过程。

2.4 体现人文意义,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价值观。

长期以来,美术教学比较注重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训练,形成了重科学教育, 轻人文教育的模式。学生学习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认为美术学习没有意义,甚至排斥美术学习。新教材注重了人文意义,如阅读材料介绍了中国古代美术家所取得的成就;介绍了艺术大师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性格及追求,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奇妙; 具有时代特征的名画名作则唤起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笔者在给学生介绍中国古老动画———皮影戏的同时,让学生欣赏皮影戏短片《指鹿为马》,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皮影戏的魅力。《当一回蔡伦》通过视频了解纸的制作工序,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南屏纸;《寻古探幽》随着历史的足迹了解画像石画像砖的发展……这些创设了人文化的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美术世界,开阔视野,从而引起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发展了学生的价值观念,养成学生崇尚文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学习态度。

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创设高效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美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阵地。从现代教学论观点看,美术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 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开动脑筋进行学习。虽然目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准确把握新理念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极创新, 相信我们一定能创设出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的教学情境,实现高效的美术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例11

作业是学生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完成既定任务而开展的学习活动。有效作业是—个动态的转化过程:有效作业从有效的“理想”转化为有效的“思维”,再转化为一种有效的“实践”。有效作业可以从质量与过程两个视角来考察。从质量视角看,有效作业就是指既有效果、又有效率的作业;有效果就是指达成了预期的目标,有效率就是指以较少的投入取得了比较高的产出。从过程的视角看,有效作业是指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与条件下,师生之间有效教与学的交流和互动,以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实践活动。

基于以上认识,为了提高美术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笔者在初中美术(所用教材为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尝试和探索。

一、设计能使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参与的作业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教、学、做,是—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他提出的这些关于“教学做合一”的理论观点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要与学生的学相匹配,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因此,美术课堂作业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力求在每节课上都能使学生有实践尝试的体验。我们应关注学生的体验过程,强调为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的实践体验中来。

1.根据内容难易度设计分层作业,给每个学生以选择权

教师在课堂作业设计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难度的作业。

第十四册中的《线的魅力》一课,教学目标是通过对中国工笔画的欣赏和感悟,让学生了解线条变化的魅力。以往每上到这一课,给学生的作业要求就是选择教材中的《水浒叶子》或《五牛图》进行临摹。而大部分学生不要说能够把握线条粗细、浓淡、刚柔等的变化,就是把握对象大小、比例、动作都有一定困难。尤其对那些绘画表现能力原本就较弱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他们参与课堂实践的积极性极易受到打击。

笔者感到,与其让学生对做作业失去兴致,还不如重新调整和设计作业的内容和要求。为此,笔者从课外找来了工笔画的花卉图案,选择画幅大小适中,既不特别复杂,又能体现线条轻重缓急、粗细浓淡等变化的图案,油印好,在课上分发给学生。这样,课堂作业就不限于临摹课本上的《水浒叶子》或《五牛图》,还可以临摹老师下发的资料。另外,除了临摹,还可以允许学生将课前准备的宣纸附着在工笔画图案上进行描摹。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方式,轻松愉快地投入到课堂练习中去。特别是描摹,避免了许多学生原先顾虑最多的比例、大小、构图等影响画面效果的问题,学生都敢于、乐于去尝试。在尝试过程中,因为宣纸薄而透,花卉图案的每一根线条变化都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在描摹时把握线条的粗细浓淡、轻重缓急等变化。

2.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分类作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能够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分类作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主动实践、大胆创造。

第十五册中的《打开的喜悦》一课,教学内容原本是讲授如何设计制作立体贺卡。立体贺卡因为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是学生乐于尝试的。但制作立体贺卡在技术上有一定难度,能力较弱的学生会望而却步,兴趣索然。因此,笔者选择了分类设计贺卡的作业设计策略——既可以设计制作立体贺卡,也可以设计制作普通对折贺卡或单页贺卡;既可以运用彩绘的方法装饰贺卡,也可以运用拼贴等方法装饰贺卡。这样一来,就实现了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从自己的设计意图出发,对卡片进行不同类型的设计和装饰的愿望。教师运用这种分类作业的形式,使得每个学生不同的想象力、创造力、个性特征都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得到的教学效果也十分令人满意,每个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都是兴致勃勃的,而设计制作完成的每张贺卡都寄寓了他们真挚的、美好的祝福。

二、设计能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的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看不到自己劳动的成绩,孩子渴求知识的火花就熄灭了。儿童的心中结下了一个冰块,在火花没有重新点燃之前,是很难把这块冰砸碎的,而第二次点燃求知火花是多么困难呀!”联系到美术教学中关于课堂作业设计的目的,笔者认为,就是力求每节课都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积极愉快的体验。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积极愉快的体验,他就会希望重复这种体验,期盼下一次美术学习活动的发生。每一节课带给不同学生的体验必然是有差异的,然而,有收获、获得成功感则是每个学生所应得的,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追求。考虑到体验成就感的方式会因个体原肴基础和兴趣需要的不同而各异,作为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就应当确保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收获喜悦。

第十六册第4课《以刀——藏书票欣赏与制作》一课‘,主要介绍了藏书票的制作方法。它以“画稿一制版一印刷”这三个步骤来展开教学。根据以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情况来看,在这三个部分中,每个学生在完成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学生一节课就能制作一张藏书票,有的学生一节课都完成不了画稿。从美术学科的特点来分析,美术是一个创作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械生产的过程。它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进行构思,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创作实践。而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等都是有差异的,一节课上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就出现了迥然不同的结果。所以,该如何设计有效作业,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能高效率地体验成功、感受愉悦;在课后又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主动尝试探索,教师应当在备课时对此加以很好地思考和研究。

在研究教学实际和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笔者尝试了在课前多准备一个环节,即原本由学生自行构思设计的藏书票“画稿”步骤,改由教师完成。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画稿”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藏书票制作过程中耗时相对较多的一个步骤;另一方面,学生在“画稿”设计时,一般以临摹为主,而这一点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当然,其中也会有部分绘画表现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把学生“画稿”的时间节省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制版的剪、贴、印等手工体验活动中,不仅可以缩短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而且也能调动那些绘画表现能力较弱学生的积极性。当然,教师在课前准备“画稿”资料时,并不是简单地画一幅图案,而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为此,笔者就设计了三种不同的图案以供学生参考选择,而且这三种图案分别运用了镂刻法和拼贴法两种版画制作方法,以便学生课后在有时间和兴趣的前提下,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自主尝试和体验。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构思来设计独具个性的藏书票。实践证明,教师作业设计的有效示范性,能让不同基础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有助于让学生体验和收获成就感,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设计最利于进行学生发展评价的作业

课堂作业的体验和尝试过程中,学生需要教师的鼓励,更需要教师对其作业过程中的问题和优缺点做出客观评价。评价既是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检验,也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采取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分层评价策略,能有效促进全体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当然,分层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课堂作业,还应当关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以体现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第十五册第2课《关注你、我、他》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人物画的表现方法,特别是头像写生的方法。以往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是让学生写生自己或身边家人、朋友的照片。结果,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敢动手画,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很难抓住自己的脸型特征、三庭五眼的比例和五官特征,只有剩下的约三分之一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的步骤要求顺利完成作业。这就使得在作业讲评和展示环节出现了如下的不同教学效果:完成作业的学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鼓励,很有成就感;对特征把握不准的学生知道了自己写生过程中的问题所在,虽然也得到了鼓励,但是成就感不高,甚至有部分学生下一次作业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还有的学生,虽然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做了尝试体验,但畏难的情绪会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本课的效果,对教师会产生依赖并有可能长期影响他们在今后美术作业上主动性的发挥。而且,在学生眼里人是最难画的,更何况还是写生。因此在上这一课时,教师和大部分学生通常都有心理负担。

笔者认为,要帮助大部分学生重新找到作业过程中的快乐和成就感,必须对作业进行重新设计。为此,笔者在这一课做了新的尝试,通过分层作业、分层评价,以提升每—位学生的发展。即把原来“写生人像照片”的作业要求进一步细分成“写生人像照片”“临摹肖像漫画”和“临摹大师肖像画作品”这三个选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绘画基础、能力和兴趣在三者中任选一个来进行作业创作。做此细分是出于以下的考虑:(1)对于写生人像照片,要求学生有比较良好的把握对象大小、比例、特征等的能力。一般班里有十位左右基础较好、把握能力较强的学生会选择这一项来进行尝试体验。(2)对于临摹肖像漫画,要求有一定的模仿能力。虽然肖像漫画已经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表情特征进行了适当的夸张变形,但万变不离其宗,根本的要求还是准确把握人物脸型、五官、三庭五眼的比例等特征。因为既是漫画又是临摹,所以会有很多学生选择这一作业方式。(3)最后一项临摹大师的作品,当然不是临摹那些以逼真写实手法见长的大师所表现的人物肖像画,而是临摹像毕加索、莫迪里阿尼等大师创作的夸张变形的人像作品。临摹这类作品对写实造型能力的要求不高,而且,夸张变形的人物肖像往往能激发那些绘画基础薄弱、对画人像画有畏难情绪的学生尝试体验的兴趣。

实践证明,在设计了这三项针对不同学生人群的作业要求以后,学生参与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体上获得了极大的提高。相应地,教师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评价过程中,对于美术基础和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讲,要以鼓励为主。对于这些学生来讲,只要是进步了,只要完成作业时投入了真情实感,哪怕是稚拙的,教师也要予以肯定,让他们感受到体验学习和成功的乐趣。这样既能激发学生今后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于有一定美术基础和能力的学生来讲,在实践体验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用笔、用色、构图、创意、制作等方面来评价学生,在给予肯定的基础上再指出问题所在,以便让这类学生在美术学习和表现能力上有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分层作业、分层评价,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乐趣,都有被老师、同学认可的喜悦,既保证了每位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热情,也让学生在作业的展示评价过程中,学会了相互欣赏、相互肯定、相互认同,学会了尊重他人、欣赏他人,并在与他人的相互肯定、相互欣赏中获得自信。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耍相信自己的学生是有潜力的,要相信在他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只是有的种子已经发芽了,展现出喜人的绿色与生机;有的还冰封着,需要教师耐心地寻觅与栽培。在学生作业阶段,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设法激励学生大胆尝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尽情地表达。只要学生在每一节美术课上都认真地尝试了,他的那颗美的种子就会在某一天发芽;而教师也必然能够从学生的一次次作业中发现那颗美的种子的身影。

参考文献: